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璧,字玉苍、佩苍、雨苍,晚号苏斋,侯官县(今闽侯县南通镇苏坂村)人。清咸丰二年(1852年)六月十九日生,17岁中秀才。光绪元年(1875年)赴考,以“经文策问冠场”,得中举人。光绪三年进士及第,光绪十四年任内阁中书,光绪十五年简放湖北主考官、光绪十六年补宗人府主事、光绪十八年升礼部铸印司员外郎。
李煜堂,《十月围城》所讲述的故事和里面的人物是真实的么?
《十月围城》所讲述的故事和里面的人物是真实的么?是虚构出来的。
《十月围城》是由博纳影业出品的年代传奇电视剧,鞠觉亮、邹集城执导,钟汉良、张晓龙、刘小小、吴刚、吴孟达等人主演。该剧改编自同名电影《十月围城》。
主要讲述清末民初的省港地区,草根人物车夫阿四误打误撞做起革命青年李重光替身,从而串起整个家族以及周边人投身革命的故事。
宣统二年,同盟会代表抵达香港,商议举行大规模反清起义活动。广东将军铁山奉诏刺杀孙中山。大商人李玉堂母亲病重,要李玉堂带孙儿李重光回家。为了确保孙中山顺利召开会议并且安全离开香港,李重光甘愿作为孙中山的替身便于引开铁山等人的注意力,要求黄包车夫阿四故意拉着重光在众目睽睽之下逃亡,于是遭到了铁山的杀手层层围追堵截。而阿四为了攒钱帮阿纯治眼病的一百块港币,拉着车上的李重光一路狂奔冲过层层包围,但是最终李重光还是死在阿四的洋车上。
扩展资料该剧翻拍自电影《十月围城》,剧本由编剧林黎胜及合作伙伴历时三年打造,邀请多位历史顾问、文学顾问、民俗顾问。
自开拍至杀青历时四个多月,辗转横店、上海、广州等地取景。由博纳影业联合北京如意吉祥影视投资有限公司制作,单集超300万的投资。
该剧编剧卞智弘表示,《十月围城》开播首日,四家卫视按自己的意图各剪出一个版本,有的是整场整场删戏,有的是每场戏都删一些镜头和台词。另外,毛阿敏演唱的片头曲和钟汉良的片尾曲也被砍到各剩一句,这些主创们的心血被砍后均换成了电视台插播的广告。卞智弘认为电视台的这种做法侵犯了主创的著作权,呼吁“打击电视台乱剪剧这双黑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十月围城
十月围城中那个王复明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历史中并无王复明,王复明,其字有反清复明之意,此人物为虚构,为《十月围城》中人物。
王复明是河南郑州人,生于一八七八年,卒于一九零六年10月15日。在离开少林之后,成为街头卖臭豆腐的小贩(所以被人称作臭豆腐),嫉恶如仇,单纯,外表粗糙,王复明虽然身材高大粗壮,但是内心非常细腻且热爱生活,他很喜欢养花。
受李玉堂慷慨主持正义的激发,接受了李玉堂“帮我保护一个人”的请求,他就如同所有拥有深厚正义感和爱国心的普通人一样,加入了一场前途未卜生死不明的危险行动。在被众多刺客的围攻下冲出重围,但最终为了掩护其他人,用木牌压死数十个刺客后并阻断去路后,被尾随而来的刺客杀死。
扩展资料:
剧情简介
宣统二年,同盟会代表抵达香港,商议举行大规模反清起义活动。广东将军铁山奉诏刺杀孙中山。大商人李玉堂母亲病重,要李玉堂带孙儿李重光回家。为了确保孙中山顺利召开会议并且安全离开香港,李重光甘愿作为孙中山的替身便于引开铁山等人的注意力;
要求黄包车夫阿四故意拉着重光在众目睽睽之下逃亡,于是遭到了铁山的杀手层层围追堵截。而阿四为了攒钱帮阿纯治眼病的一百块港币,拉着车上的李重光一路狂奔冲过层层包围,但是最终李重光还是死在阿四的洋车上。
为了安慰病危的老母,李玉堂请求阿四给他当五天儿子。阿四来到广州,进入了四大家族中的“西关李家”,从此便无奈的卷入了李家的家族内部以及李家与铁山的斗争之中,过程之中慢慢接触革命了解革命。
在李家与铁山的较量之中李玉堂为了保全阿四和李家的利益牺牲,临死之际将李家托付阿四,拜托他继续做李重光,要把这个家支撑起来,阿四含泪应允。阿四排除万难保住了李家的产业,继承了李玉堂及李重光的遗志,加入了同盟会,在遭受了来自各界的种种怀疑,屈辱后,终于成为了坚定的革命者。
历史上李重光怎么死的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李煜死于北宋京师,时年四十二岁整(李煜亦生于七夕),北宋赠为太师,追封吴王,葬洛阳北邙山。
【拓展资料】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开宝八年(975年),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开封),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追赠太师,追封吴王。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煜
历史上秦少白是谁历史上秦少白是陈少白。
陈少白(1869年7月20日-1934年12月23日)原名闻绍,号夔石,在日本期间的曾用名为陈璧、服部次郎,1869年(同治八年七月廿日)出生于江门市郊外海镇南华里一个基督教牧师家庭。陈少白天资聪敏,勤啻好学,习字、念书、学写诗文均是同窗中的佼佼者。21岁入香港西医书院。
与孙中山、尢列和杨鹤龄被清政府称为“四大寇”。1895年入兴中会,1897年赴台湾设立兴中会台北分会。1900年回香港创办了《中国日报》,宣传革命,之后他还成立了“采南歌”、“振天声”、“振天声白话剧”等剧社。遗作有《兴中会革命史要》、《兴中会革命史要别录》等文献。
1919年粤航公司停办,陈白沙把公司的船只卖给英国,返还本息。出资购下联兴码头,并在码头旁(今沿江西路)建一楼宇,取名为"塔影楼",作为事务所及家居。1921年5月孙中山重返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时,受聘为总统顾问,协助孙中山督师北伐。
1922年因陈炯明叛变辞职回故里,从此专心家乡建设,在新会外海乡曾任民团保甲局长,乡事委员会主席、新会第四区区长兼外海乡乡长等职,热心整理乡政,禁烟禁赌,兴修公路,筹办中小学等,有暇并撰文吟诗。1930年被任命为国民党党史编纂委员会委员。
1934年,陈少白得病易地至北京人德国医院,12月23日,因医治无效逝世,终年65岁。
扩展资料:
1905年10月10日,陈少白收到消息,5天之后,孙中山会抵达香港会见十三省。一直醉心于革命事业的陈少白清楚,孙中山此次抵港,势必会引发一场大的革命。
为保证孙中山抵港后的安全,陈少白开始四处奔走,寻求援助。陈少白与李玉堂私交甚好,到港多年来,李玉堂一直出钱支持陈少白的革命事业,而也正是因为这层关系。
也让一直怀有革命情怀李重光对陈少白心生好感。此次孙中山抵港,陈少白先是找了李玉堂,在碰壁之后转而投奔方天,但方天不久就遭刺客血洗,而陈少白,也因此被阎孝国抓进了监狱。
陈少白是阎孝国的老师,两人此时已各为其主。在阎孝国劝降失败之后,陈少白施计逃出监狱。此时,陈少白只能把所有希望寄托在李玉堂的身上。在一番大吵之后。
李玉堂终于知道自己躲不过这场革命,于是他和陈少白一起,为革命寻求帮手。1905年10月15日,孙中山如期抵港,皇后大道,危机四伏,陈少白知道,这势必会是一场恶仗。
电视剧角色:
秦少白,是电视剧《十月围城》人物,坚定的革命党人。该角色由内地演员景岗山饰演。坚定的革命党人,成熟稳重。有那时候革命党人的理想性和书卷气。
他和区舒云相爱,但只能舍弃儿女私情。他把李玉堂父子先后引入革命,最终又以自己的死帮阿四成为革命党人。
电影角色:
陈少白由梁家辉饰演,中国日报社社长,坚定不移的革命党,为了革命,为了保护孙中山愿意不惜一切代价,甚至是家人、朋友的性命。为了搞革命,常常要向李玉堂借钱。
与李家独子李重光亦友亦师,但当李重光不顾一切执意要担当“保镖”中最艰险的工作(做孙中山替身)时。出于一种深厚而复杂的感情,他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和无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少白
十月围城中王复明、方红、刘郁白、沈重阳、邓四弟、李重光是否均有历史原型?很多是假的。有几个是真实的。《十月围城》中的部分人物有真实原型。
杨衢云被刺有历史记载,据记载,杨衢云1861年生于广东东莞,1890年创立辅仁文社,并为香港兴中会首任会长。1901年1月10日,杨衢云在其私塾内被清廷派出之刺客陈林开枪刺杀。孙中山即在横滨举办追悼会,并为他的妻子和三女一子筹得了1200元大洋抚恤金。
历史上,陈少白是《中国日报》的创办人,与孙中山不仅是校友,而且和尤列、杨鹤龄支持孙中山的思想,被清Z.F称为“四大寇”。
陈少白不仅是一个优秀的办报人,也是文艺革命先锋。革命胜利后不愿做官,更愿办实业,一直资助着孙中山的革命事业,晚年教育子女“不要做官,要做实事”。
李玉堂原型为李煜堂(1851年-1936年),是广东实业家、香港富商、广东实业集团董事。1902年,先后创立多间保险公司,集资及赞助《中国日报》渡过难关。
李煜堂确实有个儿子,生于1882年,1900年赴日本留学。1903年在孙中山所创办的革命军事学校学习,1904年加入同盟会。不过给孙中山当替身是虚构。
李重光的原型为李自重,原名李炳星的他生于1882年,是李煜堂的长子。少年读于私塾,1900年赴日本留学。1903年在孙中山所创办的革命军事学校学习。1904年加入同盟会,旋与冯自由等奉命返香港设立同盟会分会。
刘郁白曾是一个富家公子,扬州是一个繁华富庶之地;刘郁白最终选择了舍身取义。
扩展资料:
电影《十月围城》由陈德森导演,陈可辛监制,甄子丹、谢霆锋、王学圻、梁家辉、李宇春、范冰冰、黎明等主演。
该片讲述了1905年,香港中环。革命志士惨遭暗杀。知悉孙中山(张涵予饰)即将抵港,清廷遂派遣将军阎孝国(胡军饰)前来剿杀。他收买赌徒沈重阳(甄子丹饰)作密探。
适逢商人李玉堂(王学圻饰)之子李重光(王柏杰饰)考学庆典,沈重阳见前妻月茹(范冰冰饰)与幼女已成他人家眷,黯然离去。为护孙,《中国日报》社长陈少白(梁家辉饰)邀戏班班主(任达华饰)出手,令其惨遭灭门,其女方红(李宇春饰)侥幸生还。
陈少白被擒,与阎孝国相见,师生决裂。独子游行好友被擒等变故,使李玉堂投身革命,引得探长史密夫(曾志伟饰)查封报馆。其间,李玉堂帮车夫阿四(谢霆锋饰)与恋人阿纯(周韵饰)订婚。月茹夜会沈重阳,要他弃暗投明。
打女方红、小贩王复明(巴特尔饰)、乞丐刘郁白(黎明饰)等人也先后加入护孙行列。一场惊心动魄的全城追杀由此展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十月围城
电视剧十月围城大结局结局:山先生在胡汉民的陪同下上了车。但一路安全,没有刺杀行动。孙先生公馆,李重甲暗自庆幸刚才没有动手,因为他已从种种迹象判明这是一次针对自己的测试。阿四假扮的“孙中山”终于从台阶上下来了。
李重甲忽然一枪打死侍卫,大喊有刺客,同时将枪口对准了孙中山,准备杀死孙中山后嫁祸死鬼侍卫。李重甲惊讶地发现,这个“孙中山”竟是阿四。同时,方红等人拔枪对准了李重甲。
刚才的坐车离开的是真正的孙中山,这是阿四和方红、胡汉民为引诱狡猾的李重甲露出真相,精心设计的双重掉包计。阿四和阿纯到黄花岗扫墓,他们的孩子刚刚满月。墓碑庄重。满山遍野,黄花灿烂。
扩展资料主角结局
1、李重光(钟汉良饰):电视剧《十月围城》中的人物,牛津大学留学归来的革命义士,李家二公子(其父李玉堂),因做孙中山替身命丧朝廷鹰犬铁山之手,死在阿四的黄包车上。而后李家为瞒天过海逃避追查李玉堂只得以长相酷似儿子的车夫阿四顶替重光,开始新的生活。
2、区舒云,广东巡抚的女儿,任侠好义,反叛家庭,追求个人幸福。为了嫁给自己喜欢的革命党人,不惜与阿四假成亲,又拿家业来支持革命,但好梦终成空。因为肯担当,在历尽苦辛后,完成了从“西关小姐”到现代女性的转变。
3、李玉堂原型为李煜堂,李煜堂出生于1851年,逝世于1936年,名文奎,字煜堂,广东台山人。是广东实业家、香港富商、广东实业集团董事。
在1902年,先后创立多间保险公司:联益、康年,联泰、羊城、联保等,分店遍布中国口岸及南洋诸岛。民国前六年,李煜堂曾经集资及赞助《中国日报》渡过难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月围城
十月围城里的人物有历史原型吗?《十月围城》中的部分人物有真实原型。
1、香港富商李玉堂
演员:王学圻
片中情节:李玉堂作为一个有良知和正义感的商人,一直资助革命报纸《中国日报》,后因好友陈少白被抓,他召集各行义士为孙中山护驾。
儿子李重光是革命党人被杀,他利用阿四演儿子,但在保家和复仇的过程中,他对儿子有了更深层理解,也和平民阿四建立起父子情感,自以为世事洞明,但活得很累,死得壮烈。
史实:
1906年革命党的唯一机关报《中国日报》因受保皇党人控诉,几频停业,经陈少白、冯自由之请,出资购买该报,使它得以维持。辛亥革命前,他把金利源药材店作为革命活动的秘密联络点。辛亥广东光复后,被举为财政部长,在职只有6个月,洁身而退。
此后专心于开发实业,除经营保险公司外,还有香港广东银行,上海新新百货公司、汉口穗丰纺织公司、哈尔滨置业公司等。曾多次捐助广东教育交通慈善事业,创办岭南大学及肇医院。
在经商的同时,仍十分关心国家大事,多次联络港商,筹措饷粮,支持讨袁运动、护法运动及北伐运动。1931年被选为国难会议议员。
2、《中国日报》创办人陈少白
演员:梁家辉
片中情节:梁家辉扮演的《中国日报》社长陈少白积极鼓吹革命,是孙中山的忠实追随者,在保护孙中山的过程中,一直起着总联络人的作用。
史实:
1900年元月下旬,陈少白用服部次郎的化名,创办出中国民主革命派的第一张报纸——《中国日报》,并亲任该报社长和总编辑、杨少欧、陈春生、冯自由等先后任主笔,胡汉民、章炳麟任特约撰述。
在陈少白的主持下,《中国日报》刊登了一批宣传革命的文章,其中《民主主义与中国革命之前途》等文章.对唤醒人民群众起来推翻封建统治,建立民主共和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份报纸,成了宣传革命道理的重要阵地。
扩展资料
陈少白轶事:
一次梁启超追随康有为逃日本避难,恰孙中山也在日,中山以康梁亦为满清压迫,经此惨祸当能自省,乃请人约见。但康有为等人要死保光绪帝,将孙中山看作是乱党,拒绝合作,但随着孙中山的反满主张在日本华人中影响日益壮大,
康有为拉拢孙中山的部下派梁启超等人前去协商合作,但梁等人要求孙中山放弃原来主张加入他们的勤王运动,梁将孙中山、陈少白等人诓骗到他们的巢穴,忽然摆出香案祭出所谓光绪的衣带诏要孙中山等人叩拜,孙拒绝,
陈少白大怒,一把抓住梁启超的衣领轮起左臂就是一记耳光,打得梁踉跄几步几乎摔倒,接着一脚踢翻香案扯碎衣带,曰“我乃堂堂炎黄子孙,岂做奴才拜此小丑,尔辈甘为满洲奴者,可鄙!”吓得康党众人皆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陈少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煜堂
十月围城的真实历史《十月围城》没有真实的历史。
《十月围城》的故事是虚构出来的,该剧由博纳影业出品的年代传奇电视剧,鞠觉亮、邹集城执导,钟汉良、张晓龙、刘小小、吴刚、吴孟达等人主演,该剧改编自同名电影《十月围城》。
主要讲述清末民初的省港地区,草根人物车夫阿四误打误撞做起革命青年李重光替身,从而串起整个家族以及周边人投身革命的故事。
扩展资料:
《十月围城》的剧情简介:
1906年清末,正是清廷疯狂暗杀革命党的黑暗年代。10月15日。革命领袖孙中山决定冒险赴港,名为探望母亲,实则与十三省革命代表见面会谈。这是清廷刺杀孙贼的大好时机,将军阎孝国买通香港警察,在全港织起了一张刺孙的天罗地网。
而中国日报社长陈少白作为革命党人,必须在1小时内完成保卫孙中山的任务。大商人李玉堂(王学圻饰)是陈少白老友,多年来一直在暗中出资支持陈的革命工作。10月15日前夕,李玉堂正在为17岁的独子李重光考上耶鲁大学大宴宾客。
陈少白寻上门来,希望其能出资支援此次孙中山来港当李玉堂随后发现儿子重光竟然也受革命思想影响时,不仅不愿再度投资,更欲与陈决裂。然而,就在此时,清廷将军阎孝国及手下将戏班班主及戏班众人全部杀害,并将陈少白囚禁。
面对陈少白的失踪,以及《中国日报》报社等香港各革命据点的连续遭袭,令李玉堂无法袖手旁观,他决定完成陈少白失踪前的嘱托,担负起保孙的指挥工作,并在民间找寻各种能人义士,来保护即将来港的孙中山。
曾是贵公子,如今沦为乞丐的刘郁白对李家父子忠心耿耿的车夫阿四,因父亲被杀而欲替父报仇的戏班打女方红被南少林逐出山门,如今靠卖炸臭豆腐为生的小贩王复明,他们身怀绝技,虽然并不明白革命真正的意义和惨烈,却因自身的各种原因,先后加入到保卫孙中山的队伍中。
而原本一事无成的赌徒沈重阳因为与李玉堂妾侍月茹的复杂恩怨,最终担负起了重要的护卫工作。甚至是老奸巨猾的华人警察司长史密夫都因深受感染而对保卫工作暗施援手。15日前日,陈少白冒险逃脱囚禁成功,回归保卫革命的队伍中。
李玉堂不知,他最心爱的儿子李重光已成为这次反刺杀行动中,被抽签选中为孙中山的替身。15日,孙中山抵港阎孝国组织的杀手队伍一拨又一拨地逼近了保镖队伍。
双方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惊心动魄的全城追杀。最终,孙中山安全离境,身后的香港已染满保镖和杀手们的鲜血。一年内,全国革命相继爆发。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月围城
真实(47)围城(1)
庆亲王奕劻是乾隆皇帝的曾孙,此人极其能拍慈禧后后的马屁,因而在清末成为权倾一世的重臣。他有个绰号,被时人称呼为满清二号贪官。(一号贪官是和珅)而他贪污的手段主要有两种:一是靠卖官来敛财,二是巧立名目受贿。
先说他卖官敛财。
据说奕劻因为慈禧的赏识,在当上了总理大臣后,专门卖官鬻爵。凡是到他这里求官的,一律都要献上大笔银两,否则免谈!比如当时杨士廉想出任山东巡抚一职,就出了十万两银子找他买的。再比如有个叫陈璧的道员为了升官发财,也用了一批奇珍异宝外加五万两银子送给奕劻,并且还拜了奕劻为干爹,才一跃成为正部级的邮部尚书。杨士廉和陈璧,在当时也仅仅是众多行贿者中的九牛一毛而已。
奕劻卖官卖的最牛掰的一次,是他把大清的皇位也以三百万两银子卖给了袁世凯!据末代皇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的记叙:奕劻受袁世凯的钱,劝隆裕太后让国,大清二百多年的天下,就断送在奕劻手里。另外据载涛父子的回忆,为了逼溥仪退位,袁世凯给了奕劻三百万两银子,希望奕劻能帮忙劝隆裕太后同意皇帝退位。而奕劻也不辜负袁世凯的银子,极力劝说隆裕太后,应当同意退位。隆裕太后原本不愿意,但是见到奕劻也这么坚持,便最终答应了。
为了钱,连祖宗的基业都能卖!奕劻这种敛财如命的精神,也真的是没谁了。当时的人讥笑他是?老庆记公司总经理?,真是一点也没有黑他。做官没有什么政绩,捞钱却独有一套本事。
再说他巧立名目受贿。
官员的名额毕竟是有限的,当卖官已经不能满足奕劻的时候,他就想到了以各种名目受贿这条敛财的办法。奕劻七十大寿的那天,官员和各地进献者们络绎不绝,庆王府的门前车水马龙,排起了长队。为了掩人耳目,奕劻表面上告诉家人一律不得收礼,暗地里却令属下做了四个册籍,将送礼者按礼物厚薄分为四级。这次寿宴,奕劻收得现金五十两之多,礼物的估价在百万两以上。他过七十大寿的时候,都已经是宣统元年了,大清没两年就要完蛋了。比七十大寿敛财更绝的是,武昌起义后,四川总督锡良曾自告奋勇率兵督陕,奕劻竟然还向其索贿八万两,否则就不在调令上签字。锡良闻之大怒:?生平不以一钱买官,况此时乎??既然你们皇亲国戚都不在乎大清,那咱们小人物也就不操这心了。
卖官,卖皇位,卖祖宗基业,这还不是奕劻的全部。袁世凯能崛起,跟奕劻也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这么说,没有李鸿章就不会有袁世凯;没有奕劻,袁世凯也不会统领北洋军那么多年。
李鸿章死后,袁世凯的靠山没了。于是他又开始傍领班大臣荣禄的大腿。荣禄也病重后,袁世凯非常肯定的认定奕劻将继任,立马送上十万两银子。果然,奕劻接替了荣禄的职务。袁世凯为了拍奕劻马屁,月月有都有月规,年年都有年规,不间断地给奕劻送礼。每遇到奕劻及福晋的生日唱戏请客、儿女大婚,皆由袁世凯一手操办,不用奕劻花一分钱。就是靠奕劻的支持,袁世凯成功的控制了北洋六镇的指挥权。即使他被载沣以足疾开缺回老家,兵权仍然掌握在他手上。
奕劻这么疯狂的敛财,连摄政王载沣都看不下去。载沣在搞倒袁世凯后,一直致力于搞倒奕劻,只不过他还没有成功,大清就灭亡了。当其它宗室因为大清的灭亡而断了生计时,奕劻的小日子却过的比任何人都滋润。
据当时伦敦《泰晤士报》的爆料称,庆亲王奕劻仅在汇丰银行一地的存款,就达到两百万两之巨。如果算起其他银行的存款,以及大量的田地、房屋、票据、金银首饰,势必不下千万之巨。另外还有人估计,如果他的家产折合成白银来计算,高达上亿两!而大清帝国晚期每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就上亿两而已。说他是大清国二号贪官,他是当之无愧。
那么,奕劻是不是真如旁人所言,贪污了那么多银子呢?从他和他的三个儿子在民国时期的挥霍来看,还真的是八九不离十。
奕劻有三个儿子,老大是载振。据载振的回忆称,清帝退位的时候,庆王府被洗劫一空,损失了三百多万两。这要放在别的王爷身上,那就是破产了。但是在奕劻这是,只是小意思罢了。据称奕劻和他的儿子在天津庆王府,每天都干三件事:睡懒觉、抽鸦片、养一些名贵的花鸟鱼虫。家里一堆仆人,除了要伺候他们父子,还要雇喂养这些宠物。
此外,载振还喜欢京剧,尤其爱听尚小云和谭富英的戏,载振也会豪爽地送给这些京剧演员一些礼物,如玉器、牙雕,古玩等,有时也给钱,挥金如土。据载振的儿子溥铨回忆是:我父在津,长期依靠银行存款和利息来维持王府的巨大开支。日伪后期,伪联币贬值,存款一折再折,失去了经济收入来源。抗战胜利后,局势不稳,物价飞涨,王府坐吃山空,经济越来越困难,只得不断变卖珍存的古玩珠宝来维持王府的生活和开支。
奕劻的家产一分为三,载振只是拿了三人之一而已,居然就能靠着家产撑到抗战结束后!要知道溥仪的七叔载涛,正根的近支皇族,他后来都坐吃山空,花光了所有的积蓄,沦落到街上摆摊度日的地步。奕劻的家财之巨,可见一斑。
载振的两个弟弟载搏和载抡,也是花钱如流水的两个潇洒哥。老二载搏喜欢赌,常去天津英租界赛马会豪赌,但是逢赌必输,曾经一夜之间输掉了奕劻花巨资给他建的一套中西合璧的豪宅。除了赌,载搏还喜欢玩洋妞。纵观载博的一生,就是在花花世界中度过的。
老三载抡倒是不喜欢赌,但他的问题是花钱大手大脚。不过他出手这么阔绰,也给他赢得了很多人缘。据载振的儿子记载,载振去世的时候,家里做丧事,他的五叔载抡居然把李宗仁以及民国的一些高官都请到了家里来祭奠。这要是不花点本钱,哪请得动?
总的来说,奕劻的贪污数目非常巨大。而他和他的儿子在清朝灭亡后,生活待遇方面也是所有宗室中最潇洒,最挥霍的。说奕劻贪污了一亿两银子,可能有点夸张。但是奕劻家族的财富状况确实是宗室当中最好的,就算没有一亿两,几千万两还是有的!
江氏和陈氏。青龙庙供奉安济圣王暨大夫人、二夫人,即潮州人口中的“大老爷”、“大老爷夫人”。据说是本地潮人出远洋必之之地,祈求平安,如同拜大老爷的码头,愿神力加持,潮州安济圣王二位夫人是江氏和陈氏,江氏是潮州安济圣王江景宗的妻子,陈氏是潮州安济圣王陈璧宗的妻子。
有:张百熙(吏部尚书)张英麟(字振卿,山东历城人)
光绪三十年(1904年)正逢西太后七旬万寿,为庆贺太后寿诞,故将本是正科的会试和殿试改称为甲辰恩科。
首先是乡试,也就是各省海选。各省分拟各题,侧重各不相同。最切合朝廷风向的自然是顺天乡试了。拟题如下:(以策论为例)
考时: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
乡试的考试是在秋天,所以叫“秋闱”,每三年举行一次。次年举行会试、殿试。
题1、《汉初驰商贾之律论》
题2、《东汉中兴功臣多习儒术论》
题3、《龚遂治渤海虞诩治朝歌论》
题4、《隋唐二史不为王通立传论》
题5、《吴兢上贞观政要张九龄上千秋金鉴司马光上资治通鉴真德秀上大学衍义论》
以下再列几省相对有特色的试题
河南,《中州形势论》
陕西,《王猛治秦论》
山西,《韩信引兵下井陉如陈余用李左车策信将何以待之论》
(这类题型属于地域色彩相对较浓的一型)
最嚣张的是湖南,《夏少康年四十以一成一旅致中兴论》(明摆着是亲光绪啊)
最有趣的是广东,《武以侠犯禁论》(估计是当时广东革命党暗杀之风太烈了)
最费解的是山东,《辽金元开国兵力论》(也没人举报它,这种题目足够兴一场文字狱了)
=================================
然后是会试:(原则上乡试后次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
考时:四月初十日。
考点:由于京师贡院毁于庚子拳乱之时,故时会试改在开封举行。
考官:裕德(协办大学士),张百熙(吏部尚书),陆润庠(左都御史庠),戴鸿慈(户部右侍郎)。
考题:
第一场:史论5篇:
1、“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
2、“贾谊五饵三表之说,班固讥其疏。然秦穆尝用之以霸西戎,中行说亦以戒单于,其说未尝不效论”;
3、“诸葛亮无申商之心而用其术,王安石用申商之实而讳其名论”;
4、“裴度奏宰相宜招延四方贤才与参谋请于私第见客论”;
5、“北宋结金以图燕赵,南宋助元以攻蔡论”。
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
1、“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民,造就人才,振兴实业。国民不能自立,必立学以教之,使皆有善良之德,忠爱之心,自养之技能,必需之知识,盖东西各国所同,日本则尤注重尚武之精神,此陶铸国民之教育也。讲求政治,法律,理财,外交诸专门,以备任使,此造就人才之教育也。分设农,工,商,矿诸学,以期富国利民,此振兴实业之教育也。三者孰为最急策”。
2、“泰西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盍缕举近百年来历史以证明其事策”。
3、“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余员,遂至失财政裁判之权而国以不振。试详言其得失利弊策”。
4、“周礼言农政最详,诸子有农家之学。近时各国研究农务,多以人事转移气候,其要曰土地,曰资本,曰劳力,而能善用此三者,实资智识。方今修明学制,列为专科,冀存要术之遗。试陈教农之策”。
5、“美国禁止华工,久成苛例,今届十年期满,亟宜援引公法,驳正原约,以期保护侨民策”。
第三场:《四书》《五经》义
首题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义”;
次题为:“中立而不倚强哉矫义”;
三题为:“致天下之民,聚天下自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义”。
最后会元之选落在两个人头上,其一为福建闽县人林志烜;其二为湖南茶陵人谭廷闿。两人学问,家世相当(小林子是晚清名臣林则徐的族人,老谭是前两广总督谭钟麟的爱子)。两厢比较,朝中还是湖南人比较有面子,主考之一的张百熙,湖南长沙人,出来说了几句:
“吾乡二百余年,三鼎甲具备,独少会元。场中得湖南一卷,写作俱佳,以正大光明次序论,吾班次第二,例中会魁,科举将停,机会难在,情商裕相,庶使吾乡科名免有缺陷”。于是首席主考裕德(字寿田,喜塔腊氏,满洲正白旗)卖了一个人情给他,另外两位考官戴鸿慈(字少怀,广东南海人),陆润庠(字凤石,江苏元和人,状元出身)也无异义,遂点了谭廷闿,如此一来湖南科举虽然完美收场,而大清少了一位大三元(林志烜之前已是福建省之解元,此次要不是被放了鸽子的话,殿试时,按科场规矩铁定会被推点状元,以成就一番科场佳话)。
最后是殿试,也就相当于领导监督下的决赛,马虎不得。 殿试考的,结果取中了,就叫“进士”,进士分三等,叫一甲、二甲、三甲。一甲就是三个人,就是状元、榜眼和探花。前三名由皇帝亲自定,考官把参加殿试的考卷大约选出十份,送到皇帝面前,由皇帝最后点前三名,点出第一名就是状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在科举考试的时候,连中三元是很难的。
考时:五月二十一日
考点:保和殿
考官:王文韶(字夔石,浙江仁和人),鹿传麟(字滋轩,直隶人),陆润庠(字凤石,江苏元和人,),张英麟(字振卿,山东历城人),葛宝华(山阴人),陈璧(字玉苍,福建侯官人),李殿林(字春丞,山西大同人),绵文(宗室)
考题:策题四道:
1、“世局日变,任事需才,学堂,警察,交涉,工艺诸政,皆非不学之人所能董理。将欲任以繁剧,必先扩其见闻,陶成之责,是在长官。顾各省设馆课吏,多属具文,上以诚求,下以伪应。宜筹良法,以振策之”。
2、“汉唐以来兵制,以今日情势证之欤”。
3、古之理财,与各国之预算决算有异同否”。
4、“士习之邪正,视乎教育之得失。古者司徒修明礼教,以选士,俊士,造士为任官之法。汉重明经,复设孝廉贤良诸科,其时贾董之徒最称渊茂。东汉之士以节义相高,论者或病其清议标榜,果定评欤唐初文学最盛,中叶以后,干进者至有求知己与温卷之名,隆替盛衰之故,试探其原。……今欲使四海之内,邪慝不兴,正学日著,其道何之从?”
公元1904年7月,清廷照例又举行了一次殿试,主考大臣经过认真挑选,把入选的十份试卷按名次排列,呈请慈禧太后“钦定”。
当时内外交困,忧心忡忡的慈禧太后正准备做七十大寿,想从科举之中得到一点吉兆。她首先翻开主考官列为头名的试卷,字迹流利清秀,文词畅顺华丽,内心颇喜。但目光一投向落款时,一股阴云陡然开起。夺魁的举子是广东人朱汝珍,一见“珍”字便想起了珍妃,因为珍妃支持光绪皇帝改良,使慈禧太后十分不悦,后来将珍妃推入井中溺死,所以一见“珍”字便肝火上升;又加上朱汝珍是广东人,更使慈禧火上浇油。想起太平天国洪秀全,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高举反清大旗的孙中山……这些大清朝的“首逆”都出自广东,在慈禧看来广东人是她的克星,是无法容忍的,于是将朱汝珍在试卷扔到一旁。
当慈禧翻开第二份试卷时,心头又不禁高兴起来。因为第二份试卷是直隶(今河北省)肃宁人刘春霖的,“春霖”二字含春风化雨、甘霖普降之意,这一年又逢大旱,急盼一场春雨。加之直隶地处京畿,“肃宁”又象征肃静安宁的太平景象,这对烽火四起、摇摇欲坠的清王朝,自然是“吉祥”之兆。于是,大笔圈定,名列榜首,发榜时刘春霖由原来的第二名而成了头名状元,经过主考官的保奏,为照顾社会舆论,朱汝珍的名字虽然没有抹去,也只得屈居刘春霖之后了。
但是历史是无情的,刘春霖中状元后的第二年就废除了科举考试。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灭亡,科学制度被彻底取消,刘春霖便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状元。他中了状元后为翰林院学士,其间曾到云南办过一次公差,此后再没有做过什么实际工作,随着清王朝的灭亡便销声匿迹了。
附: 状元殿试卷 刘春霖
臣对:臣闻王者不吝改过,故盛世有直言极谏之科;学者义取匡时,故贞士有尽忠竭愚之志。昔汉文帝除诽谤之法,而后贾山、贾谊争致其忠谠之谟;武帝崇尚儒术,诏举贤良,而后董仲舒、严安、徐乐之徒群集于阙下;宋仁宗复制举诸科,除越职言事之禁,而后苏轼、苏辙对策极言时政阙失。其于任官治兵之要,裕财正俗之方,类能指陈利害,上广人主聪听,下系四海安危,非仅在词章之末也。夫殷忧所以启圣,多难所以兴邦,势有必然,理无或爽。
钦为皇帝陛下,践阼以来,勤求治道,惟日孜孜者,三十年矣。然而,治效未彰,外患日亟,意者因时宜之道或有未尽欤?乃者临轩试士,冀得嘉谟,举察吏、治军、理财、励士诸大政,进臣等于廷而策之。臣愚陋,何能与此。顾自幼学以来,亦尝究心于治忽之原,考求乎中外之故,怀欲陈之而来有路,兹承大对,谕旨勉以直方无隐,何敢饰辞颂美而不竭其款款之愚?
伏读制策有曰:君人之道,子育为心,而因求简贤辅治之法。此诚安民之急务也。臣惟民间疾苦,惟守令知之最真,故欲平治天下,必自重守令始。昔汉以六条察二千石,而以察禽之权寄之于守,此与今制用意相同。然汉代循良之吏,后先相望,而今治效不古若者,岂非粉饰欺蔽之习有所未除乎?欲杜粉饰欺蔽之习,在通上下之情。长官勤求民隐,不敢自尊,则属吏清慎自持,不敢作伪,自然之理也。且夫今之守令,其任较前世为尤重,其事较古时为更繁,何也?世局日变,万政待兴,举凡学堂、警察、交涉、工艺诸政,皆非不学之人所能董理。将欲任以繁剧,必先扩其见闻,是在长官加意陶成,,俾咸具溥通之知识,而后委之以任而不惑,责之以事而不迷,纲举目张,不劳而理。今各省虽设馆课吏,多属具文,岁月一试,不过较文字之工而已。政绩何由而成,循声何由而著耶?汉制,县邑丞尉多以本郡人为之,利弊其所夙悉,故治效易彰,此《周官》遗意,其法似可仿行。果能博采公论,慎选贤绅,于治必有裨补,不必过为疑也。皇上澄清吏治,必先通上下之情,此不得不因时制宜者一也。
制策又以三代之制,寓兵于农,因详究历代兵制这得失。臣谨案:井田沟洫之法废,遂专用征兵。汉高祖设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常以秋后讲肄课试,各随其地之所宜。唐初置府兵,中叶以后,专用征兵。宋韩琦之议养兵,苏轼之言定军制,练军实,皆深切著明。今日环球列邦,多以尚武立国,知兵之选遍于士夫,体育之规基童稚。夫兵凶战危,自古为戒。故孔子以军旅未学辞;卫灵公诚以穷兵不已,终至于乱。左氏亦言:“兵犹火也,不戢将自焚。”然自有国家以来,必不可一日去兵,此非第羽翼爪牙之说也。如人身然,血肉既具,必有气力以贯注之,而后足以发挥其精神,以生存于万类竞争之世。人身之气力不足,则血肉有壅滞溃败之忧,而精神亦无所附丽。是以,由唐虞三代以至于宋明数千年来,无不以兵制为急务。乃世之论者,动是古而非今,辄谓人民岁输千万之资财,以养此坐食骄惰之兵,固不如古者兵于农之善。不知天下之事,皆日趋于变。况以今日群雄角逐,战术之变幻,器械之精利,虽日召其兵而教练之,犹未必胜人,而谓集氓隶于行间,驱之以临占阵,庸有幸乎!然则,兵者固必教之于平时,而又既精且多,然后可并立于群雄之间,所谓气力充而精神焕矣。皇上整军经武,士卒以知学为先,此不得不因时制宜者二也。
制策又曰:《周礼*太宰》以九式均节财用,而因求节流之法。臣谨案:职内掌邦之赋出,此即近世各国所谓之豫算、决算也。昔苏轼之策理财,谓天下之费,有去之甚易而无损,存之甚难而无益。曾巩之议经费,谓浮者,必求其所以浮之自而杜之;约者,必本其所以约之由而从之。皆扼要之论。然臣谓理财于今日,节流不如开源之尤要。盖之通商以来,利源外溢,虽百计节省,而无救于贫。开源之道,在振兴实业。中国神皋沃壤,幅员纵横廖廓,且地处温带之下,百物皆宜,则当讲求农事。人民四百兆,善耐劳苦,而且心思聪敏,中外交通以后,闽粤濒海之人,类能仿选洋货,果其加意提倡,不难日出新制,则宜振兴工艺。欧西以商业之胜衰为国力之强弱,轮帆交错,以争海外权利。中国商业不兴,漏卮日钜,欲图抵制之道,则宜扩充商务。如此则野无旷土,市无游民,精华日呈,然后利权可挽。皇上慎乃俭德,而尤必广辟利源,此不得不因时制宜者三也。
制策又以士习之邪正,视乎教育之得失,因欲范围多士,使四海之内邪慝不兴。此今日学界之要图也。臣惟古者司徒修明理教,以选士、俊士、造士为任官之法。汉重明经,复设孝廉、贤良诸科,其时贾、董之徒最称渊茂。东汉之士以节义相高,而不免清议标榜之病。唐初文字最盛,中叶而后,干进者至有求知已与温卷之名,而士习大坏。宋世名儒辈出,各有师承,至于崇廉耻,敦气节,流风所被,迄有明而未衰。虽其人能自树立,亦以教学相勉,师道立而善人多也。夫大道载于六经,而伦理先乎百行。今日浮荡之士未窥西学,己先有毁裂名教之心,故欲正人心,端士习,必以明伦为先。欲明伦理,必以尊经为首。此即国粹保存之义。皇上倡明文教,必以经学正其趋,此不得不因时制宜者四也。
凡此四者,皆保世之闳规,救时之要务。荀子曰:“法后王。”董仲舒曰:“为政不调,甚者更张。”乃可为理,夫使时移势异,而犹拘守成法,此《吕氏春秋》所讥“病变而药不变者也”。自古有治人无治法,故孔子曰:“为政在人,取人以身。”臣尤伏愿皇上,懋学修身,以为出治之原,然后用人行政,天下可以安坐而理也。故有汤武而后有伊吕之臣,有尧舜而且有勋华之业。由是以课官,而官无不职;以治兵,而兵无不精;以理财,而度支无匮乏之忧;以励学,而士林作忠贞之气,则我国家亿万年有道之长基此矣。
臣未学新进,罔识忌讳,干冒宸严,不胜战栗陨越之至。臣谨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renwu/490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晁补之
下一篇: 陈从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