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概述】
苦参为豆科灌木植物苦参的根。苦、寒。归心、肝、大肠、小肠、胃经。
1.清热燥湿:用于湿热黄疸、泻痢、带下阴痒等,能清热燥湿,如<苦参丸>、<苦参地黄丸>、(医学心悟<治痢散>)、(沈氏尊生<香参丸>);用于湿热黄疸,可与龙胆草,牛胆汁等同用。
2.祛风杀虫:用于治皮肤瘙痒、疥癣、脓疱等,有杀虫止痒之效。单用或配百部,花椒,蛇床子等外洗,或配枯矾,苍耳子,川楝子如(蛇床子散)、(局方苦参丸)、(证治准绳<苦参散>
)。
3.利尿:用于湿热蕴结、小便不利,灼热涩痛之证,可与石苇,蒲公英,木通等同用。
【药效鉴别】
苦参燥湿,寒胜热,能清肝、胃、大肠及膀胱经湿热,泻心经火热。偏用于皮肤湿疹、荨麻疹等。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苦参醚提物及醇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苦参水浸剂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毛癣菌、奥杜盎小芽孢癣菌等有抑制作用。
2.抗肿瘤作用:苦参碱在体内外对小鼠艾氏腹水癌及肉瘤-180有抑制作用。
3.升白作用:苦参总碱及氧化苦参碱有明显的升白作用,对环磷酰胺、X射线与钴射线照射引起的白细胞减少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4.抗炎作用:苦参碱对小鼠巴豆油引起的耳廓肿胀、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渗出增加、大鼠角叉菜胶性足垫肿胀,均有抑制作用。
5.抗心律不齐作用:苦参碱能对抗氯仿-肾上腺素诱发的猫室性纤颤;也对抗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及哇巴因诱发的豚鼠室性纤颤。对氯仿吸入所致的小鼠心室纤颤、乌头碱诱发的大鼠
心律失常、氯仿-肾上腺素诱发的兔心律失常有明显对抗作用;苦参总黄酮并能对抗心肌细胞团自发及哇巴因诱发的搏动节律失常。
此外,苦参有明显的利尿作用;苦参生物碱尚有安定、平喘、免疫抑制作用。
【化学成分】
含苦参碱、氧化苦参碱为主。黄酮类成分有苦参素、次苦参素、异苦参素、去甲苦参素、苦参醇素等。
【用量用法】
6——30g,水煎服,或入剂。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易伤阴败胃,不宜久服。
【附】
1.《本草经集注》:“恶贝母、漏芦、菟丝子。”
2.《医学入门•本草》:“胃弱者慎用。”
3.《本草经疏》:“久服能损肾气,肝肾虚而无大热替勿服。”
4.《本草用法研究》:“凡恶寒腹泻,体温低,尿多而清白者,皆当禁服。孕妇亦忌。”
本文解释权归中药大全,本文地址:/post/1855.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ankang_11/9923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北豆根(蝙蝠藤)【防己科】能治什么病
下一篇: 青黛(漂黛粉)【十字花科】能治什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