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九子地黄丸

中医世家 2023-05-16 12:27:12

九子地黄丸

处方 : 熟地黄2两,山萸肉5钱,山药5钱,茯苓5钱,泽泻5钱,丹皮5钱,五味子5钱,枸杞子5钱,沙苑子5钱,决明子5钱,青葙子5钱,茺蔚子5钱,菟丝子5钱,覆盆子5钱,车前子5钱。

制法 : 上为细末;醋制龟版1两,另研细;灵磁石1两,火煅醋淬3次,另研细;沉香粉1钱,不见火,诸药和匀,炼蜜为丸。

功能主治 : 滋补肝肾,明目除疾。主内眼病及白内障。

用法用量 : 早、晚各服3钱,淡盐汤送下。

注意 : 忌辛辣、酒、大蒜;不过用目力。

摘录 : 《蒲辅周医疗经验》

蒲辅周的人物事迹

蒲辅周是一临床大家。在他70多年的医疗生涯中,以振兴祖国医学为志,始终精研医理,博览兼收,治学严谨,精益求精。
从青年时期起,蒲辅周就养成了刻苦读书的习惯,不论春夏秋冬,几十年不变。调到北京时,他已年近古稀,享有盛名,但他坚持阅读的习惯不变。除了从书本学习外,他还向有经验的医生学习。他平时所用的痛风验方、百损丸和治肺结核吐血经验方等,皆得自其他老中医口授;治疗和控制内眼病及白内障等眼病的“九子地黄丸”,也是从四川一位眼科医生那里学来的。
为验证书本知识,蒲辅周还勇于实践。如早年对“十八反”产生疑问,曾用半斤蜂蜜加葱白4两,将葱白捣如泥和蜜拌匀,放置半天后,每小时给狗喂三分之一,狗吃后无异常反应,自己又亲口服用,仍安然无恙,证实了蜂蜜与葱白并不“反”。他也曾将海藻、甘草同服,经多次实验,证明海藻可与甘草同用,用于临床,发现其软坚消结之力更强。他还尝过甘遂配甘草,服后虽反应剧烈,但发现祛痰逐浊效果极好。
蒲辅周认为,学无止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中医的理论深奥而广博,没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活到老、学到老的恒心,是不易掌握的。他对于每一部中医文献,无论篇幅大小,都坚持逐章逐节、逐字逐句地细读,而且反复地读。蒲辅周说,每读一遍,皆有新的启发,只有细细琢磨,才能举一反三。病有万端,药有万变,只有刻苦学习,才能把病看好。
蒲辅周一向对自己严格要求,从不文过饰非。他早年在家乡行医,且已享有盛誉,但由于一次偶然的医疗失误,他便毅然停诊3年,闭门读书,反思自己的不足。期间,还以一个月的时间将借来的一部日人编著的《皇汉医学》一书抄毕读完,并感慨地说:“外国人尚于中医有如此精深研究,中国人岂甘自卑”!其严于自律的精神,于此可见一斑。他为自己行为定下了3条准则:其一,好读书,必求甚解。见重点,作好笔记,加深记忆;有疑义,则反复查证,务求明辨。其二,谨授课,必有准备。讲原文则主题明确,论之有据;作分析则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其三,慎临证,必不粗疏。问病情,则详察体认,明其所因;辨证治则胆大心细,伏其所主。他这种从严要求的治学精神,使他在临证时能分辨细微,审证诊脉之准确较他人更胜一筹。如在一次为一重型乙型脑炎患者会诊的讨论中,出席的医生都认为该患者高热灼手,胸腹痞满,已3日不大便,脉沉数,苔黄腻,可以用泻下的方法治疗。而蒲辅周却认为,虽胸腹痞满,但痞满而不坚,脉象不是沉实而两尺呈现滑象,苔厚腻而非老黄,所以不需用下法,大便会自行排出。正当医生们认真剖析,意见渐趋一致时,护士来报告,说患者已下溏粪。他认证之准确,令同仁叹服。
他不仅严格要求自己,也严格要求学生。他在北京工作时,在周总理的关怀下,为他配备了几名学生。学生中有出于医学世家的中医,也有西医学习中医的学生,还有中医院校毕业生。对学生他都精心培养,倍加爱护。在学术上,则因材施教,按照学生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他要求学生多读书,多看病。凡规定学生看的书,还要求学生提出问题。他说:“学问,必须是学而问”。临证则让学生先辨证立法、处方用药,他再修改补定。 蒲辅周是富有经验的临床医学家,又是懂得唯物辩证法的中医理论家。他认为,中医学有独特的理论,《内经》、《伤寒论》等典籍,是中医理论体系以辩证法为内核的结晶,必须认真继承和发展。他对《内经》和《伤寒论》有精深的研究,在继承《内经》、《伤寒论》的理论基础上,对其中的一些理论问题作了精辟的阐发,体现了他师古而不泥古的风范。
如对“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和“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的经义,摆脱了一般学者从伏气论的观点所作的解释(即冬日受了寒邪,邪气伏藏于体内,到春天发为温病),而是从冬不藏精比类悟出,冬失因藏和冬病伤寒之人,其正气必虚,春天邪气所凑,自然容易感染而得温病,不可能由冬天感受的寒邪,整个冬天伏藏于体内而到春天才发病。 又如对“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看法,他认为五脏六腑皆有阴阳,何者为阳有余?何者为阴不足?且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一有偏胜,则必为病,岂可能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而人不为病的?所以人体之阳,不是火有余而是水不足,这就是王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本意。但自朱丹溪提出此说后影响医界数百年,直至明代张介宾提出“阳非有余,阴常不足”,才将朱丹溪的影响纠正过来。反映了蒲辅周继承前贤学术,博学广思,师古而不泥古的精神。对《医林改错》及作者,蒲辅周的评价是:“王清任先生苦心于医药,积有心得,值得学习和尊敬。但仅观察数十具不完整的尸体,而确定古人是非,殊属自矜太过,其图证之现代解剖亦有未合……”。他对王清任的评价反映了他的一家之言,但也是他学习前人经验并不盲从的一例。
对中医治疗大法的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蒲辅周认为,八法的具体应用应掌握分寸,若当用而不用是为失治,不当用而用是为误治,但也有当用而用之不得其法,结果病情未得改善。蒲辅周从《伤寒论》桂枝汤下载“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悟出,八法之应用,应达到汗而勿伤,下而勿损,和而勿泛,吐而勿缓,温而勿燥,寒而勿凝,消而勿伐,补而勿滞的境界。比如补法,他认为,补法用于虚证,能补不足,促使患者康复。但虚有因虚而病,有因病而虚;有渐虚,有顿虚,还有先天、后天之别;又有阴阳、气血、津液之分;五脏又各有虚证,所以要有多种补剂,针对使用。漫补达不到效果,补药堆积也难达到效果,甚至导致胸腹胀满,衄血便燥等不良反应,总结出了“气以通为补,血以和为补”的指导原则。 蒲辅周一生临证近7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内科疾病,他认为,内科是临床医学的基础。他治内科,在遵崇仲景学说同时,并采撷历代各家学派之长,如刘河间之寒凉,张子和之攻下,李东垣之温阳,朱丹溪之滋阴,融众长于一炉,以补仲景之未备,开后学之法门。因此他能集思广益,出奇制胜。他平素所治内科病例,大多是应邀会诊,故多疑难杂症,要取得显效殊属不易。但由于他医理精通,经验丰富和善于辨证论治,每能得心应手。
蒲辅周治疗外感热病,尤见独到。临床所见外感热病,属中医伤寒、温病范畴。自明清温病学说形成,即有了伤寒学派与温病学派之论争。对于两者的关系,蒲辅周认为,伤寒学说开温病学说之先河,温病学说补伤寒学说之未备,应当互为充实。伤寒与温病是始异(伤寒是寒邪侵犯太阳经,温病是温邪首先犯卫),中同(寒邪入里化热,证属阳明,治以白虎、承气,温病顺传气分,治亦以白虎、承气),终异(伤寒传入三阴,治宜温补,温病入营血,灼伤津液,治宜清润)。伤寒治以发汗解表,温病治宜透达取汗,两者均需顾及津液。这些心得和认识,使他在温病学术上多所建树,特别在指导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方面更多贡献。
蒲辅周不仅精通内科,妇儿科亦为所长。他认为妇儿科与内科,只有见证的异同,而无本质的区别。由于妇、儿的生理、病理特性,妇女有经、带、胎、产,儿童有麻、痘、惊、疳,其余疾病基本与内科相同,因此,他在精于辨证的基础上,在妇儿科诊治上也有独到之处。
对于妇科,他以调理气血为主,以舒肝和脾为枢机,运用寒则温之,热则清之,虚则补之,瘀则消之的大法,临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对于儿科病,蒲辅周特别强调小儿的生理特点。认为小儿属稚阴稚阳,非纯阳之体,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必须认真运用四诊的诊察手段,平脉息,察指纹,望面色,审苗窍,听声音,观动作,综合分析以得出正确诊断,并注意稚阴稚阳之体不任攻伐。儿童无七情内伤症,但腠理不密,易感风寒咳嗽及急性烈性传染病,肠胃脆弱,易得伤食伤冷之症。蒲辅周诊治的儿科疾病均为危重急症,其救治之成功更体现了他在四诊方面娴熟的技术,其判断之准确,用药之精当,足堪儿科医效法。

杨奕补肾补肝法

眼睛干涩发黄一般是维生素A缺乏的症状,与肝也有一定的关系,建议你去医院检测一下肝功,若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可以食疗,补充VA。 维生素A缺乏的症状:夜盲症,干眼病,视力衰退,儿童生长发育缓慢,骨骼、牙齿发育不正常,皮肤干燥,腹泻、肾和膀胱结石加重以及生殖失调等。
食物来源: 胡萝卜、黄绿蔬菜、蛋类、黄色水果、菠菜、豌豆苗、红心甜薯、青椒、鱼肝油、动物肝脏、牛奶、奶制品、奶油。

维生素A的主要生理功能
  1.维生素A是合成视紫质的原料,该物质是一种感光物质,存在于视网膜内。缺乏维生素A就不能合成足够的视紫质,将导致夜盲症。
  2.有助于保护皮肤、鼻、咽喉、呼吸器官的内膜,消化系统及泌尿生殖道上皮组织的健康,并免受传染。
  3.与维生素D及钙等营养素共同维持骨骼、牙齿的生长发育。
  4.预防甲状腺肿大。
  5.胆固醇合成皮质醇和糖原所必需成份。

中国名人是来自梓潼县那些地方的?

文齐
文齐,汉成帝、光武时人,字子奇,梓潼县人,东汉镇远将军。
汉平帝元始年间(公元1年-5年),文齐出任京师(长安)城门校尉(统帅守城部队的高级统兵官)。王莽执政时,益州郡(云南滇池)人民不堪重负,发动起义,王莽派遣将军廉丹率军前往镇压,被起义人民杀败。王莽又派文齐前去征讨。文齐率军至益州后,征而不讨,围而不歼,说服起义民众归顺朝廷,王莽即任命文齐为益州太守。
在任期内,文齐组织边民垦荒造地,修筑灌渠,开垦农田两千多顷。同时练兵养马,修筑路障边塞,保证边境平安,老百姓衣食无缺,生活安乐,对其十分拥戴。后公孙述占据蜀地称帝,遣使臣劝说文齐臣服,文齐坚决抵制,拒不归从。公孙述以拘捕他的妻子相威胁,并许诺封他为公侯,他仍坚辞不应。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在河北鄗(今河北高邑)南即位后,文齐专门派出使者,绕道前往河北向光武帝致意,深得光武帝的嘉许。公孙述被杀后,光武帝任命他为镇远将军,并封为成义侯。

李 业
李业,字巨游,汉代梓潼县人。李业年少时便有远大志向,拜博士许晃为师,专攻《鲁诗》。汉平帝元始年间(公元1-5年),益州刺史举荐李业,李业被任命为郎官(备顾问、差遣之职)。王莽取代汉室自立为帝后,李业托病辞官还家,闭门谢客,以示不愿同流合污。广汉郡太守刘咸慕其名声,强行召其为官。李业以病相辞,激怒刘咸,将其下狱,欲诛杀他,幸得说客劝解,刘咸才释放了李业。王莽也念其贤名,召任李业酒官,李业仍以病相辞,隐居故里。
公孙述占据益州(治地成都)称帝后,仰慕李业贤名,欲征聘为博士,李业还是托病不从。公孙述十分恼怒,派尹融持毒药逼李业从命。公孙述对尹融交待说,如李业答应,则授公侯的职;如不答应,则赐他毒药。李业面对威胁利诱,毫不动摇,反问尹融:“君子见危授命,何乃诱以高位重饵哉?”又叹道:“名可成不可毁,身可杀不可辱也。”于是饮毒酒而死。
光武帝刘秀灭公孙述重新统一四川后,为表彰李业的高尚节操,在梓潼建立墓阙。历经两千年岁月沧桑,李业阙至今还有残迹可寻,即后人称之为“书箱石”的两座基石。1980年,李业阙被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景 毅
景毅,字文坚,东汉后期梓潼人。
景毅从小受到良好教育,德才兼优,被太守丁羽推举为孝廉。东汉司徒(丞相)看重他擅能“治剧”(有能力处理特别棘手的事务),先后委任作浏阳侯相、高陵县令。他在任职期间重视文化教育,以礼义教化百姓,政绩显著。后迁侍御史(中央的监察官)。这时朝廷宦官专权,以李膺为首的正直的士大夫起而抨击。景疫对李膺十分敬佩,把自己的儿子景顾送到李膺门下当学生。宦官大兴“党锢之祸”,残酷迫害以李膺为首的“党人”,李膺被诛,其门生故吏亲属都受牵连,禁锢终身,不得为官。宦官掌握的李膺门生故吏名单,漏掉了景顾的名字,故景毅未受牵连,但景毅说:“我本来就是仰慕李膺的贤名,才送儿子拜他为师,岂可因漏掉名字而苟安。”于是自已上表要求免官,回归故乡。他的行为得到正直的士人的称赞。
后来,他又被起用,任命为武都县(今甘肃省境内)令,为官清正廉明,深得百姓爱戴,在他升迁为益州郡太守离开武都时,无数百姓痛哭流涕,依依不舍,史载有七百余人送他至沮(今陕西略阳东),还有300人一直送到白水(今四川青川县白水镇)才挥泪告别。当时益州郡(今云南省)社会秩序混乱,经济凋敝,物价高涨,斗米值千钱。景毅在治理益州期间,减轻百姓负担,恢复生产,安定社会秩序,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在他离任时一斗米价降至八钱。后被推荐为“议郎”,但他看到朝廷宦官专政,腐败至极,不愿再到京城作官,便再次要求免官回归故里。

蒲辅周
蒲辅周,名启宇,属鼠,四川省梓潼县人。15岁随祖父、父亲学医,在祖父开的“吉林堂”白天侍诊,晚上攻读。钻研《皇汉医学》一书后,立志献身医学。3年后,独立应诊于乡。后感自己临床上有得亦有失,有必要对中医经典著作认真钻研。于是闭门停诊,用3年时间,集中精力研读了《内经》、《难经》、《伤寒》、《金匮》、《温病条辨》等书,从中领悟了中医学许多真谛奥旨,为一生的医学事业打下基础。他善取民间秘方验方,得《九子地黄丸》、《百损丸》,临床运用多建奇功。在长期的行医实践中,注意总结失败的教训、精益求精。他热心社会福利事业,在梓潼县成立“同济施医药社”,创办“平民教养工厂”。1934年移居成都行医。他诊病无论贫富,皆尽心尽力,贫困无钱者,还施以药物,医名大振。解放初期,受聘于西南铁路医院。1956年1月奉调到北京中医研究院。1956年8月北京地区乙型脑炎流行,他提出通阳利湿法,效果立见,一场可怕病疫得以迅速遏止。他历任北京中医学院副院长、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代表。

裴紫玖
裴紫玖,1905年出生于百顷坝(今梓潼县许州镇)一个封建地主家庭。1916年在豢龙场小学读书时,受进步教师杨斗斋影响,幼小的他便萌发了立志改造旧社会的革命胚芽。
11937年3月13日,伪川康绥靖公署主任刘湘以“意图暴动,扰乱治安,抢劫银行,拉劫富绅”之罪名,将裴紫玖等8人就地杀害。

杨国杰
杨国杰(1908-1930),梓潼县仙峰乡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成都地区学运领导人之一。1928年秋杨国杰考入成都师大附中,不久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并担任了支部书记。他被同学们推举为学校学生会主席,带领同学与学校中的反动势力进行顽强的斗争,组织大家搞街头演讲、散发传单等活动。他十分注意联系工农劳苦大众,为他们义务治病、义务写信,教他们学习文化科学知识。1930年,他担负起“反帝大同盟”的领导工作,带领广大学生和工农群众,发起成都华西坝的“反筑墙”斗争(由英美帝国主义把持的华西大学,不断扩充地盘,扩筑围墙,不准华人进出,致使成都市民进出城需绕道二十余里,激起群众义愤。)1930年7月24日,成华反帝大同盟组织成都各学校、工会、妇女协会在省立第一师范校召开大会,研究反筑墙斗争的具体行动,杨国杰担任大会主席。不料会议进行中,因反动青年党徒的告密,杨国杰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杨国杰义正辞严:“反帝何罪?爱国何罪?”临刑前,杨国杰留下了一封悲壮的《绝命书》:“我之牺牲,是为着全世界人民谋幸福、求解放而死的。”1930年8月15日,杨国杰被敌人枪杀在春熙路孙中山铜像前,时年22岁,为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壮丽的青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4439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