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卧床老人的饮食禁忌有哪些
一、饮食适宜:1.宜吃容易消化的五谷类食物,比如小米粥、豆浆等2.宜吃奶制品如牛奶、奶粉等
二、宜吃食物宜吃理由食用建议
豆浆。豆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能够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每天早晨服用100--150毫升
奶粉。奶粉容易消化和吸收,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每天3次,每次100毫升
小米粥。小米粥能够保护胃黏膜,利于消化吸收,主要是营养比较丰富,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长期卧床病人肠蠕动减慢,宜吃容易消化的食物,米粥容易消化和吸收晚上服食效果比较好。
三、饮食禁忌:1.油炸类食物。比如油条、油饼等。2.冷冻甜点食物,比如冰激凌、雪糕等。3.肥肉和动物的内脏等。比如猪肝、肥肉等。
四、忌吃食物忌吃理由忌吃建议
大肥肉。不易消化和吸收,缺乏维生素,加重肝脏和肾脏负担少食用或者不食用,跟换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小米粥等。
冰激凌。含有较高的奶油,易导致肥胖;因高糖,可降低食欲;还可能因为温度低而刺激胃肠道。尽量吃热的食物,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鸡腿菇。长期大量进食动物内脏类食物可大幅度地增高患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如结肠癌、乳腺癌)的发生风险。尽量选择含植物蛋白的食物,比如豆类食品。
二、卧床老人的护理方法有哪些
1.维持正常关节活动,防止关节畸形。鼓励老年人用健肢协助患肢活动,训练四肢抬举、伸屈、外展外旋、内收内旋运动。家人帮助老年人被动运动时,以感觉不痛为原则。让老年人穿棉布鞋,保持正常脚形,床尾放置一块硬板或软枕抵脚,可预防垂足。
2.协助排痰,避免呼吸系统感染。鼓励老年人咳嗽、深呼吸将痰液尽量排出。经常胁助老年人翻身,并拍背:用手掌从老年人腰背部沿着脊椎向上用力拍击,震动支气管使痰液松动,有利于痰液排出。病情稳定时,可逐渐抬高患者床头或采取半卧位。
3.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局部受压。保持患者全身皮肤的清洁卫生:每日用温水擦身1次;大便或尿污染后要及时清洗皮肤,更换尿垫或床单。
4.预防压疮。压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导致皮肤肌肉溃烂坏死。继发感染时,易并发败血症、菌毒血症,甚至危及生命。压疮好发部位常见于易受压、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肉较薄的骨骼隆突处,如头部枕后、耳部、肩胛部、肘部、脊椎突出处、髋部、骶尾部、膝关节内外侧、内外踝、脚跟部等。预防压疮,要定时变换体位,每2~3小时帮助翻身1次,翻身时动作要轻,不可在床上硬拖硬拉,防止皮肤擦破而易感染;可使用辅助用具以减轻皮肤受压,如充气床垫、气圈、轮椅、坐垫等,预防压疮的发生。如何为卧床老人整理床铺。
三、卧床老人的常规症状有哪些
(1)神经系统:
长期卧床的老人常伴有感觉异常和痛阈降低,当瘫痪患者累及感觉传入神经纤维时,很快表现出来在损伤水平以下的。
长期卧床病人所有运动均低于每天进行日常活动久坐的人。这种情况在弛缓性瘫痪引起的运动受限者更为明显。
长期卧床的老人自主神经系统活动过度或活动不足,结果很难维持自主活动的平衡状态,因而病人不能适应姿势变更等日常活动。自主神经系统不稳定还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2)肌肉系统:
长期卧床最明显的体征发生于肌肉系统,瘫痪病人尤其如此。
卧床1周以后,肌力可丧失20%,以后每卧床1周将使剩余肌力减弱20%;在无任何运动神经受损时人的优势侧握力如果是50kg,制动1周以后只有40kg,2周以后为32kg,3周以后则为25kg,依此类推。而肌力恢复的速度则要缓慢得多,按每天以最大肌力参加锻炼计划的人计算,每周只增加原有肌力的10%。耐力丧失是肌力减退的结果,其发生速度与肌力减退一致。
肌肉体积缩小是长期卧床最明显的征象之一,也是肌力耐力减退的原因。在弛缓性瘫痪患者中,因下运动单位动作电位消失,其所支配的肌肉纤维丧失了收缩能力,逐渐产生肌肉萎缩。在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引起的痉挛性瘫痪病人或是夹板固定的病人。肌肉萎缩可以只有正常体积的30%~35%。
肌肉萎缩、肌力减退及耐力受限等因素引起动作协调不良,表现在上下肢体严重地影响病人完成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病人出现不协调的主要原因是影响运动单位或更高级中枢的病变,但卧床本身也是起一定作用。肌肉萎缩常伴有肌肉挛缩,多见于膝屈肌和伸肌,给站立和行走带来严重的障碍。
四、卧床老人的几点发病原因是什么
1.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是引起老年人久病卧床的首要病因(占50%以上)。①重症脑卒中:患严重脑血管意外的老年人经过急性期治疗后,虽挽救了生命,却遗留下神经缺损症状,影响肢体活动功能,包括失认、失行,深部知觉障碍所致的共济失调,双侧瘫痪或重症弛缓性瘫痪。这种情况往往无改善或几乎无改善的希望,从而使病人长期卧床。②脑卒中合并其他疾患:某些脑血栓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虽遗留轻瘫,但在此基础上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或进行了下肢截肢术,使病情加重而致长期卧床,这种情况称复合性残疾。
2.骨、关节疾病。以下疾病可引起久病卧床。①骨折:骨折也是老年人长期卧床的主要原因之一(占20%)。在卧床老人中,由跌倒所致的股骨颈骨折最多,其次是股骨、肱骨、肋骨、脊椎与胫腓骨骨折,骨折后进行石膏固定、卧床休息很容易促使肌肉或骨萎缩,造成关节挛缩或强直状态,使病人卧床不起。②骨关节病: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糖尿病骨关节病等发展至晚期引起关节变形、强直,使病人活动受限进一步导致卧床不起。
3.高龄。长寿老人因多种疾病、残疾和衰老的影响,近半数者生活不能自理。因此寿命延长而病残比例增加是久病卧床的常见原因之一。由于衰老的原因,高龄老人即使是感冒,也可引起卧床,并在短期内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发展成卧床不起。
4.其他。其他疾病有:①老年性痴呆和重症精神病:老年性痴呆和重症精神病患者因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或无人照管,常常引起长期卧床。②进行性疾病:某些疾病早期经治疗、康复可能有效,但由于疾病呈进行性发展,病情逐渐加重,终于导致久病卧床,如脊髓侧索硬化、小脑萎缩症等。③跌倒后综合征:因跌倒后活动减少导致关节强直和体力衰弱,进一步减少活动范围,最终卧床不起。④误用综合征:由于治疗或康复不当,如用药或手术错误,不符合神经生理学的偏瘫康复训练,按摩手法粗暴等,均可导致久病卧床。⑤晚期肿瘤和器官功能衰竭:由于晚期肿瘤所致的疼痛、功能障碍和全身衰竭以及慢性疾病所致的晚期器官功能衰竭使老年人卧床不起。
老年人长期卧床该注意什么?
你好,卧床的老人如果可以行动尽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如果不能行动也要每隔半个小时翻一下身以免生褥疮。从饮食上来讲高龄老人的饮食一定要软烂易消化,饮食营养要均衡,蔬菜水果肉类鱼类都要吃,日常饮食要有稀粥,粥对人体的营养价值是很高的。
注意预防褥疮!
尤其是现在,盛夏来临,天气炎热,有些行动受限,长期卧床的病人和老人由于出汗多、护理不当、营养差等多种原因,皮肤经常潮湿,加上自行翻身不便,局部皮肤长时间受压,血循环发生障碍,非常引发褥疮。
褥疮又叫压疮,是指任何因压力没有解除而导致的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损伤,常见于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或者长期坐轮椅不能站立和行走者,表现可以为局部皮肤发红,严重者可形成深达肌肉或骨骼的深洞。
褥疮因局部受压时间不同而表现不同,预先采取预防措施,可以避免褥疮往深处进展。
护理老人要注意的问题
如今社会老龄化,家庭养老也成为了每个家庭最棘手的问题,要工作又要照顾老人,所以如何做个合格的护理员,更好地护理老人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护理老人要注意的问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护理老人要注意的问题 篇1 温度
维持一个适宜的室内温度,不仅使老年人感到舒适、安定,而且有利于机体进行新陈代谢,预防疾病。室内温度以18°~20°c为宜,夏天可相对高些(22°~24°c),以缩小室内外温差。室温过低,老人易着凉、感冒;室温过高,易使人疲惫、精神不振。需要指出的是,对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室温过高,易使老人感到闷热,呼吸不畅,加重呼吸困难。清凉的室温,流通的空气,会使老人易于进行气体交换,提高血氧浓度,改善呼吸。
湿度
通俗讲是指空气中水分的含量。空气湿度大,人体的蒸发作用弱,抑制出汗,使人感到潮湿、气闷,心功能不全的老人会感到憋气。由于皮肤、呼吸水分蒸发减少,排尿量增加,加重肾脏负担。而空气过于干燥,人体会蒸发大量水分,引起皮肤干燥、口干、咽痛等不适。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老人,干燥的空气使呼吸道粘膜干燥,痰不易咳出,增加肺部感染的机会,而加重病情。家庭室内最佳湿度应该是50%~60%。适宜的湿度,会使人感到清爽、舒适。近年来,空气加湿器进入家庭,这是一个好方法。土法增加湿度也行之有效,如地上洒水、暖气上放水槽,或放湿毛巾等。建议您买一个温湿度计,以科学掌握温湿度,使之为您的健康服务。
通风
一位患肺心病、呼吸衰竭的病人,必须将床放在空气流通的房间中央,才感到呼吸省力。同样,新鲜的空气对老年病人尤为重要。晨起,开窗通风,可排出室内废气,让新鲜空气补充进来。一般居室开窗20~3 0分钟,室内空气即可更新一遍。对身体较弱的老人,通风时可暂到其他房间,避开冷空气的刺激,这样,既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又不至受凉感冒。
噪音
研究表明噪音在50~60分贝时,一般人就会有吵闹感,家庭中噪音的产生大都为大声喧哗、音响音量过大所致,一般老年人喜静,对有心脏病的老年人,安静则是一种治疗手段,家庭中创造一个宁静、幽雅的环境,利于老年人休养。
采光
老年人居住的房间,最好是采光比较好的居室,室内阳光照射对老年人显得尤为重要。日光照射,红外线被皮肤吸收,深部组织受到温热作用,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皮肤组织的营养状况,给人以舒适感。如果打开玻璃窗让阳光直接照射室内,阳光中的紫外线还有消毒、杀菌作用。
床
老年人应选用硬床,以睡在床上床垫不下陷为好。床的高度应在膝盖下,与小腿长相等,过高过低都会使老人感到不便,增加摔倒的机会。
护理老人要注意的问题 篇2 1,老人的饮食注意事项
由于年岁的增大,老人运动机能的降低,所以他们的饮食,应当以清淡为主。注意多吃粗粮和蔬菜水果等。少油腻食物。
2,老人的睡眠质量
老人的睡眠,机能也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在不断的下降,睡眠时间的减少,在老人睡眠安排上,应尽量创造安静的环境,使老人的睡眠尽可能的提高质量。
3,老人的药物服用控制
随着老人年龄的增长,他们身体上各种各样的疾病增多,对于老人的药物使用,应当以安全有效和经济湿度方面为主,尽量遵循医嘱使用药物,不要轻易给予,老人拿各种各样的药物服用。
4,老人清洁卫生
卫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既是心理安慰,也是老人尊严的一种体现。刚给老人做清洁时,应保证老人,身体处于正常状态,不要有,发烧或体虚感染性疾病等状态下进行清洗操作。同时一定要避免老人在清洁时摔倒。
5,老人的排泄物管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对身体的掌控逐渐降低,但是出于自身尊严的要求,他们尽可能不去要求别人对他们进行更多的照顾,但是老人,不提出要求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老人的排泄和分泌情况,确定老人,身体健康状况,并及时就医。,
6,老人移动
他们也有他们的生活与社交需求,在他们出入家门,进行社会交往时,一定要注意老人在移动,过程中的安全,比如说从床上移动到轮椅上,从室内移动到室外,这一过程中要防止老人磕碰。
7,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
老年人身体抵抗力较差,免疫能力较弱,所以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四周环境是否适宜老人。家庭室内温度以18°~20°c为宜,室内最佳湿度应在50%~60%左右,居室的采光良好,最好保持宁静。此外,要经常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病菌排出室外。每次通风不应少于30分钟。天气较冷时,对体质较弱的老人,通风时可暂时将其换到其它房间,避开冷空气的刺激。这样,既可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又不至于老人家受凉感冒。
8,对老人的日常使用器皿展开消毒
老人的身体免疫能力较弱,所以他们的日常消耗器具要注意消毒,不然很有可能感染细菌病毒而造成疾病。消毒有日晒法、煮沸法、浸泡法、擦拭法等。
护理老人要注意的问题 篇3老年人常常因为高龄、长期患病和伤残等原因导致生活不能自理而卧床。随着卧床时间 的延长,有很多伴随的并发症也会相继出现,在护理这样的老年人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进食体位的问题: 长时间卧床的老年人有时经常反复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咳嗽、咳痰、 呛咳等情况的发生,这些都与进食体位不当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卧床的老年人条件允许时应 以坐位或半卧位进食,即后背用被子或靠垫、枕头等垫起,家里有摇床的将床头摇高,与床 呈 45 度~60 度角。这样老年人进食或喝水时比较安全,不易出现呛咳等情况的发生。饭后 尽量让老人漱口或刷牙,及时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
翻身问题: 长期卧床的老年人如不注意定时翻身,极易出现压疮,如不及时处理,还会 引起严重的全身反应。所以,能自行翻身的老年人,一定要督促他们定时翻身(1 次/1~2 小时)。不能自行翻身的,协助其翻身,每次翻身时均给予拍背一次。
皮肤保护的问题: 每天可用温水擦拭全身,减少汗液的刺激以及清洁脱落的皮肤碎屑。 冬天皮肤干燥,可涂以润肤的油脂类,滋润皮肤。每次大小便后清洁肛门及女性会阴部,以 免因大小便清理不彻底刺激此处皮肤致腌红或破损。
床单、衣服的问题: 老年人卧床后所有的活动都在床上进行,床单的清洁干燥至关重要。 在衣服的选择上也要选择宽松、柔软的.棉质衣服,因为棉质衣服柔软、易吸汗,汗多时也不 会贴在身上,使老年人感觉比较舒适。
房间通风问题: 每天房间内的通风换气也是非常重要的。有些老年人长期卧床后会出现 不明原因的烦躁、发脾气、头痛等问题。其实这些与房间内污浊的空气有很大的关系。有些 老年人因怕受凉而不敢开窗通风,造成老年人的种种不适,又查不出什么异常。所以在做好 保暖工作的情况下,每天通风 2~3 次,可使空气流通,也可减少房间内细菌、病毒的存留, 也会增加舒适感。
护理老人要注意的问题 篇4 一、卧床老人的口腔护理
做好口腔护理有许多方面的好处,例如,可以保持口腔的清洁、湿润、预防口腔的溃疡以及感染等并发症;还可以防止口臭、口垢,有利于促进食欲;通过对口腔进行护理,可以观察口腔的变化,对长期使用抗生素者应观察口腔黏膜有无霉菌感染征象。
长期卧床病人的口腔护理简单的方法,就是漱口、擦洗牙齿。一般常用的漱口水有:漱口药液;口泰;1%~4%苏打水等几种。
二、卧床老人的皮肤护理
对长期卧床的病人进行皮肤护理也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洗澡可以使病人的皮肤清洁,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皮肤的排泄功能,预防皮肤感染和压疮的发生。保持空气湿润度,以及涂沫润唇膏、身体霜可以有效缓解皮肤干燥。长期卧床的病人洗澡时护理人员要注意病情变化,注意观察神志、肢体活动的变化,防止意外发生。
三、卧床老人的体位护理
正确的体位护理可以预防压疮和肢体挛缩。从发病早期就应保持良好的卧姿非常重要。如约1小时左右变换一次体位,每天定时进行肢体的被动活动约30分钟,每天1—2次,以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防止肢体挛缩及关节僵硬。
四、卧床老人的大小便护理
对大小便失禁的病人,臀部下面垫上一块一次性尿垫,条件不允许的可用柔软吸水旧布代替(应经消毒)。每次大便后应用热水清洗肛周皮肤,女性病人每次大小便后应清洗肛周及外阴部。
五、卧床老人的心理护理
对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来说,心理护理十分重要。老人害怕孤独或被遗弃,还有自责的心理,作为亲属应关心、体贴病人,如有时间应多在其旁边陪护,多与其聊天,回忆过去一些使老人难忘的美好时光,以减轻老人的寂寞和失落,增强其生存的信心和勇气。
长期卧床的老人应预防哪些问题
1、预防足下垂
足下垂,又称垂足畸形,下肢瘫痪者极易形成。足部应给予支持,如使用足板托、枕头等物,使足与腿成直角,保持背屈位,以预防跟腱挛缩。冬天保暖时,应注意到棉被对足部的压迫,可用支架或干净硬纸盒支撑被子,避免压迫足背,指导和帮助病人锻炼踝关节,避免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膝关节畸形的预防;膝关节下放垫子,可防止膝肿胀和关节过度伸展(膝反胀),时间不可过长。每日数次,防止膝关节屈曲挛缩。
2、坠床
床铺太软容易造成老年人翻身或移动体位时失去中心而造成坠床。为防止坠床的发生,我们应给老年人准备软硬适中的床铺。意识不清、反应迟钝的老年人应加床档。在老人肢体活动范围内移开一切危险物品,如热水、利器、药物等。
3、交叉感染
长期卧床的老人免疫功能低下,对疾病的抵抗力弱,易发生肺部感染,尿路 感染。表现为:老人发热,痰多,尿液浑浊,尿疼等。为了预防交叉感染,应定时开窗通风,增加营养,减少会客,尤其是不要见呼吸道感染或发热的人。看护者应养成接触老人前后洗手的习惯。如果发现老人有感染的症状,应及时就诊。如老人有感染的症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增加饮水量。
;
注意预防坠积性肺炎和深静脉血栓,也要预防褥疮和肌肉萎缩。在病人不能下床活动之前,病人家属应每日给病人做下肢的按摩,重点是按摩下肢的肌肉组织。按摩时,应从下而上的循序进行,每次重复按摩时都应从小腿远端开始。对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很有效的。能自主活动但不能下床的病人,尽量自己活动下肢,最简单的动作就是屈伸膝关节和踝关节。方法是:用力向下伸脚,尽量使踝关节伸直,保持1~2秒钟;然后用力将脚背屈(钩脚),再保持1~2秒钟,如此反复练习,可调动小腿肌肉泵的作用,加速下肢静脉血的流速,也有利于下肢静脉的回流,可有效地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aoren/6221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护理卧床老人,让他们拥有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