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栻(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一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世称南轩先生,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县)人。中兴名相张浚之子。幼承家学,既长,从师南岳衡山五峰先生胡宏,潜心理学。曾以古圣贤自期,作《希颜录》以见志。宏一见,知其大器,称赞道:“圣门有人,吾道幸矣!”孝宗乾道元年(1165),受湖南安抚使刘珙之聘,主管岳麓书院教事,在此苦心经营三年,使书院闻名遐迩,从学者达数千人,初步奠定了湖湘学派规模,成为一代学宗。后历知抚州、严州、吏部员外侍郎、起居郎侍立官兼侍讲,再历知袁州、江陵,淳熙七年(1180)迁右文殿修撰,提举武夷山冲祐观。其学自成一派,与朱熹、吕祖谦齐名,时称“东南三贤”。著作经朱熹审定的有《南轩文集》四十四卷刊行于世,还有《论语解》十卷、《孟子说》七卷,后人合刊为《张南轩公全集》。尝作石鼓书院《武侯祠记》、《风雩亭赋》,并亲书韩愈《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诗,刻碑嵌于合江亭壁。卒谥宣,葬于湖南宁乡沩山(又名官山,为衡山之麓,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朱熹志其墓(《右文殿修撰张公神道碑》)。理宗淳祐初年(1241)从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士真、周敦颐、朱熹、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张栻生平
张栻为南宋“中兴”贤相张浚之长子。1133年八月十五日(9月15日)生,以父荫补右承郎,先后知严州(今属浙江)、袁州(今属江西)、静江(今属广西)、江陵(今属湖北)诸州府,在朝曾充侍讲,后进直宝文阁。绍兴三十一年(1167)于碧泉书院从胡宏受业,胡得之甚喜,为湖湘学派主要传人。曾创建善化(今长沙)城南书院,主持岳麓书院,并先后在宁乡道山、衡山南轩、湘潭碧泉等书院聚徒讲学,声名极一时之盛。其弟子胡大时、彭龟年、吴猎、游九功、游九言,皆为湖湘学派之巨子。政治上誓不与秦桧为伍,力主抗金,学术上虽承二程,但有别于程朱而又异于陆学。朱熹称其“学之所就,足以名于一世”,并述他受其深刻影响说:“余窃自悼其不敏,若穷人之无归。闻张钦夫(即张栻)得衡山胡氏学,则往而从问焉。钦夫告予以闻,余亦未之省也,退而沉思,殆忘寝食”。《宋元学案》作者黄宗象称理学中“湖湘学最盛”。教育方面写有大量学记,提出办学的主张,说“岂特使子群居佚谈,但为决科利禄计乎?岂特使子习为言语文辞之工而已乎?盖欲成就人才以传道而济斯民也”。反对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主张以儒家的政治伦理去教育和培养修齐治平的人才。在教育方法上亦提出“为之则有其序,教之则有方。故先使之从事于小学,习乎六艺之节,讲乎为弟子之礼,而躬乎洒扫应对进退之事,周旋乎俎豆羽仑之间,优游于弦歌诵读之际”。认为学习必须循序渐进,“使学者知夫儒学之真,求之有道,进之有序,以免于异端之归”。反对学习上的好高骛远,在学与思的问题上,主张“学思并进”,在其主教岳麓书院期间,以此躬行实践,影响甚著。卒于1180年二月二日(3月22日)。与朱熹、吕祖谦齐名,史称“东南三贤”,卒谥宣公。著有《南轩易说》、《孟子说》、《论语解》、《南轩文集》等。
张栻少时从胡五峰问程氏之学,五峰以孔门论仁亲切之旨告之,益自奋厉,以古圣贤自期,作《希颜录》以见其志。张栻理学上承二程,推崇周敦颐《太极图说》,以“太极”为万物本原,主张格物致知,知行互发。在知行关系上他认为“始则据其所知而行之,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行有始终,必自始以及终。”“盖致知以达其行,而行精其知”(《论语解·序》)。黄宗羲评价张栻的思想:“见识高,践履又实。”(《宋元学案·南轩学案》)。陈亮则曰:“乾道间东莱吕伯恭(吕祖谦),新安朱元晦(朱熹)及荆州(张栻)鼎立,为一代学者宗师。”(《陈亮集》卷21)。全祖望则云:“宣公身后,湖湘弟子有从止斋、岷隐游者,如彭忠肃公之节概,二游、文清、庄简公之德器,以至胡盘谷辈,岳麓之巨子也。再传而得漫塘(刘宰)、实斋(王遂),谁谓张氏之学弱于朱子乎!”(《湘学略·岳麓学略第五》)。朱熹尝言:“己之学乃铢积寸累而成,如敬夫,则于大本卓然先有见者也。”
立春偶成 [宋]张 栻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律:古代以十二音律比拟一年十二个月。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生意:生机勃勃。
参差:长短不齐。
(张栻)诗平淡简远,德人之言也。
《鹤林玉露》
立春之作,贵在写出春回大地时的那种勃勃生机和希望。从实际经验来看,乍立春,余寒料峭,不可能马上能见到满地春光春色,但作者却由此产生了一系列错觉:一入春天,似乎冰雪天气立即减少了,草木已知道春天的来临,眼前春意盎然,就连春风吹动水面仿佛也牵动一片绿意……全诗从想象出发,写出了诗人逢春之喜和对新年的向往之情,体现了哲学家总是在虚拟世界中找感觉的特点。
1. 义利之辨文言文和习题及答案 义利之辨
鲁国有规定,凡是到国外旅行去,看到有鲁国人在外国被卖为奴隶的,可以花钱把他赎出来,回到鲁国后,到国库去报帐,国库照付。孔子有一个学生,在国外看到有鲁国人被卖为奴隶了,就把他赎出来。赎出来以后,他没到国库去报帐,别人都说这个人品格高尚。孔子知道后,大骂这个学生,说这个学生做错了。孔子说看问题不能这样看,他这个做法,实际上妨碍了更多的奴隶被赎出来。这个人回来后没有去报帐,将来别人看见做奴隶的鲁国人,本想赎他出来,去报帐的话,别人就要议论品格不如他。这样,这个人就可能装作没看见,不去赎人了。所以,这个做法就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人家赎买出来,是有害的。
有一个人掉到水里去了,孔子的一个学生跳下水去,把人救起来了,家属感谢他,给他一头牛,他就收了。别人就在背后议论孔子的这个学生。孔子知道了,表扬了这个学生,说这个学生做得对,这样做这会使更多的落水人被救。因为救了人之后,人家给东西,是可以收的,于是再有人落水,就有人愿意去救。所以要看客观的效果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小题1:B小题2:D小题3:A小题4:栻之言曰:“学莫先于义利之辨/义者/本心之当为/非有为而为也/有为而为/则皆人欲/非天理。”
(共6处,两处1分。共3分)小题5:(1)皇帝听了惊愕地说:“如你所说,这是我借发运使的手来使百姓困苦了!”(2)但现在想崇尚武功来均衡文武,可是任用的竟然是这样的人,这不只是不能使文臣心服,恰恰恐怕反而会激怒武臣。
小题1:拜官小题2:A他,代词/ B从,介词/ C 因为,介词D将要,副词;却,副词小题3:张栻又上书皇帝,使皇帝省悟,停止了任命。小题4:本题考查断句,附译文:“为学没有比分清义和利更重要的。
义,是本心所应当做的,不是有所为才去做的;有所为才去做的,都是人欲,而不是天理。”小题5:本题考查翻译能力。
(1)共3分。“矍然”译为惊愕地,然是···的样子。
“假”译为 借“病”译为 困苦各1分。(2)共4分, “右”译为 崇尚、“二柄”译为均衡文武、“乃”译为竟然、“非惟”译为不只是,“服”译为使···心服。
各1分)文言文译文:张栻字敬夫,是丞相张浚的儿子。以父荫补入官列,被征召为宣抚司都督府书写机宜文字,拜直秘阁。
当时宋孝宗刚即位,贬官的张浚被起用,都督军事,幕僚都是当时的人才。张栻当时很年轻,在内帮助秘密谋划,在外参预诸多事务。
他的全面谋划,幕府众人都自认为不如。这时史正志担任发运使,名义上是均输,实际上是夺走州县的资财赋税,远近为之骚动。
士大夫争相论说它的害处,张栻也为之论说。皇帝说:“史正志说只是取之各州郡,不是从百姓那里收取。”
张栻说:“现在州郡的资财赋税大体上没有富余,如果取之不止,而经费不足,那就不过是巧立名目来从百姓那里侵取罢了。”皇帝听了惊愕地说:“如你所说,这是我借发运使的手来使百姓困苦了!”随即查核实情,果然像张栻说的那样,于是立即下诏书罢免了史正志。
知阁门事务张说拜官签书枢密院事,张栻连夜草拟奏疏极力谏说不可以,早晨到朝廷去,他责备宰相虞允文说:“宦官执政,从蔡京、王黼开始;亲幸执政,是从相公您开始。”虞允文听了,羞怒难当。
张栻又上奏说:“文和武确实不可偏废,但现在想崇尚武功来均衡文武,可是任用的竟然是这样的人,这不只是不能使文臣心服,恰恰恐怕反而会激武臣。”孝宗为之感悟,命令得以中止。
然而宰相实际上暗地里附和张说,第二年命令张栻出知袁州,重申张说原来的命令,朝廷上下一片喧哗,张说最后因为遭受贬谪而死去。张栻为人表里如一,光明磊落,他见义勇为,没有一丝的迟疑。
每次入朝论对,都一定要说心中想说的话,不会因为主上高兴就顺从其意。他病重临死的时候,还亲手写奏疏劝导皇帝亲近君子远离小人,防止以一己的偏见去信任他人,要用天下的公理去秉持好恶之心。
天下人都流传诵读。张栻有三公辅相的声望,去世时四十八岁。
孝宗听说他去世后,深感痛悼,各地的贤士大夫都泪洒悼念,而江陵、静江的百姓哭悼得尤其伤心。嘉定年间,朝廷赐他谥号“宣”。
淳祐初,诏从祀孔子庙。张栻闻道很早,朱熹曾经说:“我的学问是一点一滴地积累而成的,而敬夫的学问却是卓越高深,浑然天成。”
张栻的言论是:“为学没有比分清义和利更重要的。义,是本心所应当做的,不是有所为才去做的;有所为才去做的,都是人欲,而不是天理。”
这是张栻论学的要领。
3. 论语中有关的义利关系的句子原文加翻译 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了解义,行事也以义为标准.小人了解利,所以行事易追逐利益.)2.里仁篇,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有一定的主张非要怎样不可,也没有一定反对的事情,一切行事只求合于义.)3.见利思义.(利益当前必须要想到义.(亦即义然后取) )4.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5.述而篇,子曰:德之不修…闻义不能徒…是吾忧也.(知道义了之后,还不能修正自己的言行以求合于义,是我害怕忧虑的啊.)6.述而篇,子曰饭疏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经由不义而来的富贵对我而言只像是天边的浮云一般.意为看看就算了,怎么也不可能会想要去拥有它的.) 7.子路篇,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见小利…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夏问为政之道,孔子说不要只注意小利,只追逐小利就难成大事.意为不因取小利而失大事能带来的大利,这是义.)。
4. 【古文翻译方法】 最好是平时多积累通假字,多义字和被字句形,宾语前置等句形.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例如:《晏子使楚》中的“楚王”、“晏婴”、“晏子”等不用翻译.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例如:“寡人反取病焉”的“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本句的意思就是“我反而自讨没趣.”(《晏子使楚》)又如:“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中的“而”是连词,可不译,整句意思是“子猷与子敬都病重,子敬先死去.”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一词是“妻子、儿女”的意思;(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如《人琴俱亡》中“语时了不悲”,翻译为:(子猷)说话时候完全不悲伤.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例如《人琴俱亡》中“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意思是“为什么”.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子猷问左右”(人琴俱亡))中的“左右”指的是“手下的人”,“左右对曰”(《晏子使楚》中的“左右”指的是“近臣”. 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三、中考文言文翻译方法十字诀例析 随着《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中考文言文翻译也随之有了根本的改革,绝大多数的试卷都增加了直接翻译题型.这既能考察学生对实词、虚词、不同句式、古代文化常识和句子间语意关系的掌握和领会,又能考察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这比以往的选择题型,难度加大了许多.因此,要做好文言文翻译题,就必须掌握必要的方法 (一)增.就是增补,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译句:“(桃源中人)一见渔人,大为惊奇,问他是从哪里来的.”例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例3:“君与具来.”“与”后省略了宾语“之 ”. 2、增补能使语义明了的关联词.例:“不治将益深”是一个假设句,译句:“(如果)不治疗就会更加深入”. (二)删.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例1:“夫战,勇气也.” 译句:“战斗,靠的是勇气”.“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例2:“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三)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四种情况: 1、前置谓语后移. 例:“甚矣!汝之不惠.”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 2、后置定语前移.例: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可调成“能面刺寡人之过群臣吏民”. 3、前置宾语后移.例:“ 何以战?”可调成“以何战”.4、介宾短语前移.“ 还自扬州.”可调成“自扬州还”. (四)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人名、官职、地名等,在翻译时可保留不变.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译句:“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做太守.”“庆历四年”为年号,“巴陵郡”是地名,可直接保留. (五)扩.就是扩展. 1、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节词扩为同义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例:“更若役,。
5. 兼爱之辩这篇文言文的翻译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译文】若使天下的人都彼此相爱,国与国不互相攻打,家与家不互相争夺,没有盗贼,君臣父子都能忠孝慈爱,这样天下就太平了.圣人既然以治理天下为己任,怎么能不禁止人们互相仇恨而不劝导彼此相爱呢?所以,天下人能彼此相爱才会太平,互相仇恨就会混乱.天下之人皆不能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译文】天下的人都不相爱,那么强大的一定会压迫弱小的,富有的一定会欺侮贫穷的,显贵的一定会轻视低贱的,诡诈的一定会欺骗愚笨的.天下一切祸乱、篡位、积怨、仇恨等之所以会发生,都是由于互不相爱引起的.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译文】爱别人的,别人也必然爱他,利于别人的,别人也必然利于他,憎恶别人的,别人也必然憎恶他,残害别人的,别人也必然残害他.无言而不应,无德而不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即此言爱人者必见爱也,而恶人者必见恶也.【译文】没有什么话不答应,没有什么恩德不报答,你把桃子投给我,我用李子回报你.这就是说,爱人的必定被人爱,而憎恶别人的必定被人憎恶.爱人不外己,己在所爱之中.【译文】爱别人并不是不爱自己,自己也在所爱之中.爱人非为誉也,其类在逆旅.【译文】爱人不是为个人沽名钓誉,就像旅店接待客人一样,是为了与人方便.爱众众世与爱寡世相若,兼爱之有相若.爱尚世与爱后世,一若今之世人也.【译文】爱世间多数人和爱世间少数人相同,兼爱就是这样.爱上世之人和爱后世之人,都像爱今世之人一样.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译文】现在有人犯了小过错,人们知道了就非难他;对于犯了像攻打别国那样的大错误,却不知道非难他,还加以称颂,称之为义,这能说是懂得义和不义的区别吗?。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小题 9.B 10.A 11.C 12.(1)一旦被玩物拖累,那么聪明智慧会耗尽,贤良与坏人就分辨不清,国家社会秩序和国家法纪就会萎靡不振。
(“累、被动句式、耗、不肖、振”各一分) (2)权贵宠臣很是愤恨,谋求能够中伤他的事件,轮流进上谗言,皇帝察辨张根的忠诚,没有加罪于他。(“侧目、交、罪、宾语前置”各一分) 【解析】 9. 试题分析:豫:事先。
理解文言实词要放入具体语境,原文前面说州郡没有两个月的储积,太仓没有一年的积蓄,军需匮乏,边备不周。东南水旱,盗贼常常发生,西、北二国窥伺日久,在这样的语境下,“豫”所在句子的意思应是“怎么能不预先计谋”,所以“豫”是“事先”。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 试题分析:我们可以利用语法知识,对文言文的句子进行语法分析,根据语法分析确定该如何断句。就是说,在进行断句时,可抓住文言文词性的组合特点,抓名(代),找主干。
注意文中的官名、粮仓名等文化常识,同时还要注意虚词的用法。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 试题分析:“力陈贪官横行”无中生有。
原文有条列茶盐、常平等利处与弊端。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 12.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关键字(1) “累”译为拖累,“耗”译为耗尽,“不肖”译为坏人,注意被动句。(2) “侧目”译为愤恨, “罪”译为 加罪,“不之罪”是宾语前置。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言文参考译文: 张根字知常,饶州德兴人。年幼时入太学,刚满二十岁,考上进士。
调任临江司理参军、遂昌令。应当改任京官,因为四亲在堂,希望把给父母的恩封转给祖父母,把妻子的恩封转给母亲,于是离职,得任通直郎,成全了他的志向。
当时年仅三十一。乡里有个贤者叫彭汝砺把这件事写出来,自以为不如他。
闲居十年,曾布、曾肇、邹浩及本道使者上书说明他的义行,徽宗召他到宫。他对皇帝说:“陛下日理万机,所依靠的是心而已。
一旦被玩物拖累,那么聪明智慧会耗尽,贤良与坏人就分辨不清,国家社会秩序和国家法纪就会萎靡不振。希望陛下清心寡欲,来消除祸乱的源头。”
于是请求罢去钱塘制造局。皇帝高兴地赞美他,任命他为亲贤宅教授。
不久,出任杭州通判,提举江西常平。洪州官府中失了官印,把上千兵吏关起来审治。
张根说“:这是有关部门不仔细查管的过错。现在羁押无罪之人,而索要不可得之物,怎能带来和气呢?”于是停止这个案件。
大观年间,张根被任命为转运副使,改为淮南转运使,加任直龙图阁。他又因为水灾多,乞求蠲免租赋,发放洛口米、常平青苗米,赈贷流民。
诏令褒扬他。 徙官两浙,谢绝不听,于是写下条疏交驿站传奏。
大概说“:现在州郡没有两个月的储积,太仓没有一年的积蓄,军需匮乏,边备不周。东南水旱,盗贼常常发生,西、北二国窥伺日久,怎么能不预先计谋?”于是条列茶盐、常平等利处与弊端,于是说:“从现实考虑,应该节制的大项目,最首要的是土木之功,现在赐给大臣一栋房子,有时耗费百万。
我所管辖的二十个州,一年上供才三十万缗而已,甚至不足以供足造一栋住宅的费用。拿住宅来尊宠元勋盛德之臣,犹恐不够,何况赐给那些阿谀邀恩者呢。
即使有赵普、韩琦佐命定策之大功,希望陛下也要吝惜赏赐。其次如田园、邸店,虽然不如赏赐宅第那么多,也希望日削月损。
像金帛之类,也不可不节制啊。”书表奏上,权贵宠臣很是愤恨,谋求能够中伤他的事件,轮流进上谗言言,皇帝察辨张根的忠诚,没有加罪于他。
不久因为花石纲强行占有漕舟,官府买一根竹子耗费至五十缗,却大多落入诸位大臣之家。于是力陈弊端,更加忤逆权贵,于是摘录张根所书奏牍、注切、草,认为傲慢不恭,责令他为监信州酒。
不久又认为张根诋毁常平之法,摇动继承新法的政策,再贬为濠州团练副使,安置在郴州。不久因讨伐淮贼有功,获准自便居住。
以朝散大夫身份死于家中,终年六十岁。
7. 《兼爱之辨》文言文,的翻译是什么 巫马子对墨子说:“您(主张)爱天下一切人,谈不上有什么好处,我不爱天下(一切人),也谈不上有什么害处。(既然咱们的主张)都没有产生什么后果,您为什么单单地认为自己的对,而认为我的错呢?”
墨子道:“比如有人在这里放了火,一个端着水,准备扑灭它,另一人拿着燃烧的东西,准备助长火势。(两人的行动)虽然都没成为现实,但您认两人之中谁应该被肯定呢?”巫马子道:“我(当然)肯定那端水灭火人的想法,否定那引火助燃人的想法。”
墨子又道:“(如此说来)我仍然认为自己的主张对,而认为您的观点是错误的。”
张氏来源
[张氏属地]
清河郡,今河北清河县以东。
[张氏来历]
张姓之源,可追溯至黄帝。《元和姓纂》记载,黄帝的第五子青阳,生子名挥,挥聪颖异常,他通过观看天上的弧星,而仿照其形状制造出弓矢,因此被赐姓张。“张”本义为弓上弦,引申为开弓,即必须用力将弓拉开才能使用弓矢,“张”就是根据此而来的。另外,还有一些史书也有提到张姓的其他来源,但数来源于黄帝的这一支最古老。
[张氏名望]
张氏族大支繁,历史上的张姓名人不胜枚举,在这里略举一二: 战国时魏国政治家张仪,以游说六国连横事秦而闻名于世。西汉大臣张良,是辅佐刘邦夺得天下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以善出奇谋良计而颇受刘邦重用,汉朝建立后,被封为留侯。张骞,曾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中原与周边少数民族的联系,促进了中原文化与中亚各地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西汉还有历算家张苍、诸侯王张耳等张姓名人。东汉的张衡,是一名著名的科学家和文学家,他精通天文历算,创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也叫浑象仪)和用于测定地震的地动仪,在文学方面,则有《二京赋》等作品传世。张仲景,东汉著名医学家,他总结了前代的医疗经验,对我国医学发展有重大的贡献,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被后人誉为“医圣”。书法家张芝,其书法被称为“今草”。汉以后,张姓名人还出现了如黄巾起义领袖张角,三国时名将张飞、张辽,晋朝文学家张载、张协,北魏教育家张伟,南朝画家张僧繇等。到了唐代,张氏更是英才辈出。张九龄,即是玄宗时的宰相,同时又是著名诗人。文学家张鷟,书法家张旭,画家张萱,诗人张若虚、张继、张籍、张祜、张志和等也为张姓赢得了赞誉。除此之外,北宋词人张先,诗人张耒,名画《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南宋将领张世杰、张宪,词人张孝祥、张炎,书法家张即之,大学者张栻,明朝著名政治家张居正,清朝诗人张维屏等等都是张氏中颗颗璀璨的明星。 历史上的张姓名人不绝于史,张姓家族对我国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是一个古老的名望姓氏。 今天,张姓在当代百家姓中位列第三。
“朱张”指朱熹和张栻,历史文人,岳麓书院的名人
朱熹
/view/1262.html?wtp=tt
张栻
/view/83142.html?wtp=tt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renwu/474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赵师侠
下一篇: 张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