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历史人物

楼钥

佚名 2023-06-05 22:13:45

楼钥

楼钥(1137~1213)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大防,又字启伯,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属浙江)人。历官温州教授、乐清知县、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兼翰林侍讲、资政殿学士、知太平州,卒谥宣献。乾道间,以书状官从舅父汪大猷使金,按日记叙途中所闻,成《北行日录》。

楼钥生平
楼钥,出身书香门第,楼璩第三子,母为汪思温长女。少好读书,潜心经学,融贯史传。隆兴元年(1163)进士,为胡铨所知赏,称赞他为“翰林才”。初任教官,后调温州教授。光宗继位,奏请爱护百姓,保养元气,提升为起居郎兼中书舍人。楼钥敢于直谏,无所避忌。光宗都说:“楼舍人朕亦惮之。”继迁给事中。朱熹论事忤韩侂胄被罢官,他上疏要求挽留。宁宗立,韩侂胄掌朝政,不肯依附,遂改显谟阁直学士,出知婺州,移知宁国府。后告老归家,家居13年,读书授徒。韩侂胄被诛后,楼钥又起用为翰林学士,升为吏部尚书兼翰林侍讲,迁端明殿学士。嘉定初年,同知枢密院事,升参知政事,又授资政殿大学士,提举万寿观。卒赠少师,谥宣献。

《柳梢青·岳阳楼》(戴复古)诗句译文赏析

柳梢青·岳阳楼
戴复古
系列:宋词三百首
柳梢青·岳阳楼

  
袖剑飞吟1。
  
洞庭青草2,秋水深深。
  
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3。
  
不须携酒登临。
  
问有酒、何人共斟?
  
变尽人间,君山4一点,自古如今。
注释
  
1袖剑飞吟:相传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留诗于壁上,曰:「朝游百越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青蛇」,指剑。「袖剑」即「袖里青蛇」之意。「飞吟」,即「朗吟飞过」之意。作者即以吕洞宾的行动自比。
  
2洞庭青草:青草湖是洞庭湖的一部分,二湖相通,总称洞庭湖。
  
3一快披襟:宋玉《风赋》「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
  
4君山:在洞庭湖。
创作背景
  
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石屏樵隐,于南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出生在天台道黄巖县南塘屏山(明宪宗成化五年分黄巖南三乡设立太平县,即今之温岭市新河塘下)的一个穷书生之家。
  
他的父亲戴敏才,自号东皋子,是一位「以诗自适,不肯作举子业,终穷而不悔」(楼钥《戴式之诗集,序》)的硬骨头诗人,一生写了不少诗,但留下来的很少。曾写过相当有名的《赋小园》诗,又有名句:「人行踯躅江边路」为编《诗人玉眉》的魏庆之所赏识,在当时东南诗坛上颇有声誉。他在临终前还对亲友说:「我已病入膏肓了,不久将辞世,可惜儿子太小,我的诗将要失去传人。」可见他对诗真到了入迷的程度。
  
戴复古不但继承乃父的诗迷,也继承了乃父的风格,并予发扬光大,俨然成一派首领。更可贵者,他一如乃父,不肯作举子业,宁愿布衣终身。他耿介正直,不吹拍逢迎,不出卖灵魂而求功名利禄,也与乃父一样,终穷而不悔。在南宋那纸醉金迷的时代里,这确乎是难能可贵的。
  
戴复古的时代,正是「山河破碎风飘絮」,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的时代。如果说赵构在临安立足之初,尚有南方各路勤王部队,北方也到处有抗金义军的烽火,但到第二代孝宗时,由于赵构的不抵抗主义,失望的失望,覆灭的覆灭,统治集团又腐败无能,早已安于「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小朝廷生活了。戴复古就生于这第二代小王朝之时,碰上这样的时代,辛弃疾、陆游等尚被闲置,何况一个无名后生,所以即使戴复古「负奇尚气,慷慨不羁 」(元·贡师泰《石屏集》序),空怀一腔忠心报国的男儿热血,又哪里有用武之地呢! 由于南宋的偏安,使台州成为东南沿海的既接近京畿又较为安定的后方,这使偏远、闭塞的经济文化落后地区,得以迅速的繁荣。特别在文化上,从唐朝郑虔启蒙以来,到这时才有一大批著名文人学者如朱熹、唐仲友、赵汝愚、尤袤、岳珂等,来到台州,并任要职,把台州文化大大地推进了一步。朱熹等人又极为重视教育,到处办书院,四出讲学,因而科举之风日盛,中举之人空前增加。南宋153年间,台州考中进士的有550人,状元一人,所以明代著名的台州人士谢铎说:「其时,台之人以科第发身致显荣者,何限!」(《石屏集·序》)
赏析
  
戴复古一生潦倒,浪迹江湖,足迹所至,常有吟咏。他远离官场,有相对自由的心灵和超脱的情怀,用不着蝇营狗苟,所以内心有更大空间容纳祖国的奇山异水,又时刻不忘抗金复国大业。登临之际,他的爱国豪情油然而生。这首登临岳阳楼之作即是如此。
  
「袖剑飞吟」,据《唐才子传》记载,吕洞宾尝饮岳阳楼,醉后留诗曰:「朝游南浦暮苍梧,袖里青蛇(指剑)胆气粗。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戴复古浪迹南北,兼有豪迈胸怀,与吕洞宾诗中所表现的气质有相似之处。这里借用来抒发自己壮游洞庭的情怀,一开始就树立了一个飘泊江湖的词人形象,与那些浅斟低唱的形象大不相同。「洞庭青草,秋水深深」,青草,湖名,是洞庭湖的一部分。八百里洞庭以浩瀚汪洋著称,这里作者只用「深深」二字,极凝练地概括出了它的特征。词篇至此,气象也更为开阔。此外,句中的「秋」字不单点明登楼时令,还以秋日多风和入秋百花凋零为下文「一快披襟」、「变尽人间」作铺垫,同时又与作者的苍凉胸怀相映衬。
  
「万顷波光」仍写洞庭:「秋水深深」言其深邃,此句表其广袤,两相配合,极见情致。「岳阳楼上,一快披襟」,塑造出一个独立楼头、任风吹开衣襟的超旷、洒脱,豪情满怀的词人兼爱国者形象。「自然」,「一快披襟」的原因不仅是因为有风,更重要的还由于深深秋水和万顷波光的感染。总起来看,上片词风豪中带逸,作者登楼的快意在这里得到了有力发挥。
  
下片开始,词人笔锋陡转,「快」意顿生波澜:「不须携酒登临。问有酒、何人共斟」,不携酒的原因是无人共斟,冷静道来,中有无限孤寂感伤之情。
  
此过片处实乃转折之处,纵览全词,上片写美景游情,下片抒兴废之叹,两片情感有异。但这两句转折得很自然,达到了「发起别意」的目的,算得上「才高者」的杰作。「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揭破主题。戴复古生活在南宋后期,其时收复北方领土已经无望,南方的偏安局面也在风雨飘摇之中。所以词人面对「自古如今」岿然不动的「一点」君山,难免要想起备受践踏的「偌大」中国。可是当时的统治者流连光景、或苟且度日,有谁能共饮作者之酒呢?
  
由此可见上文的「不须携酒」几字包含着无限感慨,而这里的「变尽人间」实为振起全篇的关键:因为只有「人间」才是作者真正关切的地方,而正因为这个「变」字,作者也才由眼前美景联想到国家命运,进而感物伤怀的。南宋词人中有很多受到了辛弃疾的影响,戴复古在《望江南》词中说:「歌辞体儿有稼轩风」,可见他也有意学稼轩。但他的学习不是模仿,他没有稼轩参加抗金斗争的真切体验,但他长期身处下层,历尽沧桑,抗金复国的要求因而特别强烈,这使得他在审美体验上向稼轩靠拢,常常抒发今古茫茫的感慨,如本词的「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但都是审美境界的自然展现,而不是生硬的模仿照搬。

与“饭店”有关的古诗有哪些?

一丶《赠宝藏老道源》宋朝楼钥

骨相昂藏涧底松,平生禅窟尽从容。几年大隐清晖阁,今日来瞻独秀峰。打破画瓶无罣碍,“大开饭店喜迎逢”。今朝且逐征途去,何日重来听晓钟。

二丶《茂洪赴漕试归苦目疾》宋朝张镃

潘侯两鬓光如月,尽日看山常拄笏。经营菽水才有余,赴调地饭店况干谒。少年习气秋来发,罗艺文场肆猖獗。杨沙风起昼昏冥,点漆归来似泥淈。我生正欠封侯骨,砚破编残徒矻矻。与君发愿绣佛前,绮语机心回仆讷。内观灵府穷丹阙,虚室生明照毛发。却将目力写新诗,岩电千年不埋没。

三丶《偈颂四十二首》宋朝释祖先

办能开饭店,谁怕肚皮宽,说甚方便不方便。先入南湖门,次入南湖室。吞底热铁丸,喫底洋铜汁。本色人到来,沙糖更浇蜜。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老来不著便,过犯已弥天。

四丶《金陵酒肆留别》唐代: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五丶《宿江店》唐代:张籍

野店临西浦,门前有橘花。停灯待贾客,卖酒与渔家。?

夜静江水白,路回山月斜。闲寻泊船处,潮落见平沙。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renwu/486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