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历史典故

孟尝君幼时难父

佚名 2023-06-12 00:35:03

孟尝君幼时难父

薛公田婴是齐威王的小儿子,曾在齐国当宰相。他有个儿子叫田文,是农历五月初五生的,田婴认为这个出生日子是不吉利的,就对田文的母亲说:“扔了!不要养他!”但田文的母亲偷偷地将他哺养。

一天,田婴看见田文,就大骂妻子道:“谁让你养大他的?”

田文的妈妈吓得不敢讲话。

田文向父亲叩头后问:“父亲大人,您为什么不让养五月初五出生的孩子?”

田婴说:“五月初五出生的孩子,会长到大门那么高,将来对我们父母不利。”

田文问父亲:“人的命运是由天支配的呢,还是由大门支配的?”

“这……这……”父亲被问住了。

田文又接着说:“人的命运,如果由天支配的话,父亲何必忧愁呢?如果由大门支配的话,可以把大门开高些,谁能长得那么高呢?”

过了些日子,田文问父亲说:“儿子的儿子,叫什么?”

田婴答:“孙子。”

“孙子的孙子叫什么?”

“玄孙。

田文追问:“玄孙的孙子又叫什么?”

田婴答:“这我就不知道了。”

田文紧接着说:“您在齐国受重视,当了宰相,历经三位君王,齐国的疆域并没变大,但是,您私人的财富却积累了万金,幕僚之中一个贤人都没有。您后宫的人身穿绉纱细绫,可是一般才士,连粗服也穿不上;您的仆妾有剩余的饭粱肉食,而一般才士,竟连糟糠都吃不饱。现在您还尽力地积蓄贮藏,想把它留给您方才所说的那不知道的孙子、玄孙和玄孙的孙子,却忘掉国家的政事一天比一天地败坏了,我真觉得好奇怪呢。”

田婴听了,觉得儿子十分明事理,将来一定是有用之才。从此之后,开始喜欢他了。后来,田婴派他主持家事,接待宾客,田文的名声也逐渐传开了。田婴死后,田文继承父亲做了薛公,他就是孟尝君。

仁德之士——孟尝君

? ? ? ? 田文,出生于齐国,号孟尝君或薛公,被称为战国四公子之一。他是相国之后,从小心怀大志。

? ? ? ? “孟尝君一生的成就,说到底就是得益于他善于挂着仁义道德的招牌来网织人才,然后再借助这些人才的力量来实现他的抱负。实际上,越伟大的抱负越需要别人的帮忙,此即唯有善于借梯者才能登高望远。”这是李宗吾评论孟尝君的话。这句话主要说的是,孟尝君热心,后得到别人的帮助,才能成为一代名人。我感觉李宗吾说的言之有理。

1.他的出身,依靠父亲。

众所周知孟尝君出生于相国之后,本身就有很大的名气,与地位。这来自于什么?他自身带有的?不可能呀!假如说在当时,如果孟尝君的父亲田婴是一个贫民,他都可能上不了学,还怎么成为战国四公子之一呢?所以说,这就是依靠了他父亲的地位于名气。

2.他再次会朝廷依靠冯瑗。

在孟尝君当上了齐相,他的工资就是薛地万户人家的租税。他的门客冯瑗曾到薛地为他收债,免除了部分贫苦人的债务,取得了薛地人的拥护和爱戴。但是后来齐王就怀疑孟尝君收拢民心要干什么于是就把孟尝君撤职了。但是后来冯瑗去秦国说动秦王,派车马来接孟尝君到秦国为相;回来后又借秦国要聘相为由,说动齐王恢复孟尝君的职务。孟尝君才得以恢复他的职位。(部分来自百度)

3.去魏国飞黄腾达靠魏无忌。

当孟尝君惹怒齐王并且认为齐王要杀他的时候,孟尝君就跑去了魏国。虽然他跑去了魏国,但是他还有他的名气地位。更重要的是他还有一位朋友——魏无忌。于是魏无忌将孟尝君告诉了魏王,于是孟尝君又在魏国做了宰相。到后来他又回到了自己的封地,并且可以和魏王,赵王平起平坐。这样一来,齐王就害怕了,于是召孟尝君回来。但孟尝君并没有回去,于是齐王只能和孟尝君建交。

所以说一个人,想要成一件大事真的很难。人本来就是群居动物,互相帮助,互相进步。人不可能脱离社会,如果脱离社会很有可能会失去人性。

战国四君子之间有什么故事?

战国四君子平原君、春申君、孟尝君、信陵君。

孟尝君与冯谖之间的故事

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对抗强大的秦国的威胁,同时也是为了增强了自己的实力,纷纷招兵买马,招募天下有才能的人。因此一时之间,出现了一股养“士”的潮流。而”战国四公子“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而这四个人之中,实力最庞大,也是最具野心的便是来自齐国的孟尝君。

孟尝君,原名田文。齐国王室家族成员之一,幼时曾遭父亲的嫌弃和厌恶,最后凭借着自己的智谋和出众的表现,最终获得了父亲的认可,成功在四十几个兄弟中杀出重围,继承爵位。此后便大量招募有才能的人,给他们最优厚的待遇,因此他的食客号称达到了三千人。

冯谖是一个不一般的人才,他为了测试田文是否具有足够的胸襟和眼界,便故意装扮成无才无德的人来接近他,在孟尝君接纳他之后还提出各种无理的要求来刁蛮,但是田文却满足了他的所有要求。冯谖就此认定他确实是可辅佐他成就大业的人。

于是便倾力相助,先是挺身而出接受了到薛城收债的任务,烧了百姓的借据为孟尝君买到了“义”。之后又“经营三窟”,帮助田文恢复并巩固了相位。可以说孟尝君能够数十年没有遭到什么灾祸,完全靠的是冯谖的计策。

孟尝君和冯谖的故事告诉我们:作为领导要有广阔的胸襟,要体恤下属;而下属在选择为谁工作是也要进行充分地考虑和思索,这样才能达到双赢的结局。

扩展资料:

他们为什么被称之为“君子”

首先,在商周时,君子只是指代一个特定的社会阶层,是相对于奴隶与平民的贵族的称谓。并没有褒贬的意思在里面。

接下来,孔子在《论语》中有大量关于君子的论述,比如: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孔子或者儒家的君子代表的是一种道德完备的人。后来的人们完全将“君子”的社会地位这层意思去掉了。

那么,战国四君子,他们的君子称谓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1,他们都是贵族,是士大夫阶层。他们的出身要么是君王之子,要么是君王的亲戚。他们除了家境殷实之外,他们更是官僚,是社会的特权阶层;

2、他们都有很多门客,最多的有门客3000,最少的也有门客1000。这个决定了他们的社会影响力,他们给人民的印象。

3、他们都是文化深厚的人。信陵君写过兵书,平原君博学多才,他们都能够礼贤下士,唯才是用;

4、他们都有一定的政治信仰,比如爱国、崇尚正义、爱好和平等。

所以,战国四君子被称之为君子,是综合了两种因素:社会地位和道德水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战国四君子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diangu/1561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