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历史人物

戴复古

佚名 2023-06-05 22:19:19

戴复古

戴复古(1167—?))南宋著名江湖派诗人。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

戴复古生平
戴复古,南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出生在天台道黄岩县南塘屏山(明宪宗成化五年分黄岩南三乡设立太平县,即今之温岭市新河塘下)的一个穷书生之家。他的父亲戴敏才,自号东皋子,是一位“以诗自适,不肯作举子业,终穷而不悔”(楼钥《戴式之诗集,序》)的硬骨头诗人,一生写了不少诗,但留下来的很少。曾写过相当有名的《赋小园》诗,又有名句:“人行踯躅江边路”为编《诗人玉眉》的魏庆之所赏识,在当时东南诗坛上颇有声誉。他在临终前还对亲友说:“我已病入膏肓了,不久将辞世,可惜儿子太小,我的诗将要失去传人。”可见他对诗真到了入迷的程度。

戴复古不但继承乃父的诗迷,也继承了乃父的风格,并予发扬光大,俨然成一派首领。更可贵者,他一如乃父,不肯作举子业,宁愿布衣终身。他耿介正直,不吹拍逢迎,不出卖灵魂而求功名利禄,也与乃父一样,终穷而不悔。在南宋那纸醉金迷的时代里,这确乎是难能可贵的。

戴复古的时代,正是“山河破碎风飘絮”,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的时代。如果说赵构在临安立足之初,尚有南方各路勤王部队,北方也到处有抗金义军的烽火,但到第二代孝宗时,由于赵构的不抵抗主义,失望的失望,覆灭的覆灭,统治集团又腐败无能,早已安于“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小朝廷生活了。戴复古就生于这第二代小王朝之时,碰上这样的时代,辛弃疾、陆游等尚被闲置,何况一个无名后生,所以即使戴复古“负奇尚气,慷慨不羁”(元·贡师泰《石屏集》序),空怀一腔忠心报国的男儿热血,又哪里有用武之地呢!陈志岁《戴复古故里念其倦游归来》诗云:“揖别金陵侣,屏山做主人。荫凭庭木秀,种看圃花新。双浦流诗韵,一池湔酒尘。徒鸣放翁剑,太息寂寥身。”(摘自《载敬堂集·江南靖士诗稿》)

由于南宋的偏安,使台州成为东南沿海的既接近京畿又较为安定的后方,这使偏远、闭塞的经济文化落后地区,得以迅速的繁荣。特别在文化上,从唐朝郑虔启蒙以来,到这时才有一大批著名文人学者如朱熹、唐仲友、赵汝愚、尤袤、岳珂等,来到台州,并任要职,把台州文化大大地推进了一步。朱熹等人又极为重视教育,到处办书院,四出讲学,因而科举之风日盛,中举之人空前增加。南宋153年间,台州考中进士的有550人,状元一人,所以明代著名的台州人士谢铎说:“其时,台之人以科第发身致显荣者,何限!”(《石屏集·序》)

在这样一个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中,戴复古选择了一条什么道路呢?

第一,继承父志,迷进了诗歌之中,以吟诗为业,把富贵功名抛到九霄云外。

据他的前辈、挚友楼钥回忆:“一日携一大编(诗稿)访余,且言:‘吾以此传父业,然亦以此而穷。’……余答之曰:“夫诗能穷人,或谓惟穷然后工,……子惟能固穷,则诗昌矣!”’这在当时热衷于科举以求功名进身的台州知识分子中,可谓独树一帜。

第二,登门拜师。据《黄岩新志》载:“其诗远宗少陵,近学剑南。”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又登三山陆放翁之门,而诗益进。”(楼钥《序》)可见他确是登门拜陆游为师的。与杜甫一脉相承的爱国主义、现实主义诗人陆游,此时诗名震朝野,《剑南诗稿》是戴复古效仿的范本,程门立雪,终于登门拜师,在一代大师的亲身教诲之下,“刻意精研”:“诗益进”,达到了“自有清远之致”的境界(见《黄岩新志》)。

第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元人贡师泰追寻他的行踪,概括为:“南游瓯闽,北窥吴越,上会稽,绝重江,浮彭蠡,泛洞庭,望匡庐、五老、九嶷诸峰,然后放于淮、泗,以归老于委羽(黄岩羽山)之下。”(《石屏集.序》)他的游踪主要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涉足于当时与金人处于拉锯状态的北方边界淮河流域。

他曾三次漫游,时间长达四十年,一生的一半时间就是在全国各地度过的。

江阴浮远堂戴复古赏析翻译

江阴浮远堂戴复古赏析翻译,是由著名江湖派诗人戴复古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通过描述登上横冈俯视大江的景色来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沉痛以及对中原的怀念。

原文: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江阴浮远堂字词解释:
⑴江阴:今属江苏。浮远堂:堂名浮远,取苏轼《同王胜之游蒋山》诗中?江远欲浮天?意。堂北临大江,南望城市,为登临胜地。
⑵横冈:指浮远堂所在的君山。一名瞰江山,突起平野,俯视长江。瞰:向下看,俯视。
⑶淮南:指今江苏、安徽省长江以北、淮河以南之地。南宋与金议和,划淮为界。故由长江南岸的江阴北望中原,要从淮南看过去。极目:穷尽眼力。神州:指全国。


江阴浮远堂翻译:
我登上横冈,俯视着大江东流;我站在浮远堂前,纵目万里,满怀着无尽忧愁。最使我痛苦的是眼前没有一座山来遮断我的视线;淮南大地,一望无边,都是中原神州。


江阴浮远堂创作背景:
这首诗约作于嘉定(1208-1224年)年间作者第二次长途游行过江阴之时,作者在浮远堂眺望中产生的山河破碎之感,创作了这首诗。


江阴浮远堂赏析:
江阴位于长江之滨,诗中大江,即指长江。起句暗点江阴,次句明写浮远堂。?万里愁?是诗人登浮远堂的感喟。?愁?本是无形之物;?万里?是虚指的数词,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在这里诗人借助江、山来烘托表现这种深愁,于是使原来抽象的情感,显得十分形象、真切,直贯诗末。上联写江,是近瞰。诗人将?大江流?与?万里愁?并提,既是望江水生愁,于江水寄愁,也是借江水喻愁。长江万里,愁亦万里;江流不尽,愁也无尽;无?大江流?,何言?万里愁??下联点山,是远望。诗人借山寄愁,一反常人之法,以山遮断视线为愁,以不见所思为恨;却以无山遮掩为愁,以满目凄凉为恨,这就不能不望了。只因无山遮隔,才致使中原沦丧之地,尽收眼底,触目辛酸,令人生悲。由于?无山?,故能?极目?,因?极目?而视通万里,由此而生?万里愁?。
 

个人资料:
戴复古(1167年-1248年后)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他是著名的江湖派诗人。


戴复古《木兰花慢·莺啼啼不尽》原文及翻译赏析

木兰花慢·莺啼啼不尽原文: 莺啼啼不尽,任燕语、语难通。这一点闲愁,十年不断,恼乱春风。重来故人不见,但依然、杨柳小楼东。记得同题粉壁,而今壁破无踪。兰皋新涨绿溶溶。流恨落花红。念著破春衫,当时送别,灯下裁缝。相思谩然自苦,算云烟、过眼总成空。落日楚天无际,凭栏目送飞鸿。

木兰花慢·莺啼啼不尽翻译及注释 翻译 让黄莺呜叫也叫不完,让呢喃的燕子任意地诉说,也说不清。这一点孤独愁苦,十年萦绕心头从未间断,这愁苦搅乱春风。旧地重来妻子却再也看不见。但小楼东边的杨柳,却依然如旧。曾记得你我共同在粉壁题诗,而今墙壁残破诗句无影无踪。长满兰草的沼泽地,新涨起一片碧绿溶溶,凋落的红花含着遗恨翻腾。看身上已经穿得破旧的春衫,清楚地记得这是当年送别时,你在灯下连夜剪裁制成。折磨我的是无边无际的思念之苦,算起来,往事像云烟一样,从眼前经过一切总是成空。在暮色中仰望楚天漫无边际,只能靠著阑干目送远去的飞鸿。

注释 1、这:一作「奈」。2、闲愁:一作「芳心」。3、十年:虚指,很多年。4、恼乱春风:谓心绪为春风所撩乱。恼乱,宋时口语,即撩乱。5、故人:指戴复古的再娶之妻。6、同题粉壁:共同在粉壁上题诗。7、兰皋:芳草丛生的水湾。皋,水边地。屈原《离骚》:「步余马于兰皋兮。」8、新涨:刚刚涨。9、溶溶:形容水盛的样子。10、破春衫:此衫是十年前离别时妻子在灯下赶制的衣衫,故言。春衫,一作「征衫」。11、谩然:徒然。谩,通「漫」。12、楚天:指南方的天空。楚,戴复古悼亡之地江右武宁即今江西武宁县,古属楚。13、飞鸿:飞翔的大雁。

木兰花慢·莺啼啼不尽赏析   戴复古《木兰花慢》,与其妻所作《祝英台近》背景相似,应为同一婚姻悲剧。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四载:「戴石屏先生复古未遇时,流寓江右武宁,有富家翁爱其才,以女妻之。居二三年,忽欲作归计,妻问其故,告以曾娶。妻白之父,父怒。妻宛曲解释。尽以奁具赠夫,仍饯以词云(略)。夫既别,遂赴水死。可谓贤烈也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九九指出:「《木兰花慢》怀旧词,前阕有『重来故人不见』云云,与江右女子词『君若重来,不相忘处』,语意若相酬答,疑即为其妻而作,然不可考矣。」《木兰花慢》「但依然、杨柳小楼东」之句,又与《祝英台近》「道旁杨柳依依,千丝万缕」境界十分相似,那么这首词很可能是真正的悼亡之作。且戴词有「十年」之语,亦与其妻之词相吻合。则《木兰花慢》此词,实为复古与妻子诀别十年之后,重来旧地之作。所谓「怀旧」,实为悼亡。

  「莺啼啼不尽,任燕语、语难通。」起笔便充满哀伤。又是一年春天,处处莺啼燕语。词人面对大好春光,满腹伤心事,即使让那啼叫不停的莺和燕来诉说,恐怕也无法说尽,更何况人鸟语言不通,它们如何了解词人的伤心怀抱?「这一点闲愁,十年不断,恼乱春风。」十年不断之隐痛,却道为一点闲愁,貌似平易却更见痛之深。恼乱即撩乱,宋人口语。十年以来,每逢春天,这种心情就格外为春风所撩乱。词情遂指向十年前的那个春天。当时妻子作诀别之词,有「后回君若重来」之句,故下边写出「重来故人不见,但依然、杨柳小楼东」。十年后的这天,词人终于重来旧地,小楼东畔,杨柳依依,仿佛当日「道旁杨柳依依,千丝万缕」的情景,可是早已是物是人非,故人杳不可见矣。「记得同题粉壁,而今壁破无踪。」

  犹记得,当日夫妻双双粉壁题诗,而此时,只剩下这破壁颓垣,题的诗已无影无踪。这一句通过今昔对比,即当年夫妻二人风流潇洒的神仙般的生活与此日一人重寻旧地,而另一人早已香销玉损的无限悲凉的鲜明对比,生发出人世无常的深沉感慨。「壁破」二字显示出人物两非的无限哀痛。复古之师陆游,也有相似恨事。陆游与唐婉夫妻恩爱,无奈婆媳不和,二人被迫分开,陆游晚年重游沈园,有「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之句,可与此词歇拍参读。

  「兰皋新涨绿溶溶。流恨落花红。」兰皋语出《离骚》「步余马兮兰皋」,指生长芳草的水湾。眼前春水新涨,绿波荡漾,流不尽的落花残红,也带不走词人胸中涌起的旧恨新愁。换头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尤为蕴藉。「念著破春衫,当时送别,灯下裁缝。」戴复古与武宁妻子是重婚,这事情中间可能有些曲折,从《辍耕录》所载「父怒,妻宛曲解释」大约可知。从临别前夕,妻子在灯下连夜为丈夫缝制春衣这一细节,也看得出她对丈夫的原谅,她仍然爱着丈夫。本来已下决心,在戴复古归家之后便从此永诀,但分别时仍忍着诀别的血泪把自己的全部情爱缝进衣服里,此时,这春衣已穿破了。但旧事记忆犹新,也看得出词人对妻子的感激与内疚。但是,重婚毕竟是不能容忍的。

  她所选择的路,竟是一死。「相思谩然自苦,算云烟、过眼总成空。」谩通漫,漫然即徒然。妻子一死,人天永隔。相思只是徒然自苦而已。自苦,实为内疚。

  想起那两三年的幸福生活,好似过眼烟云,终是一场空。但是「无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落日楚天无际,凭栏目送飞鸿。」词人凭栏远眺,落日之苍茫,楚天之无际,何异心情之苍凉落寞。长空中飞鸿远逝,又何异愁苦之弥漫无极。结句语意略近《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原诗并云:「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杞梁妻,古之烈妇也。若结句有取于此,悼亡之意深矣。

  此词用绵丽之笔,写哀惋之思,可以称为佳作。况周颐《蕙风词话》续编卷一评石屏词曰:「石屏词往往作豪放语,」绵丽是其本色。这首缠绵悱恻的悼亡词正是复古词绵丽本色的集中体现。

木兰花慢·莺啼啼不尽创作背景   戴复古生于穷书生之家。其父戴栋,一生酷爱做诗,认为人生的最大乐事。朋友们见他穷困潦倒,劝他放弃做诗去应试求官,却被他拒绝了。临终时,戴复古还在襁褓之中。戴栋对亲友们说:「谁都免不了一死。对于死,我毫无所惜;惟一的遗憾,就是没有来得及把这孩子培养成为诗人。」戴复古长大以后,亦爱好诗歌,后从亲友口中得知父亲的临终遗愿时,大为感动。于是决心继承父志,专心学诗。他广泛结交诗人,切磋叨教,并曾投拜于大诗人陆游的门下学诗,因此进步很快,诗名越来越大。

  据元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记载:戴复古早年曾流落江右武宁,当地有一位富家老翁,十分喜爱戴复古的诗词,因慕其才华,遂将女儿许配给他。过了二三年,戴复古忽然提出要走了。他的妻子问他为何要走。戴复古被逼问不过,只得以实相告,说家中已有妻室,要回家乡探家。妻子听后,又告知其父,其父大怒,欲找戴复古责问,被她委婉劝阻。戴复古临行之际,她还拿出所有金银首饰及积蓄送给他,以资旅途之用。临行,她还做了一首词《祝英台近》相赠,戴复古走后,她即投水而死。

  这段记载有无事实根据,后人已无从考证。但所记确与《祝英台近》的内容相当吻合。至于写了这首词的女子,连姓名也没有留下,只知她是江西武宁人,人们只能称她为戴复古妻子。

  十年后,戴复古旧地重游,又来到江西武宁这位已逝妻子的家中。此时已是人去楼空,残垣破壁。他还清楚地记得当年和妻子一起同在粉壁上题诗,到如今墙壁破损,题的诗也已无影无踪。他当年和他这位妻子的结合是靠了「诗才」,婚后的生活中自然少不了吟诗作赋的风雅之事,所以一见破壁,他就想起当年粉壁题诗的幸福时刻。但现在,人去物亡,当年的粉壁已成残垣破壁,粉壁上的题诗也已剥落殆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他不禁肝肠寸断,写了这首《木兰花慢》,以寄托哀思和痛悼。

木兰花慢·莺啼啼不尽赏析二   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四记载:戴复古不得不舍妻归去时,其岳父大怒,而其妻不仅婉言劝父,且以所有妆奁赠夫并以身殉情。所以,所谓「怀旧」,实为悼亡。

  上阕起笔即奠定哀伤的情调。「莺啼啼不尽,任燕语、语难通。」莺和燕啼叫不停,洋溢着春天的气息。然而面对这莺莺燕燕的大好春光,词人却伤心满怀。莺燕难明人语,却难解词人的心意,只因其内心有着十年还仍未断的「闲愁」。「这一点闲愁,十年不断,恼乱春风」,词人的心绪一遇到春风,就更为缭乱纷纷,所有景物都令词人不已。

  接着,词人借「物是人非」来突出世事变化:「重来故人不见,但依然、杨柳小楼东。」时隔十年后,词人旧地重游,虽然小楼东畔的依依杨柳依旧美丽,然而故人早已逝去。「记得同题粉壁,而今壁破无踪。」词人进入自己的回忆,想起夫妻双双在粉壁上题诗的情景,然而往日的笔迹早已无踪可寻,只剩下这破壁颓垣。这一句通过今昔对比,即当年夫妻二人风流潇洒的神仙般的生活与此日一人重寻旧地,而另一人早已香销玉损的无限悲凉的鲜明对比,生发出人世无常的深沉感慨。「壁破」二字显示出人物两非的无限哀痛。复古之师陆游,也有相似恨事。陆游与唐婉夫妻恩爱,无奈婆媳不和,二人被迫分开,陆游晚年重游沈园,有「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之句,可与此词歇拍参读。这语句看似平易,实则有着深切的沉痛,在对比中透露出往日夫妻二人自由逍遥的生活与今日独自一人重寻旧地的荒凉感。

  下阕开头,「兰皋」语出《离骚》。水湾处春水新涨,碧波粼粼,落花残红,流水似乎也生出一片恨意,要带走这残花败红,然而流水却带不走词人心中的愁恨。「念著破春衫,当时送别,灯下裁缝。」临别前夜,妻子在灯下为词人缝制春衫,可见她对丈夫的爱意。然而春衫已破,词人依然不能忘怀,从中亦可看出词人对妻子的内疚与感激。

  「相思谩然自苦,算云烟、过眼总成空。」妻子西逝,相思现在对于词人来说只是徒然自苦的事情。过往的幸福生活,只能是烟云过眼,最后成空。「落日楚天无际,凭栏目送飞鸿。」日落于楚天之无际,词人凭栏目送飞鸿,愁苦弥漫无极,心情是何等落寞和怅惘。此句语意略近《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原诗并云:「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杞梁妻,古之烈妇也。若结句有取于此,悼亡之意深矣。

  此词绵丽哀惋之思,情感深切,动人至深。正如况周颐《蕙风词话》里所说:「石屏词往往作豪放语……绵丽是其本色。」

诗词作品: 木兰花慢·莺啼啼不尽 诗词作者:【 宋代 】 戴复古 诗词归类: 【宋词精选】、【悼亡】

除夜戴复古全文翻译

除夜戴复古全文翻译

三年过去,庭院里的菊花依旧在重阳盛开,可惜我此时身在异乡为 异客。哪里想到今日独自饮酒,只能对着故乡的菊花把盏,极目远眺,远处的云仿佛和树连到了一起。天气开始转寒,大雁结队南迁。重阳之时独自登高,心中感慨万千。放眼望去都是陌生的景物,惟独看不到故乡的踪影。
作品原文

《除夜》 戴复古

宋代???戴复古

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

注释

残腊:残冬。古时农历十二月为腊月。
颂椒:古代农历正月初一用椒柏酒祭祖或献之于家长以示祝寿拜贺,谓之“颂椒”。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

赏析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告诉读者当时作者在除夕当天的心情,从“残”字中可以看出,作者“一年结局”是“不理想”的。

“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中,告诉读者民间有“生火”、“放爆竹”、“守岁”、“鲜花食”、“颂椒”等习俗。

“三冬瑞雪未全消”是写当时的“雪未全消”的场景,从“预知农事好”和“瑞雪”中可以看出作者还是希望来年“过得好”。

作者简介

戴复古(1167—?))南宋著名江湖派诗人。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

戴复古最有名的诗

戴复古最有名的诗

江村晚眺

朝代:宋朝|作者:戴复古

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阁岸斜。

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初夏游张园

朝代:宋朝|作者:戴复古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阴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满江红·赤壁怀古

词牌名:满江红|朝代:宋朝|作者:戴复古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柳梢青·岳阳楼

词牌名:柳梢青|朝代:宋朝|作者:戴复古

袖剑飞吟。洞庭青草,秋水深深。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

不须携酒登临。问有酒、何人共斟。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


贺新郎·寄丰真州

词牌名:贺新郎|朝代:宋朝|作者:戴复古

忆把金罍酒。叹别来、光阴荏苒,江湖宿留。世事不堪频着眼,赢得两眉长皱。但东望、故人翘首。木落山空天远大,送飞鸿、北去伤怀久。天下事,公知否。

钱塘风月西湖柳,渡江来、百年机会,从前未有。唤起东山丘壑梦,莫惜风霜老手。要整顿、封疆如旧。早晚枢庭开幕府,是英雄、尽为公奔走。看金印,大如斗。


鹧鸪天·圉圉洋洋各自由

词牌名:鹧鸪天|朝代:宋朝|作者:戴复古

圉圉洋洋各自由。或行或舞或沉浮。观鱼未必知鱼乐,政恐清波照白头。

休结纲,莫垂钩。机心一露使鱼愁。终知不是池中物,掉尾江湖汗漫游。


梦中亦役役

朝代:宋朝|作者:戴复古

半夜群动息,五更百梦残。

天鸡啼一声,万枕不遑安。

一日一百刻,能得几刻闲。

当其闲睡时,作梦更多端。

穷者梦富贵,达者梦神仙。

梦中亦役役,人生良鲜欢。


呈姚显叔奉亲送死极孝

朝代:宋朝|作者:戴复古

雁去多年缺寄音,扁舟无复到山阴。

卧牛岗上经过少,下马陵前感慨深。

细读文公千字诔,足知孝子一生心。

无才为作招魂些,自有悲风宰树吟。


张端义应诏上书谪曲江正月一日赣州相遇·忧世心何切

朝代:宋朝|作者:戴复古

忧世心何切,谋身计甚疏。

樽前话不尽,天下事何如。

汉武求言诏,贾生流涕书。

龙颜那可犯,谪向曲江居。


张端义应诏上书谪曲江正月一日赣州相遇·正朝送迁客

朝代:宋朝|作者:戴复古

正朝送迁客,好去看梅花。

此岭几人过,念君双鬓华。

直言知为国,远地莫思家。

韶石叫虞舜,伤哉古道赊。

?

戴复古(1167年-1248年后),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 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renwu/491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