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楠藤为少常用中药,始载宋《开宝本草》。
别名:爬岩香、丁公寄、丁公藤、石南藤。
来源:蔷薇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石楠的枝叶。
产地:江苏、浙江。
性状鉴别:茎圆柱形,有分枝,长约30厘米,直径0.4~1厘米,枝顶端具叶。表面灰棕色,有腊样光泽,具纵皱纹,有多数半月形叶痕。质硬易折断,断面皮部薄,易剥落,木部黄白色,气微味淡。
以嫩枝、条匀、外皮灰棕色者为佳。
主要成分:野樱皮甙、又含游离的氢氰酸。
功效与作用:1、祛风、舒筋活络。从临床观察,有利尿作用。
2、健胃。
炮制:切片,生用。
性味:辛苦平。
归经:入肾经。
功能:壮筋骨,去风湿。
主治:腰腿疼痛,软弱无力。
临床应用:1、用于治风湿性关节炎,以慢性而偏于寒、有腰膝疼痛、下肢无力者较适宜,常配其它祛风湿药和补益药,方如石楠藤汤。
2、用于治风寒感冒所致的头痛,配白芷、藁本等。
3、用于治小儿疳积腹胀,取其有健胃作用,常配黄连、鸡内金、陈皮等同服。
用量:9~15g,大剂可用至30g。
处方举例:石楠藤汤:石楠藤15g,海桐皮30g,五加皮9g,骨碎补12g,续断15g,当归9g,杜仲12g,水煎服。
别名:清风藤,青藤,寻风藤
祛风湿,利小便。治风湿痹痛,鹤膝风,水肿,脚气。
①《本草图经》:"治风。"
②《纲目》:"治风湿流注,历节鹤膝,麻痹瘙痒,损伤疮肿,入酒药中用。"
③《浙江天目山药植志》:"行水利尿,泻下焦血分湿热。治风水肿,脚气,风湿关节疼痛,口眼歪斜,痈肿恶疮。"
④《中国药植志》:"除湿,祛风,行气,利水。治膀胱水肿,风肿,脚气湿肿。"
⑤《温岭县药物资源名录》:"驱风湿,通经络。治风寒湿痹,鹤膝风,肢节肿痛石楠藤的中药别名有丁公藤、石南藤、毛蒟、爬岩香、巴岩香、南藤、搜山虎、蓝藤和小风藤等。当患者出现石楠藤的药物适应证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石楠藤进行治疗,但是应注意不可以擅自用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9902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贝母_贝母有什么功效和作用能治什么病
下一篇: 生地_生地有什么功效和作用能治什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