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历史人物

崔护

佚名 2023-06-05 21:30:56

崔护

崔护,唐代诗人。字殷功,博陵(今河北安平县)人。公元796年(贞元十二年)登第(进士及第)。公元829年(大和三年)为京兆尹,同年为御史大夫、岭南节度使。终岭南节度使。其诗诗风精练婉丽,语极清新。《全唐诗》存诗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题都城南庄》流传最广,脍炙人口,有目共赏。该诗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人生经历道出了千万人都似曾有过的共同生活体验,为诗人赢得了不朽的诗名。

诗人崔护与桃花女的爱情最终如何?

轶事典故:与诗人同时代的孟棨在他的著作《本事诗·情感》载:唐时,博陵(指河北省安平县)有一青年名叫崔护,容貌英俊,文才出众,性情孤洁寡合,来到都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结果名落孙山。由于距家路途遥远,便寻居京城附近,准备来年再考。清明时节,他一个人去都城南门外郊游,遇到一户庄园,房舍占地一亩左右,园内花木丛生,静若无人。崔护走上前去叩门,过了一会儿,有位女子从门缝里瞧了瞧他,问道:“谁呀?”崔护告诉了自己的姓名,说:“我一人出城春游,酒后干渴,特来求点水喝。”女子进去端了一杯水来,打开门,让他进去坐下。她一个人靠着小桃树静静地立在那里,对客人有着极为深厚的情意。她姿色艳丽,神态妩媚,极有风韵。崔护用话引逗她,她却只是默默不语。两人相互注视了许久,崔护起身告辞。送到门口后,她似有不胜之情,默默回到屋里,崔护也不住地顾盼,然后怅然而归。此后一年,崔护没有再去见她。到了第二年清明节,忽然思念起她来,思念之情无法控制,于是直奔城南去找她。到那里一看,门庭庄园一如既往,但是大门已上了锁。崔护便在左边一扇门上题诗道:“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过了几天,他突然来到城南,又去寻找那位女子。听到门内有哭的声音,叩门询问时,有位老父走出来说:“你是崔护吗?”答道:“正是。”老父又哭着说:“是你杀了我的女儿。”崔护又惊又怕,不知该怎样回答。老父说:“我女儿已经成年,知书达理,尚未嫁人。自从去年清明开始,经常神情恍惚、若有所失。那天陪她出去散心,回家时,见在左边门扇上有题字,读完之后,进门她便病了,于是绝食数日便死了。我老了,只有这么个女儿,迟迟不嫁的原因,就是想找个可靠的君子,借以寄托我的终身。如今她竟不幸去世。这不是你害死她的吗?”说完又扶着崔护大哭。崔护也十分悲痛,请求进去一哭亡灵。死者仍安然躺在床上,崔护抬起她的头让其枕着自己的腿,哭着祷告道:“我在这里,我在这里!”不一会儿,女子睁开了眼睛。过了半天,便复活了。老父大为惊喜,便将女儿许配给了崔护。
  这个故事以及崔护的题诗后来衍生了一个典故,即“人面桃花”。它被用来形容男女邂逅分离后男子追念的情形,用于泛指所爱慕而不能再见的女子,也形容由此而产生的怅惘心情。后世文人创作常用到这个典故。比如晏几道《御街行》:“落花犹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处?”再如袁去华《瑞鹤仙》:“纵收香藏镜,他年重到,人面桃花在否?”戏剧家欧阳予倩曾以这个典故为基础创作了一出京剧《人面桃花》,后来还被改编为评剧、越剧及影视剧等。

崔护《题都城南庄》赏析

哈喽,大家好!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题都城南庄》;

【作者】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首诗的大概意思是说,去年春天,就在这扇门里,姑娘的脸庞相映鲜艳的桃花,今日再来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处,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在春风之中,全诗一共四句,这四句诗包含着一前一后,两个场景相同,相互映照的场面,第一个场面【寻春遇艳】;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诗人抓住了【寻春遇艳】整个过程中,最美丽动人的一幕,【人面桃花相映红】,不仅为艳若桃花的【人面】,设置了美好的背景,衬出了少女光彩照人的面影,而且含蓄地表现出诗人,目注神驰、情摇意夺的情状,和双方脉脉含情,未通言语的情景;

第二个场面是【重寻不遇】,还是春光烂漫的季节,还是桃树掩映的门户,然而使这一切都增光添彩的【人面】,却不知何处去了,只剩下门前的一树桃花,在春风中含笑,去年今日伫立桃树下的,那位不期而遇的少女,想必是脉脉含情的,如今人面杳然,依旧含笑的桃花,只能引得诗人,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和好景不常的感慨了,其实【寻春遇艳】和【重寻不遇】,是可以写成叙事诗的,作者却没有这样写,正说明唐人更习惯于,以抒情诗人的眼光、感情,来感受生活中的情事;

题都城南庄的全诗是什么?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首诗的意思是说书生再次来到那个初次见面的屋檐前,寻找那个让他无法忘怀的女孩,却得到已经天人相隔的消息.时间流逝,物是人非.唯有上次见面时灿烂绽放的桃花依旧开放,在春风中缓缓飘摇.那份爱恋还未开始便已结束.徒留那纷繁的桃花漫天飞舞.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情感
抒情诗多是缘情之作,而留下的文字资料,叙其本事者极为罕见.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则是一个例外.在唐人孟棨的《本事诗.情感第一》中,详细描述了《题都城南庄》的传奇故事.
  诗人崔护,进士不第.清明日,去城南散心.来到一处花木掩映的庄院.崔护“酒渴求饮”,有一女子赠以杯水,“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第二年,崔护旧地重游,门墙如故,大门紧锁.崔护非常失望,在门上题下了这首诗.本来,故事讲到这里就行了:桃花人面,魂牵梦绕,充满了悬念.可好事之徒却偏要把故事续下去----过了一些日子后,崔护又到城南,闻屋内哭声.崔护探问,有老父答道,他的女儿自去年以来,“经常恍惚若有所失”,近日读了门上的题诗,“入门而病,遂绝食数日而死”.崔护入室,抚尸痛哭,祝告道:“某在斯,某在斯!”这女子竟“须臾开目,半日复活矣.“父大喜,遂以女归之.”我想,这最后的一幕喜剧有点俗气,且与本诗感情基调不符,我们还是不管它为好.
  这首诗的语言如清泉流泻,洁净浅白,似可不必再深思遐想,其实不然.“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因人面倍增艳丽;人面因桃花益添妩媚.人面因桃花红了,是映衬;桃花因人面红了,是移情.这是春色的美,这是青春的美,这是情爱初萌的美,这是生命勃发的美.“人面桃花”,为少女的美丽,创造了灿烂不朽的形象.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人去景在,在诗人的心中引起了难言的惆怅、失落乃至悲凉;可桃花却浑然不察,依旧笑对春风!喜滋滋、乐呵呵,多少不合时宜的笑,多么不解人意的笑!正是这喜气洋洋的欢声鼎沸恶毒笑,视听通感,营造起一片欢快,把情景落差的感情冲突推到了顶峰.崔护有幸,就一个“笑”字,足以使他的诗名流千古.

崔护小故事

唐代诗人崔护有一篇作品:《题都城南庄》

全文: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四句诗包含着一前一后两个场景相同,相互映照的场面,第一个场面:寻春遇艳。第二个场面:重寻不遇。

没想到背后还有个不为人知的小故事:

据说崔护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后,路过长安南郊,口渴难忍,偶遇一美丽少女,给他一碗甘醇的水喝,崔护喝完无语而去。回家后日日思念这偶遇少女,于次年清明节,重返此地,寻觅少女不得,怅然若失,留下此诗,流传至今。

古代诗人常用诗来抒发感情、记事……

说不定诗的背后都有我们不知道的故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renwu/441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