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领兵救援东郡太守刘延,解除白马之围后,正在收兵后撤,忽报袁绍派河北名将文丑率大军来攻,扬言要报关羽斩杀颜良的大仇。文军已渡过黄河,前锋将与曹军后卫接触。曹操略一沉吟,立即传令:以后军为前军,以前军为后军;粮草先行,军兵在后。
部将吕虔惊问道:“粮草在前,部队在后,这是为什么啊?”
曹操说:“粮草放在后面,多被掠夺,放在前面比较安全。”
吕虔说:“倘若碰到劲敌,让他们掠去,怎么办呢?”
曹操说:“且等敌人到达时,再作道理。”吕虔疑虑重重,莫名其妙。
于是,曹军驮着粮食辎重的马队沿河堑至延津一带,一路逶迤行进。曹操的指挥位置处在后军,忽听得前军乱糟糟地叫喊,急忙派人前去查看。一会儿,有人报告说:“河北文丑大军已到,我军纷纷抛弃粮草,四散奔逃。而后军距离尚远,救应不及。”部将们都显露出疑虑不安的神情,愣愣地望着曹操。
曹操也不多说,只擎起马鞭朝着南边一个土丘指了指:“此处可以暂时躲避一下。”曹军人马一齐奔上土丘。曹操又命令士兵全部解除甲衣,卸下马鞍,将战马放到土丘四周休息。文丑军队乘势追杀而至。
将领们说:“情势危急,我们还是急收马匹,退兵至白马吧。”
谋士荀攸忙说:“这正是诱惑敌军的时机,为什么要退兵?”
曹操连忙向荀攸频频丢眼色,并拈须微笑。荀攸领会了他的用意,不再说破。
文丑抢到了粮草,见土丘下全是丢弃的战马,又令军队抢马,于是士兵争先恐后夺取,队形完全乱了套。曹操见机会到了,便令士兵一齐冲下土丘冲杀,文军顿时大乱。曹军四面包围文军,文丑挺身出来独自迎战,手下士兵自相践踏。文丑遏制不住乱军,只得拨马而逃,被关羽一刀斩于马下。曹操命令全军拼力追杀。文军大半落水,死伤惨重。曹军先前所失粮草、马匹悉数夺回。
后来,在庆功宴上,曹操对吕虔说:“我之所以命令把粮草放在前面,以后又让卸了鞍子的战马休息,目的是卑而骄之,诱使敌人麻痹轻敌,自乱其军。这一计谋只有荀攸先生知道啊。”众将钦佩不已。
官渡之战曹袁双方分别采取了哪些行动?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大军与袁绍大军在官渡展开战略决战,史称“官渡之战”。曹操在吴巢奇袭袁军粮仓,随后大败袁军主力,此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这也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
过程
早期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车将军董承、郜将军王福、越骑魏仲基受汉献帝衣带诏。袁绍终于有了开战的正当理由,于是袁绍派陈琳写起兵书反对曹操,又派陈琳写起兵书,把曹操骂得不可开交。袁、曹公开宣战。
就在曹操部署讨伐袁绍时,参与赵一代阴谋的刘备叛曹。刘备占领下邳,定居沛县(今江苏省沛县)。刘备大军增至数万人,联系袁绍,打算联手攻曹。为保持许都与青州、兖州的联系,避免双方交火,曹操于次年二月亲自率精兵攻打刘备,迅速占领沛县,继而进攻下邳,并紧急登陆关羽身上。刘备全军溃败,只身逃往河北投奔袁绍。曹刘大战如火如荼之际,袁绍告别田丰,建议袁绍“起兵攻打后者”,但袁绍以小儿子生病为由拒绝接受,于是曹操从容打败刘备,回到官渡。
曹操派臧霸、孙观、孙康等人牵制青州刺史袁谭。
二月,袁绍进军溧阳,欲渡河与曹军主力决战。他先派大将郭图、淳于琼、严良攻打白马东郡太守刘延,企图夺取黄河南岸要地,确保主力能过河。
四月,曹操为取得主动,首战告捷,亲自率部北上解围白马。这时,谋士荀攸认为袁绍兵多,建议向西进攻,分散兵力。他先是率兵赶到延津,假意渡江攻打袁绍后方,让袁绍分兵西去,又派轻骑迅速攻打打白马的袁军。颜良。曹操采纳了这个建议,袁绍果然分兵进入延津,命令攻打白马的郭图、淳于琼率部西进,挺进延津。居守劝阻袁绍说:“颜良性子急躁狭隘,虽有勇猛,但他不能独当将军。”袁绍拒绝了。
郭图、淳于琼等率兵赶到延津后,曹操趁机率领轻兵迅速攻打颜良。曹军以中郎将张辽和偏将关羽为先锋,曹操亲自率仁将徐晃等人跟随。关羽见颜良惠盖(将军所乘的军车,立朱惠、张盖)。张辽大军与颜良大军交战时,关羽骑马冲到颜良身边,在人群中将颜良刺死,又将颜良拔了出来。出腰佩刀,斩其头而回。袁军手下将领,没有一个能挡得住关羽。元君崩溃了。曹操破白马之围后,迁徙到白马的百姓沿黄河西退。袁绍率军渡河追击。大军行至延津以南,派大将文丑、刘备继续带兵追击曹军。曹操当时骑兵不足600人,驻扎在南坂(白马以南)。步兵紧随其后。曹操命将士卸鞍放马,故意把辎重丢在路边。果然,袁君中计,财物相继抢夺。曹操突然挥舞着手中的“回”,下令进攻。徐晃等人上马,终于打败了袁军,杀死了文丑(文丑是被起义军杀的,不是关羽),顺利回到了官都。颜良、文丑同为河北名将,却在一战中被斩首,令袁绍大军魂飞魄散。
僵持
袁军首战失利,但在兵力、粮食、军品、财力等方面仍具有明显优势。
后来,曹操回到官渡,居守对袁绍说:“河北兵虽多,力大无穷,但不如河南兵勇。河南的粮食、军品、财力,不如好如河北,河南好速战,河北好慢战,所以我营让两军慢慢夹持,拖长了战局。居守建议以缓兵之计消耗曹军,袁绍不从。
七月,进军阳武(今河南中牟北),准备南下攻打许都。八月,袁军主力逼近官渡,在东西宽约数十里的伊沙堆安营扎寨。曹操也安营扎寨与袁军对峙,曹军“战势不利”。九月,曹军再次进攻,与袁军交战不利,再次退守大营,坚守阵地。
袁绍建楼筑桨,堆土如山,箭射曹营。曹军制造了一种叫霹雳车的投石器,石块砸坏了袁军建造的楼房和船桨。战略。双方对峙了三个月。曹操处境艰难。前面的士兵缺粮缺粮,士兵疲倦,后方也不稳定。今日为你灭绍,不再为你效力!”曹操写信给荀彧,商量退守许都的想法,荀彧回信说:“袁绍将主力集结于官渡,并想与公众竞争。大众是软弱的。至强,控制不住,就会被利用。这是决定世界大势的关键。当年,楚汉夹在荥阳和成皋之间,无论是刘邦还是项羽,谁也不愿意退一步。现在已经半年了,袁绍死死的抓住要害,不让袁绍前进。局势已经明朗,已经没有回旋余地,大变局即将发生。正是出奇制胜之机,切莫放过。”于是曹操决定继续待命,同时加强防御,命令在场的滇农中郎将任骏负责后勤补给,以十路纵队为一,缩短运输队前后距离,以二阵(双阵)加强警卫,防止袁军进攻。另一方面,他积极搜捕战机,打败了袁军,不久又派徐晃、石焕拦截烧毁袁军粮车数千辆,增加了袁军的补给困难。期间,汝南县黄巾军刘辟造反,袁绍派刘备前援,又派韩寻朝截断曹军西路,均被曹仁击溃。江东孙策打算攻打许都,被刺客刺杀。。
袭击
十月,曹操与袁绍相持已久,百姓疲惫不堪,反叛袁绍的人数众多,曹军缺粮。袁绍又派车运粮,命淳于琼率一万人护送。居守建议“派姜齐率支援军出征运粮军外,切断曹军劫掠”,袁绍拒绝。
淳于琼率领运粮军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在距离袁军大营仅四十里的吴巢(今河南延津东南)留宿一夜。这时,袁绍的谋士许攸投奔曹操,建议曹操轻兵奇袭乌巢,烧毁他的财物。曹操即刻付诸实施,留下曹洪、荀攸守营,亲自率领五千骑兵,假用袁军旗号,戴马系口,各持一捆柴火,趁暗夜偷袭乌巢。到达后立即围攻放火。袁绍得知曹操攻打乌巢后,派轻骑前去救援,并命令宁国中郎将张郃、将军高览重兵攻打曹营。但曹营实力强大,攻不下。当曹军赶到乌巢淳于琼大营时,袁绍的援军已经逼近。曹操调集部下殊死搏斗,大败袁军。 曹君孝斩乐进,杀淳于琼等,并焚烧其粮草。张郃、高览闻乌巢已破,投降曹操,致使军心动摇,内部分裂,大军土崩瓦解。袁绍慌了,带着八百骑兵回河北。曹军先后歼灭元军七万余人,也有说八万的。
官渡之战壮大了曹操的实力,为曹操打败袁绍,统一北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北方强大的只有曹操和袁绍。此战袁绍败后,北方无人能与曹操抗衡。
官渡之战后,曹军生擒莒首。居首一直受到曹操的赏识。一开始曹操赦免了居首,对他优待他,但最后居首因为想要回到袁绍的阵营,被曹操杀了。
曹操在袁绍的大营中找到许县和部分军中人员,写信给袁绍表明立场。他下令焚毁所有信件以安抚反对派。
官渡之战后,袁绍仅剩八百骑逃回北方。他后悔没有用田丰的话,冯骥却诽谤田丰,田丰被袁绍所杀。冀州地区爆发抗元风波,袁绍率军平息。
争日期:公元208年7月~12月 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蒲圻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大败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 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作玄武池训练水兵,并对可能动乱的关中地区采取措施,随即于建安十三年七月出兵十多万南征荆州(约今湖北、湖南),欲一统南北。时孙权已自江东统军攻克夏口(今武汉境),打开了西入荆州的门户,正相机吞并荆、益州(治成都),再向北发展;而依附荆州牧刘表的刘备,“三顾茅庐”得诸葛亮为谋士,以其隆中对策,制定先占荆、益,联合孙权,进图中原的策略,并在樊城大练水陆军。曹操军劳师、水土不服、短于水战、战马无粮等弱点,坚定了孙权抗曹决心。孙权不顾主降派张昭等反对,命周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率3万精锐水兵,与刘备合军共约5万,溯江水而上,进驻夏口。 曹操乘胜取江陵后,又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仍统本部兵,镇守汉川(今江汉平原)。益州牧刘璋也遣兵给曹操补军,开始向朝廷交纳贡赋。曹操更加骄傲轻敌,不听谋臣贾诩暂缓东下的劝告,送信恐吓孙权,声称要决战吴地。冬,亲统军顺长江水陆并进。 孙刘联军在夏口部署后,溯江迎击曹军,遇于赤壁。曹军步骑面对大江,失去威势,新改编及荆州新附水兵,战斗力差,又逢疾疫流行,以致初战失利,慌忙退向北岸,屯兵乌林(今湖北洪湖境),与联军隔江对峙。 曹操下令将战船相连,减弱了风浪颠簸,利于北方籍兵士上船,欲加紧演练,待机攻战。周瑜鉴于敌众己寡,久持不利,决意寻机速战。部将黄盖针对曹军“连环船”的弱点,建议火攻,得到赞许。黄盖立即遣人送伪降书给曹操,随后带船数十艘出发,前面10艘满载浸油的干柴草,以布遮掩,插上与曹操约定的旗号,并系轻快小艇于船后,顺东南风驶向乌林。接近对岸时,戒备松懈的曹军皆争相观看黄盖来降。此时,黄盖下令点燃柴草,各自换乘小艇退走。火船乘风闯入曹军船阵,顿时一片火海,迅速延及岸边营屯。联军乘势攻击,曹军伤亡惨重。曹操深知已不能挽回败局,下令烧余船,引军退走。赤壁之战遗址 联军水陆并进,追击曹军。曹操引军离开江岸,取捷径往江陵,经华容道(今潜江南)遇泥泞,垫草过骑,得以脱逃。曹操留曹仁守江陵,满宠屯当阳,自还北方。 周瑜等与曹仁隔江对峙,并遣甘宁攻夷陵(今宜昌境)。曹仁分兵围甘宁。周瑜率军往救,大破曹军,后还军渡江屯北岸,继续与曹仁对峙。刘备自江陵回师夏口后,溯汉水欲迂回曹仁后方。曹仁自知再难相持,次年被迫撤退。赤壁之战,曹操自负轻敌,指挥失误,加之水军不强,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面前,冷静分析形势,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1. 关于豪杰的诗句
关于豪杰的诗句 1. 描写豪杰的诗句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诗词名:短歌行 作者:曹操 朝代:魏晋 体裁: 类型:
--------------------------------------------------------------------------------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 关于豪杰的诗
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注释】 “秦时明月汉时关”: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
这里“秦”、“汉”虽在字面上分属“月”、“关”,在意义上却是合指的,修辞学称“互文见义”,即秦、汉时的明月,照着秦、汉时的关。关,边关,关塞。
但使:只要。 龙城:卢龙城(在今河北省),汉代右北平郡、唐北平郡守所在地。
飞将:汉朝名将李广。南侵的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
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胡,泛指西北方的少数民族,此处指匈奴。 阴山:横亘於今内蒙古自治区南境的山脉,汉时匈奴常据阴山侵扰汉朝。
【古诗今译】 秦汉时的边关,至今在月下依然如故,而战争却一直持续不断,已有无数将士血洒疆场,又有多少战士仍然戍守着边关,不能归来。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匈奴的骑兵跨越过阴山,侵犯我中原。
3. 描写豪杰的诗句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诗词名:短歌行 作者:曹操 朝代:魏晋 体裁: 类型: --------------------------------------------------------------------------------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4. 带有豪杰的诗句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满江红·小住京华》
秋瑾 清代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折磨。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江城子·赏春
朱淑真(宋)
斜风细雨作春寒,对尊前,忆前欢。
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
芳草断烟南浦路,和别泪,看青山。
昨宵结得梦夤缘,水云间,悄无言。
争奈醒来,愁恨又依然。
展转衾裯空懊恼,天易见,见伊难。
5. 有关英雄的诗词
【壮士篇】 天地相震荡。
回薄不知穷。人物禀常格。
有始必有终。年时俯仰过。
功名宜速崇。壮士怀愤激。
安能守虚冲。乘我大宛马。
抚我繁弱弓。长剑横九野。
高冠拂玄穹。慷慨成素霓。
啸吒起清风。震响骇八荒。
奋威蚋四戎。濯鳞沧海畔。
驰骋大漠中。独步圣明世。
四海称英雄。 【观拔河俗戏】李隆基 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 噪齐山岌嶪,气作水腾波。
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横吹曲辞·后出塞五首】杜甫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
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 召募赴蓟门,军动不可留。
千金买马鞭,百金装刀头。 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
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古人重守边,今人重高勋。 岂知英雄主,出师亘长云。
【杂曲歌辞·浩歌】李贺 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 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
青毛骢马参差钱,娇春杨柳含细烟。 筝人劝我金屈卮,神血未凝身问谁。
不须浪饮丁督护,世上英雄本无主。 【广溪峡】杨炯 广溪三峡首,旷望兼川陆。
山路绕羊肠,江城镇鱼腹。 乔林百丈偃,飞水千寻瀑。
惊浪回高天,盘涡转深谷。 汉氏昔云季,中原争逐鹿。
天下有英雄,襄阳有龙伏。 常山集军旅,永安兴版筑。
【古剑篇(一作宝剑篇)】郭震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
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
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 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边。
虽复尘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初冬从幸汉故青门应制】沈佺期 汉王建都邑,渭水对青门。
朝市俱东逝,坟陵共北原。 荒凉萧相阙,芜没邵平园。
全盛今何在,英雄难重论。 【丹阳行】孙逖 丹阳古郡洞庭阴,落日扁舟此路寻。
传是东南旧都处,金陵中断碧江深。 在昔风尘起,京都乱如毁。
双阙戎虏间,千门战场里。 传闻一马化为龙,南渡衣冠亦愿从。
石头横帝里,京口拒戎锋。 青枫林下回天跸,杜若洲前转国容。
都门不见河阳树,辇道唯闻建业钟。 中原悠悠几千里,欲扫欃枪未云已。
英雄倾夺何纷然,一盛一衰如逝川。 【登戏马台作】储光羲 君不见宋公仗钺诛燕后,英雄踊跃争趋走。
小会衣冠吕梁壑,大征甲卒碻磝口。 天门神武树元勋,九日茱萸飨六军。
泛泛楼船游极浦,摇摇歌吹动浮云。 居人满目市朝变,霸业犹存齐楚甸。
泗水南流桐柏川,沂山北走琅琊县。 沧海沉沉晨雾开,彭城烈烈秋风来。
少年自古未得意,日暮萧条登古台。 【过梁州奉赠张尚书大夫公】岑参 汉中二良将,今昔各一时。
韩信此登坛,尚书复来斯。 手把铜虎符,身总丈人师。
错落北斗星,照耀黑水湄。 英雄若神授,大材济时危。
顷岁遇雷云,精神感灵只。 勋业振青史,恩德继鸿私。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辟阳城】高适 荒城在高岸,凌眺俯清淇。 传道汉天子,而封审食其。
奸淫且不戮,茅土孰云宜。 何得英雄主,返令儿女欺。
母仪良已失,臣节岂如斯。 太息一朝事,乃令人所嗤。
【今夕行(自齐赵西归至咸阳作)】杜甫 今夕何夕岁云徂,更长烛明不可孤。 咸阳客舍一事无,相与博塞为欢娱。
冯陵大叫呼五白,袒跣不肯成枭卢。 英雄有时亦如此,邂逅岂即非良图。
君莫笑刘毅从来布衣愿,家无儋石输百万。 【遣兴五首】杜甫 天用莫如龙,有时系扶桑。
顿辔海徒涌,神人身更长。 性命苟不存,英雄徒自强。
吞声勿复道,真宰意茫茫。 【蜀相(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6. 描写英雄的诗词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入石陵中 卢纶 从 军 行 (选一) ★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 塞 (选一) ★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少 年 行 (选一) 唐·王 维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唐·岑 参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和张仆射塞下曲 ★ 唐·卢 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少 年 行 (选一) 唐·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成阳,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夏 日 绝 句 ★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牡 丹 宋·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示 儿 ★ 宋·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南 安 军 ★ 宋·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谁同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搜话子侄 元·虞 集 江山信美非吾土,飘泊栖迟近百年。山舍墓田同水曲,不堪梦觉听啼鹃。
题郑所南兰 元·倪 瓒 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
望 阙 台 明·戚继光 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马 上 作 ★ 明·戚继光 南北驱驰报主情,江花边月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榆 河 晓 发 明·谢 榛 朝晖开众山,遥见居庸关。 云出三边外,风生万马间。
征尘何日静,古戍几人闲。 忽忆弃繻者,空惭旅鬓斑。
渡 易 水 明·陈子龙 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海 上 (选一) 清·顾炎武 日入空山海气侵,秋光千里自登临。 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哭深。
水涌神山来白鸟,云浮仙阙见黄金。 此中何处无人世,只恐难酬壮士心。
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 清·郑成功 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一万气吞吴。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秣 陵 清·屈大均 牛首开天阙,龙岗抱帝宫。
六朝春草里,万井落花中。 访旧乌衣少,听歌玉树空。
如何亡国恨,尽在大江东。 漫 感 清·龚自珍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己 亥 杂 诗 (选一) ★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咏荆轲 (东晋 陶渊明)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满江红(岳飞写的) 词·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参考资料:平时积累。
7. 古代有关女中豪杰的诗词
1、莫谓蛾眉难报国,也能替父远从军。——近代费墨娟《木兰从军》
译文:不要说女子难以报效国家,也能代替父亲去从军。
2、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近代毛泽东《为女民兵题照》
译文:中华儿女志向不凡,不爱华丽浓艳的服饰,而爱革命的武装。
3、安得成军如娘子,直气端能捷秦楚。——元代仇远《葛雄女子舞剑歌》
译文:如果军队都似这般勇猛的女子,那么气势就能大败秦楚军队。
4、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明代崇祯皇帝《赐秦良玉诗》
译文:女子也可以上战场杀敌,谁说将军一定就得是男儿身。
5、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近代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译文: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
8. 古代有关女中豪杰的诗词
1、《葛雄女子舞剑歌》
宋末元初·仇远
葛家女儿十四五,不向深闺学针缕。遍身绣出蛟螭文,赤手交持太阿舞。
红罗帕兮锦缠头,口吐长安游侠语。侧身捷如飞鸟轻,嗔目勇如独鹘举。
云窗雾阁岂无情,终欠娇娆太粗武。黄堂张燕灯烛光,两耳喧喧厌歌鼓。
人言葛氏善舞剑,曾向梨园奉尊俎。短衣结束当筵呈,壮士增雄懦夫沮。
我怜健妇胜丈夫,却欲骄兵如处女。安得成军如娘子,直气端能捷秦楚。
只愁逢著裴将军,公孙大娘汗成雨。
2、《于氏琵琶行》
宋末元初·方回
君不见木兰女郎代戍边,铁甲卧起二十年。不知谁作古乐府,至今流传木兰篇。
又不见公孙大娘舞剑器,挥霍低昂动天地。我杜少陵有长歌,每一读之生壮气。
汉时昭君颜如花,强令出塞禁风沙。马上无以写愁思,推手为琵却手琶。
昭君死作青冢土,琵琶却传来汉家。一弦一字万怨恨,始听欢乐终咨嗟。
燕代佳人有于氏,春日黄莺韵桃李。齿犀微露朱砂唇,手荑缓转青葱指。
声外调声非杆拨,意中写意自宫徵。曲阑歌罢或潸然,何能动人一至此。
有时不用琵琶歌,辩如仪秦勇贲轲。武昌东西说赤壁,洙泗南北夸黄河。
一炬一失百万却,古今胜败何其多。拔山盖世亦泪下,骓兮虞兮奈若何。
老夫嗜好无它癖,为尔看朱几成碧。白发多情似乐天,衫袖江州司马湿。
前身不是木兰旧女郎,今生恐是公孙真大娘。哦此琵琶敲诗肠,尔或因之姓名香。
3、《王昭君二首 其二》元末明初·张昱
巾帼犹知辱,裙钗可即戎。单于如有问,教妾若为容?
4、木兰诗 / 木兰辞
南北朝:佚名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惟闻 通: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惟闻 通:唯)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一作:愿借明驼千里足)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帖 通:贴;惊忙 一作:惶;惶 火伴 通:伙)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5、江城子·赏春
宋代:朱淑真
斜风细雨作春寒,对尊前,忆前欢。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芳草断烟南浦路,和别泪,看青山。昨宵结得梦夤缘,水云间,悄无言。争奈醒来,愁恨又依然。展转衾裯空懊恼,天易见,见伊难。
6、夏日绝句
宋代: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7、满江红·小住京华
清代: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徒思浙 一作:独思浙,蛾眉 一作:娥眉)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8、《木兰歌》
唐代:韦元甫
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欲闻所戚戚,感激强其颜。
老父隶兵籍,气力日衰耗。岂足万里行,有子复尚少。
胡沙没马足,朔风裂人肤。老父旧羸病,何以强自扶。
木兰代父去,秣马备戎行。易却纨绮裳,洗却铅粉妆。
驰马赴军幕,慷慨携干将。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傍。
夜袭燕支虏,更携于阗羌。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
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木兰能承父母颜,却卸巾韝理丝簧。
昔为烈士雄,今为(一作复)娇子容。亲戚持酒贺父母,始知生女与男同。
门前旧军都,十年共崎岖。本结弟兄交,死战誓不渝。
今者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惊愕不敢前,叹息徒嘻吁。
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
9. 形容好汉的诗句
【壮士篇】 天地相震荡。
回薄不知穷。人物禀常格。
有始必有终。年时俯仰过。
功名宜速崇。壮士怀愤激。
安能守虚冲。乘我大宛马。
抚我繁弱弓。长剑横九野。
高冠拂玄穹。慷慨成素霓。
啸吒起清风。震响骇八荒。
奋威蚋四戎。濯鳞沧海畔。
驰骋大漠中。独步圣明世。
四海称英雄。 【观拔河俗戏】李隆基 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 噪齐山岌嶪,气作水腾波。
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横吹曲辞·后出塞五首】杜甫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
战伐有功业,焉能守旧丘。 召募赴蓟门,军动不可留。
千金买马鞭,百金装刀头。 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
斑白居上列,酒酣进庶羞。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
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 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
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 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古人重守边,今人重高勋。 岂知英雄主,出师亘长云。
【杂曲歌辞·浩歌】李贺 南风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吴移海水。 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
青毛骢马参差钱,娇春杨柳含细烟。 筝人劝我金屈卮,神血未凝身问谁。
不须浪饮丁督护,世上英雄本无主。 【广溪峡】杨炯 广溪三峡首,旷望兼川陆。
山路绕羊肠,江城镇鱼腹。 乔林百丈偃,飞水千寻瀑。
惊浪回高天,盘涡转深谷。 汉氏昔云季,中原争逐鹿。
天下有英雄,襄阳有龙伏。 常山集军旅,永安兴版筑。
【古剑篇(一作宝剑篇)】郭震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
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
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 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漂沦古狱边。
虽复尘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初冬从幸汉故青门应制】沈佺期 汉王建都邑,渭水对青门。
朝市俱东逝,坟陵共北原。 荒凉萧相阙,芜没邵平园。
全盛今何在,英雄难重论。 【丹阳行】孙逖 丹阳古郡洞庭阴,落日扁舟此路寻。
传是东南旧都处,金陵中断碧江深。 在昔风尘起,京都乱如毁。
双阙戎虏间,千门战场里。 传闻一马化为龙,南渡衣冠亦愿从。
石头横帝里,京口拒戎锋。 青枫林下回天跸,杜若洲前转国容。
都门不见河阳树,辇道唯闻建业钟。 中原悠悠几千里,欲扫欃枪未云已。
英雄倾夺何纷然,一盛一衰如逝川。 【登戏马台作】储光羲 君不见宋公仗钺诛燕后,英雄踊跃争趋走。
小会衣冠吕梁壑,大征甲卒碻磝口。 天门神武树元勋,九日茱萸飨六军。
泛泛楼船游极浦,摇摇歌吹动浮云。 居人满目市朝变,霸业犹存齐楚甸。
泗水南流桐柏川,沂山北走琅琊县。 沧海沉沉晨雾开,彭城烈烈秋风来。
少年自古未得意,日暮萧条登古台。 【过梁州奉赠张尚书大夫公】岑参 汉中二良将,今昔各一时。
韩信此登坛,尚书复来斯。 手把铜虎符,身总丈人师。
错落北斗星,照耀黑水湄。 英雄若神授,大材济时危。
顷岁遇雷云,精神感灵只。 勋业振青史,恩德继鸿私。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辟阳城】高适 荒城在高岸,凌眺俯清淇。 传道汉天子,而封审食其。
奸淫且不戮,茅土孰云宜。 何得英雄主,返令儿女欺。
母仪良已失,臣节岂如斯。 太息一朝事,乃令人所嗤。
【今夕行(自齐赵西归至咸阳作)】杜甫 今夕何夕岁云徂,更长烛明不可孤。 咸阳客舍一事无,相与博塞为欢娱。
冯陵大叫呼五白,袒跣不肯成枭卢。 英雄有时亦如此,邂逅岂即非良图。
君莫笑刘毅从来布衣愿,家无儋石输百万。 【遣兴五首】杜甫 天用莫如龙,有时系扶桑。
顿辔海徒涌,神人身更长。 性命苟不存,英雄徒自强。
吞声勿复道,真宰意茫茫。 【蜀相(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曹操用兵谨慎,官渡之战时他亲自率军偷袭乌巢,在这十分关键的时刻,他也不忘记在大营留下重兵以防袁绍偷袭,果然袁绍派张郃高览率军袭营,被留守的夏侯惇和曹仁曹洪击败,曹操还乘机收服了张郃高览两员大将。曹操征战一生,大战无数,能够让他吃亏的时候不多,可是却偏偏有两次曹操中了对方的诈降之计吃了大亏,一次是在濮阳之战中了陈宫之计差点回不来了,还有一次就是赤壁之战中了黄盖的诈降,结果几十万大军被周瑜一把大火烧死了大半,自己也丧失了一统天下的最好机会。
濮阳之战那次先且不去说他,赤壁之战黄盖诈降,精明谨慎的曹操已经吃过一次大亏怎么就这么容易上当了呢?其实仔细分析一下,你会发现曹操此次上当还真是有一定的道理,原因其实并不复杂。
曹操剧照
第一,从黄盖说起,虽然说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可是江东那么多人为什么偏偏是黄盖诈降而不是别人?你还别说,当时最合适的人选还真是非黄盖莫属,这是因为:首先,黄盖是孙坚时候的老臣,不知为何却长期得不到升迁,和他同样资格的程普和韩当已经是中郎将了,即使是资历不如他的比如蒋钦周泰等人好几位都是校尉了,而黄盖呢?当时还只是个都尉,低校尉一级,低中郎将两级。一个资历深厚职务却偏低的老将这个时候选择暗中投降是说得过去的。
其次,程普和韩当虽然也是资历深厚的老臣子,但他们当时的级别不低,军职上和周瑜同级都是中郎将,只是周瑜多了个中护军(这是孙权为了周瑜能名正言顺的统领江东诸将特意授给他的),他们两个出面诈降容易引起曹操的怀疑。
黄盖剧照
第二,再从赤壁之战的形式说起,曹操大军压境时,东吴也不是铁板一块,江东内部以老臣张昭为主的主和派一直主张投降曹操,而且一度占了上风,只是最后在孙权周瑜以及外援刘备的坚持下才决定一战,但内部主和派声音一直都在,作为老臣的黄盖选择投降也不突兀。
所以黄盖很聪明,他写给曹操的信中就特意强调了这两点:一是曹丞相你实力雄厚,江东投降才是上策,周瑜那是以卵击石;二是我们这帮老臣都看不惯周瑜,周瑜对我们也是诸般打压,我决定跟着你干,不想再呆下去了。
曹操收到这封声情并茂的投降信,事后肯定对黄盖的状况也做了了解,一对比,曹操心里其实已经相信了几分了。
周瑜剧照
第三,黄盖还真是个狠人,为了让曹操相信自己,和周瑜演出了一出“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苦肉戏,要知道,这可是真打,一个50多岁的老头结结实实挨了50大板子,被打得皮开肉绽,鲜血迸流,如果是诈降,黄盖付出的代价未免太大。
曹操剧照
第四,要怪曹操自己,自从官渡之战后,曹操扫平了北方,心里就开始膨胀了,有点骄傲自满,人一骄傲就容易忠言逆耳,之前轻易的中了周瑜离间之计杀了蔡瑁和张允,后来又不听程昱和荀攸的规劝执意把大船用铁链连在一起。所以他手下谋士虽多,曹操自己听不进去也没奈何。说到这里,曹操事后说“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也!”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至少郭嘉说的话曹操会考虑,再加上程昱荀攸等人一起规劝,曹操肯定会多想一想为什么?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diangu/1551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曹操乌巢劫粮草
下一篇: 曹操急中献宝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