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历史人物

高观国

佚名 2023-06-05 22:21:03

高观国

高观国,南宋词人。字宾王,号竹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不详。生活于南宋中期,年代约与姜夔相近。与史达祖友善,常常相互唱和,词亦齐名,时称“高,史”。其成就虽不及史达祖,但也有值得重视之处。他善于创造名句警语,如“香心静,波心冷,琴心怨,客心惊”;“开遍西湖春意烂,算群花、正作江山梦”,都颇为后人传诵。从其作品中看不出有仕宦的痕迹,大约是一位以填词为业的吟社中人。为“南宋十杰”之一。有词集《竹屋痴语》。

高观国作品特点
高观国的词作,句琢字炼,格律谨严。继承了周邦彦的传统,同时也受到"体制高雅"的姜夔词风的影响,所以又被称为姜夔的羽翼(汪森《词综》序)。他同史达祖交谊厚密,叠相唱和。竹屋、梅溪,一时并称。陈造在高观国的词集《竹屋痴语》序中说:"其与史邦卿皆周秦之词,所作要是不经人道语。其妙处少游(秦观)、美成(周邦彦),若唐诸公亦未及也。"(《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张炎在《词源》中也说:"秦少游、高竹屋、姜白石、史邦卿、吴梦窗此数家格律不侔,句法挺异。俱能特立清新之意,删削靡曼之词,自成一家,各名于世。"可见对高观国的词历来评价甚高。其词如"岸花香到舞衣边,汀草色分歌扇底"(〔玉楼春〕),有柳欹花□的风致。又如"开遍西湖春意烂,算群花,正作江山梦。吟思怯,暮云重"(〔贺新郎〕《赋梅》),亦清隽可喜。不过他有的作品,如"古驿烟寒,幽垣梦冷,应念秦楼十二"(〔齐天乐〕《中秋夜怀梅溪》),未免勾勒太露,失于浅薄。冯煦所云"竹屋精实有余,超逸不足"的情况,也确实是存在的。

关于炊烟的诗句有何作用

1. 关于炊烟的诗句
关于炊烟的诗句 1. 形容炊烟的诗句有哪些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译文: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2、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译文:渡头那边太阳快要落山了,村子里的炊烟一缕缕飘散。

3、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译文:碧云飘悠的蓝天,黄叶纷飞的大地,秋景连接着江中水波,波上弥漫着苍翠寒烟。

4、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 其一》

译文: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

5、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译文: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6、碧穗炊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湾。——范成大《早发竹下》

译文:村头的炊烟,形状象碧蓝色的波纹,到了桥边,也乘势拐了个弯。

7、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译文: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

8、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韩翃《寒食》

译文: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9、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王勃《咏风》

译文:它吹散了山中的烟云,卷走了山间的雾霭,显现出了山上涧旁的人家房屋。

10、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张旭《桃花溪》

译文:一座高桥隔着云烟出现,在岩石的西畔询问渔船。
2. 描写炊烟的古诗词
1、疏林外、一点炊烟



周邦彦

《一寸金·州夹苍崖》

2、田舍炊烟常蔽野



洪适

《望江南/忆江南》

3、苒苒炊烟一缕



袁去华

《水调歌头·鸟影度疏木》

4、一点炊烟时起



陆游

《桃源忆故人·斜阳寂历柴门闭》

5、认炊烟



张孝祥

《多丽·景萧疏》

6、炊烟一点孤村迥



赵长卿

《菩萨蛮·炊烟一点孤村迥》

7、乱云剩带炊烟去



辛弃疾

《鹧鸪天·千丈清溪百步雷》

8、旧岁炊烟浑欲断



辛弃疾

《满江红·我对君侯》

9、炊烟深巷听缫茧



陈三聘

《蝶恋花·阊阖城西山四面》

10、野灶炊烟里



刘过

《六州歌头·镇长淮》

11、柳影人家起炊烟



高观国

《留春令·断霞低映》

12、数旬间、浑不见炊烟



魏了翁

《念奴娇·被东风吹送》

13、见炊烟又起



黄机

《沁园春·日过西窗》

14、炊烟三两人家住



刘克庄

《踏莎行·日月跳丸》

15、淮河北去炊烟少



刘克庄

《忆秦娥·梅谢了》

16、炊烟少



刘克庄

《忆秦娥·梅谢了》
3. 有关“炊烟”的诗句有哪些
1.《桃源忆故人》

宋 陆游

然如世外。予留七十日,被命参成都戎幕而去。临行徙倚竟日作桃源忆故人一首 。

斜阳寂历柴门闭。一点炊烟时起。鸡犬往来林外。俱有萧然意。

衰翁老去疏荣利。绝爱山城无事。临去画楼频倚。何日重来此。

2.《 沧滩》

宋 陆游

百夫正讙助鸣橹,舟中对面不得语。

须臾人散寂无哗,惟闻百丈转两车。

呕呕哑哑车转急,舟人已在沙际立。

雾歛芦村落照红,雨余渔舍炊烟湿。

故乡回首已千山,上峡初经第一滩。

少年亦慕宦游乐,投老方知行路难。

3.《九月晦日作》

宋 陆游

炊烟漠漠衡门寂,寒日昏昏倦鸟还。

数树丹枫映苍桧,天工解作范宽山。

4.《暮秋》

宋 陆游

清秋又是一年新,满眼丹枫映白苹。

海内故人书断绝,汀洲鸥鹭却心亲。

5.《清平乐》

宋 施岳

水遥花瞑,隔岸炊烟冷。

十里垂杨摇嫩影。宿酒和愁都醒。

6.《西太一宫楼》

宋 王安石

草际芙蕖零落,水边杨柳欹斜。

日暮炊烟孤起,不知鱼网谁家。

7.《踏莎行 雪晴纵步》

清 汪斌

踏雪桥边,访梅溪曲。春风初破梢头玉。村村茅屋晚炊烟,更寻村酒穿茅屋。

8.《使至塞上》

唐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9.《舍北晚步》

宋 陆游

漠漠炊烟村远近,冬冬傩鼓埭西东。

三叉古路残芜里,一曲清江淡霭中。

外物已忘如弃屣,老身无伴等羁鸿。

天寒寂寞篱门晚,又见浮生一岁穷。

10.《归园田居 其一》

晋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4. 唐诗中描写炊烟的诗句有哪些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王维

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柳永

孤烟村际起,归雁天边去.-孟浩然

萧条孤烟绝,日入空城寒.-韦应物

雾歛芦村落照红,雨余渔舍炊烟湿.-陆游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九月晦日作(陆游)

炊烟漠漠衡门寂,寒日昏昏倦鸟还.

数树丹枫映苍桧,天工解作范宽山.

舍北晚步(陆游)

漠漠炊烟村远近,冬冬傩鼓埭西东.

三叉古路残芜里,一曲清江淡霭中.

外物已忘如弃屣,老身无伴等羁鸿.

天寒寂寞篱门晚,又见浮生一岁穷.

归园田居 其一(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5. 含有炊烟的诗句
蝶恋花(陈三聘)

阊阖城西山四面。鸭绿鳞鳞,轻拍横塘岸。一阵东风羊角转。望中已觉孤帆远。独恨寻芳来较晚。柘老桑稠,农务村村遍。山鸟劝酤官酒贱。炊烟深巷听缫茧。

水龙吟(仇远)

晓星低射疏棂,殢寒却枕还慵起。炊烟逗屋,隔房人语,镫前行李。霜滑平桥,雾迷衰草,时间流水。怅雕鞍独拥,清寒满袖,入斜月、空山里。谩把鞭梢暗指。酒旗边、柴门又闭。分水点墨,因风欲寄,梅花万里。宝帐春慵,梦中肯信,有人憔悴。待归来、别倚新腔,换却泪毫愁纸。

早发竹下(范成大)

结束晨妆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顽。

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迭迭山。

碧穗炊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湾。

清禽百啭似迎客,正在有情无思间。

留春令(高观国)

断霞低映,小桥流水,一川平远。柳影人家起炊烟,彷佛似、江南岸。马上东风吹醉面。问此情谁管。花里清歌酒边情,问何日、重相见。

次韵子瞻与舒尧文祷雪雾猪泉唱和(黄庭坚)

老农年饥望人腹,想见四溟森雨足。

林回投璧负婴儿,岂闻烹儿翁不哭。

未论万户无炊烟,蛛丝蜗涎经杼轴。

使君闵雪无肉味,煮饼青蒿下盐菽。

岂云剪爪宜侵肌,霜不杀草仍故绿。

幽灵奰贔西山雾,牲肥酒香神未渎。

得微往从董父餐,宁当罪系葛陂渊。

卜择祠官齐博士,暴露致告苍崖颠。

请天行泽不汲汲,尔亦枯鱼过河泣。

生鹅斩颈血未乾,风马云车坐相及。

百里旌旗洒玉花,使君义动龙蛇蛰。

老农欢喜有春事,呼儿饭牛理蓑笠。

博士勿叹从公疲,明年麦饭滑流匙。

发白沙口次长芦(黄庭坚)

篙师救首尾,我为制中权。

挂席满风力,如椎强弩弦。

晓放白沙口,长芦见炊烟。

一叶托秋雨,沧江百尺船。

反观世风波,谁能保长年。

念昔声利区,与世阙周旋。

大道甚闲暇,百物不废捐。

谁知目力净,改观旧山川。

武昌松风阁(黄庭坚)

依山筑阁见平川,夜阑箕斗插屋椽。

我来名之意适然。

老松魁梧数百年,斧斤所赦今参天。

风鸣娲皇五十弦,洗耳不须菩萨泉。

嘉二三子甚好贤,力贫买酒醉此筵。

夜雨鸣廊到晓悬,相看不归卧僧毡。

泉枯石燥复潺湲,山川光辉为我妍。

野僧早饥不能饘,晓见寒溪有炊烟。

东坡道人已沈泉,张侯何时到眼前。

钓台惊涛可昼眠,怡亭看篆蛟龙缠。

安得此身脱拘挛,舟载诸友长周旋。

玉芝园(黄庭坚)

春生潇湘水,风鸣涧谷泉。

过雨花漠漠,弄晴絮翩翩。

名园上朱阁,观后复观前。

借问昔居人,岑绝无炊烟。

人生须富贵。

河水清且涟。

百年共如此,安用涕潺湲。

蒋侯真好事,杖屦喜接连。

车载溪中骨,推排若差肩。

厌看孔壬面,丑石反成妍。

感君劝我醉,吾亦无间然。

乱我朱碧眼,空花坠便翾。

行动须人扶,那能金石坚。

爱君雷氏琴,汤汤发朱弦。

但恨赏音人,大半随逝川。

平生有诗罪,如痼不可痊。

今当痛自改,三衅复三湔。

望江南/忆江南(洪适)

嗟故岁,夏旱复秋阳。十雨五风皆定数,千方百计为灾伤。小郡怎禁当。劳拊字,惠露洽丁黄。田舍炊烟常蔽野,居民安堵不离乡。祖道免?粮。

沁园春(黄机)

日过西窗,客枕梦回,庭空放衙。记海棠洞里,泥金宝斝,酴醿架下,油壁钿车。醉墨题诗,蔷薇露重,满壁飞鸦行整斜。争知道,向如今漂泊,望断天涯。小桃一半蒸霞。更两岸垂杨浑未花。便解貂贳酒,消磨春恨,量珠买笑、酬答年华。对面青山,招之不至,说与浮云休苦遮。山深处,见炊烟又起,知有人家。

临江仙·风月生来人世原文_翻译及赏析

风月生来人世,梦魂飞堕仙津。青春日日醉芳尘。一鞭花陌晓,双桨柳桥春。前度诗留醉袖,昨宵香浥罗巾。小姬飞燕是前身。歌随流水咽,眉学远山颦。——宋代·高观国《临江仙·风月生来人世》 临江仙·风月生来人世 风月生来人世,梦魂飞堕仙津。青春日日醉芳尘。一鞭花陌晓,双桨柳桥春。前度诗留醉袖,昨宵香浥罗巾。小姬飞燕是前身。歌随流水咽,眉学远山颦。高观国南宋词人。字宾王,号竹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不详。生活于南宋中期,年代约与姜夔相近。与史达祖友善,常常相互唱和,词亦齐名,时称“高,史”。其成就虽不及史达祖,但也有值得重视之处。他善于创造名句佳句警语,如“香心静,波心冷,琴心怨,客心惊”;“开遍西湖春意烂,算群花、正作江山梦”,都颇为后人传诵。从其作品中看不出有仕宦的痕迹,大约是一位以填词为业的吟社中人。为“南宋十杰”之一。有词集《竹屋痴语》。 高观国

狂胡鞍马自为家。遣宫娃。嫁胡沙。万里风烟,行不见京华。马上思归哀怨极,推却手,奏琵琶。胡儿共听亦咨嗟。貌如花。落天涯。谁按新声,争向汉宫夸。纤手不知离别苦,肠欲断,恨如麻。——宋代·林正大《江神子/江城子》 江神子/江城子

狂胡鞍马自为家。遣宫娃。嫁胡沙。万里风烟,行不见京华。马上思归哀怨极,推却手,奏琵琶。胡儿共听亦咨嗟。貌如花。落天涯。谁按新声,争向汉宫夸。纤手不知离别苦,肠欲断,恨如麻。解后皇华并辔游。追随世好学风流。儿童拍手拦街笑,只是酸寒魏梓州。千炬烛,数声讴。不知白了几人头。惺忪两眼看来惯,且得人心乐便休。——宋代·魏了翁《鹧鸪天·解后皇华并辔游》 鹧鸪天·解后皇华并辔游

解后皇华并辔游。追随世好学风流。儿童拍手拦街笑,只是酸寒魏梓州。
千炬烛,数声讴。不知白了几人头。惺忪两眼看来惯,且得人心乐便休。浪摇新绿。漫芳洲翠渚,雨痕初足。荡霁色、流入横塘,看风外漪漪,皱纹如縠。藻荇萦回,似留恋、鸳飞鸥浴。爱娇云蘸色,媚日挼蓝,远迷心目。仙源漾舟岸曲。照芳容几树,香浮红玉。记那回、西洛桥边,裙翠传情,玉纤轻掬。三十六陂,锦鳞渺、芳音难续。隔垂阳,故人望断,浸愁万斛。——宋代·高观国《解连环·浪摇新绿》 解连环·浪摇新绿

浪摇新绿。漫芳洲翠渚,雨痕初足。荡霁色、流入横塘,看风外漪漪,皱纹如縠。藻荇萦回,似留恋、鸳飞鸥浴。爱娇云蘸色,媚日挼蓝,远迷心目。仙源漾舟岸曲。照芳容几树,香浮红玉。记那回、西洛桥边,裙翠传情,玉纤轻掬。三十六陂,锦鳞渺、芳音难续。隔垂阳,故人望断,浸愁万斛。

高观国《雨中花》宋词鉴赏

  高观国——《雨中花》

   【年代】 :宋

   【作者】 :高观国——《雨中花》

   【内容】

  旆拂西风,客应星汉,行参玉节征鞍。

  缓带轻裘,争看盛世衣冠。

  吟倦西湖风月,去看北塞关山。

  过离宫禾黍,故垒烟尘,有泪应弹。

  文章俊伟,颖露囊锥,名动万里呼韩。

  知素有、平戎手段,小试何难。

  情寄吴梅香冷,梦随陇雁霜寒。

  立勋未晚,归来依旧,酒社诗坛。

   【鉴赏】:

  此词无题序。据词中“行参玉节征鞍”、“吟倦西湖风月,去年北塞关山”及“归来依旧,酒社诗坛”等语来推测,词是在杭州为送别诗社友人使金而写的。而史达祖有“陪节欲行留别社友”的《龙吟曲》,《绝妙好词笺》注云:“按梅溪曾陪使臣至金,故有此词。”两词合参,知其间必有关系。高词中尚有《齐天乐·中秋夜怀梅溪》和《八归·重阳前二日怀梅溪》两篇,正作于史达祖出使期间。(史词题有“中秋宿真定驿”、“九月七日定兴道中”等。)则史达祖出行前有词留别包括高观国在内的诗社朋友,高亦作词相送,正是在情理之中。全词通过词人送友人史达祖出使和想象出使后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天下大事的关心,对友人的期望,词中流露的感情是积极向上的。写作手法采用虚虚实实,虚实结合的手法,上片以写实为主,下片以写虚为主。他在叙事抒情,写景议论时基本上采用直笔,以真情实感贯穿首尾,家国之情,挚友之谊均溶入其中,所以读起来令人耳目一新。

  关于史达祖此行背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九九谓“必李壁使金之时,(韩)侂胄遣之随行觇国”,那就是宁宗开禧元年(1205)六月“遣李壁贺金主生辰”(《宋史。宁宗纪》)那一次。金章宗完颜璟生辰名“天寿节”,在九月一日。南宋六月遣使,七月出发。词首云“旆拂西风”,正是此时。次句“客应星汉”,“星汉”即天河、银河。客到天河有一段传说。张华《博物志》说:有个居住海边的人,年年八月见海上有浮槎(木筏)去来,从不失期,他便乘槎而去,到达天河,与河边牵牛人问答,又如期而归。

  后严君平以为这是“客星犯牵牛宿”。又《荆楚岁时记》说此事,亦引《博物志》,作张骞奉汉武帝命出使西域,寻找黄河源头,乘槎经月,至天河。两说在人到天河之后的细节大同小异,而开头的人物与事由不同,却称同出于一书,“盖古书传本多异”(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荆楚岁时记”条说)。杜甫《秋兴八首》“奉使虚随八月槎”诗句把两者统一起来了,既采一说的“八月槎”,又采另一说的张骞“奉使”(杜《秋日夔府咏怀》“查上似张骞”句同此典故)。

  高观国词此句也是巧妙地利用这一传说,既点明史达祖的“奉使”,也暗以“八月槎”切合宋金每年定期互派使节作经月之行,向对方祝贺皇帝生辰,按时去、按时归的事,写得典雅有情致。“行参玉节征鞍”。“玉节”,信物之一种,见《周礼。地官。掌节》。古代使臣持节以行。这句是说行将参加使节团启行。一“参”字体现史达祖的“陪节”身分。“行”字是副词,表将发未发之时。开头三句把友人参加出使即将出发的时间、事由点出,与史词题中“陪节欲行”四字相合。以下就进一步展开关于友人此行的平铺直叙。

  “缓带轻裘,争看盛世衣冠”,先写仪表服饰。“缓带轻裘”,见得风度儒雅,也暗示其未着官服,不是有官职的正式使者身分。“盛世衣冠”,显示上国威仪;南宋虽属偏安之局,立国也近百年,维持东南的繁荣,在作者看来,宜可称为“盛世”。“争看”二字,说的不仅是出发时路上行人,连进入金镜以后汉族百姓思宋的心情也包摄在内了。“吟倦西湖风月,去看北国关山”,再体会友人此行心理。上句切此前同社觞咏事,下句切当下陪节使金事。所谓“吟倦”,是暂时放下在西湖吟风弄月的词笔,去看北国关山。下句承上“吟”字的余波,在“看”之中当包括有所见、有所感而亦有所咏;字面上省略掉了,这意思还是可以摸得着的。“过离宫禾黍,故垒烟尘,有泪应弹”三句,也约略透露了有“吟”字的一脉贯通。此行所历关山中,有北宋旧日的大片领土,包括故都汴京(也是友人史达祖的故乡),还有早割于契丹而为金所承袭的燕云故地,出使所经,知当有感而出涕。《诗·王风·黍离》序云:“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黍离》之诗表达了南宋人的共同心声,也是这三句词的出典。其中“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又是史达祖《龙吟曲。陪节欲行留别社友》词中“休吟稷穗”句所本。高、史两词说到一块儿去了,这也是两词唱和关系之一证。上片由友人之出使,预想其一路上的见闻感慨,场景过度自然,笔调跌宕起伏,感情反差甚大,南方与北国的鲜明对比,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一结又似住未住,有力地联结了上片,又巧妙地引发了下片。

  下片继续设想友人出使金国后的种种情景,突出其才略的表现。“文章俊伟,颖露囊锥,名动万里呼韩”,这是外露的。史达祖有雄才大略,能文章,只因未中进士,不能由正途入仕,屈身僚吏,这是作者所熟知的'。此番陪节使金,也算是囊锥出头(用《史记。平原君列传》所记毛遂语)。西汉时匈奴有呼韩邪单于,此借指金主。中朝杰出人物其声名为异国所知的,如《新唐书。李揆传》所载,揆为入蕃会盟使,至蕃,酋长曰:“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这是以政事见知的。苏辙《奉使契丹寄子瞻》诗云:“谁将家集过幽都,每被行人问大苏。莫把文章动蛮貊,恐妨谈笑卧江湖。”这是以文章见知的。高观国词中亦寓此意,因为是酬赠之作,故不免有很大的夸张成分,这样的恭维旧时是不以为怪的。下面“知素有、平戎手段,小试何难”,这是内藏的。李壁一行,名为“贺金主生辰”,实则是去深入金国摸底。叶绍翁《四朝闻见录》载:开禧初,韩侂胄欲兴兵伐金,遣张嗣古觇敌(张出使在嘉泰四年即公元1204年,亦贺天寿节);张还报,大不合韩的要求,再于此年遣李壁。派他的亲信史达祖同行,用意是很显然的。韩侂胄的北伐意图,在南宋都城内部都是公开的秘密,其遣李壁,和史之陪节同行,高观国恐怕也是知底细的,所以用到了“平戎手段,小试何难”的语言。了解了出使的背景,对于这两句词的真切合义就更有所体会。这也是作者对于友人此行的鼓励。如果说,上面这五句是骏马飞驰,激情迸发,那么下面的“情寄”两句则是按辔徐行,含情脉脉。分别后人虽两地,情结一心,愿借书信往还,以互诉相思。寄梅用陆凯自江南寄梅花诣长安与范晔事,梦雁本梁简文帝《赋得陇坻雁初飞》诗末韵“相思不得反,且寄别书归”。

  梅与雁,既刻画南北物态特点,又形容两地路途遥隔,音信难通。这里作者以慢节奏抒情对应前面的急旋律言志,形成抑扬顿挫之妙笔,结构上显得张弛疾徐,跌宕多姿,并与开头的送行呼应。最后三句,针对史达祖词末韵“看归来,几许吴霜染鬓,验愁多少”,而殷切寄语,祝愿友人出使成功,归来后与从前一样,诗酒共聚,将上片之“吟倦西湖风月”意思再作兜转,用笔不懈。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renwu/493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