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华亭县县令许君治为官清正,办事精明。一天,有个武秀才扭着一个乡下人来到县衙门喊冤。许君治传令升堂,片刻工夫,弄清了来龙去脉。
原来,乡下人一早进城挑大粪,因为早晨雾气浓,看不清前面是否有人,他挑着粪,一边走一边喊:“请当心,让让路!”唯恐撞上个无赖泼皮,可是,前面的这位武秀才一听,心想:是谁这么大声嚷嚷让路,老子走路从来就是人家让我的。我偏要在中间大摇大摆地走。待挑粪的乡下人刚看清前面有人,想停脚步时,只听见“咕咚”一声,粪桶已经撞上了武秀才,荡出来的粪水溅了他一身。
挑粪人一看撞了人,慌忙赔不是。答应帮他洗衣裳,并上前赔罪,可武秀才哪里肯依,非要打乡下人不可,路上行人纷纷替挑粪人说情,武秀才一定要乡下人赔衣裳,乡下人一时哪有钱来赔衣裳,再说,是他自己不让路才撞上来的。两人争执不休,武秀才便扭着乡下人到县衙来了。
许君治一听,明明是武秀才不肯让路才撞上去的,人家已答应帮他洗衣服,他还无止无休缠着人家,又要打人,又要赔衣裳,真是蛮不讲理,今天,本县令要煞煞你这个武秀才的威风。
突然许君治把惊堂木一拍,对着乡下人说道:“大胆!一个乡下佬居然把大粪溅到秀才身上,现在,你给秀才磕100 个头赔罪!”说着叫武秀才坐在下堂的一边。
这下子,武秀才得意忘形,心想:你县官也得奉承我。越想越得意,翘起了二郎腿。乜着眼看着乡下人给他磕头。许君治见武秀才那种得意的样子,看在眼里,火在心里,一言不发。
当乡下人磕头磕到70 多个时,只听惊堂木“拍”的一声响,许县令突然叫了一声“停”。大家都用惊诧的眼光看着县老爷,只见许君治对着武秀才慢悠悠问道:“你是文秀才,还是武秀才?”
武秀才傲慢地答道,“武秀才!”
许君治笑着说:“哎唷!我差点弄错了。我这里的规矩是:给文秀才赔罪要磕100 个响头,给武秀才只要磕50 个头。现在乡下人给你多磕了20 多个头,怎么办呢?你应该还他才是。”
武秀才一听跳了起来:“我是秀才,怎么能给乡下人磕头?!”
许君治不理他。对乡下人说:“来,你坐到那边去,让他给你还磕头。”
武秀才气急败坏地叫着:“我不磕,就是不磕!”
许君治惊堂木一拍:“来人,这位武秀才不会磕头,你们帮帮他!”
旁边走出四个彪形大汉,不顾武秀才的挣扎,反剪着他的双臂,一直磕了20多个头。把他的额头撞得青一块紫一块的。
武秀才痛得哇哇直嚎,捂着头逃也似地离开了大堂。
从此,华亭县的武秀才再也不敢横行霸道,欺负百姓了。
刑部郎中致仕王公墓志铭
墓志铭:旧籍常用文体,实用文书,墓碑铭文。后人为故先长辈立碑,通常请人代笔,或述及墓主行迹。但体裁限制,以简说功绩德业为务,最后有凝练赞辞。历代碑铭资料丰富,对宏观研究时代社会生活颇有证据价值。
本铭简洁晓畅,今人阅读理解主要障碍于宋代的职官制度。简说一下:
隋唐创建形成三省六部制度,五代沿袭。但晚唐与五代各朝后期都出现了许多“因事而设、事已则罢”的使职。如盐铁使、度支使,原职事官职权旁落而逐渐阶官化;再后使职差遣更加普遍,最后,三省六部与诸寺监大部分或部分职权被夺,渐成请俸禄、叙资考的参照标准系统。宋前期承后周,职事官系统大部分不再实际运行,三省长官,六部尚书、侍郎、郎官、员外郎等正官不再担任原职官名的相应职务,只作为官员的品阶、俸禄、序迁顺序、荫补、封赠的依据,因此称为“阶官”或“寄禄官”,简称“官”。官员以本阶官出入内外,担任朝中地方各种使职差遣。差遣指所任实际职务,称“职事官”,简称“职”。差遣名称前通常加判、知、权、直、试、管勾、提举,后常缀使、事。差遣本身没有品级,大多有相应的收入待遇。官、职之间比较灵活,官以年资功过迁转,职根据需要、能力、任期调整。官与差遣之外另有“职名”系统,也略称“职”,三馆(昭文馆、史馆、集贤院)、秘阁、诸殿、诸阁的馆阁官职,如大学士、学士、直学士、待制、修撰等,逐渐也成为荣誉名衔,也叫“贴职”,有贴职则升迁、待遇、恩数方面优先。“官”、“职”、“差遣”分离,在官员管理上极为灵活,有一定的合理性。(和今天教育界学术界差不多)。至神宗朝1082年元丰改制后才重建三省六部制度,恢复官、职名实,当然也另有寄禄官体系。元丰改制前主要的机构序列作用如下:
以下十二机构都直接对皇帝负责:
一、 中书门下:即政事堂,也称“政府”,中央最高权力机构,长官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参知政事(副相),下设:
制敕院、舍人院、起居院、礼仪院、太常礼院、审刑院、铨曹四选(流内铨、三班院、审官东院、审官西院)、太常寺、太仆寺、太府寺、宗正寺、大理寺、光禄寺、卫尉寺、鸿胪寺、司农寺、国子监、少府监、都水监、将作监、司天监等九寺五监。各院选基本运行,而九寺五监,多挂名或改隶他属。
二、枢密院(枢府):中央最高军政机构,长官为枢密使或知枢密院事、枢密副使或同知枢密
院事。下设:承旨司。
三、中书省(挂名):与门下省、尚书省为行政机关,分掌决策、封驳、执行职能。
四、门下省(挂名):三省长官为:尚书、尚书左丞、尚书右丞、侍郎
五、尚书省(挂名)下设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各部长官为:尚书、尚书左丞、尚书右丞、侍郎、中书舍人、郎中、员外郎
六、三司(计司):几乎实际全面主管中央财税、金融、经济。长官为:使、副使、判官,下辖盐铁司、度支司、户部司。但三司在前期分合不定,元丰改制后废。
七、宣徽院
八、秘书省(贴职):典籍、图书、档案管理。职官:判省事、秘书丞、著作郎、著作佐郎、秘书郎、校书郎等。
九、崇文院(昭文馆、史馆、集贤院、秘阁)
十、翰林学士院
十一、御史台与谏院
挂名即以作寄禄官系统。
刑部郎中(从六品):即在刑部挂名而为寄禄官职称,并不实际任刑部职。
郎中:尚书令、仆射、丞,各部侍郎、丞、各部诸司郎中(各司事务)、员外郎
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也称致事、致政、休致、休退等。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朝廷以厚禄赐予退休官员。宋制,文官满七十,武将延十年,可自愿提前。少数元老不受限。备退官员递呈申请表、札,朝廷批准后,领取致仕告、敕。神宗之前,皆解去原职,神宗起,允许带职致仕。致仕后优待:1、真宗起,致仕皆给半俸,部分立功武官全俸。2、致仕时皆升转一官,之后每遇朝廷推恩,还能转官。3、高级官员可荫补一定数目近亲子弟为官;中级官员如荫补子弟,即不能转官,称“守本官致仕”。4、为子弟乞请“恩例”。5、致仕后,为亲属叙封或封赠、回授官爵。若朝廷特命复出任职,则称“落致仕”。
回授:宋转官规定之一。官员磨勘后原应转官,碍于止法,经奏请,准许授予弟侄、子孙,使之出官或转行,为“回授”。官员的服色,允许回授其父。还允许将官阶回授,用以封赠父母。
止法:官吏升转达到最高限制官阶,须待官职资格或军功,方许升转。
公:先公
君讳逵,字仲达,家晋阳。其谱云:隋文中子通之后,唐季避乱家濮阳,
君:以子口吻。全文所有“君”字,俱指代墓主王逵。
讳:名讳,平辈、晚辈、后人不得直称前人之名,称字避讳。
字:平辈相称用字,字与名多相关。如墓主,《尔雅》:“九达谓之逵”,名逵,字仲达。
家:聚族世居。家,近同今人之家族;室或户,近同今人之家。
晋阳:山西县名,今太原附近。
谱:记录世代祭祀、承继关系的宗谱,亦叫族谱、家谱。
隋:581—619,朝代名。
文中子通:王通,580—617,隋儒,字仲淹。门人私谥文中子。绛州龙门人(今山西河津)。603年见文帝上《太平十二策》,不见用。曾中秀才,任蜀郡司户书佐,蜀王侍读。后弃官归里,著书讲学。弟子千余人,时称“河汾门下”“河汾道统”。著述多种,均佚。仅存宋阮逸注《中说》(《文中子》)10卷。在佛教盛行之际,起而力倡儒学。其学生中薛收、温彦博、杜淹、窦威、贾琼、姚义、杜如晦、陈叔达、房乔、魏徵、李靖、薛方士、裴晞、王珪、叔恬、董常、仇璋、程元备,俱为隋唐之交,一时之选。
后:后裔。
唐季:唐,朝代名。季,末期,伯仲叔季。也可反称季唐。
避乱:季世总是战乱频仍。
濮阳pu2:河南县名
故今为濮阳人。曾祖考温。祖考名犯濮王讳。考翰,赠尚书工部侍郎。
故:因由。
今为濮阳人:户籍、籍贯。
曾祖考、祖考、考:年齿高为老,嫡亲长辈死者为考。
名犯濮王讳:宋严讳,所以名不书。濮王,宋亲王。
赠:死后追封。
工部侍郎(从三品):六部长官尚书,副长官侍郎。
君幼学于母史氏,聪警绝人。及长,学于侍御史高弁。天禧三年及进士第,为广济军司理参军,母丧去。
幼学:童蒙。
母史氏:母亲史氏。
聪警绝人:聪,听觉灵敏;警,心思反应机敏。绝,断、尽,含独特之意。人,其他人,人己、人我相对。
及:达到、到达。
长:青春期。
侍御史:(正七品)监察系统御史台官员,辅助御史中丞处理御史台事物,宋初兼知杂事。
高弁: 字公仪,濮州雷泽人。弱冠,徒步从种放学于终南山,又学古文于柳开,与张景齐名。至道中,以文谒王禹偁,禹偁奇之。举进士,累官侍御史。谏修玉清昭应宫,降知广济军。寻以户部判官试开封府进士,私发糊名,夺二官。稍复知单州、邢州、盐铁判官。河决澶州,请弛堤防,纵水所之,可省民力,且以扼契丹南向。议寝。知陕州,卒。 弁性孝友。所为文章多祖《六经》及《孟子》,喜言仁义。有《帝则》三篇,为世所传。与李迪、贾同、陆参、朱頔、伊淳相友善。石延年、刘潜皆其门人也。
天禧三年:(1019年)真宗赵恒年号,古一朝多年号,至明始一朝一年号。
及进士第:唐宋科举科目繁多,进士科为其一科。举人皆布衣,殿试合格,按五甲等级,授予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及进士第,即登一等科。
广济军:地方区划,与府、州同级。由军事辖区演化。广济军在今江西武穴。
司理参军:(从九品)各州司理院,任新及第进士或明经为司理参军,专治刑狱。州级长官下机构官职有幕职官(签厅、都厅):判官、推官、掌书记、支使等,属官:曹官(府院、州院):录事参军、司理参军、司户参军、司法参军,主兵官,监当官四类。司理参军又称狱官,偏重刑犯审讯、案情核查、监狱管理。
母丧去:丁忧,官员遇父母丧,普通解职守丧三年(25月以上)。去,解职回家丁忧去。
姜遵知永兴军府事,取君主万年簿。万年令免官,君行令事,大去旧弊。
姜遵:(963--1030),字从式,淄州长山(今山东邹平)人。真宗咸平三年(1000)进士,为蓬莱尉。大中祥符中累迁监察御史。仁宗即位,知滑州,充京东路转运使,换京西路。天圣四年(1026),拜右谏议大夫、知永兴军。六年,为枢密副使。七年,迁给事中。八年卒,年六十八。
知永兴军府事:湖南东南部。知事:使职差遣,各级官府首要行政长官。
取君主:纳用王逵主持。实任差遣。取,选取;在吏部选人档案里选取并被批准使用。
万年:县名。在今江西西部。
万年令:(从八品),地方官有寄禄官者为京朝管,由皇帝、中书门下及下设机构考核选用;无为选人,由吏部铨选差注。重要县用京朝管为知县事即知县,小县用选人为县令,更小县甚至不设令,主簿代行。知县、县令为县长官,主持县政务,实际即管理一县行政,有戍军则兼领军务。
主簿:(从九品)县级属官,掌出纳官物、销注簿籍。
免官:出问题被上级主管部门(吏部)罢免。
行令事:暂代执行。县长官有知县(县令)、县丞、主薄、县尉,如人少事简,可阙知县、县令、县丞,但不可阙主薄,而由主薄代行。
大去旧弊:赞词,成绩肯定有,不必很大。逵代令之际为宋初上升期,清廉实干风气尚可。
王文康公代遵,与安抚使王,转运使李紘皆荐君宜令万年,诏特以为试秘书省校书郎知县事,后不得为例。
王文康:曾纂《五代会要》三十卷。景淘年八月癸亥,枢密使王文康公薨。
安抚使:中书门下派出的巡视战乱、灾机地方的官员,相当于高于府州的“路”级官员,为路级军事长官。路级行政为派出机构,各使司管辖地域不尽同,事权亦有重叠,均向中书门下负责。安抚使司又称帅司。
转运使:路地方官员,前期掌财赋,有督查地方官吏;后期兼综边防、治安、钱粮、巡察,为路级主要行政长官。转运使司又称漕司。另有提点刑狱司(宪司、监司)、提举常平司(仓司),与转运使司同为路级民政主管,住地不同,辖区亦不尽同,事务有侧重、有重叠,均有互相监察及监察、举荐州县官员职责。
皆:都。汉字复用偏旁部首点划,字义俱有重复、重叠、共同、同样之意。
荐:推举。
宜:适合;能力具备,超越其他人选。
诏:官府下行文书,五品以上官员使用,由翰林学士院锁院起草,采用四六句文体。
特以为试:例外破格试用。
秘书省校书郎:(从九品)校勘书籍,订正讹误。寄禄官官职级别,以此身份职事差遣地方。从此王逵已由选人升迁为京朝管。
后不得为例:不是改制、变法,所以只是特例。非责难语词。套话。
晏殊为三司使,奏君为三司检法官。李谘代殊,会天圣十年掖庭火,谘任公具材用治宫室,五日而用足。仁宗闻而嘉之,迁秘书省著作佐郎。
晏殊:991—1055,抚州临川人(今江西抚州),字同叔。幼以文名,工词。赐同进士出身。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三司使、宰相兼枢密使。贬任宋州(河南商丘南)时,兴学校,延用范仲淹教生徒。
三司使:盐铁、户部、度支为三司,长官三司使,掌管统筹国家财政,位亚执政,号计相。
检法官:实职,非寄禄官系列。宋制度法律繁冗,负责向长官检索、提供具体案件适用法条。
奏:向上级书面言事,上书上及中央及皇帝。
李谘:
会:遇到一块。
天圣十年:(1032年)仁宗赵祯年号。
掖庭:宫嫔所居的皇宫中旁舍。掖通腋,两旁。
火:失火。
任:临时使用具体事务工作,非官亦非职事差遣。
具材用治宫室:整备材料修理重建房屋建筑。
用足:所用材料齐备。
仁宗:仁:庙号。(1022—1063任)年号:天圣、明道、景祐、宝元、康定、庆历、皇祐、至和、嘉祐。
闻而嘉之:知道之后予以表扬嘉奖。
迁:调动。本文为寄禄官升转。
著作佐郎:(从八品)寄禄官官职级别,高于校书郎。
王鬷知益州,取君佥书节度判官厅公事,迁秘书丞,通判益州事,迁太常博士。
王鬷:
益州:四川成都。
佥事、佥书公事:判官,州幕职属官,居幕职诸官之首。京朝管充任称签书节度判官或签书某州判官厅公事,简称签判。协助长官治理郡政,办理司法、户籍版帐、管理属吏等具体事务。佥,通签。
秘书丞(正八品):寄禄官官职级别。
通判:知州,正长官;通判,副长官。
太常博士(从七品):寄禄官官职级别。
新都里胥捕罪人杀之,狱具当死,君求得其情,为奏谳,里胥得不死,蜀人以为德。入为开封府推官,赐绯衣银鱼。府史冯士元家富,善阴谋,广市邸舍女妓,以啗诸贵人,一时多与之亲。
新都
里胥:乡级胥吏。中国自古官、吏分别。官用士人;官主决策、管理、监督,用吏执行具体事务工作。早期吏用役人,服劳役之一类,后因官司事务渐繁且专业,县以上中高级吏改转用招募,吏也形成不同品级、专业、职能。里胥,多为本乡役人。
具狱当死
求得其情:探求获得实际情况。意有冤情。
奏谳
蜀
德
入:京师为中,地方为外,回京师为入。
开封府推官:开封府为四京府之一,地位重要,京府官员高一阶。推官,次于判官的幕职属官,与判官共同协助长官处理州政。
赐绯衣银鱼
府史:府官衙胥吏,较高级有令史、书令史等。府史,具体不详。
冯士元
善阴谋
广市
邸舍女妓
啗:食也,从口,臽声。读与含同。同啖,吃、咬。
诸贵人
一时
与之
会士元有罪系狱,君治之,竟其事,及诸贵人。以其故多得罪去者,或谓君祸始此矣。君笑曰:“吾知去恶人耳。”
系狱
治之
竟其事
及
以其故
去者
或谓
祸始此矣
曰
吾
去
恶人
耳
出为湖南路转运使,蛮人归附。迁尚书祠部员外郎,坐小法。知虔州、池州、福州、扬州、江南西路转运按察使,迁尚书刑部员外郎,按知洪州卞咸抵其罪,改荆湖北路转运使。
出
湖南路转运使:荆湖南路
蛮人
归附
尚书祠部员外郎:正七品
坐小法
虔州池州福州扬州
江南西路
转运按察使
尚书刑部员外郎(正七品)
按
知洪州卞咸
抵其罪
改
荆湖北路
初,谏官李京尝奏君某事,及是,京以言事斥监鄂州税,闻君至,移病不出。君要谕之曰:“前事君职也,于吾何负哉?”卒与之欢甚。京死,又力赒京家,而奏官其子。
初
谏官
李京
尝
某事
及是
以言事斥
监鄂州税
至
移病不出
要谕
前事君职也,于吾何负哉
卒:边缘的最基层人员、组织,引申为末端,意近最后、终于。
欢甚
力赒:以财物救济
奏官其子
改河东转运使,赐紫衣金鱼,坐小法,知光州,逾月迁尚书兵部员外郎,知徐州。是时山东大饥,君所活数万人,收遗骸为十二冢葬之,亦数万。
光州
逾月
兵部员外郎正七品
徐州
是时
山东
大饥
所活数万
收遗骸为十二冢葬之
亦
是时富丞相弼为京东东路安抚使,自为文祭其冢。
富丞相弼
京东东路安抚使
自为文祭其冢
明年,迁尚书工部郎中、淮南转运使。岁饥,又多所全活。
明年
尚书工部省郎中:从六品
淮南转运使
岁饥
又
多所全活
就加直昭文馆,知越州浙东兵马钤辖,迁尚书刑部郎中,判刑部,加直龙图阁、知荆南府荆湖北路兵马钤辖,濬渠为水利,又开新河通漕,公私便之。请知兖州,坐法免。
就
加
直昭文馆
越州
浙东兵马钤辖
刑部郎中:从六品
判刑部
直龙图阁
荆南府
荆湖北路
濬:疏通;渠,水利
开新河
通漕
公私便之
请
兖州
免,坐法免
起知金州,提举兖州景灵宫,知莱州,迁尚书兵部郎中,知西京,留司御史台,提举崇福宫,皆不赴,遂乞致仕。
起
金州(陕西安康)
提举兖州景灵宫
兵部郎中(从六品)
莱州
西京
留司
御史台
崇福宫
不赴
遂乞致仕
居郓州,熙宁五年四月癸亥终于郓州昭庆坊之私第,享年八十有二。有文集五十卷。
居
郓州
熙宁:神宗(1067—1085在位)第一个年号1068-1077,第二个元丰1078—1085
癸亥
昭庆坊
私第
享年
八十有二
文集、卷
君娶朱氏、贾氏、高氏。高氏封长安县君,其父弁,君所从学者也。皆先卒。
娶朱氏
封长安县君
所从学
皆先卒
有子五人。子骏,卫尉寺丞。子渊,郓州寿张主簿。子建,河南伊阙尉。子皋、子英,未仕也。女七人,适蕲州黄梅令李纲、尚书职方员外郎马渊、中班殿直侍其珪、进士程行、大理寺丞刘士邵、邓州穰县主簿李毅、进士张伉。
卫尉寺丞
郓州寿张主薄
河南尹阙尉
未仕
女七人
适
蕲州黄梅令
尚书职方
中班殿直侍
进士
大理寺丞
邓州穰县
君为人志意广博,好智谋奇计,欲以功名自显,不肯碌碌。所至威令大行,远近皆震。
为人
志意广博
好
智谋奇计
欲以功名
自显
不肯碌碌
所至威令大行
远近皆震
然当是时,天下久平,世方谨绳墨,蹈规矩,故其材不得尽见于事,而以其故,亦多龃龉,至老益穷。然君在撼顿颠疐之中,志气弥厉,未尝有忧戚不堪之色,盖人有所不能及者也。君尤笃于好善,一时与之游者,皆当世豪杰、知名之士。若予者,亦君之所厚。故君之葬,其子来属以铭,而予不得辞也。君葬于其卒之岁某月某甲子,而墓在郓州之某乡某原。铭曰:
维特材,志横出。世拘牵,困羁馽。见事为,万之一。形则潜,名不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diangu/1502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张胜改一字救命
下一篇: 胡县官断替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