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综合浏览区 >> 历史人物

陈撰

佚名 2023-06-05 22:49:42

陈撰

陈撰(1678--1758),字楞山,号玉几、玉几山人,鄞县人,居钱塘,以书画游江淮间,遂流寓扬州。初主銮江项氏,项氏中落,又馆于筱园主人程梦星,晚年江都江鹤亭延之入康山草堂,直至终岁,是〖扬州八怪〗中唯一不以卖画为生的画家。乾隆元年(1736)被荐举博学鸿词科,拒不应试。为人品性孤洁,不原与达官贵人交往。常与汪士慎、 高翔、万鹗等在扬州马日涫玲珑山馆赋词作画。所作花卉,疏简间逸, 格调清雅,尤精写梅。与李鳝齐名,人称〖复堂玉几〗。工诗文,为文 学家毛奇龄(1623--1716)弟子,著有《绣绞集》、《玉几山房诗集》并辑有《玉几山房画外集》。

◇ 艺术特色 ◇

师毛奇龄,修行笃学。乾隆十二年,(公元一七四七年)以布衣举“博学鸿词”,辞不赴、寄寓江都,所居有玉几山房,搜藏书画颇富。撰精于赏鉴,诗意冲逸高简,画尤入品,为时人珍宝。

书无师承,画绝摹仿。善草书,工写生,以墨晕之,若不经意,萧疏简远,品格极高。与李鱓相伯仲。尤精画梅,间作山水。

◇ 作品赏析 ◇

《书法》

《人物》陈撰 (1732)年作 《墨梅册页》

老子做过哪些贡献

 【贡献】

????? ?老子在出函谷关前著有五千言的《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共81章,前37章为上篇道经,第38章以下属下篇德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全文共计五千字左右。

??????? 《道德经》是后来的称谓,最初这本书称为《老子》而无《道德经》之名。其成书年代过去多有争论,至今仍无法确定,不过根据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老子”年代推算,成书年代至少在战国中前期。楚简《老子》校注,参看丁四新著《郭店楚竹书老子校注》等书。

【道德经的后世影响】  

《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它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学、宗教等等方面。据不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超过三千余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少于一千种,从侧面说明了《道德经》的巨大影响。?  

一、学术思想

  老子对学术思想方面的影响,最早是先秦诸子,其次是魏晋文学,再次是佛学,最后是宋代理学。

先秦诸子。

先秦诸子受老子思想影响最深的应是庄子,《史记·庄周传》说:“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归本于老子之言。……作渔父、盗砣、筪,以底毁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庄子全书贯穿着老子思想,书中引老子的文学,外篇引了十九次,杂篇引了五次,内篇提老子之名三次。其次是申不害、韩非。《老庄申韩列传》说:“申子之学,本于黄老,而主刑名。”又说:“韩非喜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韩非子五十篇,其中很多非难儒者的地方,但取道家虚静无为之学说作为辅助,解老、喻老二篇,更引老入法,以法解老。主道扬榷二篇,也主张君主执一以静,无为无事,去智废巧,与老子政治思想完全吻合。所以司马迁把老庄申韩同列一传。另外,《史记·孟荀列传》说:“慎到,赵人。田骈、接子,齐人。环渊,楚人。皆学黄老道德之术,因发明序其指意。”这说明除庄子、申不害、韩非而外,慎到、田骈、接子、环渊,也深受老子思想的影响。  

魏晋玄学。

  道家学说,两汉有所衰落,到魏晋南北朝时再次复兴,其前后三百多年,形成了讨论哲理的风气,题材则是“三玄”。据颜氏家训勉学篇所记,主要是指《老子》、《庄子》和《周易》。不过《周易》经过王弼的注解,事实已和老子类同。其学者的著作,集中在研究相关学说,如何晏的道德论,王弼的周易注、老子注,阮籍的达庄论、大人先生论,嵇康的释私论等都是。其中以王弼最为突出,其所注的周易,即十三经注疏本,而他的老子注,是千余年来研究老子的人必读的典籍。在他之后,注解老子者不下千百家,但没有一个人能够超得过他。  

佛学

  佛学传入中国,虽始于汉明帝永平十年(西元六十七年),但经过魏晋时期以道家思想为解说的津梁,以老庄比附佛经,于是才开始兴盛,至于隋唐而极盛一时。道家崇尚虚玄,佛家崇尚空寂,二者思想颇为接近。因此,当时谈玄之士,多觉得老庄与佛学并无二致。如刘虬无量义经序说:“玄圃以东,号曰太一;宾以西,字为正觉,希无之与修空,其揆一也。”范晔论佛教说:“祥其清心释累之训,空有兼迁之宗,道书之流。”(后汉书西域传论)所以当时士人多有用“三玄”中的言论解释佛经的,如慧远、道安、支迿等是。这种以“外典”讲解佛经,当时称为“格义”。甚至到后来反而用佛学来解释道家之言了。当时的高僧如鸠摩罗付、僧肇、慧观、慧琳、慧严等人,便都注过老子,由此可见老子思想盛行的情形了。

理学。

  理学是儒家思想的发扬光大。儒家思想自孟子没后而不得其传,其原因是儒家学说所谈的皆在人生日用之间,缺乏高深的理论,难以满足人心。宋代诸儒有见于此,于是大谈哲理,建立起行上学的基础。以五子之首的周敦颐为例,他所作太阳图,宋史本传说“明天理之根源,究万物之始终。”宋明理学家讲宇宙发生论的,多就其图说加以推衍。他的太极图则是本自道教的太极先天图。宋史儒林朱震传说:“陈撰以先天传种放,种放传穆修,……穆修以太极周敦颐。”朱蠡尊论周敦颐的太极图,本名无极图。陈撰居华山,以无极图刊于石壁。其最下圈名为玄牝之门,最上一圈名为炼神返虚,复归无极(太极图传授考)皆可为证。先天图是道教的作品,而道教渊源于老子。太极图与道家有关,通书亦然。此后理学家大多以此二书为骨干,说明了理学家在行而上哲理方面,受老子思想的影响很大。

?二、政治?

?????? 老子思想对政治方面的影响,具体表现于汉初惠帝、文帝、景帝三朝,直到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止。”文景之治“时期,政治者清静无为,结果国富民殷,太仓之粟,溢于仓外,府库之财,年久索断。因而才使武帝能够完成他的振古铄今的武功。武帝以后,道家在政治方面由明入暗,易主为辅,与儒家思想配合,形成了两千年来儒表道里的政治。

?三、文学?

?????? 老子思想影响于文学,在晋永嘉至义熙约一百年间即有所体现。这段时期,由于玄学盛行,诗人文士发为文章,大多理胜于辞,而平典乏味。钟嵘诗品序就曾说:“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爱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 、恒、庚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讼,建安风力尽矣”续晋阳秋也说:“正始中,王弼、何晏好老庄玄胜之谈,而世遂贵焉。至过江,佛理尤盛,故郭璞五言,遂会合道家之言而韵之。询及太阳函绰,转向祖尚,又加三世之辞,而诗骚之体尽矣。询、绰并为一时文宗,自此作者悉体之。至义熙中,谢混始改。”(世说新语文学篇注引)又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说:“自津武至于义熙,历载将百,虽比响辞,波属云委,莫不寄言上德,托意玄珠,遒丽之辞,无闻焉尔。“

????? 描写田园山水风光,而怡情悦性的纯文学作品,也是受了道家的影响而产生的。诗经、楚辞、汉曹,已现道家意味。魏晋以后,由于道家思想盛行,于是文学作品中充满了道家的情味和意境。“这种影响,应以陶渊明的田园诗为一显著的开始。陶渊明本人不仅具有道家的思想,并且身体力行,实践道家的教训。因此,他的诗全部反映着道家的情调。”(张起钧先生《智慧的老子》)朱熹曾说:“渊明之辞甚高,其旨出于庄老”(朱子语类)的确是深有见地的看法。这一类? 作品所描写的都是自然风光,如田园山水诗。所表现的,则是闲适的心情,恬淡的胸怀,隐逸的情操,高雅的意境。而这些在儒家人物的文学作品中,是难以找到的。

大胆创新的“扬州八怪”是怎样的?

扬州八怪,是清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美术史上也常称其为"扬州画派"。 在中国画史上说法不一,较为公认指:金农、郑燮、黄慎、李鳝、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至于有人提到的其它画家,如阮元、华岩、闵贞、高凤翰、李勉、陈撰、边寿民、杨法等,因画风接近,也可并入。因"八"字可看作数词,也可看做约数。他们大多出身贫寒,生活清苦,清高狂放,书画往往成为抒发心胸志向、表达真情实感的媒介。 扬州八怪的书画风格异于常人,不落俗套,有时含贬义,因此称作"八怪"。

"扬州八怪"之说,由来已久。但8人的名字,其说互有出入。据《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中的"八怪"为罗聘、李方膺、李鳝、金农、黄慎、郑燮(又叫郑板桥)、高翔和汪士慎。此外,各书列名"八怪"的,尚有高凤翰、华岩、闵贞、边寿民等,说法很不统一,今人取"八"之数,多从说。扬州八怪,职业而已,不能说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有时含贬义。
从康熙末年崛起,到嘉庆四年"八怪"中最年轻的画家罗聘去世,前后近百年。他们绘画作品为数之多,流传之广,无可计量。仅据今人所编《扬州八怪现存画目》记载,为国内外200多个博物馆、美术馆及研究单位收藏的就有8000余幅。他们作为中国画史上的杰出群体,已经闻名世界,把徐渭的泼墨手法发挥到顶峰。
扬州八怪之八位画家,生前即声名远播。李鳝、李方膺、高凤翰、李勉,先后分别为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召见,或试画,或授职。乾隆八年,弘历见到郑板桥所作《樱笋图》,即吟诵了"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玺。乾隆十三年,弘历南巡时,封郑燮为"书画史"。罗聘尝三游都下,"一时王公卿尹,西园下士,东阁延宾,王符在门,倒屣恐晚;孟公惊座,觌面可知。"
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有时含贬义。近现代名画家如王小梅、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任伯年、任渭长、王梦白、王雪涛、唐云、王一亭、陈师曾、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潘天寿等,都各自在某些方面受"扬州八怪"的作品影响而自立门户。他们中多数人对"扬州八怪"的作品作了高度评价。徐悲鸿曾在郑燮的一幅《兰竹》画上题云:"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最卓绝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仁悲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
在扬州当地还流传这一种说法:"扬州八怪"是指扬州地区的"丑八怪"。由于扬州八怪的艺术风格不被当时所谓的正统画派所认同,而且他们追求的就是自然,就是真实、现实,他们就把一些生活化,平民化的都搬到他们的书画作品之中,甚至把社会的阴暗面揭露出来。这种行为使得统治者的利益受损,说他们都是画坛上不入流的"丑八怪",扬州八怪因此而得名。文艺理论家最后把"扬州八怪"归纳为8人。在扬州当地有纪念馆,就立着他们的雕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renwu/521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