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录,明代。字宪章,以字行,号如隐居士,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善墨梅、松、竹、兰蕙,笔意儒雅,与王让齐名。评者以二家虽格意不同,录笔力实过王谦。正统十一年(1446年)尝作墨梅图。《图绘宝鉴续纂》、《画史会》、《绍兴府志》、《明画录》、《无声诗史》、《越画见闻》。
◇作品赏析◇
明 陈录.《梅花图》
明 陈录.《万玉图》
明 陈录.《玉兔争清图》
宋 赵孟坚 《岁寒三友图》
梅,花中四君子之一,傲而不俗。其色分红白及绿,另有蜡梅,色黄如蜡,香气浓郁,虽自成科属,其风韵却与梅有异曲同工之妙。梅寿可逾千载,枝干虬曲,身姿苍古,其芳愈寒愈媚,临风寒劲挺傲然铁骨,遇冰雪更添飘然风仪,为历代文人雅客所喜爱。明代李渔曾论赏梅之无奈:“风送香来,香来而寒亦至;雪助花妍,雪冻而花亦冻”。吾以为:梅不畏寒乃出自天然,而寒香俱来更是造化奇绝,踏雪寻梅,呵气凝香,满目娇色,风雅至致哉!
王冕? 墨梅
梅属乔木,凌寒独开,君子比德,为文人雅士和人民大众所喜爱。宋代王安石咏梅名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和元代王冕题画《墨梅》“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充分表现了人们对梅花象征的高尚品格的崇敬爱戴的情怀。
图中画盛开的梅花,树干上墨书有“岩叟”二字。此图运笔道劲有力,构图疏密有致,枝条穿插,富有韵味,具扬补之遗法,为补之传派中上乘之作。
此图轴丝质,依画稿缂织。以十五六种色丝装的小梭代笔,巧妙搭配,画面色泽和谐。以“通经断纬”的手法缂织,并娴熟地运用了多种缂丝技法。所用丝线之经密度20根/cm,纬密度44-46根/cm,精工细密。此缂丝图很好地体现了原画稿疏朗古朴的意趣,画面生动,清丽,典雅,是沈子蕃为数不多的存世作品之一,也是南宋时期缂丝工艺杰出的代表作。
此图写红梅翠竹,残雪未消,寒雀刷羽枝头,神态生动。竹梅为双钩填彩,而雀则用细毫写羽毛,写实逼真。
春消息图 ?元代 ?邹复雷
图绘老梅新枝,蓓蕾竞绽,喧闹热烈的气氛宣告春天来临的消息,动人心魄。画家以劲健和时带飞白的笔触皴写粗干,梅花画法奇特,既非用笔点染,亦非用线钩勒,而用绢卷或线团蘸墨点成。作者以特写镜头截取画面,擅用疏与密、繁与简、直与曲等对比手法布局,笔势遒劲奔放,墨色浓淡参差,境界幽雅淡逸,是古代墨梅画的杰作。
此图梅枝横斜而出,枝条简疏。枝节交叉处梅花竞相吐蕊开放,表现了王冕野梅的清绝韵致。笔墨精练蕴藉,主干以淡墨挥洒,浓墨点苔,苍古老拙。分枝以中锋勾撇,挺拔坚韧。
此幅构图别致,布局豪纵奇崛,气象峥嵘而清劲可爱。枝干纵横,以墨笔皴写,湿笔中又呈飞白,枯健如蟠龙虬曲,再横点重墨,更显苍老道劲。枝梢俏利,而嫩枝又笔直上伸,上下呼应。繁花散于嫩枝之间,只用简洁的双钩,千斛万蕊,冷艳寒香便扑面而来。妙在一缕烟雾横遮梅梢,更添隽拨清逸之致。
此图写倒垂梅一株,枝由右上角出,主干弧形弯曲,构成梅枝总的动势。小枝则有穿插、变化,形成枝蕊参差交错、俯仰顾盼,梅花烂漫怒放的景象,图中以没骨写干,双钩圈花,淡墨渲染背景,突出千条万玉、花团锦簇的视觉的效果。
这幅梅花图与画家的《万玉图》有异曲同二之妙,但在气势上更觉恢宏。此图梅干自左出,倒垂而下,分为二枝,一枝弯曲直下,一直平伸出画面,但细枝侧条全取披垂之势,与总的动势保持一致。画面上繁花密蕊、璎珞纷呈,千条万玉,扑面而来。构图上将主干分散从而强调密如万玉的花朵本身的美感,有一种喜气洋洋的氛围,体现了画家躬逢明王朝“盛世”,而“借花献佛”,以写“梅花得意羡群芳”的心情,从而少了王冕画梅之中的那种孤傲和清雅之气。
此图以较工整细致的笔法画一枝梅花与一丛翠竹,从一角斜出,垂曳于清溪之上。构图疏秀有致,梅枝盘折曲伸,指向扇面款识,使整个画面得到统一。
图绘老梅一折,虬干挺拔,枝干挺枝,枝干交错,颇有气势。枝头繁花怒放,一片生机。用笔雄健,墨色浑厚,粗细相间,疏密有致。有曹莹、缪朴、王麟三人题诗,左侧自识“钱塘王牧之为文敏指挥使写”,钤“牧之”印,另一印模糊难辩。
图绘雪景寒江,两只鸳鸯站岸边梳理羽毛。一株老梅,枝条繁茂,花开带雪,分外妖娆。雪竹挺立,小雀瑟栖于上。鸳鸯造型优美,色墨交融;梅树用笔老辣,用墨焦重,梅花清新淡雅,整个背景以淡墨渲染,留白以表雪意。
此画中写水仙与茶、梅三友相为呼应,梅枝上一小鸟正跃跃欲飞。构图奇妙,梅枝斜伸而下,另有一短枝取向上之势。以淡墨点染出山石,水仙、茶树用工笔细加勾画,而花冠及梅花皆以粉色由外及内的渲染,间点丹红,色泽淡雅脱俗,气韵流动。山雀用笔筒略,造型却准确生动。
梅花绶带图 ?清代 ?沈铨
此图写寒梅怒放,一绶带鸟栖于枝上,另有一小雀在其下方啾啾呜叫。梅枝曲折,由墨笔勾出,淡墨皴染,梅花由铅白点染,晶莹剔透。绶带鸟及小雀刻画细致入微,一丝不苟,有北宋黄筌之意韵。
梅花图 清代 ?汪士慎
此画清淡秀雅,瘦劲姿媚,使我们看到了作者画梅的独特风格。金农曾评日:“巢林画繁枝,千花万蕊,管领冷香,俨然灞桥风雪中。”但我们看到作者遗存的梅花作品中,枝、花并不太繁,是以疏朗清瘦见长,给人一种疏影潇洒、冷香四溢的感觉,这幅《梅花图》便可作为佐证。
春风香国图 ?清 ?汪士慎
此画以梅兰竹、牡丹为题。梅花清淡秀雅,以墨笔写干,稍加点染,曲折秀逸。墨线勾花,略罩淡粉,铅白点蕊,神清韵足;中锋撇写兰叶,转折有致,以朱砂点写花冠,淡墨点心,新颖不俗。牡丹花叶以淡墨润染,钩勒花瓣罩染轻粉,晕染有湿润清丽,水气空朦之感。
玉壶春色图 清代 ?金农
图中取梅树老干一截,通贯画幅正中,顶天立地,布局奇绝,又以大笔铺枝,小笔勾瓣,繁枝密萼,穿插左右,枝干以饱含水分的淡墨挥写,浓墨点苔,更显出老梅凌寒的性格。“花光迷离,恍如晓雪之方开”。右侧上端有作者自题,乃知为追思五十年前,观元至大辛少府贡粉矮梅卷情事,凝想而作,款署:“荐举博学宏词杭郡金农画记,时年七十又五。”此为金农老年精心之作。
此图裁取梅树一角,老干苍劲,新枝挺发,繁花密萼,正反转侧,一片生机。枝干苍老古朴,花蕊挺劲清秀,运笔密而不乱,繁而不杂,墨气雄厚,一轮圆月,影照梅花,分外清逸。
有梅之记,始见于《西京杂记》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朱梅’、‘胭脂梅’。迄今2000年矣。梅入画,有史载始于南北朝,至宋僧仲仁方盛,称“墨梅始祖”。
宋 赵佶 《腊梅山禽图》 绢本设色 纵82.8厘米 横52.8厘米
宋 扬无咎 《四梅花图》“未开”
“欲开”
“盛开”
“将残”
马麟《层叠冰绡图》
南宋 林椿 《梅竹寒禽图》 上海博物馆藏
元 邹复雷《墨梅图》
元 王冕 《墨梅图》上海博物馆藏
元 王冕 《南枝春早图》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 王冕 《墨梅图》上海博物馆藏
《梅花水仙图》 佚名 上海博物馆藏
《墨梅图》 佚名 辽宁省博物馆藏
明 陈录 《万玉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陈录 《梅花图》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 王谦 《卓冠群芳图》 上海博物馆藏
明 王谦 《梅石图》
明 王谦 《梅花黄鸟图》(左)
明 陈洪绶 《梅石图轴》
清 沈铨 《雪中游兔图》
清 金农 《红绿梅花图》 上海博物馆藏
清 汪士慎 《梅花图》 上海博物馆藏
清 八大山人《梅花图》
清 石涛《梅花图》
李方膺《梅花图》
石涛 《灵台探梅图》
清 恽寿平 《五清图》
清 萧晨 《踏雪寻梅图》 青岛博物馆藏
唐寅 《梅花书屋图》
清 陈枚 《月下赏梅》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烟笼玉树图》 明 陈录
《梅花绶带图》 清 沈铨
《玉壶春色图》 清 金农 南京博物院藏
《红绿梅花图》 金农 上海博物馆藏
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
【出处】陈录:《善诱文·省心杂言》
【浅释】对待民众要和气,对待下属要厚道,对待别人要宽容,这样的人才是君子.这说的是君子的为人处世之道.
1.有关黄鹤楼的诗句 《黄鹤楼》崔灏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射。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望黄鹤楼》
李白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处为:搴手换足】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槌碎黄鹤楼》
李白
黄鹤高楼已槌碎,黄鹤仙人无所依。
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
神明太守再雕饰,新图粉壁还芳菲。
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
君平帘下谁家子,云是辽东丁令威。
作诗调我惊逸兴,白云绕笔窗前飞。
待取明朝酒醒罢,与君烂漫寻春晖。
《江夏送友人》
李白
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
黄鹤振玉羽,西飞帝王州。
凤无琅□实,何以赠远游。【□处:王干】
徘徊相顾影,泪下汉江流。
《菩萨蛮·黄鹤楼》
毛泽东
莽莽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河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黄鹤楼》
贾岛
高槛危檐势若飞, 孤云野水共依依。
青山万古长如旧, 黄鹤何年去不归?
岸映西州城半出, 烟生南浦树将微。
定知羽客无因见, 空使含情对落晖!
宋之问
汉广不分天,舟行杳若仙。清江度暖日,黄鹤弄晴烟。
岳飞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跨黄鹤。
陆游
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汉江交流波渺渺,晋唐遗迹草离离。
范成大
谁家笛里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汉树有情横北斗,蜀江无语抱南楼。
白居易
楚思渺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弦秋。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
刘禹锡
梦觉疑连榻,舟行忽千里。不见黄鹤楼,寒沙雪相似。
王维
城下沧浪水,江边黄鹤楼。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2.白居易在黄鹤楼上作的诗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送储邕之武昌李白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
春风三十度,空忆武昌城。送尔难为别,衔杯惜未倾。
湖连张乐地,山逐泛舟行。诺为楚人重,诗传谢脁清。
沧浪吾有曲,寄入棹歌声。江夏送友人李白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
黄鹤振玉羽,西飞帝王州。凤无琅玕实,何以赠远游。
裴回相顾影,泪下汉江流。卢侍御与崔评事为予于黄鹤楼置宴宴罢同望白居易江边黄鹤古时楼,劳致华筵待我游。
楚思淼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弦秋。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
总是平生未行处,醉来堪赏醒堪愁。汉阳春晚李群玉汉阳抱青山,飞楼映湘渚。
白云蔽黄鹤,绿树藏鹦鹉。凭高送春目,流恨伤千古。
遐思祢衡才,令人怨黄祖。一斛珠戴复古龙山行乐,何如今日登黄鹤。
风光政要人酬酢,欲赋归来,莫是渊明错。江山登览长如昨,飞鸿影里秋光薄。
此怀只有黄花觉,牢裹乌纱,一任西风作。七律·登庐山毛泽东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菩萨蛮·黄鹤楼毛泽东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3.白居易在“黄鹤楼”上作的诗是什么 《卢侍御与崔评事为予于黄鹤楼置宴,宴罢同望》
【唐】白居易
江边黄鹤古时楼,劳置华筵待我游。楚思淼茫云水冷,
商声清脆管弦秋。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
总是平生未行处,醉来堪赏醒堪愁。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4.有哪些关于黄鹤楼的诗句 关于黄鹤楼的诗句有好多,下面摘录几首供君参考: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黄鹤楼 唐代: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宋代: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4.望黄鹤楼 唐代:李白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5.题黄鹤楼石照 唐代:吕岩
黄鹤楼前吹笛时,白苹红蓼满江湄。
衷情欲诉谁能会,惟有清风明月知。
6.菩萨蛮·黄鹤楼 现代:毛泽东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7.黄鹤楼 宋代:陆游
手把仙人绿玉枝,吾行忽及早秋期。
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
江汉交流波渺渺,晋唐遗迹草离离。
平生最喜听长笛,裂石穿云何处吹?
8.黄鹤楼 宋代:贺铸
登真者谁子,昔有费公禕。
白日玉书下,青天驾鹤飞。
此地少留憩,神标怅依依。
振裾谢尘浊,与尔方远违。
层楼宠陈迹,江山长四围。
登临美商素,雨气薄西晖。
水落州觜嫩,风豪帆背肥。
飘然起遐想,琳馆閟岩扉。
明月识悠阔,白云疑是非。
金桃未遽熟,薤露虞先曦。
高树两华表,长招羽驾归。
灵瓢五色剂,定与遗民挥。
自顾乏仙质,延生犹可希。
刀圭傥不吝,如饱首阳饥。
9.题黄鹤楼 宋代:江万里
黄鹤楼高倚半天,楼中黄鹤去千年。
檐楹自是留真境,几席何妨得老仙。
云护山光秋驻马,日笼江影书停船。
良工改写归图画,俯仰令人一慨然。
10.崇恩演福禅增偈 宋代:贾似道
灵山一别几经春,今日重来喜见君。
佛法一肩担荷却,黄鹤楼前第一尊。
5.关于黄鹤楼的古诗 黄鹤楼主楼壁画上有一首《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 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也成为咏诵黄鹤楼的绝句。
唐崔颢的《黄鹤楼》
昔 人 已 乘 黄 鹤 去,
此 地 空 余 黄 鹤 楼。
黄 鹤 一 去 不 复 返,
白 云 千 载 空 悠 悠。
晴 川 历 历 汉 阳 树,
芳 草 萋 萋 鹦 鹉 洲。
日 暮 乡 关 何 处 是,
烟 波 江 上 使 人 愁。
据说李白登临此楼,也是诗兴盎然,当他发现崔颢的这首诗后,连称“绝妙”,于是写了四名打油诗:
一 拳 捶 碎 黄 鹤 楼,
一 脚 踢 翻 鹦 鹉 洲,
眼 前 有 景 道 不 得,
崔 颢 题 诗 在 上 头。
便搁笔不写 ,后有好事之人据此在黄鹤楼东侧修建一座李白“搁笔亭”。 现在黄鹤楼公园内有崔颢的题诗壁,对面即是李白搁笔亭。
李白写下的诗词与黄鹤楼有关的不下五首,其中有一首《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从此,“江城”便成为武汉的美称。
唐代文学家阎伯理在其《黄鹤楼记》中描述“耸构巍峨,上依河汉,下临江流。。”可谓:“ 危乎,高哉!”无怪李白以“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春风三十度,空忆武昌城。送尔难为别,衔杯惜未倾。湖连张乐地,山逐泛舟行。诺谓楚人重,诗传谢眺清。沧浪吾有曲,寄语棹歌声。”抒发自己心头的感慨。
贾岛《黄鹤楼》
高槛危檐势若飞, 孤云野水共依依。 青山万古长如旧, 黄鹤何年去不归? 岸映西州城半出, 烟生南浦树将微。 定知羽客无因见, 空使含情对落晖!
宋之问
汉广不分天,舟行杳若仙。清江度暖日,黄鹤弄晴烟。
岳飞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跨黄鹤。
陆游
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汉江交流波渺渺,晋唐遗迹草离离。
范成大
谁家笛里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汉树有情横北斗,蜀江无语抱南楼。
白居易
楚思渺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弦秋。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
刘禹锡
梦觉疑连榻,舟行忽千里。不见黄鹤楼,寒沙雪相似。
王维
城下沧浪水,江边黄鹤楼。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6.有关黄鹤楼的古诗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人简介 崔颢,唐朝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氏,(公元704?—754年)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
他才思敏捷,擅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历史上对他的记述不多,故里汴州也很少有关他的传说和故事流传下来,旧《唐书·崔颢传》里非常简略,连他文学上的成就也未提及,这些都是为了什么?很值得人们思考。
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 译文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只留下了这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没有归来了,唯有悠悠白云仍然千载依旧。 晴天从黄鹤楼遥望江对岸,汉阳的树木看得清清楚楚,鹦鹉洲上,草长得极为茂盛。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才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赏析 原诗云“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七律约略的可分成前后两层,前四句讲仙人已去的寂寥,后四句说俗人眼下的惆怅。至于诗中的神话传说和地理物事等解释,我就不赘言了,他人的好多解释都是精细得很,比我的瞎说要好得多,读者不妨自行去看。
我只是说因这首诗传下来的神道道的故事。唐人以后盛传此诗,认为它是七律的最优范式。
其实这诗照七律的戒律来比对,它的拗句和重字都是大忌。无奈这个崔颢造境、造意上乃是大家能手,那付仙人乘鹤悠然不返的寂寥引起的失意和失落让你有道不清的感怀和情怀,你还能顾得上什么拗不拗啊?接下来的就是眼前晴川历历在目、芳草萋萋可见,更增添了仙人何在的悠思。
于是,接踵而来的便是思仙引发的思乡之情,真真的烟波江上愁不断了。撇开后来李白评价的因素,你说这诗读了是不是要叫好?真正的好,好就好在它的意境之妙上。
后来有了李白评价的传说,更使本是上品之优的诗篇优而优之了。照《唐才子传》的说法,崔颢诗成且提之于黄鹤楼上后,某次李白亦赴彼游,“及李白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崔颢的这首诗竟然把个诗仙给羞走了,并且日后人人到此罢手,可见是诗之魅力!后人考证,认为这件事好象是想象杜撰而来。
我们也就相信这个“考证”,姑且算为想象杜撰而来的吧。但有两点是真实的:其一,李白真的是游过黄鹤楼,有诗为证:“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并且另有一首《望黄鹤楼》的五言十韵长律亦可为佐证。
其二,李白真的是羡慕崔颢的此诗,因为李白的诗作中至少有两首七律是仿效《黄鹤楼》的。一首是《鹦鹉洲》,诗云“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另一首是《登金陵凤凰台》,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想一下,李白为什么要仿崔颢的模式来这么两首呢?一定是他真的是羡慕已极,定要找个题材试试身手,于是就选中了“鹦鹉洲和凤凰台”这两个所在作诗题比划这么一把。
结果如何呢?我想,这应该是两种评价,一个是李白自己,他一定认为,象崔颢那样写出来不成问题,更不成难题,崔的成功意境而已。我若有他种境界,会强于他的。
所以李白的诗在其后的时光中总是以意领先而必胜。外人的评价呢,觉得这李白之仿作实在是不如崔颢的好,应警告后代们,仿写为一大禁忌。
但也总觉得这崔颢除此诗外它诗已真的不是绝佳了,哪能比之于李白呢?后来的不如李白,是崔颢傲了呢,还是灵感不常在了?其实,崔颢之一诗仅是瞬间一感的“偶悟”,李白之一生则是通达坦荡的“彻悟”,二人的区别不过如此。所以,我就想起僧道界常有的一种称之为“慧根”的说法,认为慧根是先天所赋,但经后天的修炼方可得到激发而生成慧智---这是我说的。
我就琢磨这个慧智的生成条件:初生的孩子们彼此相差不多,应该说是都有着不错的慧根,余下来的问题就是以怎样的激发方式来出现慧智。宗教界的方法有二,一是专注式修炼,二是气功式修炼。
前者在于静思凝思后的感悟生慧,后者在于沉思静守后的智慧升华。可能友人问,如此烦难,怎能修持,难道还要出家不成?非也!不知你留心过书、画家们的入态情形没有,那种专注与气功的静守是相差不多的,所以,他们在为书作画时就有灵感相伴,于是,不但是生灵感,且长寿。
我们所说的来于慧根的慧智就是这种灵感,只不过气功下生发的慧智是个相对持续的过程,而专注于某事件生发的灵感是个短暂闪现的过程,区别仅此而已。到此大概算是说得清楚了,作任一种学问、写任一种东西,是要有慧智或灵感相伴的,有了这种东西才能出凡入圣,在为诗上才有可能。
7.关于黄鹤楼的诗句有什么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登黄鹤楼》3.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4.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毛泽东《菩萨蛮·黄鹤楼》5.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6.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李白《望黄鹤楼》7.曾将黄鹤楼上吹,一声占尽秋江月。——刘禹锡《武昌老人说笛歌》8.泛泛青翰舟,亭亭黄鹤楼。
——贺铸《送左禹赴江夏尉》9.黄鹤楼前鹦鹉洲,夕阳西去水东流。——释梵思《颂古九首·黄鹤楼前鹦鹉洲》10.黄鹤楼前秋水长,江天北望远苍苍。
——罗洪先《旅怀·其三·望黄鹤楼》11.遥想黄鹤楼高,兰阶丝管沸,传觞如织。——李弥逊《念奴娇·楚天木落》12.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
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王维《送康太守》13.君行黄鹤楼,我乃桃花源。
——赵蕃《代书寄吴仲权》14.会得此去汉阳不远,不然黄鹤楼前鹦鹉洲。——释智愚《偈颂二十一首·四达皇皇》15.黄鹤楼中玉笛,看花吹彻春声。
——管讷《题墨梅送友人》16.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李白《送储邕之武昌》17.黄鹤楼空馀铁笛,青牛人远剩瑶编。
——钟仕杰《超真观·其二》18.黄鹤楼前木叶黄,白云飞尽雁茫茫。——陈孚《鄂渚晚眺》19.黄鹤楼前日欲低,汉阳城树乱乌啼。
——李梦阳《夏口夜泊别友人》20.落日青山亭,浮云黄鹤楼。——田锡《读翰林集》21.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
——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22.不见黄鹤楼,寒沙雪相似。——刘禹锡《出鄂州界怀表臣二首》23.千峰笑指来时路,黄鹤楼前月是君。
——陈录《偕一之世卿诣楚云台偶作呈世卿》24.送君远作羊荆州,送君西上黄鹤楼。——戴雨耕《送赵侯之任》25.有客欲登黄鹤楼,挂帆十月辞杨州。
——文彭《楚江秋泛为吴子赋》26.张子别我黄鹤楼,飘然骑鹤归扬州。——皇甫汸《送张子还广陵》27.期君异时明月夜,把酒岳阳黄鹤楼。
——黄庭坚《和世弼中秋月咏怀》28.黄鹤不复来,云深离别处。——陈陶《怀仙吟二首》29.黄鹤楼高倚半天,楼中黄鹤去千年。
——江万里《题黄鹤楼》30.百千诸佛在何居,黄鹤楼诗锦不如。——释法薰《颂古十首·百千诸佛在何居》31.黄鹤楼头玉笛吹,无缘得见蓝桥妪。
——张凤翔《红梅》32.扶醉曾登黄鹤楼,汉阳城对鹦鹉洲。——方孝孺《江山万里图》33.黄鹤楼东卖酒家,王孙清晓驻游车。
——乃贤《京城春日二首·其二》34.要知觌体难藏处,黄鹤楼前鹦鹉洲。——释慧方《诸佛居何国土》35.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
——姜夔《翠楼吟·淳熙丙午冬》36.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37.黄鹤楼中月白,鹦鹉洲前水流。
——章甫《太湖秋晚·黄鹤楼中月白》38.黄鹤楼头仙不回,青鸾镜里人难老。——徐庸《送徐以慱游武昌次陈孟英先生韵》39.碧鸡关外先秋约,黄鹤楼前今雨情。
——黄衷《送江侍御》40.汉阳树远江烟起,黄鹤楼空燕子归。——曹勋《题俞{扌堇}画八景·上下天光一碧时》41.青山黄鹤楼,白水黑龙潭,野猿啼碎胆。
——乔吉《中吕·红绣鞋·竹衫儿并刀》42.安得先生与之游?买酒共上黄鹤楼。——王冕《孙元实春游图》43.仙人黄鹤楼,待子洗壶觞。
——徐祯卿《江上逢许员外》44.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李白《江夏送友人》45.翠华昔驻鹦鹉洲,承恩召对黄鹤楼。
——曾鲁《赠黄道士还九宫山》46.黄鹤楼前秋月寒,楼前江阔烟漫漫。——饶廷直《夜游黄鹤楼遇道人》47.黄鹤楼前帝子宫,古来形胜控江东。
——周霆震《至正十二年壬辰正月武昌失守》48.大悲阁前是鼎州,黄鹤楼前鹦鹉洲。——释慧晖《偈颂四十一首·金气黄枫半叶红》49.黄鹤久不来,子安在苍茫。
——李白《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因有此赠》50.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李白《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51.大悲阁前是鼎州,黄鹤楼前鹦鹉洲。
——释慧晖《偈颂四十一首·金气黄枫半叶红》52.君至石头驿,寄书黄鹤楼。——李白《答裴侍御先行至石头驿以书见招期月满泛洞庭》53.黄鹤久不来,子安在苍茫。
——李白《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因有此赠》54.黄鹤楼前一首诗,把将扫箒画娥眉。——释崇岳《惠康伯宣教请{阩堂举张拙秀才问长沙百千诸》55.三月莺花黄鹤楼,骚人无复旧风流。
——老舍《贺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56.黄鹤楼前鹦鹉洲,梦中浑似昔时游。——揭傒斯《梦武昌》57.当年才气鹦鹉洲,抚掌笑杀黄鹤楼。
——刘因《送徐生还鄂》58.呼童沽酒下船去,明日再登黄鹤楼。——史谨《登岳阳楼》59.汉阳树远江烟起,黄鹤楼空燕子归。
——曹勋《题俞{扌堇}画八景·上下天光一碧时》60.疑含白龙堆外怨,恨不黄鹤楼中听。——汪炎昶《闻笛》61.平生落魄嬴得虚名留,也曾椎碎黄鹤楼,也曾踢翻鹦鹉洲。
——解缙《采石吊李太。
1.写黄鹤楼的诗句 黄鹤楼诗词首推唐崔颢的《黄鹤楼》
昔 人 已 乘 黄 鹤 去,
此 地 空 余 黄 鹤 楼。
黄 鹤 一 去 不 复 返,
白 云 千 载 空 悠 悠。
晴 川 历 历 汉 阳 树,
芳 草 萋 萋 鹦 鹉 洲。
日 暮 乡 关 何 处 是,
烟 波 江 上 使 人 愁。
据说李白登临此楼,也是诗兴盎然,当他发现崔颢的这首诗后,连称“绝妙”,于是写了四名打油诗:
一 拳 捶 碎 黄 鹤 楼,
一 脚 踢 翻 鹦 鹉 洲,
眼 前 有 景 道 不 得,
崔 颢 题 诗 在 上 头。
便搁笔不写 ,后有好事之人据此在黄鹤楼东侧修建一座李白“搁笔亭”。 现在黄鹤楼公园内有崔颢的题诗壁,对面即是李白搁笔亭。
李白写下的诗词与黄鹤楼有关的不下五首,其中有一首《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从此,“江城”便成为武汉的美称。
唐代文学家阎伯理在其《黄鹤楼记》中描述“耸构巍峨,上依河汉,下临江流。。”可谓:“ 危乎,高哉!”无怪李白以“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春风三十度,空忆武昌城。送尔难为别,衔杯惜未倾。湖连张乐地,山逐泛舟行。诺谓楚人重,诗传谢眺清。沧浪吾有曲,寄语棹歌声。”抒发自己心头的感慨。
黄鹤楼主楼壁画上有一首《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 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也成为咏诵黄鹤楼的绝句。
贾岛《黄鹤楼》
高槛危檐势若飞, 孤云野水共依依。 青山万古长如旧, 黄鹤何年去不归? 岸映西州城半出, 烟生南浦树将微。 定知羽客无因见, 空使含情对落晖!
宋之问
汉广不分天,舟行杳若仙。清江度暖日,黄鹤弄晴烟。
岳飞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跨黄鹤。
陆游
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汉江交流波渺渺,晋唐遗迹草离离。
范成大
谁家笛里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汉树有情横北斗,蜀江无语抱南楼。
白居易
楚思渺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弦秋。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
刘禹锡
梦觉疑连榻,舟行忽千里。不见黄鹤楼,寒沙雪相似。
王维
城下沧浪水,江边黄鹤楼。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2.关于黄鹤楼的诗句有什么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登黄鹤楼》3.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4.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毛泽东《菩萨蛮·黄鹤楼》5.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6.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李白《望黄鹤楼》7.曾将黄鹤楼上吹,一声占尽秋江月。——刘禹锡《武昌老人说笛歌》8.泛泛青翰舟,亭亭黄鹤楼。
——贺铸《送左禹赴江夏尉》9.黄鹤楼前鹦鹉洲,夕阳西去水东流。——释梵思《颂古九首·黄鹤楼前鹦鹉洲》10.黄鹤楼前秋水长,江天北望远苍苍。
——罗洪先《旅怀·其三·望黄鹤楼》11.遥想黄鹤楼高,兰阶丝管沸,传觞如织。——李弥逊《念奴娇·楚天木落》12.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
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王维《送康太守》13.君行黄鹤楼,我乃桃花源。
——赵蕃《代书寄吴仲权》14.会得此去汉阳不远,不然黄鹤楼前鹦鹉洲。——释智愚《偈颂二十一首·四达皇皇》15.黄鹤楼中玉笛,看花吹彻春声。
——管讷《题墨梅送友人》16.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李白《送储邕之武昌》17.黄鹤楼空馀铁笛,青牛人远剩瑶编。
——钟仕杰《超真观·其二》18.黄鹤楼前木叶黄,白云飞尽雁茫茫。——陈孚《鄂渚晚眺》19.黄鹤楼前日欲低,汉阳城树乱乌啼。
——李梦阳《夏口夜泊别友人》20.落日青山亭,浮云黄鹤楼。——田锡《读翰林集》21.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
——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22.不见黄鹤楼,寒沙雪相似。——刘禹锡《出鄂州界怀表臣二首》23.千峰笑指来时路,黄鹤楼前月是君。
——陈录《偕一之世卿诣楚云台偶作呈世卿》24.送君远作羊荆州,送君西上黄鹤楼。——戴雨耕《送赵侯之任》25.有客欲登黄鹤楼,挂帆十月辞杨州。
——文彭《楚江秋泛为吴子赋》26.张子别我黄鹤楼,飘然骑鹤归扬州。——皇甫汸《送张子还广陵》27.期君异时明月夜,把酒岳阳黄鹤楼。
——黄庭坚《和世弼中秋月咏怀》28.黄鹤不复来,云深离别处。——陈陶《怀仙吟二首》29.黄鹤楼高倚半天,楼中黄鹤去千年。
——江万里《题黄鹤楼》30.百千诸佛在何居,黄鹤楼诗锦不如。——释法薰《颂古十首·百千诸佛在何居》31.黄鹤楼头玉笛吹,无缘得见蓝桥妪。
——张凤翔《红梅》32.扶醉曾登黄鹤楼,汉阳城对鹦鹉洲。——方孝孺《江山万里图》33.黄鹤楼东卖酒家,王孙清晓驻游车。
——乃贤《京城春日二首·其二》34.要知觌体难藏处,黄鹤楼前鹦鹉洲。——释慧方《诸佛居何国土》35.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
——姜夔《翠楼吟·淳熙丙午冬》36.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37.黄鹤楼中月白,鹦鹉洲前水流。
——章甫《太湖秋晚·黄鹤楼中月白》38.黄鹤楼头仙不回,青鸾镜里人难老。——徐庸《送徐以慱游武昌次陈孟英先生韵》39.碧鸡关外先秋约,黄鹤楼前今雨情。
——黄衷《送江侍御》40.汉阳树远江烟起,黄鹤楼空燕子归。——曹勋《题俞{扌堇}画八景·上下天光一碧时》41.青山黄鹤楼,白水黑龙潭,野猿啼碎胆。
——乔吉《中吕·红绣鞋·竹衫儿并刀》42.安得先生与之游?买酒共上黄鹤楼。——王冕《孙元实春游图》43.仙人黄鹤楼,待子洗壶觞。
——徐祯卿《江上逢许员外》44.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李白《江夏送友人》45.翠华昔驻鹦鹉洲,承恩召对黄鹤楼。
——曾鲁《赠黄道士还九宫山》46.黄鹤楼前秋月寒,楼前江阔烟漫漫。——饶廷直《夜游黄鹤楼遇道人》47.黄鹤楼前帝子宫,古来形胜控江东。
——周霆震《至正十二年壬辰正月武昌失守》48.大悲阁前是鼎州,黄鹤楼前鹦鹉洲。——释慧晖《偈颂四十一首·金气黄枫半叶红》49.黄鹤久不来,子安在苍茫。
——李白《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因有此赠》50.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李白《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51.大悲阁前是鼎州,黄鹤楼前鹦鹉洲。
——释慧晖《偈颂四十一首·金气黄枫半叶红》52.君至石头驿,寄书黄鹤楼。——李白《答裴侍御先行至石头驿以书见招期月满泛洞庭》53.黄鹤久不来,子安在苍茫。
——李白《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因有此赠》54.黄鹤楼前一首诗,把将扫箒画娥眉。——释崇岳《惠康伯宣教请{阩堂举张拙秀才问长沙百千诸》55.三月莺花黄鹤楼,骚人无复旧风流。
——老舍《贺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56.黄鹤楼前鹦鹉洲,梦中浑似昔时游。——揭傒斯《梦武昌》57.当年才气鹦鹉洲,抚掌笑杀黄鹤楼。
——刘因《送徐生还鄂》58.呼童沽酒下船去,明日再登黄鹤楼。——史谨《登岳阳楼》59.汉阳树远江烟起,黄鹤楼空燕子归。
——曹勋《题俞{扌堇}画八景·上下天光一碧时》60.疑含白龙堆外怨,恨不黄鹤楼中听。——汪炎昶《闻笛》61.平生落魄嬴得虚名留,也曾椎碎黄鹤楼,也曾踢翻鹦鹉洲。
——解缙《采石吊李太。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renwu/52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崔子忠
下一篇: 郭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