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赵琼、卢祥之、田思胜编写的《灸疗偏方(第2版)》是偏方三书之灸疗偏方,内容包括三部分:艾灸的神奇疗法、艾灸与经络腧穴、灸法治疗常见病偏方。简单介绍了灸疗的历史与传承,重点讲解灸疗方的方药、效果,并按疾病分门别类,方便读者查找与翻阅,*好找到所需要的药方,来达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本文目录
1 《灸疗偏方》 - 目录1.1 一 艾灸的神奇疗效1.2 二 艾灸与经络腧穴1.3 三 灸法治疗常见病偏方
《灸疗偏方》 - 目录
(一)灸法概述
(二)灸法的分类
(三)灸法的补泻
(四)施灸的常用体位
(五)灸法的注意事项
(一)十二经脉和腧穴
1.手太阴肺经
2.手阳明大肠经
3.足阳明胃经
4.足太阴脾经
5.手少阴心经
6.手太阳小肠经
7.足太阳膀胱经
8.足少阴肾经
9.手厥阴心包经
10.手少阳三焦经
11.足少阳胆经
12.足厥阴肝经
(二)奇经八脉和腧穴
1.督脉
2.任脉
3.冲脉
4.带脉
5.阳*脉
6.阴*脉
7.阳维脉
8.阴维脉
(三)奇穴
1.头项部
2.躯干部
(四)常用病的治疗配穴法
(一)灸法治疗内科疾病偏方
1.中风病
2.眩晕
3.高血压病
4.失眠
5.贫血
6.感冒
7.咳嗽
8.哮喘
9.胃痛
10.呕吐
11.呃逆
12.腹痛
13.泄泻
14.便秘
15.遗精
16.阳痿
17.痿病
18.痹症
(二)灸法治疗外科疾病偏方
1.脱肛
2.痔疮
3.疖肿
4.疔疮
5.乳痈
6.丹毒
7.冻疮
8.鸡眼
9.牛皮癣
10.荨麻疹
11.粉刺
12.油风
13.雀斑
14.黄褐斑
15.白癜风
16.面瘫
17.扁平疣
(三)灸法治疗妇科疾病偏方
1.月经不调
2.痛经
3.闭经
4.带下异常
5.崩漏
6.妊娠呕吐
7.不孕症
8.胎位不正
9.产后缺乳
10.产后腹痛
(四)灸法治疗儿科疾病偏方
1.痄腮
2.百日咳
3.小儿泄泻
4.小儿营养不良
5.小儿遗尿
6.儿童多动症
7.小儿厌食症
8.小儿留涎症
9.小儿哮喘
(五)灸法治疗其他疾病偏方
1.肩周炎
2.扭伤
3.肱骨外上髁炎
4.颈椎病
5.麦粒肿
6.近视
(六)保健长寿灸法偏方
常用保健穴位灸
常用的保健灸法
(七)美容健美灸法偏方[1]
美容常用穴位及具体灸法
常用美容美发健美灸法
1.艾灸相关知识
首先,灸疗的治疗方式是综合的。如冬病夏治,以白芥子等药物贴敷膻中、肺俞、膏肓治疗哮喘的化脓灸,以及以隔附子饼灸肾俞等穴的抗衰老等,其方式即包括了局部 *** (局部化脓灸、隔物灸)、经络腧穴(特定选穴)、药物诸因素,他们相互之间是有机联系的,并不是单一弧立的,缺其一即失去了原来的治疗作用。
其二,治疗的作用是综合的。灸疗热的 *** 对局部气血的调整,艾火 *** 配合药物,必然增加了药物的功效,芳香药物在温热环境中特别易于吸收,艾灸施于穴位,则首先 *** 了穴位本身激发了经气,调动了经脉的功能使之更好地发挥行气血、和阴阳的整体作用。
其三,人体反应性与治疗作用是综合的。治疗手段(灸疗)——外因只能通过内因(人体反应性)起作用,研究人员发现,相同的灸疗对患相同疾病的患者,其感传不一样,疗效也不尽相同,究其原因,就是人体的反应性各有差异。以上诸因素,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临证进行合理选择,灵活运用,方能发挥灸疗最大的效能。
2.想要一些艾灸治病的资料
灸法是一种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作用于人体腧穴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施灸的材料主要是由艾叶加工而成的艾绒,并可根据需要加入相应的药物。此法具有温经散寒、舒筋活血、回阳固脱、益气升陷、消瘀散结和防病强身等作用,多用于各种虚寒证。
灸法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操作方法有以下几种: 艾炷灸由艾绒做成的圆锥形的艾炷,小如米粒,大如枣。 每燃烧一个艾炷,称为一壮。
艾炷灸可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种:直接灸即将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从上端点燃,待患者不能忍受时换炷再灸,一般灸3~7壮,以局部皮肤红晕为宜。有的则要求艾炷燃尽后才换炷再灸,使局部烫伤起泡以产生无菌性化脓,称为化脓灸。
化脓的局部称为灸疮,5~6星期后,灸疮结痂脱落,留有瘢痕,所以又称“瘢痕灸”。 而间接灸即在艾炷和穴位间衬隔某些药物,如生姜片、蒜片、附子饼、食盐等,不但能防止烫伤皮肤,还能发挥这些衬隔药物的作用,增强灸疗效果。
如隔姜灸可治疗虚寒性腹痛、腹泻;隔蒜灸可用于治疗毒虫咬伤等。 艾条灸艾条是以艾绒卷制而成的圆柱,直径为1。
5厘米,长20厘米,有的也加一些药物,称为药艾条。灸治时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穴位,并与穴位保持一定的距离,像鸟雀啄食一样上下活动或上下左右移动或旋转,以患者感到温热舒适为宜,直至局部皮肤红晕。
艾条灸方便舒适,操作简便,适合用于家庭灸疗保健。 温针灸针刺得气后,留针在适当的深度,将一团艾绒缠绕于针柄或将一小截艾条套置在针柄上,然后点燃艾绒或艾条,直至燃尽,使热力通过针体传入体内,从而同时起到针和灸的作用。
其他灸法包括温灸器灸、天灸等。温灸器是一种特制的灸疗仪,操作时将艾绒放于温灸器内点燃,然后对准穴位施灸,可防止艾绒脱落烫伤皮肤。
天灸是用白芥子、毛斑蝥蒜泥等天然 *** 性药物敷贴于体表,使局部发泡的一种灸法。至于“节气灸”或曰“三伏灸”,则与如今的“冬病夏治”有关。
灸法虽然简便易行,但若不掌握其适应症及其操作方法,有时也会发生意外,故此施灸时应注意: ①防止烫伤皮肤或衣物。必要时可在周围垫些纸片等物品。
②颜面五官、 *** 和大血管周围不宜施直接灸,关节处不宜用化脓灸。③ 注意灸量,非化脓灸以皮肤潮红为度,不宜起泡。
4化脓灸者要加强营养,保持局部清洁,以防感染。⑤发热者不宜灸法。
另外,患者 *** 应安置妥当,施灸时不可随便变动。在气候寒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保暖设备,一般不宜脱衣施灸。
3.中医保健小常识2~3条,我急要呀
1.在春季排解肝毒的过程中,介绍的是 中封穴。
中封穴是肝经的第四个穴位,在五行当中属于金的,而肝是属于木的,金和木是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运用这个穴位,能够很好的帮助排解肝毒。
下面说说中封穴的位置,它在脚的背侧,在脚内侧踝骨的最高点的前方一个拇指的宽度的位置会按压到明显的酸胀感,这就是中封穴了。
操作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手的拇指在中封穴上进行按揉,每次200下左右,每天两道三次。如果穴位找不准的话,可以握起空拳,在脚内侧踝骨的前方 中封穴的位置进行敲打,也是可以的。如果手中有砭石的刮板的话,就利用砭石的通络化瘀的作用,从上向下的,也就是从脚踝方向到脚尖方向进行刮擦,每次五到八分钟左右,就能更好的达到排毒解毒了。
2.在春季不光要养肝,还要养其他的脏腑,在养肾方面,我介绍的是涌泉穴。
涌泉穴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古代医家认为 肾经出于涌泉,它就像泉水一样 源源不断的灌溉全身,滋养我们的先天之本。
涌泉穴的位置在脚底部,脚掌区区的时候,会出现一个人字形的凹窝,这个人字形的凹窝的顶点就是涌泉穴了。
介绍一些简单的 *** 方法:第一种方法,我们平座在床上,用左手的手心来摩擦右脚的涌泉穴,然后,在用右手的手心摩擦左脚的涌泉穴,每次五分钟左右,对于阴虚火旺引起的失眠 多梦 焦躁 等 都有很好的帮助。第二种方法,可以用手的拇指指端按压涌泉穴,力度要大一些,能够治疗阴虚火旺引起的头顶疼痛。如果手的力度达不到,也没关系,还有一个办法,古代的医书中记载过,距今一两万年前,那个时候,还没有针灸,人们就用砭石的尖端在涌泉穴的位置进行重力的按压,对于头顶疼痛 是非常有效的。
3. 对于耳鸣的朋友,介绍的是中渚穴。
中渚穴的中是中间的中,说道渚就想起大诗人杜甫的登高诗中的一句 渚清沙白鸟飞回。它是三焦经的第三个穴位,三焦经的经络巡行是连接耳朵的,因此 运用这个穴位对于耳鸣是比较合适的。
中渚穴在手背上,手的第四个手指和第五个手指的指缝的后方,在第四和第五手掌骨之间的凹窝中会找到明显的酸胀感,这就是中渚穴。
操作的时候,可以先用一个手的拇指在另一个手的中渚穴的位置进行按揉,然后 在交换过来,每次150到200下左右,每天两道三次,按揉的时候,要有明显的酸胀感是最佳的。如果感觉学位找不准的话,也没关系,可以用身边的砭石刮板在手背的第四五手掌骨之间进行刮擦或者按压,因为砭石表面光滑润泽,不用刺破皮肤,就能很好的产生经络的传导感觉,对于直达耳部,缓解耳鸣是更加理想的。
4. 在提升免疫力方面,提供的是艾灸中脘穴。
中脘穴不光是调节脾胃的一个重要穴位,还是我们熟悉的五脏六腑中的六腑所汇聚的穴位,因此,在中脘穴上进行艾灸,是可以提升身体的正气,疏通淤阻的经络的。中脘穴在我们的上腹部,在肚脐和胸骨的下端画一条线,这条线的中间的点的位置差不多就是中脘穴了。
操作的时候,我们可以将五年生以上的艾条点燃,在中脘穴的位置进行温和的灸疗,每次10到15分钟左右,每天一到两次。如果感觉用手持艾条不方便,就可以把艾条简短,或者用精艾绒做的小艾柱 放在随身的艾灸盒中,也能达到相同的作用,坚持下来,就能提升身体的免疫力了。
4.艾灸的奇效
带状疱疹经常出现在中老年人的身体上,以胸腹部发病为多见,所以被人们俗称为“蛇缠腰”。开始发病时,发病部位皮肤出现的是椭圆形红斑,很快在红斑上发生水疱,时间长了小疱会合成大疱,感染后出现化脓现象。由于这种疾病不仅有皮肤的损害,更是对神经有 *** ,所以疼痛剧烈,严重影响活动,而且往往各种药物起效很慢,一般需要一个多月才能逐渐痊愈。
民间也流传着很多治疗带状疱疹偏方,有用墨汁涂的,有用香油抹的,但大多只能暂时缓解,或者治疗时间过长,病人很痛苦。偶然从一位老中医处听说艾灸对治疗这种顽症有奇效,在实践中试了十例,确实很有效果,就介绍给朋友们,希望对解除病痛有所帮助。
在带状疱疹初起时就要着手治疗,越早越好,先用三棱针在带状疱疹向前发展的头部进行点刺,以刺破表层皮肤为度,这时有血水渗出,然后用艾条对准针刺部位进行温灸,以皮肤感觉到温热为度,开始艾灸时间要长一些,至少要1小时以上,每天1次,后面可以艾灸半小时算一次。第一次艾灸后,就会感觉到发病部位有清凉感觉,疼痛减轻,而带状疱疹头部不再向前发展了,治疗三天左右,水疱会缩小甚至干枯,有结痂的趋势,这时基本上活动时不再感觉到痛苦了,坚持一周基本痊愈。
由于艾灸对带状疱疹的治疗疗效神奇,我也尝试分析其中的原理,大概是这种疾病是由于体内火毒外串至皮肤引起的,如果不将火毒引出,则它会不停的沿皮肤发作,而针刺的作用就是在火毒前行处打开个突破口,再使用艾灸的通经活络作用将火毒引发出来,所以很快能使身体恢复健康。
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
5.有趣的中医情志疗法有哪些
中医情志疗法丰富多彩,妙趣横生,千百年流传下来的许多诊疗奇闻佳话,大有“喜怒哀乐”皆是药之感,中医对一些疑难怪病具有独特的情志疗法,神奇的疗效蕴藏着丰富的科学道理。
激怒疗法 传说战国时代的齐闵王患了忧郁症,请宋国名医文挚来诊治。 文挚详细诊断后对太子说:“齐王的病只有用激怒的方法来治疗才能好,如果我激怒了齐王,他肯定要把我杀死的。”
太子听了恳求道:“只要能治好父王的病,我和母后一定保证你的生命安全。”文挚推辞不过,只得应允。
当即与齐王约好看病的时间,结果第一次文挚没有来,又约第二次,二次没来又约第三次,第三次同样失约。 齐王见文挚恭请不到,连续三次失约,非常恼怒,痛骂不止。
过了几天文挚突然来了,连礼也不见,鞋也不脱,就上到齐王的床铺上问疾看病,并且粗话野话激怒齐王,齐王实在忍耐不住了,便起身大骂文挚,一怒一骂,郁闷一泻,齐王的忧郁症也好了。文挚根据中医情志治病的“怒胜思”的原则,采用激怒病人的治疗手段,治好了齐王的忧郁症,给我国医案史上留下了一个情志疗法的典型范例。
逗笑疗法 清代有一位巡按大人,患有精神抑郁症,终日愁眉不展,闷闷不乐,几经治疗,终不见效,病情一天天严重起来。经人举荐,一位老中医前往诊治。
老中医望闻问切后,对巡按大人说:“你得的是月经不调症,调养调养就好了。”巡按听了捧腹大笑,感到这是个糊涂医生怎么连男女都分不清。
此后,每想起此事,仍不禁暗自发笑,久而久之,抑郁症竟好了。一年之后,老中医又与巡按大人相遇,这才对他说:“君昔日所患之病是‘郁则气结’,并无良药,但如果心情愉快,笑口常开,气则疏结通达,便能不治而愈。
你的病就是在一次次开怀欢笑中不药而治的。”巡按这才恍然大悟,连忙道谢。
痛苦疗法 明朝有个农家子弟叫李大谏,自幼勤奋好学,头一年考上了秀才,第二年又中了举人,第三年又进士及第,喜讯连年不断传来,务农的父亲,高兴得连嘴都挂到耳朵上了,逢人便夸,每夸必笑,每笑便大笑不止,久而久之,不能自主,成了狂笑病,请了许多医生诊治,都没有效果。 李大谏不得已请某御医治疗。
御医思考良久,才对李说:“病可以治,不过有失敬之处,还请多加原谅。”李说:“谨遵医命,不敢有违。”
御医随即派人到李大谏的家乡报丧,对他父亲说:“你的儿子因患急病,不幸去世了。”李大谏的父亲听到噩耗后,顿时哭得死去活来,由于悲痛过度,狂笑的症状也就止住了。
不久,御医又派人告诉李的父亲说:“你儿死后,幸遇太医妙手回春,起死回生被救活了。”李的父亲听了又止住了悲痛。
就这样,历时十年之久的狂笑病竟然好了。从心理医学上讲,此所谓相反疗法。
怡悦疗法 传说古代名医张子和,善治疑难怪病,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信。 一天,一个名叫项关令的人来求诊,说他夫人得了一种怪病,只知道腹中饥饿,却不想饮食饭菜,整天大喊大叫,怒骂无常,吃了许多药,都无济于事。
张子和听后,认为此病服药难以奏效,告诉病人家属,找来两名妇女,装扮成演戏的丑角,故作姿态,扭扭捏捏地做出许多滑稽动作,果然令病人心情愉悦。 病人一高兴,病就减轻了。
接着,张子和又叫病人家属请来两位食欲旺盛的妇女,在病人面前狼吞虎咽地吃东西,病人看着看着,也跟着不知不觉地吃起来。就这样,利用怡悦引导之法,使心情逐渐平和稳定,最后终于不药而愈。
羞耻疗法 羞耻是人的本能,中医利用人的这一本能,治疗一些疑难怪症,都收到了神奇的意外效果。 传说有一民间女子,因打哈欠,两手上举再也不能下来,吃药治疗皆无效果。
近视是以视远物模糊不清,视近物清晰为特征,因眼部屈光不正而引起的一种眼病。
辨证治疗:
主穴:睛明、攒竹、球后、承泣
1.目筋挛急
【诊断要点】视物能近怯远,近视清晰,紧张用眼则视力骤下,休息后明显恢复;脉弦细。
【处方】四白、太阳、瞳子髎、风池、太冲、太溪
2.气虚神伤
【诊断要点】视物能近怯远,易视疲劳,恍惚健忘,夜寐多梦,神疲乏力,头晕,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
【处方】关元、足三里、百会、神门
3.肝肾亏虚
【诊断要点】视物能近怯远,视物昏暗,时见黑点,干涩,腰膝酸软,阳萎遗精,头晕耳鸣;舌淡嫩,脉细弱。
【处方】太溪、太冲、肝俞、肾俞
其它疗法:
耳穴贴压:眼、肝、脾、肾、心
提醒您:针灸治疗近视 此民间偏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8429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人参归脾丸的功效与作用
下一篇: 治疗黄疸型传染性肝炎的中医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