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丸条文】
1.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蚘厥也。蚘厥者,其人当吐蚘,令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藏寒,蚘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蚘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蚘。蚘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338)
2. 蚘厥者,当吐蚘,令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藏寒,蚘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蚘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蚘。蚘厥者,乌梅丸主之。(《金匮要略》第十九篇)
【组成】
乌梅300枚 细辛18g 干姜30g 附子18g 川椒12g 桂枝18g 黄连50g 黄柏18g 当归12g 人参18g
【制服】
乌梅醋浸一夜,去核,置半斤小米下蒸之,米熟为度,去米,同诸药焙干,研细蜜丸,每服10g,—日3次。亦可煎汤服。
【功效主治】
消渴,蛔厥,腹痛,呕吐,下利者。
【禁忌】
1. 消渴,吐蛔,久利,属纯寒、纯热者,均不可服。
2. 虽寒热相杂,但热象偏盛者,亦不可原方照服。
【类方】
1.三泻心汤:同可调理寒热。然泻心汤证之下寒上热,为脾胃虚弱,升降失司所致,主症为心下痞。
2.赤石脂禹余粮汤:同可治疗久利。不同者,赤石脂禹余粮汤证之久利,纯属虚寒,且滑脱不禁。
【临床运用】
1. 治产后冷热利,久下不止。(《圣济总录》)
2. 治胃腑发咳,咳甚而呕,呕甚则长虫出。(《医方集解》)
3. —治巅顶痛,二治睾丸肿痛,三治腹痛饮冷。(《医法圆通》)
4. 反胃之证,世医难其治,此方速治之。实奇剂也。(《皇汉医学.雉间焕》)
5.脾曲综合征,萎缩性胃炎,胃底贲门炎,十二指肠壅积症,痉挛性结肠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江苏中医》1981;6:34)
6. 慢性角膜炎,角膜溃疡。(《龚志贤医案》)
7.癔病。症见头痛恶心,不寐神呆,哭笑无常,脉沉弦涩,舌暗,苔薄黄。(《蒲辅周医案》)
8.崩漏。伴干呕不食,眩晕,手足凉,舌淡红苔黄厚,脉沉滑。(《中医杂志》1964;10:14)
9.腹痛痉厥。伴脉细弦,舌心焦黑,舌边干白,目陷音喑。(《余听鸿医案》)
10.痛经。经前阴道、少腹牵拉样疼痛,行经不初,伴嗳气、矢气、便溏、心烦、恶热、喜凉,脉右沉细无力、左弦细。(《继承心悟》)
【浅议】
此为调理寒热、补中和肝之方。临床使用以蛔厥,消渴,腹痛吐利,口苦舌红,得冷不适为目标。
本方上清肝胆,下温脾胃,既有调和寒热、降逆缓急之力,复有和肝温胃、安蛔除厥之功。观其方剂组成,辛温多于苦寒,故适宜于虚寒为主,肝热次之之症。虚寒者,表现为神疲乏力, 腰背、少腹畏寒,四末厥冷,饮食减退,小便清长,大便溏薄,或稍冷即腹痛泄泻,或夹白色黏冻,或有完谷不化,或因肥腻而便次增多,甚者滑脱不禁;或阴道少腹牵引作痛,或睾丸疼痛,或头顶、口舌有寒凉之感,脉弦细。肝热证者,表现有口苦口渴,舌红苔薄黄,心烦不寐,面颊烘热,目赤肿痛,头摇肢木,巅顶疼痛等症状。
蛔厥者,蛔虫为患也。饥饿、驱虫法不当、及肠道寒温突变,蛔虫未能适应温度之猝变,本能地避寒就温,或避温就凉而上下窜动,入胃则胃失和降,涌逆呕吐,随吐而出。窜入胆道,则心下顶碰,疼痛剧烈,大汗淋漓,彻及右侧肩背,翻转起卧,手足躁动。曾见一蛔厥患者双手乱抓,被竹席多处划破,鲜血流淌,犹不自知。四末厥冷,恶心呕吐。腹诊,剑突右下方拒压。注射阿托品类解痉药,亦难得止,煎煮汤药,待之不及。若饮醋一杯,疼痛多可得止。盖蛔得酸则静也。蛔虫静伏,则痛止厥回,平息如常。并伴有腹中雷鸣,下利,吐清涎,舌尖红,口苦,心烦等上热下寒证状。柯琴谓蛔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本方合酸收、苦泄、辛开、甘补,大热大寒于一炉,用于蛔厥,多疼痛立解,厥逆随止。
今饮食卫生已大改观,蛔虫病少多矣。20世纪50年代,邻居某,年不惑,家贫甚,患病不医,腹痛而死。三日后钉棺,棺中蛔虫盈盆,皆口鼻而出。悲哉!若服药治疗,岂能早逝?读原文“主久利”而悟,凡遗尿,失精,崩漏,带下,久治不愈者,皆可用本方治之。要之,寒热错杂(寒多热少),肝脾不和为本方使用关键。
梁某,27岁,初妊3月,呕吐50余日,体重减14斤,于2006年10月13日初诊。望其面色淡黄,形体瘦削,天不冷而裹厚衣,舌尖红,苔薄白。询知每食即吐,吐必净之,或呕胆汁,吐犹不停,唯食雪糕不吐。吐时引发咳嗽,面赤气逆,痰涎代血。饮食不馨,口干口苦,思饮欲冷,腹中气上冲逆,嗳逆频频,小腹胀满,脐腹畏寒,大便数日一行,不秘,而食冷即泄泻。近三日小便频数不畅,尿黄赤。腰不痛,四末不冷。诊得脉来弦细略数,化验小便:白细胞++,蛋白±。
妊娠恶阻,临床以脾胃虚弱、肝胃不和、痰饮中阻、阴虚气弱者较为多见,似此肝热脾寒,且呕吐之频、吐势之剧尚属少见。以其消渴思饮,冲逆呕吐,畏寒,诸乌梅丸证俱现,故拟乌梅丸加减改汤以进:
乌梅30g 人参10g 黄连6g 黄柏10g 干姜10g 桂枝10g 麦冬15g 苏子15g 二剂.,嘱一日一剂,频频服之。
二诊:呕吐止,仅微恶心而已,冲逆、咳嗽均随之而轻,少腹胀、小便淋涩止。心下仍畏寒,脉舌如前。为巩固疗效,原方续进二剂。
按:胃者,水谷之海,所谓海者,无风三尺浪也。凭借三尺浪以行仓廪、受盛、传道之职。今呕吐如此之剧,可知非春和景明,拂面柔风,乃逆风、飙风也。是以浊浪排空,日星隐曜。风者,在体应肝,故应抑肝为治。本案恶阻如此之盛,乌梅丸二剂即平,谓神来之举不为之过。虽不见吐蛔、肢厥,然脾虚肝旺,寒热错杂诸症具备,遂径投乌梅丸,非无的放矢也。乌梅丸证寒胜于热,本案之寒热,似乎旗鼓相当,或热略胜于寒,故去附子、细辛、川椒不用,以其口渴思饮,腹中冲逆,复加麦冬、苏子。如此加减,不悖仲圣原意,反使乌梅丸游刃有余。
三泻心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皆为寒热相杂之呕吐治方。三泻心汤证为中虚胃气上逆,或水饮内停,以心下痞、或吐或泻为主证;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为中虚而寒热相格,以食入即吐为特点。二证绝无消渴引饮、气上冲心,脉弦细微,是为别也。
五日后电话随访,获知乘车震动出血,在某医院经超声波检查定为葡萄胎,昨已引产。闻后甚感愧疚。余素重视腹诊,初诊者从未有缺,本案因呕吐势盛,坐立不支而疏。若予腹诊,葡萄胎不难诊断,以其妊娠月份与子宫大小极不相符。谨识此误可也。
2. 泄泻
胡某,女,49岁。泄泻19年,由产后着凉而起,日泻一二行,无脓无血,天冷、触冷、食冷则四五行,剧时大便失禁,服氟哌酸可暂止。40岁检测有糖尿病,日服二甲双胍6片,血糖在5.1〜8.5mmol/L间。胃纳佳,饥则心悸汗出,肢体颤抖。口苦、口干思饮。足心热,夜尤甚,置被内则烦热不寐。望其面色微红,体形腴胖,舌尖红,苔薄白。诊得脉象弦滑,腹壁厚,松软,当脐悸动。
观其脉症,杂乱纷繁,无序无端,梳理之可分为三。其一,着凉即泻廿年,可谓久寒矣;饥则身颤乏力,心悸自汗,口渴思饮,虚怯之候,此其二也;口苦,足热,舌红,心烦,火热证,三也。进而辨识,此肝热脾寒,气阴两虚证也。若只看局部,不兼及其他,必治寒碍热,治热碍寒。甘温补气,火热益盛;甘寒益阴,其泻难停;而寒热无忌、一方兼数能者,唯乌梅丸也。拟:
乌梅30g 党参15g 黄连6g 川椒10g 附子10g 桂枝10g 当归10g 赤石脂30g 三剂
二诊:大便日一行,呈溏便,口苦减,足仍热,守方续服。
三诊:上方已进七剂,大便成形,口苦止。口干,足热皆轻。原方去赤石脂,七剂。
四诊:诸症减轻或消失,唯口干思饮不止,改理中汤善后之。
——本段摘自《经方躬行录》
相关文章如下:
乌梅丸方歌方解,功效与作用,乌梅丸医案乌梅丸的临床应用医案乌梅丸的现代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乌梅丸的组方原则和配伍特点乌梅丸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00例疗效观察乌梅丸的临床应用体会乌梅丸加减治疗胃肠病举隅乌梅丸汤剂加减方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观察张士卿教授运用乌梅丸加减治疗白塞氏病经验乌梅丸治疗月经过少的临床医案,乌梅丸方歌方解乌梅丸的功效与作用乌梅丸的功效与作用
乌梅丸的功效与作用
乌梅丸的功效与作用?生活中可能很多人对乌梅都很熟悉,但是有很多人却不了解乌梅丸是什么东西,其实这种食物对人们的身体是有很大好处的,下面分享乌梅丸的功效与作用。
乌梅丸的功效与作用1 1、延缓身体衰老
乌梅丸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和一些天然药用成分,仍然服用它以后能促进腮腺荷尔蒙分泌,这种腮腺荷尔蒙是一种天然抗衰成分,它能提高人体各组织细胞的活性,也能延缓人体衰老,平时人们适量服用一些乌梅丸能有效增强身体的抗衰老能力。
2、清血排毒
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以后,精致食品成了人们的主要食物,但这些精制食品中多会有一些化学原料和其它调味品存在,这些物质中含有一些毒素,它们会在人体内淤积,如果人们多吃一些乌梅丸,就能促进血液循环,可以加快身体里这些毒素代谢,能起到清血排毒的重要作用,对维持人类血液健康有极大的好处。
3、补充能量
人们服用乌梅丸不但能让身体新陈代谢加快,还能促进身体各器官功能恢复,另外它含有的柠檬酸等营养成分,还能促进人体对其他维生素和酵素等营养成分的吸收和利用,它能为人体补充充足能量,促进人体内乳酸代谢,可以促进体力恢复缓解身体疲劳。
什么人要吃乌梅丸
乌梅丸虽然是一种中成药,但它的毒副作用特别小,人们服用它以后能调理脾胃,也能补充能量,还能清血排毒,所以生活中那些消化能力比较差,或者患有肠胃疾病,而且喜欢吃大鱼大肉的人群都适合吃一些乌梅丸,它能促进人体内有害物质代谢,而且能提高脾胃消化功能,可以让这些人群的身体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
乌梅丸的功效与作用2 乌梅丸简介
乌梅丸,中成药名。为驱虫剂,具有缓肝调中,清上温下之功效。用于治疗蛔厥,久痢,厥阴头痛,症见腹痛下痢、巅顶头痛、时发时止、躁烦呕吐、手足厥冷。
乌梅丸的功效与作用
乌梅丸的作用是缓肝调中,清上温下。
在临床中可以治疗蛔虫引起的疾病,比如蛔虫引起的厥逆、长时间的腹泻、巅顶部出现的疼痛、腹部出现的疼痛以及烦躁、呕吐、手足发冷,这些都是乌梅丸的治疗方向。
乌梅丸功效与作用
乌梅丸是可以起到驱虫的作用,是可以用于治疗尿血,便血,痢疾等一些情况,在使用时要严格的听从医生的指导进行使用,这样才能够起到好的治疗效果,在平常的饮食上,也要注意避免过多的吃一些烧烤类的`食物,因为烧烤类的食物的时间也是比较短的,细菌和寄生虫也是没有被完全杀死的。
使用乌梅丸注意事项有哪些
乌梅丸,适应于脏寒,蛔上入膈,烦闷不安,手足厥冷,得食而呕,腹痛,吐蛔,时发时止,或久利不止禁生冷、滑物、臭食等。滑物应该为发物的误写发物是指富于营养或有刺激性特别容易诱发某些疾病(尤其是旧病宿疾)或加重已发疾病的食物发物分类按其来源可分为以下几类:
1、食用菌类
主要有蘑菇、香菇等,过食这类食物易致动风生阳,触发肝阳头痛、肝风眩晕等宿疾,此外,还易诱发或加重皮肤疮疡肿毒。
2、海腥类
主要有带鱼、黄鱼、鲳鱼、蚌肉、虾、螃蟹等水产品,这类食品大多咸寒而腥,对于体质过敏者,易诱发过敏性疾病发作如哮喘、荨麻疹症,同时,也易催发疮疡肿毒等皮肤疾病。
3、蔬菜类
主要有竹笋、芥菜、南瓜、菠菜等,这类食物易诱发皮肤疮疡肿毒。
4、果品类
主要有桃子、杏、银杏、花生、芒果、杨梅、樱桃、荔枝、甜瓜等,前人曾指出,多食桃易生热,发痈、疮、疽、疖、虫疳诸患,多食杏生痈疖,伤筋骨。
5、禽畜类
主要有公鸡、鸡头、猪头肉、鹅肉、鸡翅、鸡爪、驴肉、獐肉、牛肉、羊肉、狗肉、鹅蛋、鸭蛋等,这类食物主动而性升浮,食之易动风升阳,触发肝阳头痛、肝风脑晕等宿疾,此外,还易诱发或加重皮肤疮疡肿毒。
鸡蛋不宜多吃,一般一天不宜超过2个,尤其是肝炎、过敏、高血脂、高热、肾脏病、腹泻病人,更不宜多吃。原因是鸡蛋内含大量蛋白,但它们属于异性蛋白,有相当一部分人吃了异性蛋白质后出现病态反应。
此外,属于发物的还有菜油、糟、酒酿、白酒、豌豆、黄大豆、豆腐、豆腐乳、蚕蛹及葱、蒜、韭菜等。有时还将荤腥膻臊之类食品一概视为发物。
按照发物的性能分为六大类:
一为发热之物,如薤、姜、花椒、胡椒、羊肉、狗肉等;
二为发风之物,如虾、蟹、鹅、鸡蛋、椿芽等; 三是发湿热之物,如饴糖、糯米、猪肉等;
四是发冷积之物,如西瓜、梨、柿等各种生冷之品;
五是发动血之物,如海椒、胡椒等;
六是发滞气之物,如羊肉、莲子、芡实等;
七是民间长期实用结论性发物,如魔芋,芋头,泡菜,香菜,韭菜等。
中医治病离不开辨证论治,忌口也不能忽视“辨证论忌”,如疾病属寒证,症见体质虚寒,大便溏薄,胃痛喜热,四肢发冷等,则应忌食寒凉生冷之食物,如西瓜、雪梨、香蕉;热证见面目赤红、发热、痔疮下血、失眠心烦者,忌食生姜、辣椒、大蒜油作品等。
急性肝炎,病人舌苔黄厚而腻、胸腹膨胀满、纳差不食、小便黄赤,这是湿热重之象,应忌吃油腻食物和辣的食物,滋补燥热之品;肚腹胀气的病人应忌豆类、山芋、土豆等: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应忌肥肉、奶油、动物内脏、鱼卵、骨髓等;好发疮痛、疖疔者,多因火热之毒所致,凡肥腻辛辣之品均在禁忌之列。
按照民间的经验,羊肉、猪头肉、猪蹄、鹅是大家公认的“发物”。其中羊肉性大热,感冒往来寒热,或素体多火,或热病初复,均不宜吃,否则将使旧病复发。关于鹅《本草纲目》中说:“鹅,气味俱厚,动风,发疮。”凡皮肤病、过敏性疾病、热病等应忌服。猪蹄有发乳、托疮之效,但疮疡初起忌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ngfangyingyong/8472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芍药甘草汤原文,配方,临床运用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