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寿民,1684年生,1752年逝世,江苏山阳(今淮安)人。 清代画家。原名维祺,字寿民,以字行,更字颐公,号渐僧、苇间居士。能书擅画,花卉翎羽,均有别趣,尤以泼墨芦雁驰名于江、淮间。与华喦、郑燮等交往甚契,属扬州画派。所居芦间书屋,多名流造访。人称“淮上一高士”。传世作品有《芦雁图》册、《芦雁图》轴。
在“扬州八怪”中,有一位终生隐居、穷困潦倒、却使金农自甘“倾倒”的边寿民,他精于诗文书画,擅长花卉翎毛,尤其以画芦雁驰名于世,以至人称“边芦雁”。高凤翰将他比成当世“边鸾”(唐代花鸟画名家)。华新罗、郑板桥、沈凤、蔡嘉等百余位书画家、文学家和他时相交往,互赠诗文书画。
虽然凌霞《灵隐堂集》和黄宾虹《古画微》都将边寿民列入“扬州八怪”,但是有关边寿民的资料和系统研究甚为欠缺。不但清史无传,府县志记载亦甚简略,而且从未出版过他的书画集。
◇ 艺术特色 ◇
边寿民的艺术活动在雍(正)乾(隆)年间,以善画芦雁名闻海内。画花卉亦有别正职。画泼墨芦雁,苍浑生动,朴古奇逸,极尽飞鸣、食宿、游泳之态。泼墨中微带淡赭,大笔挥洒,浑厚中饶有风骨。又善以淡墨干皴擦小品,更为佳妙。因他画芦雁,称其所居名“苇间书屋”。他又工诗词、精书法。和郑板桥友善。他善于写生,每于秋日结屋荒洲,从琉璃窗中洞观芦雁飞鸣、食宿、游泳的情态。代表作有:《碧梧双峙图》、《老圃秋容图》、《寒江秋思图》、《寒芦落雁图》、《芦丛栖息图》、《沙洲雁影图》、《潇汀南雁图》等。
◇ 作品赏析 ◇
边寿民 《芦花栖雁图》
边寿民 《芦雁图》
边寿民 《书法》
1、青莲居士——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2、香山居士——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3、耐辱居士——司空图
司空图(837~908),河中虞乡(今山西运城临猗)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懿宗朝时曾被召为殿中侍御史。
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司空图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司空图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4、莲峰居士——李煜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
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开宝八年(975年),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开封),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追赠太师,追封吴王。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
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5、六一居士——欧阳修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
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
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欧阳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白居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空图
汪士慎,清代“扬州八怪”之一,以擅画墨梅著名于世。此外,他还精于印学,书法造诣精深;擅诗文,著有《巢林诗集》,作品风格清新,别有见地,受文坛推崇,为世人赞赏。在生活习惯上,他也有“怪”的地方——嗜茶成癖。
汪士慎不仅嗜茶,而且识茶,常赋茶诗,这在“八怪”中是尽人皆知的。扬州八卦之一高翔曾为他画《汪士慎煎茶图》,而好友闵廉风则把汪士慎在艺术、生活上两大异于常人的“怪”处概括起来,恰如其分地馈赠了两名诗:客至煮茶烧落叶,人来将米乞梅花。
汪士慎字近人,号巢林,又号溪东外史,是安徽歙县人。他出生于名山大川之间,在艺术上并未接受过名师指点,是扬州画派著名画家中最为穷困潦倒的一个,但他安贫乐道,始终想维护文人的清高品格。由于有难言之隐,他从未提及自己的身世。
在38岁时,汪士慎孑然一身离开了故乡,寄居在扬州,过起了“无山而隐,不褐而禅”的生活。他在扬州卖画,生意并不太好,画的价格也不高。例如,他曾托画家朋友边寿民在淮安卖画,在边寿民留给汪士慎的便签中可以看到,四册本子只卖出三两八钱银子。
汪士慎一向羞于坦言卖画,常常通过中间人代理卖画事宜,边寿民就扮演着中间人的角色。他还通过好朋友方可村的介绍,到浙江去卖过画。他的诗文发表和书画创作以及日常生活时不时得到马曰琯、马曰璐兄弟的接济。
马氏兄弟为安徽祁门人,后迁居扬州,是清代著名盐商、藏书家,为清前期扬州徽商的代表性人物。兄弟俩勤敏好学,擅诗词,喜交学者友人,扬州画派的艺术家们多蒙受其照顾。
时人称其"扬州二马"。马氏家庭豪富,但为人慷慨,热心地方公益事业,曾捐资开掘扬州沟渠,筑渔亭孔道等。乾隆帝南巡时,赐御书。
也有人以物物交换的形式取得汪士慎的作品,如此一来,较之现金交易,更富人情味。人们所送的,或者说艺术家所得到的,恰是他生活的必需品。闵廉风的“人来将米乞梅花”很形象地说出了这一点。
汪士慎的画路较宽,但以画梅最具特色。他较早的作品,显得秀气脱俗,生气勃勃,晚年的作品风格有所变化,要粗壮一些。他绘画的题材多样,除了各种花卉外,还有竹、石等,偏爱清雅,多绘兰、梅等花。这也是当时画家极为喜爱的题材。他在一幅画中曾将曲梅、修竹、怪石组合在一起,并在自题中称梅为冷香、石兄、竹弟。
汪士慎重视用纸,并在枝干上下功夫,其横枝大干突出“古干淡着色”,以淡墨润干,以浓墨点苔,以干墨圈梅,使梅花湿润苍劲。他的梅花被称为“汪梅”,“汪梅”的审美特征正是“冷香”二字。其画梅代表作有《绿萼梅开图》、《洒香梅影图》等等。
在扬州诸家中,汪士慎的画格极高,书法和篆刻也为人称赞。其书法传世者有隶书和行草两种。汪士慎的隶书波势收敛,结体方正而略长,行草则较为活泼自然。他的篆刻水平,甚至得到西泠八家之首丁敬的青睐。
不幸的是,当汪士慎的生活渐渐有了改善,有了自己单门独院的家时,却又遭遇了不幸。54岁的汪士慎左眼病盲了。但他单眼仍能画梅,“尚留一目看花梢”的白文印,是他一生挚爱艺术,画意梅花的真实写照。
他67岁时双目全盲。这位达观的老画家自我安慰道:从此不用再见那些忙忙碌碌的平常人了。尽管双目完全失明,他依旧操笔写狂草大字,以书画换米粮钱。可见,他的一生坎坷与艰辛之多。心中有梅的汪士慎,在一幅幅梅花图中,将每一朵梅花都刻画得入目三分,每一根枝条都刚劲有力,刚毅的梅枝与绽放的梅花更显出画家冷傲孤芳的生命气质。
据说,他以手摸索作画,经过不懈地努力后,比未失明时画得更加工妙。好友金农非常欣赏他的画,他评道:“千花万蕊,管领冷香,俨然灞桥风雪中。”汪士慎自己则说:“雪尽南枝香梦醒,欣欣颜色向春风。”可见,他向往的还是美好的未来。
这位命运多舛的艺术家,不仅在画中以梅花表明自己的心性、操守,更在诗文中记录了自己的一生。《巢林诗集》正是他扬州卖画30年的一部史诗。
边(Biān 边)姓源出有二:
1、出自以国名为氏。商代有诸侯国边国(今地不详),为伯爵,称边伯,其后以边为氏。至周王朝时,有大夫亦名边伯。
2、出自子姓,以祖字为氏。周朝时,宋国国君的儿子名城(一名御戎),字子边,其后世子孙便以祖字边为姓,成为边姓一支。
得姓始祖:子边。我国的边氏族人,由来已久,《通志·氏族略》上说,边姓是宋公子城的后代,城字子边,他的子孙以王父字为氏。另外,《元和姓纂》指出,周朝初年的宋国是传自商汤的嫡系子孙,追本溯源,边氏当然是商汤的后裔了。商汤这一支子孙,最初在中原的河南地区为繁衍中心。望族居陈留郡(今河南省开封陈留郡)。故边氏后人尊子边为边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边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边姓出自子姓。上古商代的时候,有个诸侯国叫边国,边国国君有伯爵的封号,所以又称为边伯。后来边国灭亡以后,边伯的后代中有的就以国名作为姓氏,称为边氏,世代相传。还有一支边姓起源于春秋时期。那时有个宋国,宋国国君宋平公的儿子叫御戎,字子边。子边的后代有的以他的字作为姓氏,也称为边氏,形成了另一支边姓的起源。在古代,边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陈留。
三、历史名人
边 韶:后汉凌仪人,字孝先,以文学知名,有几百学生。桓帝时,边孝先官至尚书令,著有《诗颂碑铭书策》15卷。
边 让:字文礼(?-1208),陈留浚仪人。生年不详,卒于汉献帝建安中。少辩博能文。灵帝中平中,(公元一八六年左右)大将军何进闻名欲辟之,恐不至,诡以军事徵召。既至,署令史,以礼见之。让善占射,能辞对,宾客满坐,莫不羡其风。府掾孔融、王朗并修刺候。议郎蔡邕亦深敬之,以为宜高任,复上书推荐。时年只二十余。后以高才屡擢进,迁出为九江太太守。初平中,王室大乱,让去官还乡。恃才气不肯屈事曹操,且多轻侮之言。建安中,有乡人构让于操,操告郡就杀之。著有《章华赋》,今尚存。(见《后汉书文苑传》)余文皆散失。
边 镐:南唐升州人,李景时以行营招讨洪抚饶信翕等州都虞侯,攻取建州,王延政降,诸将皆争功,镐独无一言。寻平湖南马氏,进武安军节度。镐御下无法,行师唯以活人为务,时称边菩萨。会有孙朗之乱,竟丧楚地,坐削官。后周师至,镐起为将,军溃被执。世宗命为右千牛卫上将军,及割淮南请盟,乃归镐,景置而不用,后卒于金陵。
边 鸾,唐朝画家,长安人。他擅长画花鸟及折枝草木,用笔轻利,设色鲜明。唐德宗曾命他画外国年赠解舞孔雀,他画一正一背,毛羽金翠辉映,舞态若合音节,表现出了羽毛的变化姿态和花卉的芳妍,为前所未有,对推动当时花鸟画的发展起了一定作用。
边 鲁:元代书画家。字至愚,号鲁生,宣城(今安徽省宣城)人。官南台宣使。工古文奇字,善墨戏花鸟,名重江湖间。著有《书史会要》、《画史会要》、《春草斋集》、《梧溪集》等。
边 贡:明代文学家,济南历城人,文坛著名的“前七子”之一,诗作以清新婉转、平淡和粹、兴象飘逸见长, 对明代文坛产生过较大影响。
边景昭:字文进。明代画家,字文进,福建省沙县人,一作陇西(今甘肃省)人。永乐年间召至京,以绘事供奉内廷,授武英殿待诏,与蒋子成、赵廉被称为“禁中三绝”。他性格夷旷洒落,渊博能诗,精画花果翎毛,继承宋代院体传统,以工整妍丽取胜。所画花鸟,注重刻画花鸟的各种情态他的花鸟优美而不流于柔媚,具有新的格调,为明代前期重要的花鸟画家,与吕纪齐名。
边连宝:清代约1729年前后在世。字肇畛(一作赵珍),号随园,直隶任邱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清世宗雍正中前后在世,年七十四岁。诸生。父汝元与同里以诗艺相切磋,连宝能世家学。雍正十三年,(1735年)贡成均,廷试第一。明年,蔫试“博学鸿词”,报罢。复蔫经学,辞不赴。自是无意进取,益肆力于古学。连宝为诗,直达胸臆才力纵恣。出入于韩愈、孟郊、白居易、卢仝之间。著有《随园集》、《古文病余草》、《续草》、《长语》、《清史列传》等,并传于世。
边寿民:清代著名画家。初名维祺,字颐公,又字渐僧、墨仙,号苇间居士。江苏淮安秀才。他的艺术活动在雍正、乾隆年间,以善画芦雁名闻海内。画花卉亦有别正职。画泼墨芦雁,苍浑生动,朴古奇逸,极尽飞鸣、食宿、游泳之态。泼墨中微带淡赭,大笔挥洒,浑厚中饶有风骨。又善以淡墨干皴擦小品,更为佳妙。因他画芦雁,称其所居名“苇间书屋”。他又工诗词、精书法。和郑板桥友善。他善于写生,每于秋日结屋荒洲,从琉璃窗中洞观芦雁飞鸣、食宿、游泳的情态。代表作有:《碧梧双峙图》、《老圃秋容图》、《寒江秋思图》、《寒芦落雁图》、《芦丛栖息图》、《沙洲雁影图》、《潇汀南雁图》等。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陈留郡: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陈留县,汉代置陈留郡,在今河南省开封地区。
金城郡:汉元始六年(公元前81年)置金城郡,相当于今甘肃省兰州以西、青海省青海湖以东地区。治所在允吾(今甘肃省永靖县西北)。隋大业及唐天宝、至德年间又曾改兰州为金城郡。
2、堂号
腹笥堂:后汉边韶,字孝先,以文学知名,有几百学生。边韶有一次白天睡着了,学生私自嘲笑他说:“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边韶答:“边为姓,孝为字,腹便便,五经笥。思经事,寐与周公同梦,静与孔子同志,师而可嘲,出何典籍?”。后来边孝先官做到尚书令。
====================================================================
【边姓宗祠通用对联】
〖边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姓启边国;
望出陈留。
——佚名撰边姓宗祠通用对联
全联典指边姓的郡望和源流(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五经笥腹;
四杰蜚声。
——佚名撰边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指东汉浚仪人边韶,字孝先,以文学知名,能言善辩,教授弟子数百人。一天,他正假寝,有弟子私下嘲笑他说:“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他听后应声对道:“边为姓,孝为字。腹便便,五经笥(盛饭食或装衣物的竹器)。但欲眠,思经事。寐与周公通梦,静与孔子同意(意旨相同)。师而可嘲,出何典记?”嘲笑他的弟子大为惭愧。桓帝时,官至尚书令。下联典指明代历城人边贡,字廷实,号华良,弘治年间进士,任兵科给事中,嘉靖年间官至南京户部尚书。他早年就负有才名,喜欢游览江山,饮酒赋诗,与李梦阳、徐祯卿、康海号称“弘治四杰”。
官称佛子;
朝采令名。
——佚名撰边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指五代时南唐升州人边镐,中主李璟时,以行营招讨洪、抚、饶、信、歙等州都虞侯,继而先后攻克建州、潭州,执闽主王延政,杀楚王马希广,分别灭了闽、楚二国,官至武安军节度使。诸将争功时,他从来一言不发。善于以仁慈用兵,时人称他为“边菩萨”、“边佛子”。下联典指北宋楚丘人边肃,字安国,进士出身,真宗时历官工部郎中、曹州知州、邢州知州。契丹入侵时,正逢地震,城墙倒塌,真宗密诏令他见机行事,他打开城各城门,严阵以待,敌军却退了回去。真宗曾秘密采访朝臣中有令闻(好名声)者,得二十四人,其中有边肃。
孝先笥腹;
文礼逸才。
——佚名撰边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指东汉以边韶事典。下联典指东汉边让,字文礼,善属文,孔融称其有俊逸才。
卢龙节度;
闻望名臣。
——佚名撰边姓宗祠通用对联
全联典指北宋楚丘人边肃事典。
-----------------------------------------------------------------
〖边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稻田留野老;
烟翅破寒江。
——佚名撰边姓宗祠通用对联
此联为清代书画家边寿民自题联。边寿民,淮安人,或作山阳,一名维骐,字颐公,号渐僧,又号苇间居士。
-----------------------------------------------------------------
〖边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唐人爱读边鸾画;
明士喜吟仲子诗。
——佚名撰边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指唐代画家边鸾,京兆人。最长花鸟。下笔轻利,用色鲜明。或谓其牡丹图,人畜六七,大小相戏,状态如生,推为绝笔。他如蜂蝶蝉雀,并居妙品。下联典指明代诗人边习,字仲学,著有《边仲子诗》等。
名列弘治十才子;
官居绍兴二侍郎。
——佚名撰边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指明代户部尚书边贡,历城人。与李梦阳等号称“弘治十才子”。下联典指宋代吏部尚书边知白,字公式,绍兴中历户、吏二部侍郎,直学士院。
负才俊伟驰芳誉;
持躬端敏绍家风。
——佚名撰边姓宗祠通用对联
下联典指东汉九江太守边让,字文礼,浚仪人。恃才气,不屈曹操,操杀之。下联典指唐代名人边承遇事典。
-----------------------------------------------------------------
〖边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闻望崇高,天子殷殷采取;
腹笥富厚,门人济济从游。
——佚名撰边姓宗祠通用对联
上联典指宋代工部郎中边肃的事典,边肃,字安国,楚丘人。下联典指东汉学者边韶的事典。边韶,字孝先,浚仪人。尝言:“边为姓,孝为字,腹便便,五经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renwu/521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华喦
下一篇: 黄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