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正揆(1604-1676),清代,字端伯,号鞠陵,又号青奚道人、青溪老人、青溪旧史,湖北考感人。崇祯四年(一六三一)进士,榜名正葵(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作初名葵),清初改名正揆,官工部侍郎,顺治十四年(一六五七)挂冠。 书法李邕,而丰韵萧然,不为所缚。山水初得董其昌指授,后则自出机轴,多用秃笔,枯劲简老,设色浓湛,尝言北宋人千邱万壑无一笔不减,元人枯枝瘦石,无一笔不繁,尝作溪山卧游图五百卷。周亮工云:曾见其三百幅,或丈许,或数尺,繁简浓淡,各极其致。髡残交谊深厚。著《青溪遗稿》。
◇作品赏析◇
清 程正揆传世书法
清 程正揆传世作品
清 程正揆传世作品
万物沉睡,做一场关于旅行的梦。
梦里明月皎皎,斗转星移,长途跋涉的游人支起了帐篷。一阵风掠过,小虫子在草丛中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溪水混合着月光,汩汩流向远方。寂寞山谷里的野花,向做梦的人追问,是否见春天路过。
梦醒,依然在熟悉的房间。倚窗眺望,一树桃花开在昏黄的路灯下,随风摇曳,交枝相映,密密濛濛。
春天,正在温柔地怀抱世界。
于是想起一则久为流传的广告文案:
你写PPT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
你看报表时,梅里雪山的金丝猴刚好爬上树尖……
你挤进地铁时,西藏的山鹰一直盘旋云端……
你在会议中吵架时,尼泊尔的背包客一起端起酒杯坐在火堆旁……
此时此景,续写疫情文学大概是“你居家隔离时,一整个春天的桃花都开了……
然而,莫要心生沮丧,古今中外的智者贤人都曾提醒我们,也许旅行的意义(之一)正在于 “身不能至,心向往之” 。
江山入画 卧以游之
-
同今天一样,古人也有很多钟情山水但不能出门的日子。比如受限于道路远阻、盘缠不足,又或许是公务繁忙、老病缠身。然而,不能亲至,非但没有影响古人的山水意趣,反而促使他们开发出了“卧游”技能。所谓“卧游”,顾名思义,就是躺在床上 旅游 。文人画家们纳山水于卷轴间,不时展开图卷,幽雅相对,穷究画面上的四方远景,观看天际荒远的丛林和杳无人烟的野景,卧倒冥想,感觉自己在山水间游走。这样的游玩既可省却舟车劳顿,又能不受时空所限,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放在今天,还可免于做核酸戴口罩,真正的零污染零风险。
“卧游”最早可追溯到六朝时代。宗炳是南朝宋画家,他喜好山水,隐居在衡山,晚年因病回到故乡。衰老和疾病双双压在了他身上,无法再游历名山好水,于是叹息道:“老疾俱至,名山恐难遍睹,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他将平生所游之地绘于室内的墙上,虽然足不出户,却也似置身于山水之间,“抚琴弄操,欲令众山皆响。”坐卧观赏,兴趣盎然,不减当年。
清 程正揆 江山卧游图卷 天津博物馆藏
宗炳提出的“卧游”为历代文人所服膺。宋代的苏东坡和黄山谷常常提到“澄怀卧游宗少文”(按:宗炳,字少文)。王诜也要“如宗炳澄怀卧游耳”(《宣和画谱》)。连金朝的诗人、画家笔下也常出现“时向钤斋作卧游”的诗句(《中州集》壬集第九《题子端〈雪溪小隐图〉》)。元代文人画家对宗炳的理论尤感兴趣,倪云林赞王蒙说:“澄怀观道宗少文……五百年来无此君。”
明 沈周 江山卧游图卷(部分) 天津博物馆藏
明代画家沈周继承和发展了宗炳的“卧游”观,创作《卧游图册》《江山卧游图卷》等,并在《卧游图册》的跋文中提到:“宗少文四壁揭山水图,自谓卧游其间。此册方可尺许,可以仰眠匡床,一手执之,一手徐徐翻阅,殊得少文之趣。倦则掩之,不亦便乎?”
明 沈周 江山卧游图卷(部分) 天津博物馆藏
君子喜近林泉而居,在山水中会客、访友、品茗、泛舟;读书、啸傲、鼓琴、观泉。幽居山林,出仕入隐,是数千年中国人的理想生活方式。而山水画就像这种理想生活的真实映照,画中的山川、村舍、茅屋、楼宇、林亭、溪流、舟车、犬马、人迹,无一不是观山赏水的中国人反观自身的心灵寄托。对不少爱好者而言,鉴赏山水画的过程,也是随画家的笔触一同进入山水灵境游赏的过程。青山无语,胜我多情。你和山水的距离,也许不过一幅画而已。
绕室旅行 随心而动
-
无独有偶,国外也有“卧游”爱好者,只不过其游玩的,不限于山水;借以“卧游”的,也非画作而是书籍。
英伦才子阿兰·德波顿在《旅行的艺术》一书中,曾饶有趣味地介绍了于斯曼的小说《逆流》描写的一种旅行方式——“绕室旅行”。小说主人公名为德埃桑迪斯,是一位厌世的公爵,独自住在巴黎市郊一处宽敞的别墅。他几乎足不出户,时常一个人躺在书房里的床上,阅读文学经典。一天清早,德埃桑迪斯突然有一种强烈的意愿,想到伦敦旅行。当时他正在读一本狄更斯的小说,小说引发了他对英国人生活情形的种种想象,热切地盼望能亲眼一睹。火车出发前,他走进书店,买了一本《伦敦旅行指南》。书中对伦敦名胜的简练描述让他觉得美不胜收。接着,他走到附近的一间英国人常来光顾的酒吧。酒吧里的氛围活脱脱是狄更斯小说中的场景。德埃桑迪斯觉得有些饿,便到了隔壁的一家英式小餐馆。餐馆里光线昏暗,烟雾弥漫,柜台上摆着的都是一些英伦特色食物……
“随着火车离站时刻的迫近,德埃桑迪斯对伦敦的梦想行将变为现实,但就在这个时刻,他忽地变得疲乏和厌倦起来。他开始想象自己若真的去伦敦该是如何的无聊和乏味:他得赶到火车站,抢个脚夫来搬行李,上了车,得睡在陌生的床上,之后还得排队下车,在贝德克尔已有精到描述的伦敦街景里拖着自己疲惫的身子瑟瑟前行……想及这些,他的伦敦之梦顿时黯然失色。”
英国银币 天津博物馆藏
“既然一个人能坐在椅子上优哉游哉捧书漫游,又何苦要真的出行?难道他不已置身伦敦了吗?伦敦的气味、天气、市民、食物,甚至伦敦餐馆里的刀叉餐具不都已在自己的周遭吗?如果真到了伦敦,除了新的失望,还能期待什么?”
结果是,德埃桑迪斯付了账单,离开餐馆,搭上最早的一趟火车回到了他的别墅。自那以后,他再也没有离开过他的家。
“体验所热爱的异域文化,最好莫过于在博物馆欣赏画作或居家阅读经典书籍了。”德埃桑迪斯开始大张旗鼓,绕室旅行。他在家中布置了各式各样的事物,这些东西让他很容易享受旅行的精髓。“墙上挂着各种彩色图片,上面标示着外国的城市、博物馆、酒店……卧室贴满了框框条条,都是大大船运公司的班轮时刻表。他在一个水缸里养了一些水草,还买来一只小帆船,一些船用的索具以及小的海员模型……藉着它们,他能体会到远航的最大乐趣,却免去了航海中可能出现的任何不适。”
尾声
-
卧而游之,心随之动,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调动非凡的想象力和感受力: “想象能使我们平凡的现实生活变得远比其本身丰富多彩。” 没错,最好的旅行,也许就是免去一切外在的干扰,手持一幅画或一本书,在想象的国度自由穿行。而绕室旅行,更需要我们发现身边日常之物的美和珍贵。比如,阳台久已废弃的花盆中,是否有小草正冒出嫩绿的芽?在你不曾注意的某个角落,也有春天正在滋滋滋生长。
END
参考资料:
1、刘丽娜:《沈周“卧游”思想及对吴门画派的影响》,荣宝斋,2013年7期
2、阿兰·德波顿著,南治国、彭俊豪、何世原译:《旅行的艺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年
一、程婴
程婴,春秋时晋国义士。相传他是古少梁邑(今陕西韩城西少梁附近程庄)人,为晋卿赵盾及其子赵朔的友人。
二、程本
程本,春秋晋(今邢台市内丘县)人。字子华,自号“程子”。大司马程柏林之后。学识渊博,熟读《坟》《典》《丘》《索》以及故府传记之书,善于持论,聚徒著书,名闻诸侯。
三、程邈?
程邈,字元岑,秦朝书法家,内史,秦内史下邽(今陕西渭南北)人。相传他首先将篆书改革为隶书。隶书是中国古代文字发展的分水岭,为行书、楷书、草书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宋刻大观帖中还收录有程邈书作《秦御史程邈书》。
四、程不识
程不识是汉武帝时的名将,别称“不败将军”。担任山西太守,长乐卫尉。与李广齐名。其主要成就为镇守边疆,抗击匈奴,治军有方,军纪严明,生平未尝败绩。
五、程咬金?
程咬金,原名咬金,后更名知节,字义贞,济州东阿(今山东东平西南)人。唐朝开国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程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程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程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程不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程咬金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renwu/517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陈枚
下一篇: 邓石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