鱼脑石
(《药材资料汇编》)
【异名】石首鱼头石(《千金方》),石首鱼脑中枕(《日华子本草》),石首鱼?(《濒湖集简方》),石首骨(《本草汇言》),黄鱼脑石、鱼首石(《浙江中药手册》)。
【来源】为石首鱼科动物大黄鱼或小黄鱼头骨中的耳石。动物形态详"石首鱼"条。
【采集】多为加工鱼鲞时的副产品。一般在5~6月石首鱼(黄鱼)渔汛期收集。加工时将头骨中最大的一块耳石取出,洗净,晾干。
【药材】为长卵形,具三棱的颗粒。大黄鱼的脑石长1.5~2厘米,宽0.8~1.8厘米。小黄鱼的较小,长1~1.2厘米,宽5~7毫米。中间宽,一端稍圆,另一端尖。全体磁白色。关节面较平坦,表面可见明显的圆形节痕;另一面向一侧隆起,近尖端部有一斜的凹沟,并有横突数个,其隆起一侧的下方可见细长纹理,即生长线。质坚硬,不易破碎。气微,味稍涩。以洁白、坚硬、无杂质者为佳。
主产浙江。
【炮制】洗净晒干,放铁勺内,上覆一碗,在烈火上煅至有爆裂声后,取出放凉。
【性味】《医林纂要》:"咸,平。"
【功用主治】化石,通淋,消炎。治石淋,小便不利,中耳炎,鼻炎,脑漏。
①《日华子本草》:"取脑中枕烧为末,饮下治石淋。"
②《开宝本草》:"主下石淋,磨石服之,亦烧为灰末服。"
③《纲目》:"研末或烧研水服,主淋沥、小便不通。煮汁服,解砒霜毒、野菌毒。"
【用法与用量】内服:研末,1~3钱。外用:烧存性研末撒。
【选方】①治石淋及诸淋:石首鱼头石十四枚,当归等分。上二味捣筛为散,以水二升,煮取一升,顿服。(《养生必用方》)
②治小便不通:石首鱼头石末,水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
③治?耳出脓:石首鱼?,研末,或烧存性研掺耳。(《濒湖集简方》)
④治鼻炎:鱼脑石(煅)一钱,冰片一分。共研末,吸鼻中。(《山东中草药手册》)
⑤治久年脑漏:石首骨,火炙研极细,每晚临睡时,服一钱,酒调下。(《本草汇言》)
分类:娱乐休闲 >> 花鸟鱼虫
解析:
鱼耳石是沉淀在真骨鱼类内耳中的结石,矿物成分为碳酸盐类的文石.鱼耳石每日生长一条环带,且其形成过程中在文石矿物和鱼生活周围的水体之间达到(或接近于达到)氧同位素平衡,因而18O/16O的同位素分馏与温度密切相关.鱼耳石中的碳同位素分馏与鱼生活周围的水体不平衡,但可以记录鱼类的性成熟和食物源方面的变化.因此,鱼耳石的氧、碳稳定同位素成分(δ18O和δ13C)真实地记录了鱼类的生态环境和变化,可视为一种天然的环境变化的标记.伴随着微取样技术和同位素质谱仪分析灵敏度的提高,鱼耳石的同位素成分研究近年来在渔业和海洋环境重建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鱼脑石(鱼耳石)
【来源】为石首鱼科动物大黄鱼或小黄鱼头骨中的耳石。
【采集】多为加工鱼鲞时的副产品。
一般在5~6月石首鱼(黄鱼)渔汛期收集。
加工时将头骨中最大的一块耳石取出,洗净,晾干。
【药材】为长卵形,具三棱的颗粒。
大黄鱼的脑石长1.5~2厘米,宽0.8~1.8厘米。
小黄鱼的较小,长1~1.2厘米,宽5~7毫米。
中间宽,一端稍圆,另一端尖。
全体磁白色。
关节面较平坦,表面可见明显的圆形节痕;另一面向一侧隆起,近尖端部有一斜的凹沟,并有横突数个,其隆起一侧的下方可见细长纹理,即生长线。
质坚硬,不易破碎。
气微,味稍涩。
以洁白、坚硬、无杂质者为佳。
主产浙江。
【炮制】洗净晒干,放铁勺内,上覆一碗,在烈火上煅至有爆裂声后,取出放凉。
【性味】《医林纂要》:咸,平。
【功用主治】化石,通淋,消炎。
治石淋,小便不利,中耳炎,鼻炎,脑漏。
①《日华子本草》:取脑中枕烧为末,饮下治石淋。
②《开宝本草》:主下石淋,磨石服之,亦烧为灰末服。
③《纲目》:研末或烧研水服,主淋沥、小便不通。
煮汁服,解砒霜毒、野菌毒。
【用法与用量】内服:研末,1~3钱。
外用:烧存性研末撒。
【选方】①治石淋及诸淋:石首鱼头石十四枚,当归等分。
上二味捣筛为散,以水二升,煮取一升,顿服。
(《养生必用方》) ②治小便不通:石首鱼头石末,水服方寸匕,日三。
(《千金方》) ③治聤耳出脓:石首鱼魫,研末,或烧存性研掺耳。
(《濒湖集简方》) ④治鼻炎:鱼脑石(煅)一钱,冰片一分。
共研末,吸鼻中。
(《山东中草药手册》) ⑤治久年脑漏:石首骨,火炙研极细,每晚临睡时,服一钱,酒调下。
(《本草汇言》)
我说
中医学讲究辨证论治,岳美中先生曾强调“辨证论治与专方专药相结合”,形成专方专药,也丰富了辨证施治的内容。本文摘自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名中医治病绝招》一书, 盘点了上世纪中医大家治疗专病的绝招,作者卢祥之。
萧龙友:伤食腹胀用糊米
萧氏家中经常备有炒黄黑的糊米,小儿伤食饮用。成人腹胀,常用砂仁一粒,以针穿其孔中,在火上烧焦,取下,纸包捻碎,去纸嚼服,甚效。又疰夏不思食,用荷叶粥宽中解暑,妙用非常。
祝谌予:当归六黄汤治甲亢
处方: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连、黄芩、黄柏各等份,黄芪加倍,共为细末,每服15克,水两盏煎至一盏,食前服,小儿减半。
此方为祝老在临床治疗甲亢之首选方剂。口渴、自汗、肌肉痉挛时加生牡蛎、木瓜、五味子;手颤甚加用白头翁;甲状腺肿大加橘核、荔枝核、夏枯草。
岳美中:四神煎治关节炎
关节炎,亦称鹤膝风,膝关节红肿疼痛,步履艰难,投以《验方新编》四神煎恒效。药用生黄芪240克,川牛膝、远志肉各90克,石斛120克。先煎四味,用水1000毫升,煎至2碗,再加入金银花30克,煎至150毫升,顿服。历年来,岳氏和几位同道用该方治此病,多获良效,很值得推广。
朱小南:芫荽(香菜)熏气治恶阻
有些严重的妊娠恶阻患者,往往药入即吐,甚至见药闻味即吐,长期厌食,以致影响营养吸收,形体消瘦。对此类患者,朱先生采用祖传熏气法:取鲜芫荽(俗名香菜)1把,加苏叶、藿香各3克,陈皮、砂仁各6克,煮沸后倒在壶内,壶嘴对准患者鼻孔,令其吸气。因芫荽性辛温,含挥发油,有强烈的异香气,功能宽胸和胃,定逆顺气,悦脾醒胃。病人闻此芳香之气便会顿感舒适,数分钟后即可进易消化的食物,一天熏气数次,熏后可少食多餐。此法对于严重妊娠恶阻,甚至尿酮阳性,药、食难进者,亦可应用。
颜德馨:生半夏、水蛭粉治哮喘
生半夏化痰之力甚著,颜氏治哮喘习用之,一般用9克,加生姜2片,无副作用。水蛭粉能改善缺氧现象,每服1.5克,一日2次,其效亦著。
关幼波:牛皮胶升血小板
牛皮胶系民间验方,其制法如下:取新鲜牛皮(不拘量)去毛洗净,用绞肉机搅碎后,用清水煎熬成稀胶状,以无皮渣为度。功能养阴补血,效如阿胶,通过实践,对于提升血小板有一定效果。服法:成人每日服100-200毫升,小儿每日服50-100毫升,服时可加入少许香油、食盐或白糖以调其味,可以单服,亦可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配合汤药同服。若有的小儿单服出现烦躁者,可另用白茅根、小蓟各30克煎水为引同服。
刘绍武:调心汤治疗冠心病
刘先生用调心汤治各种心脏病,尤对冠心病更宜。调心汤:柴胡15克,川椒10克,紫苏子、党参各30克,大枣10枚,甘草10克,黄芩15克,百合30克,乌药10克,瓜蒌、丹参各30克,郁金15克,牡蛎30克。
此方是刘氏从医60余年悟出的,以小柴胡汤作为协其之总方,宣其表里,疏调三焦,充其津液使五脏戴泽,调其阴阳使气血衡常,该方坚持久服,其效颇彰。
孙重三:推天柱骨治各种呕吐
天柱骨穴,是指项后中间入发际一寸处直至第7项椎。以示指或拇指自上向下推800次以上,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呕吐均有很好的止吐作用。
曾治疗一例2岁的患儿,病儿反复呕吐,滴水不进,中西药无法投入,靠输液维持生命,加西药滴注无效。孙氏云:“本症是胃气上逆,需降逆止呕,推天柱骨一穴可止。”当即推此穴千余次,稍息10分钟,以水滴患儿口内,已不恶心,但饮之仍吐。再推千余次,休息10分钟,可饮水1小杯。二诊能进少量流汁,共推4次而愈。
蒲辅周:童便治诸血证
童便对阴虚痨怯,吐、衄、咳、唾诸血病,皆有效,且不妨碍其虚。蒲氏云:“凡骨蒸劳热,内热入血诸证用之皆效。惜乎世人以秽浊视之,殊不知乃浊中之清,真良药也。产后服之,诸恙皆息,百病不生。又治跌打损伤,单服此一味即愈。”
其回忆1934年悬壶成都时,友人之妇年30余岁,患内热病两载,服药数百剂未获一效,诸医束手。求治于蒲氏,教以服童便,次日早、午、晚每服一碗,服20余日见效,60余日痊愈,童便滋阴降火之功,于斯可见。
章次公:凤凰衣、木蝴蝶治胃溃疡
章氏治疗溃疡病有独创方,药用凤凰衣、木蝴蝶各30克,马勃、象贝母各20克,血余炭、琥珀粉各15克,共研细末,每服2克,每日3次,食前服。
这张验方之制,既不效仿古人,又不同于流俗。凤凰衣可用于治疗淋巴结核、溃疡不敛,它是先生治疗溃疡病常用之药。木蝴蝶善治肝胃气痛、疮口不敛,还有补虚、宽中、促进食欲之功,与凤凰衣同用,起协同作用。马勃既能止血,又能疗疮。象贝母具有清热泄降、医疮散结之功,对于溃疡病之胃痛吞酸,尤为适当。琥珀不仅镇惊安神,而且有化瘀止血、疗疮治痈作用。血余炭主要有消瘀止血作用,与琥珀同用,治溃疡病出血极佳。
夏度衡:四味芍药汤治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神经系统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夏氏提出应重视“动用静药”的规律,认为治疗此病以生牡蛎、石决明为上品,惟此二药平肝潜阳之力专。选用白芍、甘草,取其酸甘化阴之用,缓急止痛之功。久病入络,当择味苦性微寒的丹参以佐之。
夏氏通过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经验之方——四味芍药汤(白芍、生牡蛎各30克,丹参、甘草15克)。方中重用白芍、生牡蛎以柔肝潜阳息风;白芍配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丹参养血通络,合具柔肝潜阳、和络息风之功。
在通常的情况下,夏氏治疗三叉神经痛均首选此方,其疗效远在一般方药之上。
黄一峰:鼻渊散外用治鼻窦炎
一峰先生,苏门之老医,曾传一方治鼻窦炎甚效:土藿香15克,苍耳子15克,青木香15克,鱼脑石15克,辛夷15克,鹅不食草9克,共研细末,用棉花包,塞鼻外用。
刘奉五:瓜石汤治疗闭经
刘老创立“瓜石汤”治疗阴虚胃热型继发性闭经,通经率达67.3%,用于临床,屡获良效。
瓜石汤的适应证为:闭经、月经愆期、错后,恶心,善饥,咽痛口干,口舌生疮,头晕头痛,低热面赤,鼻衄倒经,急躁易怒,心胸烦闷,乳房胀痛,心悸气短,失眠多梦,腰部酸痛,性欲减退。
方药组成:瓜蒌15克,石斛12克,玄参、麦冬、车前子各9克,生地黄、瞿麦、益母草、牛膝各12克,马尾连6克。方中瓜蒌甘寒润燥,宽胸利气;石斛甘淡微寒,益胃生津;马尾连清胃热,护津液,益母草活血化瘀,瞿麦、车前子、牛膝清热通经,引血下行。诸药合用,共奏养阴润燥、宽胸和胃、活血通经之效。若胃热者,可加黄芩、枇杷叶、大黄、生石膏;肝热者,加胆草、栀子、竹茹或芦荟、木通、桑叶、菊花;血热者,加旱莲草、藕节、白茅根;气滞者,加柴胡、川楝子、枳壳、木香;血瘀者,加泽兰、红花、川芎、赤芍、桃仁;阴虚者,加沙参、枸杞子、白芍。
叶橘泉:单味鲜蒲公英治黑疸
叶老生前治黑疸有一案,颇有效验:某中年妇女,病由黄疸后变成黑疸,面目青黑色,胸满腹胀,大便顽固秘结,邻人悄悄说:“黄病变成臌胀,怕是不治之症了吧!”患者呻吟病床已年余,家中典卖一空,寡妇孤儿,情殊堪怜,叶老予以免费诊治,并送了几剂药,稍稍好转。
后教给他十多岁的儿子,自挖蒲公英,每天大量(90-120克或更多)煮汤喝,喝了一个多月,不花分文,竟把这迁延了一年零七个月的慢性肝胆病治愈了。这对叶老触动很大。蒲公英过去也常用,而这次鲜草大量单独用,未料竟有如此威力。
吴佩衡:使君子壳治使君子仁中毒
吴氏用使君子壳治使君子仁中毒,颇具妙思。病例:张某,四川人,住昆明市,有子10岁,常患蛔虫腹痛,面黄肌瘦,纳呆食少,夜卧常咬齿流涎。其在药店购得使君子60克与子服食,意欲驱杀蛔虫。然不知该服何许剂量,随其子剥去外壳而食之。因使君子仁味香甜,小儿于一日内服食达30克之多,遂发呃逆不止,心烦欲呕而不思饮食,无法止住,来院求治。早年从师习业,曾闻师言,服使君子仁致呃逆作呕者,其壳可解。当即介绍此法以试之。病孩返家后,照法用使君子外壳30克,煎汤与其子服,一日内连服数次,次日呃逆得除。
你学会了吗?快拿出小本记笔记吧!
新媒体编辑 | 徐婧
本文转自中国中医药报,本文版权所有归原著作者所有,如有使用不妥请联系我删除。
一、主要用途x0dx0ax0dx0a1、通过对鱼耳石的辉光测试可以反映水体污染的级别:x0dx0ax0dx0a受污染较重的水域,出产的鱼耳石光度强,光域大(波段宽)。x0dx0ax0dx0a受污染较少的水域,出产的鱼耳石光度弱,光域窄(波段窄)。x0dx0ax0dx0a(《药材资料汇编》)x0dx0ax0dx0a2、可以根据鱼耳石的样子判断鱼的种类。x0dx0ax0dx0a3、可以把鱼耳石磨成薄片然后根据上面一圈圈的纹路推算出鱼的岁数。(《海洋知识素质培养》)x0dx0ax0dx0a二、药材x0dx0ax0dx0a为长卵形,具三棱的颗粒。大黄鱼的脑石长1.5~2厘米,宽0.8~1.8厘米。小黄鱼的较小,长1~1.2厘米,宽5~7毫米。中间宽,一端稍圆,另一端尖。全体磁白色。关节面较平坦,表面可见明显的圆形节痕;另一面向一侧隆起,近尖端部有一斜的凹沟,并有横突数个,其隆起一侧的下方可见细长纹理,即生长线。质坚硬,不易破碎。气微,味稍涩。以洁白、坚硬、无杂质者为佳。主产浙江。x0dx0ax0dx0a1、炮制方法x0dx0ax0dx0a洗净晒干,放铁勺内,上覆一碗,在烈火上煅至有爆裂声后,取出放凉。加工时将头骨中最大的一块耳石取出,洗净,晾干。x0dx0ax0dx0a2、性味x0dx0ax0dx0a《医林纂要》:"咸,平。"x0dx0ax0dx0a3、功用主治x0dx0ax0dx0a化石,通淋,消炎。治石淋,小便不利,中耳炎,鼻炎,脑漏。x0dx0ax0dx0a①《日华子本草》:"取脑中枕烧为末,饮下治石淋。"x0dx0ax0dx0a②《开宝本草》:"主下石淋,磨石服之,亦烧为灰末服。"x0dx0ax0dx0a③《纲目》:"研末或烧研水服,主淋沥、小便不通。煮汁服,解砒霜毒、野菌毒。"x0dx0ax0dx0a4、用法与用量x0dx0ax0dx0a内服:研末,1~3钱(折合3~9克)。外用:烧存性研末撒。x0dx0ax0dx0a5、选方x0dx0ax0dx0a①治石淋及诸淋:石首鱼头石十四枚,当归等分。上二味捣筛为散,以水二升,煮取一升,顿服。(《养生必用方》)x0dx0ax0dx0a②治小便不通:石首鱼头石末,水服方寸匕,日三。(《千金方》)x0dx0ax0dx0a③治聤耳出脓:石首鱼魫,研末,或烧存性研掺耳。(《濒湖集简方》)x0dx0ax0dx0a④治鼻炎:鱼脑石(煅)一钱,冰片一分。共研末,吸鼻中。(《山东中草药手册》)x0dx0ax0dx0a⑤治久年脑漏:石首骨,火炙研极细,每晚临睡时,服一钱,酒调下。(《本草汇言》)x0dx0ax0dx0a6、处方名x0dx0ax0dx0a鱼脑石、鱼首石、石首骨、鱼枕石、煅鱼脑石处方中写鱼脑石、鱼首石、鱼枕石、石鱼骨等均指生鱼脑石,为原药洗净,晾干,捣成小块或碎块入药者。偏于利尿化石。煅鱼脑石为净鱼脑石放铁勺内,上覆一碗,在烈火上煅至有爆裂声,取出放凉入药者。x0dx0ax0dx0a7、商品名x0dx0ax0dx0a鱼脑石,鱼首石,鱼枕石。以洁白、坚硬、无杂质者为佳。x0dx0ax0dx0a8、药材的采收与储藏x0dx0ax0dx0a多为加工鱼鲞时的副产品。一般在5~6月石首鱼(黄鱼)渔汛期收集。x0dx0ax0dx0a9、中药化学成分x0dx0ax0dx0a主含碳酸钙;另含有机物0.2%-10%、纤维蛋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9817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鱼腹草能治什么病
下一篇: 油桐叶能治什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