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纯仁(1027—1101)北宋大臣,人称“布衣宰相”。字尧夫,谥忠宣,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范仲淹次子。仁宗皇祐元年进士。尝从胡瑗、孙复学。父殁始出仕知襄城县,累官侍御史、同知谏院,出知河中府,徙成都路转运使。哲宗立,除给事中,元祐元年同知枢密院事,后拜相。哲宗亲政,累贬永州安置。范纯仁于徽宗立后,复观文殿大学士,促入觏,以目疾乞归。著有《范忠宣公集》。
范纯仁生平
治平中,擢江东转运判官,迁殿中侍御史、知制诰。通判安州,移知蕲州,权陕西转运副使。除尚书兵部员外郎,兼起居舍人、同知谏院。加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改判国子监。因反对王安石新法,出知河中府,移成都府路转运使。失觉察下属官吏,降知和州,历知庆州、信阳军。管勾西京留司御史台,再知河中府、庆州。宋哲宗即位,召除给事中,进吏部尚书,同知枢密院事。元祐三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四年,出知颍昌府,徙知太原、河南二府。八年,复召拜右仆射。哲宗亲政,再出知颍昌、河南二府,徙陈州。以上疏论吕大防不当窜岭南,落职,知随州,贬武安军节度副使,永州安置。在永州三年,双目失明,恬然处之。宋徽宗即位,复观文殿大学士,充中太一宫使。建中靖国元年卒,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忠宣。纯仁从其父教诲,又与孙复、石介、胡旦、李觏等名士游,待人平易忠恕,尝谓:“但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学问博洽,为文无长语。
有子范正平、范正思。
范纯仁成就
所上奏疏,如《论发运均输状》、《奏陈青苗等法疏》等,论事切直,而又婉转畅达,无过激之辞。《秋风吹汝水赋》、《薛氏乐安庄园亭记》,能寓情于景,颇富文彩。诗歌名句如“鸣鸡起遥墅,残月满空山”(《早行》),“溪风消酒力,烟树入春愁”(《寒食日泛舟》),“澄源不负当时意,清影犹涵昔日云”(《和郑通议青州范公泉》),语意清新,富于韵味。
著有文集20卷、《台谏论事》五卷、《边防奏议》20卷(李之仪《行状》)。文集于南宋嘉定间由沈圻刊印,遂为定本,历代递有刊修。现存《范忠宣公集》20卷,有元天历元年刊本、明嘉靖间刊本、万历三十六年毛一鹭刊二范集本、清康熙合刊二范集本、《四库全书》本等。《全宋词》第一册收其词一首。《全宋诗》卷621至625录其诗五卷。《全宋文》卷1545至1561收其文17卷。事迹见李之仪《范忠宣公行状》(《范忠宣公集》附)、曾肇《范忠宣公墓志铭》(《曲阜集》卷三)、《宋史》卷314本传。
长子 :范纯祐 ; 次子 : 范纯仁 ; 第三子 :范纯礼; 第四子 :范纯粹
范纯祐 ,字天成,范仲淹长子,苏州吴县人。性英悟自得,尚节行。方十岁,能读诸书;为文章,籍籍有称。父仲淹守苏州,首建郡学,聘胡瑗为师。瑗立学规良密,生徒数百,多不率教,仲淹患之。纯祐尚未冠,辄白入学,齿诸生之末,尽行其规,诸生随之,遂不敢犯。自是苏学为诸郡倡。
范纯仁 ,字尧夫,谥忠宣。 北宋大臣,人称“布衣宰相”。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人,范仲淹次子。 宋仁宗皇祐元年进士。曾从胡瑗、孙复学习。父亲殁没后才出仕知襄城县,累官侍御史、同知谏院,出知河中府,徙成都路转运使。宋哲宗立,拜官给事中,元祐元年同知枢密院事,后拜相。宋哲宗亲政,累贬永州安置。范纯仁于宋徽宗立后,官复观文殿大学士,后以目疾乞归。著有《范忠宣公集》。
范纯礼 ,字彝叟,一作夷叟。范仲淹第三子,出生于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以父荫为秘书省正字。历知遂州、京西转运副使、江淮荆浙等路发运使。哲宗元祐中,召为光禄卿,进给事中。后改天章阁待制、枢密都承旨,出知亳州。徽宗立,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擢尚书右丞,罢知颍昌府。崇宁中,贬静江军节度副使,徐州安置,移单州。五年,提皋鸿庆宫,卒,年七十六。谥恭献。《东都事略》卷五九、《宋史》卷三一四有传。
范纯粹 ,字德孺,北宋官员。范仲淹第四子,出生于邓州(今河南省邓州市)。以荫入仕,性沉毅,有干略。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权陕西路转运判官,进副使。八年,为京东路转运使,知庆州。哲宗元祐六年(1091),入为户部侍郎,出知延安府。绍圣初入元祐党籍。徽宗立,起知信州,旋以党禁复起,责常州别驾、鄂州安置。党禁解,复徽猷阁待制致仕。政和七年(1117)卒,年七十二。有集,已佚。事见《范忠宣集补编》范能濬《德孺公传》。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谥文正,亦称范履霜,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他的文学素养很高,著名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千古名句。皇祐四年五月二十日(1052年6月19日)病逝于徐州,终年63岁。是于年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阳东南万安山,封楚国公、魏国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等。
范纯仁,字尧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名臣范仲淹之子。皇祐进士,英宗立,迁侍御史。神宗即位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知河中府,徙成都路转运使。哲宗立,除给事中。范纯仁年少时,父范仲淹任开封知府,命他将五百斛小麦运回苏州老家。当运麦船在丹阳停泊时,遇见诗人石曼卿,得知石曼卿家中接连有三起丧事、无钱安葬时,便将船上的五百斛麦子全部送给了石曼卿。石曼卿又说两个女儿待嫁,无钱置办嫁妆,范纯仁就连同运麦的船都送给了他。范纯仁回到开封,向父亲讲述了事情的经过,话还没有说完,范仲淹便说:“你的做法和我想的完全一样!”
范仲淹儿子孙子有以下几个:
长子 范纯祐 字天成,范仲淹长子,历任监主簿、司竹监。
次子 范纯仁 字尧夫,中皇祐元年进士及第,官职北宋宰相。
第三子 范纯礼 字彝叟,历任河南府判官、吏部郎中、礼部尚书等职。
第四子 范纯粹 字德孺,官至户部侍郎。
孙子 范正臣 范纯祐之子,守太常寺太祝。
孙子 范正思 范纯仁之子,字子思(一说子默),至孝,居父丧感伤而疾,十年不愈。
孙子 范正平 范纯仁之子,字子夷,历任开封尉、象州知州,著有《荀里退居编》。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renwu/492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范成大
下一篇: 法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