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历史典故

大禹治水的故事

佚名 2023-06-11 20:40:00

大禹治水的故事

早在尧的时候,中原地带就经常闹水灾。常常是洪水漫天、无边无际,围绕着大山,淹没了丘陵,使老百姓叫苦连天。尧当时也向各部落首领访求过能治洪水的人。当时大家一致推荐了鲧(gǔn)。尧对鲧是不满意的,曾说:“鲧为人好违抗命令,摧残同类,是不能胜任的。”但大家说没有比鲧更合适的人出来治理洪水了,因此尧就同意鲧去试试看。
果然,鲧去治理洪水,只知道筑坝挡水,结果经过了九个年头,洪水仍然没有消退。这时候,舜代行了尧的职务,他在外出巡视时发现鲧治水不力,就立即下令撤了鲧的职务,并将他放逐到僻远的羽山地方。鲧最终死在了那里。
舜登天子位以后,他最大的心事就是为老百姓治理好洪水。于是他打开国都四面的城门,请四方诸侯及十二州首领都来反映情况,议论天子的言行,替天子提意见和建议。他问大家:“谁能光大尧帝的事业,努力工作,治理好洪水,我就请他当辅政官‘司空’。”
众人都说禹可以胜任这个职务。
于是舜就说:“啊,不错!禹,你来治理洪水,可要恪尽职守啊!”
禹跪下向舜叩头,想将司空的职务让给后稷、契和皋陶。但舜说:“你很合适,不要再谦让了。你现在应该到工作岗位上去负起你的责任了!”
于是舜就让禹带着伯益、后稷做助手出发治水去了。这时候,禹与涂山氏女儿结婚刚四天。禹为人仁爱可亲、诚实忠厚,工作勤勉谨慎,手脚又灵活、敏捷。他感伤自己的父亲鲧因没有完成治水大业而受了惩罚,自己便吃苦耐劳、殚精竭虑地从事治水工作。他随身带着测量的准绳,登高山立标志,跑九州测地形,不顾暑热冬寒,不顾雨雪泥泞,日日夜夜奔走在治水工地上;他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甚至听到自己刚出生的儿子的哭声,都不进去看一下妻子和孩子;他自己饮食、衣着节俭,住房简陋低矮,可是治水兴修水利,却愿意出大钱、花大力气。就这样,整整十三个年头,他带领众百姓开辟了九州的道路,疏通了九条大河,整治了九个大泽,开凿打通了九座大山,终于用疏导的方法治好了洪水,安定了九州,并且命令伯益教百姓在低湿的地方种稻,命令后稷教百姓种各种庄稼。于是,使五千里见方的地带成了鱼米之乡,使各方的部落都来进贡。
禹为国家建立了大功以后,他一点也不居功自傲。舜也经常与禹对话,共同商讨治理天下的方略。有一次,舜对禹说:“啊!大臣啊,应该是我的大腿、臂膀和耳、目,你们要帮助我为百姓造福。如果我有什么邪僻不正当的行为,你们应该向我指出、匡正我,而不要当面恭维我,背后说我的坏话。”
禹说:“帝说得很对。做天子,最危险的就是善恶不分,听不得批评的意见。”
舜又说道:“我想发展六律、五声、八音等音乐,用以来体察政治、宣扬礼义智信,你看怎样?”
于是,禹就作了名叫“九韶”的乐曲,一边用以祭祀山川神主,一边用来警喻掌权的大臣和天子。例如有一首歌曲的歌词这样唱道:天子明哲啊!大臣贤良啊!众事安定啊!又有一首唱道:天子细碎无大略啊!大臣懈弛不进取啊!这样万事就要败坏啊!
舜听了非常高兴,连连说:“是啊,是啊!以后大家要谨慎啊!”于是,就决定推荐禹作为他的继承人。

大禹治水的故事

早在尧的时候,中原地带就经常闹水灾。常常是洪水漫天、无边无际,围绕着大山,淹没了丘陵,使老百姓叫苦连天。尧当时也向各部落首领访求过能治洪水的人。当时大家一致推荐了鲧(gǔn)。尧对鲧是不满意的,曾说:?鲧为人好违抗命令,摧残同类,是不能胜任的。?但大家说没有比鲧更合适的人出来治理洪水了,因此尧就同意鲧去试试看。

果然,鲧去治理洪水,只知道筑坝挡水,结果经过了九个年头,洪水仍然没有消退。这时候,舜代行了尧的职务,他在外出巡视时发现鲧治水不力,就立即下令撤了鲧的职务,并将他放逐到僻远的羽山地方。鲧最终死在了那里。

舜登天子位以后,他最大的心事就是为老百姓治理好洪水。于是他打开国都四面的城门,请四方诸侯及十二州首领都来反映情况,议论天子的言行,替天子提意见和建议。他问大家:?谁能光大尧帝的事业,努力工作,治理好洪水,我就请他当辅政官?司空?。?

众人都说禹可以胜任这个职务。

于是舜就说:?啊,不错!禹,你来治理洪水,可要恪尽职守啊!?

禹跪下向舜叩头,想将司空的职务让给后稷、契和皋陶。但舜说:?你很合适,不要再谦让了。你现在应该到工作岗位上去负起你的责任了!?

于是舜就让禹带着伯益、后稷做助手出发治水去了。这时候,禹与涂山氏女儿结婚刚四天。禹为人仁爱可亲、诚实忠厚,工作勤勉谨慎,手脚又灵活、敏捷。他感伤自己的父亲鲧因没有完成治水大业而受了惩罚,自己便吃苦耐劳、殚精竭虑地从事治水工作。他随身带着测量的准绳,登高山立标志,跑九州测地形,不顾暑热冬寒,不顾雨雪泥泞,日日夜夜奔走在治水工地上;他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甚至听到自己刚出生的儿子的哭声,都不进去看一下妻子和孩子;他自己饮食、衣着节俭,住房简陋低矮,可是治水兴修水利,却愿意出大钱、花大力气。就这样,整整十三个年头,他带领众百姓开辟了九州的道路,疏通了九条大河,整治了九个大泽,开凿打通了九座大山,终于用疏导的方法治好了洪水,安定了九州,并且命令伯益教百姓在低湿的地方种稻,命令后稷教百姓种各种庄稼。于是,使五千里见方的地带成了鱼米之乡,使各方的部落都来进贡。

禹为国家建立了大功以后,他一点也不居功自傲。舜也经常与禹对话,共同商讨治理天下的方略。有一次,舜对禹说:?啊!大臣啊,应该是我的大腿、臂膀和耳、目,你们要帮助我为百姓造福。如果我有什么邪僻不正当的行为,你们应该向我指出、匡正我,而不要当面恭维我,背后说我的坏话。?

禹说:?帝说得很对。做天子,最危险的就是善恶不分,听不得批评的意见。?

舜又说道:?我想发展六律、五声、八音等音乐,用以来体察政治、宣扬礼义智信,你看怎样??

于是,禹就作了名叫?九韶?的乐曲,一边用以祭祀山川神主,一边用来警喻掌权的大臣和天子。例如有一首歌曲的歌词这样唱道:天子明哲啊!大臣贤良啊!众事安定啊!又有一首唱道:天子细碎无大略啊!大臣懈弛不进取啊!这样万事就要败坏啊!

舜听了非常高兴,连连说:?是啊,是啊!以后大家要谨慎啊!?于是,就决定推荐禹作为他的继承人。

十七年后,舜在南方巡狩时,死于苍梧地方的山野间。于是,禹带领国人服丧三年。三年以后,禹为了让舜的儿子商均继承帝位,也学舜当时避让尧的儿子丹朱的.办法,隐居于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可是与尧死后的情况一样,当时天下的部落首领们都不去国都朝拜商均,而是去阳城朝拜禹。禹于是从阳城来到阳翟(d?)(今河南禹县)正式继位。禹接替舜以后,一方面带兵征服了南方和东方的一些部落,使中原地区的百姓有了一个安定的环境;同时,由于治好了洪水,再加上炼铜技术使生产工具有了从石器到铜器的飞跃,当时的生产力发展很快,社会物质财富也不断增多。人们除了日常生活消费之外,物资开始有了较多的剩余。于是,财富的私人占有便开始了。私有财产的出现,使原本一个部落内部获取的食物和生活用品由全部落人共同分配的原始公社制开始瓦解,社会上出现了贵族和平民的阶级分化。还有,部落之间因战争而抓到的俘虏也不必再杀掉,而是将他们看管起来进行生产。奴隶们生产出来的粮食等除了供给他们生活食用之外,还有许多剩余。部落里的上层贵族便可以获取奴隶们创造的大量剩余产品。于是,原始公社制社会便开始向奴隶社会迈进了。

与社会体制的变化相适应,部落联盟首位王位的继承方法也开始了变化。

禹的末年,他在中原地区的权力已经相当稳固和集中了。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他下令各部落将自己冶炼的铜贡献出来,集中铸成了九个大鼎,象征他统治着九州。禹王有了这么多的特权,他就一心想在自己百年以后将这些权力交给自己的儿子启,而不是按惯例禅让给自己的助手伯益。于是,他便在私下加紧培植启的势力。不久,禹在巡视会稽(今浙江绍兴)时去世。伯益按照惯例先行避让,不料启便乘机夺取了王位。

于是,中国历史上王位的禅让制就被废除了,从此以后,开始了家属世袭制。这也便是我国夏王朝的开始。

大禹治水的故事是怎样的?

故事发生在遥远的公元前21世纪,那时,我国的黄河流域经常“洪水滔天”。洪水吞没田园,冲毁房舍,使人们流离失所。于是,各个部落的人们团结起来,与大自然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

起初,这场斗争由大禹的父亲鲧来指挥。鲧一心想把事情办好,但采用的方法不对,他一味强调,“水来土掩”,哪里有洪水就派人到哪里去堵,结果越堵水患越严重。

鲧治水失败后,大禹挺身而出,担负起领导治水的重任。他认为要制服水患,就必须因势利导,根据河流的走势宣泄水流。为了规划出一套正确的治水方案,大禹不辞辛劳地爬山涉水,实地勘察山川形势。他三过家门而不入,领导人们开山劈岭,疏浚河道,广修沟渠,奋战12年,终于“开九州,通九道”,制服了水患,谱写了一曲人定胜天的凯歌。

大禹治水的历史故事

大禹治水的历史故事

  大禹,约生于公元前2297 年6 月6 日,卒于公元前2198 年8 月,享年100 岁。大禹是黄帝的玄孙,姓姒,名文命。大禹的父亲叫鲧。

  在中国远古时代,洪水泛滥,百姓无处居住,无以为生,还常常受到禽兽的侵袭,国王非常焦急,召集各部落首领商量,决定派鲧去治理洪水。

  鲧接受了命令,面对肆虐的洪水,冥思苦想。他认为只要在村子周围建上高堤,就可以挡住洪水了。可是,上哪找这么多土石来修大堤呢?这时,从水里爬出一只灵龟,它告诉鲧:“天庭有一种叫'息壤'的宝物,只要你能拿到息壤,往大地上一投,息壤马上就会生长起来,堆成堤,积成山。”鲧非常高兴,他告别了灵龟,就向遥远的西方走去。

  鲧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了西方的昆仑山,见到了天帝,他乞求天帝将息壤赐给他,治理洪水,拯救百姓,但是天帝拒绝了他的请求。鲧心里挂念着在洪水中痛苦生活的百姓,于是他乘天庭守卫疏忽,偷走了息壤。鲧回到了东方,忙将息壤往水里一撒,果然,息壤立刻迅速生长,洪水涨一米,息壤就长一米,洪水涨十米,息壤就长十米,很快洪水就被阻隔在大堤之外。人们脱离了洪水的包围,高兴地又叫又跳,并开始耕种生产。

  天帝知道了鲧偷走息壤的事,立刻派天兵天将下凡,收回了息壤。息壤一撤,洪水立即反扑而来,冲垮了堤坝,毁坏田园,淹死了好多百姓。国王大怒,将鲧囚禁在羽山,三年后,又将鲧处死。

  后来,禹长大了,他看到洪水滔天,民不聊生,又看到父亲没治好洪水而被处死非常伤心他每天向天祷告,要治好洪水。天帝受他感动教他呼叫神仙帮忙的办法,跟他说:「凡是鬼怪蛇龙挡住你,可以先用火烧,再来用各种武器攻打。还不行就请天上神仙帮忙。」并且派遣应龙下凡帮忙。应龙,是有翅膀的龙,用尾巴画在地上,不管怎样的岩石泥砂,地面立刻打开让水通过。

  大禹疏导黄河时,为了防止河水倒流,大禹请应龙把龙门山劈成两半让水流过,于是就有了龙门,“鲤鱼跃龙门”说的就是这里。

  巫山神女相助

  大禹治水来到巫山,这巫山绵延八百里,岩石坚硬异常,狂风骤起,刮得天昏地暗,山崖震动,凿山的民工有许多丧命于狂风骇浪之中,几个月来,无法凿开那坚硬似铁的岩石,大禹甚为发愁。

  西王母第二十三个女儿瑶姬,心地善良,喜欢游玩。有一天,大禹请求瑶姬帮忙。瑶姬既怜遭受洪水灾害的人们,又敬佩大禹为民治水的精神,慨然答应。她告诉大禹:要打通巫山,须用火烧。又派出神将狂章、虞余、黄魔、大翳去帮助大禹治水。

  大禹非常感激瑶姬的指点,率众百姓在巫山两头放起火来,瑶姬和神将也施展本领,或用电轰,或用雷霹。施工的人们很快打通了巫山八百里,让洪水从巴蜀境内流出来,直向大海奔去。

  治理后的巫山成为美丽的长江三峡风光。瑶姬也因在打通三峡时耗尽了神力,回不到天上,只能留在人间。她天天站在高崖上凝神眺望,看到三峡风险浪急,许多行船在风浪中沉没,她就派遣了几千只水鸟,轮番在峡谷中飞行,担任行船的导航,引导人们安全地从峡谷中通过。

  瑶姬长久地站在高崖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久而久之,渐渐地化为巫山的一座山峰,后人称之为“神女峰”。而陪伴她的侍女们,也化成大大小小的峰峦,永远陪伴着瑶姬,这就是巫山十二峰。

  大禹为治水穿山越岭,一直到三十岁还没有结婚。大禹爱上的一位涂山姑娘一直等待着他,终于等到大禹来迎娶,但婚后才四天,大禹又去治水了。《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述:“禹抑洪水十三年,三过家不入门”。在民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妇孺皆知的故事。

  传说为了治水,大禹身先士卒,常年跋涉于沼泽地带,劳累和浸泡使大腿无肉,小腿无毛,弯腰驼背,以至后人将弯腰驼背的走法称为“禹步”。

  问鼎中原

  大禹当了天子。九州的地方官送来许多铜,禹就叫工匠铸成九只宝鼎。鼎上刻绘着各种毒虫害兽和妖魔鬼怪的图像,使人预先对这些东西有所提防。人民感念禹的恩德,就叫宝鼎为“禹鼎”,以后又把禹鼎作为辨认奸邪的代名词。

  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代表九州,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九州乃豫州、翼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雍州、幽州

  左传宣公三年:

  城濮之战后,楚转而向东发展。楚庄王即位后,楚国再次强盛。西元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今河南嵩县北)之戎,一直打到洛水边,「观兵于周疆」,在周都洛阳陈兵 *** 。周王派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借机询问周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说:「政德清明,鼎小也重,国君无道,鼎大也轻。周王朝定鼎中原,权力天赐。鼎的轻重不当询问。」楚庄王傲然地对王孙满说:「你不要阻止铸鼎之事,我们楚国只要把折断的钩(一种铜兵器)尖收集起来,就足够铸造九鼎了。」楚庄王问鼎,大有欲取周王朝天下而代之的意思,结果遭到定王使者王孙满态度强硬的严词斥责,楚庄王只好退出周疆。

  后来便把问鼎中原用来比喻一个人有篡夺权位的野心。

  让人敬重的“禅让”

  由于大禹仁爱宽厚,以百姓疾苦为先,深受人们的爱戴。舜也十分信任大禹,便封他于夏地,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大禹州市。大禹成为“夏禹国”的国君。

  大禹为人有功不居、仁厚可靠,虽然只是一个国君,却很受舜的信任,每有要事都要请他去商量。舜没有把帝王之位传给自己的子孙,而是于公元前2208年禅让给贤能的大禹。开明、仁德的“禅让”令现代人望尘莫及。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diangu/1402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