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乌梅丸的功效与作用,乌梅丸医案

道医 2023-06-24 17:37:07

【处方】 乌梅300枚 细辛84克 干姜140克 黄连224克 当归56克 附子84克(去皮,炮,)蜀椒56克(出汗)桂枝(去皮)84克 人参84克 黄柏84克【制法】 上十味,各捣筛,混合和匀;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于米饭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纳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

【功效作用】 排胆及驱蛔等作用 《中成药研究》1986(3):33~35,本方能促进胆囊收缩和排胆作用,有利于胆汁引流,减少或防止胆道感染及蛔虫卵留在胆道内形成胆石核心,减少胆石症发生。加大乌梅剂量作用更为明显,而单用乌梅作用没有复方强,表明复方有协同作用。实验还表明,本方在麻醉蛔虫体,使其失去附着肠壁的能力,促进肝脏分泌胆汁量增加,降低pH值,明显扩张奥狄氏括约肌,有较强的广谱抗菌作用,尤对痢疾杆菌作用明显。

【功能主治】 温脏安蛔。治蛔厥。脘腹阵痛,烦闷呕吐,时发时止,得食则吐,甚至吐蛔,手足厥冷,或久痢不止,反胃呕吐,脉沉细或弦紧。现用于胆道蛔虫病。

【用法用量】 空腹时饮服10丸,一日三次,稍加至20丸。

【注意】 服药期间,忌生冷、滑物、臭食等。

【备注】 本方所治蛔厥,是因胃热肠寒,蛔动不安所致。蛔虫得酸则静,得辛则伏,得苦则下,故方中重用乌梅味酸以安蛔,配细辛、干姜、桂枝、附子、川椒辛热之品以温脏驱蛔,黄连、黄柏苦寒之品以清热下蛔;更以人参、当归补气养血,以顾正气之不足。全方合用,具有温脏安蛔,寒热并治,邪正兼顾之功。

【摘录】 《伤寒论》

乌梅丸被历代医家奉为蛔厥专方和厥阴病主方。笔者从医20年来,专注于对经方的学习与运用,对其应用较有体会。为了说明乌梅丸的功效与作用,今将临床用乌梅丸原方(改为汤剂)治疗病情较复杂的3则案例介绍如下,请各位同道指正。

 1 寒热往来伴下利案

那某,女,55岁。初诊日期:2011年6月27日。

形貌:体中偏胖,肤色偏黑;身高:155 cm;体质量:55 kg。

主诉:寒热往来,下利4年余,加重伴胸闷、气急4个月。

现病史:患者4年前停经,出现寒热往来、烘热汗出、头昏乏力、心烦、上腹部时有不适感、易泛酸、大便不成形(日行1~2次)等症,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后反复求治,乏效。今年初因受寒出现咳嗽、胸闷气急,诊断为喘息性支气管炎,经住院治疗,咳嗽减轻,但遗有胸闷、气急等症,予小青龙汤加薏苡仁7剂后,喘平咳减、胸闷气急减轻。刻下:时咳,痰少色白;寒热往来而体温正常,烘热汗出;乏力,眼皮涩重;上腹部时有嘈杂饥饿感,伴泛酸,胃纳可;大便偏稀,日行1~3次,小便调;睡眠一般。

查体:眼睑略浮肿,双下肢无水肿,有脚癣;舌紫、苔薄白。

中医辨证:寒热错杂,气血紊乱;治法:温清并用,益气补血。处方:乌梅20 g,细辛5 g,桂枝10 g,党参10 g,花椒5 g,干姜10 g,制附子10 g,黄连3 g,黄柏10 g,当归10 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8月21日):胸闷消失,略气急;乏力减轻,寒热往来消失;上腹不适感减轻,无泛酸,肤色变亮;大便日1次,成形;舌质转红。原方14剂,每剂服2天。

三诊(10月15日):诸症缓解,精神状态好。守方7剂,每剂服2~3天。

按 患者表现为明显的表里兼证、上热下寒、虚实夹杂,本着“急者治其标、缓者治其本”的原则,前期先予小青龙汤加味,在咳嗽、气急缓解后再予乌梅丸(改汤剂)治疗其错杂的更年期综合征,并于取效后减量巩固疗效。

2 腹泻伴头痛案

陶某,女,49岁。初诊日期:2011年6月15日。

形貌:形体矮胖,肤色偏黑;身高:156 cm;体质量:62 kg。

主诉:腹泻2年余,加重半年,伴头痛、关节酸痛。

现病史:近2年来患者腹泻伴有少腹及肛门坠滞感,大便日行3次、不成形、少量白色黏冻,便前无腹痛、无血便,下半身怕冷,口服多种中西药,疗效不尽人意。近半年来月经紊乱,1~2个月1行,经色暗黑,量少不爽;经期稀便,日3~5次;伴头痛、烘热、头汗多、全身关节酸痛等症;平素尿频,白带偏多、色白质稀,时有足跟痛;白天乏力喜睡、眼涩,夜眠较浅、梦多;胃纳一般。

既往史:有子宫肌瘤、胆石症、过敏性鼻炎及甲状腺腺瘤手术切除史。查体:腹软无压痛,双下肢轻度水肿;舌暗、苔中后部腻。

中医辨证:上热下寒,虚实夹杂;治法:清热燥湿,温脏止利。处方:吴茱萸3 g,当归10 g,川芎10 g,桂枝10 g,白芍10 g,牡丹皮10 g,干姜5 g,姜半夏10 g,麦冬10 g,党参10 g,甘草5 g,阿胶(烊化)10 g。7剂。

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7月1日):诸症仍存,头痛与乏力甚;经前乳胀痛,烘热阵作,时畏寒甚;舌暗,苔中后部腻。处方:

乌梅30 g,细辛5 g,桂枝10 g,党参10 g,花椒5 g,干姜10 g,制附子10 g,黄连3 g,黄柏10 g,当归10 g。

三诊(7月18日):乏力明显减轻,头痛消失;下利改善,大便日行1~2次,成形度好转;关节酸痛减轻,足跟疼痛消失;怕冷减轻,烘热消失;白带如水、量多,会阴部湿感;舌暗,苔中后薄腻。前方乌梅剂量加至50 g。7剂,每剂服2天。

复诊(10月19日):诸症平复,精神状态好。守方7剂,每剂服3天。

按 该患近2年来主诉繁多,以下利为主,实为更年期综合征引发的多系统功能紊乱,临床表现具有上热下寒、虚实夹杂、以寒为主的特点。首诊选亦治久利的温经汤无效,二诊改方为乌梅丸汤方治疗,疗效凸显。

3 乏力、眠差伴下利案

杨某,女,67岁。初诊日期:2011年6月3日。

形貌:形体矮胖,肤色偏白;身高:155 cm;体质量:68.5 kg。

主诉:乏力、眠差伴下利10年,加重15天,伴上腹部不适。

现病史:近10年来乏力、失眠,入夜难寐、多梦易醒,白天乏力头昏,口干,易舌面干,舌碎;平素尿频,大便偏软(日行1~2次),时腹泻,泻时日行4~5次,有少量黏冻。曾多次治疗无效。近15天诸症加重,且上腹部不适,易饱易饥,泛酸明显,烘热,小腿易抽筋。查体:剑突下轻压痛,双下肢轻度水肿;舌暗,苔薄白腻。

肠镜检查提示结肠炎,胃镜检查提示胆汁反流性胃炎;生化检验发现三酰甘油偏高,尿检中有少量白细胞。

中医辨证:上热下寒,虚实夹杂;治法:温清并用,调和阴阳。处方:乌梅30 g,细辛5 g,桂枝10 g,党参10 g,花椒5 g,干姜10 g,制附子10 g,黄连3 g,黄柏10 g,当归10 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6月23日):睡眠改善不明显,乏力明显改善,头昏、烘热、口干、舌面干等症明显减轻;舌碎药后未作;大便日行1~2次,无腹泻,无黏冻;上腹饥饱不适及泛酸减轻,小腿抽筋减少;舌暗,苔薄白腻。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栀子厚朴汤。处方:柴胡根10 g,姜半夏10 g,党参10 g,黄芩6 g,干姜5 g,红枣10 g,桂枝10 g,茯苓10 g,龙骨15 g,牡蛎15 g,大黄5 g,栀子10 g,厚朴10 g,枳壳10 g。7剂。

三诊(7月4日):患者诉本次用药后诸多不适感复作。改用初诊方,乌梅加量至40 g。7剂。

复诊(10月21日):服上方后,诸症平复,精神状态好。守方7剂,每周服2剂。

按 该患上热下寒、寒热夹杂、虚实夹杂,胃肠功能紊乱日久,兼失眠、乏力,故首选乌梅丸调和肝胃、分解寒热。患者服药后,疗效明显。二诊因考虑症减,改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栀子厚朴汤,但药后乏效,改回乌梅丸又显效。

4 讨论

就经方而言,乌梅丸共有10味中药,略显繁杂,但配伍严谨。组方寒热并用,不仅安蛔止痛,更有调和肝胃、分解寒热之功,与厥阴病提纲证相符,故可视为治疗厥阴病寒热错杂之主方。我们在临证中发现,乌梅丸治疗胃肠道功能紊乱,特别对难治性顽固性腹痛下利、胃部嘈杂、泛酸疗效突出。

由以上案例可见,该方使用要点为上热下寒、以寒为主,中有腹痛、腹胀或反流、恶心;上有热,表现为颜面暗红、头昏重、心烦口渴等;下有寒,如双下肢畏寒或四肢厥冷、腹痛、下利。故该方所诠释的方义广阔而精深。现代中医大家陈潮祖认为,该方有干姜、肉桂、附子等大辛大热药,也有黄连黄柏等大苦大寒药,是寒热共用法;既有参、归扶正,又有椒、梅、连、柏祛邪,为攻补兼施法。该方配伍是治疗自身功能衰弱而又感受外邪的理想结构,开辟了寒热共用与补泻同施的先河,极具临床价值,为治疗一些现代疑难杂病提供了处方思路。

笔者认为,临证使用该方,只要对证则无须加减,只要关注原方的药物剂量及有序调整比例即可。乌梅为君药,故基础量为20~30 g,可据病情酌加剂量至60 g左右而无产酸之弊。其余药物为常规剂量。

该方在使用时,须与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麻黄升麻汤相鉴别。三者均治寒热错杂之证,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治寒热格拒而致脾胃功能失常的上吐下泻、食入即吐;麻黄升麻汤主治正伤邪陷上热下寒而致阳气内郁的手足厥逆、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等症。

另外,本文中误用温经汤与柴胡加龙骨牡蛎合栀子厚朴汤亦须考虑鉴别,特别是用方时机的把握值得重视。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人对脉诊学习不够,所以案例中没有脉诊描述。

乌梅入药有什么作用?

乌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果子,但是乌梅还可以入药,乌梅性平味酸,所以入药主要起到一个收敛的作用,所以乌梅入药有敛肺生津的作用,所以我们平时吃乌梅也有这些作用,如果体虚出汗可以吃些乌梅。那么,乌梅入药有什么作用?乌梅有哪些药用功效?
【乌梅】乌梅为蔷薇科植物梅Prunusmume(Sieb.)Sieb.etZucc.的近成熟果实。主产于浙江、福建、云南等地。夏季果实近成熟时采收,低温烘干后闷至皱皮,色变黑时即成。去核生用或炒炭用。
【药性】酸、涩,平。归肝、脾、肺、大肠经。
【功效】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安蛔止痛,生津止渴。
【应用】
1.肺虚久咳。本品味酸而涩,其性收敛,入肺经能敛肺气,止咳嗽。适用于肺虚久咳少痰或干咳无痰之证。可与罂粟壳、杏仁等同用,如一服散(《世医得效方》)。
2.久泻,久痢。本品酸涩入大肠经,有良好的涩肠止泻痢作用,为治疗久泻、久痢之常用药。可与罂粟壳、诃子等同用,如固肠丸(《证治准绳》)。取其涩肠止痢之功,配伍解毒止痢之黄连,亦可用于湿热泻痢,便脓血者,如乌梅丸(《圣惠方》)。
3.蛔厥腹痛,呕吐。蛔得酸则静,本品极酸,具有安蛔止痛,和胃止呕的功效,为安蛔之良药。适用于蛔虫所致腹痛、呕吐、四肢厥冷的蛔厥病证,常配伍细辛、川椒、黄连、附子等同用,如乌梅丸(《伤寒论》)。
4.虚热消渴。本品至酸性平,善能生津液,止烦渴。治虚热消渴,可单用煎服,或与天花粉、麦冬、人参等同用,如玉泉散(《沈氏尊生书》)。
此外,本品炒炭后,涩重于酸,收敛力强,能固冲止漏,可用于崩漏不止,便血等;外敷能消疮毒,可治胬肉外突,头疮等。
【用法用量】煎服,3~10g,大剂量可用至30g。外用适量,捣烂或炒炭研末外敷。止泻止血宜炒炭用。
【使用注意】外有表邪或内有实热积滞者均不宜服。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下气,除热烦满,安心,止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痔,蚀恶肉。”
2.《本草纲目》:“敛肺涩肠,止久嗽泻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
3.《本草求真》:“乌梅酸涩而温,入肺则收,入肠则涩,入筋与骨则软,入虫则伏,入于死肌、恶肉、恶痣则除,刺入肉中则拔痈毒可敷,中风牙关紧闭可开,蛔虫上攻眩扑可治,口渴可止。宁不为酸涩收敛止一验乎”。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主含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酒石酸、碳水化合物、谷甾醇、蜡样物质及齐墩果酸样物质。
2.药理作用:本品水煎剂在体外对多种致病性细菌及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能抑制离体兔肠管的运动;有轻度收缩胆囊作用能促进胆汁分泌;在体外对蛔虫的活动有抑制作用;对豚鼠的蛋白质过敏性休克及组胺性休克有对抗作用,但对组胺性哮喘无对抗作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3.临床研究::据临床报道,用乌梅枯痔注射液注射于内痔核内,治疗初期内痔、叶状内痔、花圈状内痔、曲张型混合痔平均于2周内治愈(江苏中医杂志,1980,5:29)。用乌梅浓煎,顿服,同时口服维生素B、C等治疗急性肝炎、慢性肝炎74例,均获良效(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6,11:694)。另外,本药尚用于慢性结肠炎、细菌性痢疾、婴幼儿腹泻、胆道蛔虫症、胆囊炎、胆石症等。
【药用价值】
1.防老化
若要真正的享受长寿,就不应该受老化病的折磨。吃乌梅会刺激腮腺荷尔蒙的分泌,而这种荷尔蒙能预防老化。所以从今天开始就每天吃一个乌梅吧。
2.清血
现代人喜欢吃的食物不外是精制食品如精白谷类、精白面包、精白面条、精白糖、化学调味料及动物性食物。吃了这些食物会致使血液里的毒素剧增,日子久了,血液循环恶化而产生酸素。每天吃一个乌梅可帮助清扫血液,使血液流动量正常化,排除过量的酸素。
3.增加能量
当血液净化时,新陈代谢就增强,身体自然会恢复能量。乌梅里的柠檬酸酸帮助吸收维他命及酵素,还有能预防疾病及消除疲劳。
4.保护消化系统
乌梅有消毒的功能,也防止食物在肠胃里腐化。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
5.消除疲劳
当你觉得疲倦时,在身理上只是因为身体里过多的酸素致使。所以当你下班被困在车阵里,好不容易回到家里时,觉得累毙了,建议你吃一个乌梅,倦意很快就会消除。
6.消除便秘
乌梅里的苹果酸把适量的水分导引到大肠,形成粪便而排出体外。
7.增进食欲
长期性的无食欲是身体里的一些器官操作得不好,食欲因为压力,吃过量,也因为肝脏,胃及大肠的功能不好,生病后食欲也差了。若要康复得快,需要吃东西,能帮助恢复食欲的就是每天吃一个乌梅。

乌梅丸?

乌梅丸的适应症为疟疾,久不愈者。乌梅丸的治疗效果显著,深得患者的信赖。那么,? 乌梅丸的组方中,有酸敛益阴的乌梅、苦酒,苦寒清热的黄连、黄柏,辛热通阳的附子、干姜、桂枝、细辛、蜀椒,补益气血的当归、人参,全方具有酸敛、清热、温通、滋补等作用。 乌梅丸在临床中常加减应用,若是辨治蛔厥证,通常可用乌梅丸原方原量,用汤剂时可酌情减少方药物用量;若是上热下寒夹虚证或辨治肝热阳郁证,必须重视因病变证机主次而酌情调整药物用量,亦即确定药物用量务必与主治病变证机和病证表现切切相应。 如热重者可加大黄连、黄柏用量,亦可酌情减少辛热药用量;若寒重者可加大辛热药用量,或减少苦寒药用量;若正气虚弱甚者可加大人参、当归用量;乌梅用量必须因病变证机轻重而增减,治病用方用药贵在思路清晰,恰到好处,随机应变。 乌梅丸主治蛔厥,久痢,厥阴头痛。或脾胃虚引起之胃脘痛,肢体瘦弱。蛔厥证、厥阴头痛、烦闷呕吐、时发时止、得食则吐,甚至 吐蛔、手足厥冷、腹痛时作。用于治疗胆道蛔虫症、肠道蛔虫、血吸虫及钩虫病、腹泻、肠炎、肠道易激综合征、胆囊炎及胆石症、神经及精神系疾病、病态窦房综合征、带下、崩漏、痛经等。 乌梅丸的不良反应尚不明确。另外,乌梅丸含有马兜铃科植物细辛,在服用期间可能对肾功能有影响,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定期复查肾功能。另外,乌梅丸为处方药,这种药通常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及其他潜在的影响,用药方法和时间都有特殊要求,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因此,患者购药、用药需谨慎,若能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科学合理的用药,那将是对您的健康最大的保障。 康爱多药店致力于帮助患者提高用药水平、降低用药费用,为病患朋友提供厂家直供、低价,绝对正品的优质药品。价格相比其它一些药店更划算。
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11.5.2乌梅丸证及乌梅的药性

【11.59】?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蚘厥也。蚘厥者,其人当吐蚘。今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脏寒,蚘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蚘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蚘。蚘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 ? 这段提示我们注意哪些症状不适用乌梅丸。“伤寒,脉微而厥”指这个脉的跳动是非常之没有力量,然后手脚冰冷。拖了七八天“肤冷”,这个人你摸起来,肉都是冰冰的。在汉朝时代这个“肤”不是指表面,是包括底下的组织。

? ? “其人躁,无暂安时者”,一个人会处在这个不自主的躁动状况里,张仲景说是“脏厥”(内脏里面全都是一派寒冷的状态)不是蛔厥。这两者的差别呢,就在于张仲景会用乌梅丸治疗蛔厥导致阴阳分裂的状态。

要注意乌梅丸症与附子汤症、四逆汤症的不同,病人如果是一派寒证的话,那是不用乌梅丸。

病人有长期腹泻情况的,乌梅丸也对症。

乌梅丸的药量比例

乌梅丸方

乌梅三百枚?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十六两? 当归四两? 附子六两(炮去皮)? 蜀椒四两(出汗)? 桂枝六两(去皮)? 人参六两? 黄柏六两

右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纳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 要 接近张仲景的剂量,把乌梅的量设定成细辛的十倍,其他的药就依比例放就好。比如说你今天要开一帖乌梅丸的汤剂哦,你就开乌梅三钱,细辛三分,干姜五分,黄连八分,按这个比例一直下就可以了。

乌梅丸最好饭前服。

乌梅丸的药性。

《神农本草经》梅实:味酸,平。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志、恶肉。生川谷。

未处理的梅实味酸、平。烘干后的乌梅的药性是有一点微温的,它并不寒的。那么,它的主治是“下气,除热烦满,安心”。

乌梅它厉害的地方就是它具有把这个分裂的阴阳再统合起来的效果。当一个人阴阳分裂的时候一定是用乌梅的。

乌梅把人体分裂掉的阴阳交合回来,交合阴阳本身就是在制造人的肝气。

彭子益写的《园运动的古中医学》里面就特别强调要用乌梅白糖汤来治温病。他提出温病就是病人发烧然后整个人燥热,昏头昏脑,这个热气上来导致整个人烦且神志昏乱

乌梅白糖汤:五颗乌梅一两白糖是非常美味的比例,以美味度来讲,简直是黄金比例。同学不妨在家里面试试看乌梅白糖汤,用了之后觉得那个病人大有好转的,就表明你就又抓到一个厥阴病患者。

乌梅的其他用法

古时候对那种风痰造成的那种中风证,有一个急救的方,就是用那个乌梅的粉,立刻给他擦在牙龈肉上面,让他的身体能够吃到那个酸味,就能够把那个肝风收下去。

拉肚子啊,拉的人虚的不得了,而且拉到后来啊,口干舌燥,拉一下停一下,然后老是不好,这种的话就用乌梅白糖汤来医。

糖尿病消渴病也是被归纳到厥阴的范围,那标准治法用肾气丸,其他有用栝蒌瞿麦丸之类的进退。刘宏恩遇到糖尿病他用四物汤加乌梅,用活血滋阴的药,然后用乌梅来沟通阴阳。

还有遇到一直咳嗽不停的人,这个人上焦的热发炎啊,恐怕也是阴阳脱离,可用这个金水六君汤加乌梅。金水六君汤是用的是当归熟地陈皮半夏茯苓甘草,这个本来是处理肺部的药,再加一味乌梅。如果遇到喘的话,气喘病是气上脱啊,也可以用乌梅,就独参汤搭配乌梅哦。失眠,用三才膏。用党参、麦冬、熟地熬膏,然后加乌梅跟白糖来吃,这样子也能够治好失眠。失眠里面也可以有厥阴的阴阳分裂,上热下寒的征兆。

乌梅甘草汤

乌梅丸的胃痛通常最痛的就是这个胃这个地方,乌梅丸的拉肚子、肚子痛是这一块地方痛的特别厉害,那再不然是痛右胁。右肋骨以及心跟胃这一块如果痛的特别厉害的话,往往辨证点会归到乌梅类。所以这一类忽然烧心,忽然刺痛哦,那那个痛可以痛到很痛哦,就是胸口跟胃一起发烫,或者一起剧痛,那这一块是用乌梅丸。或者是,如果是纯粹治胃的话哦,就是胃痛的一个特效药就是乌梅甘草汤。五颗乌梅加五钱甘草,就水煮一煮就这样喝下去哦,顺利的话就一服就好。

乌梅丸的临床应用

那去寒的药是乌梅独大,所以这些寒药跟热药都会在乌梅所提供的勾芒气里头哦,把身体里面分裂的热跟寒,分散在气分跟血分这种分裂的东西把它统合回来。

乌梅症的辩证点有:手脚忽冷忽热,寒热错杂,百分之八九十的乌梅丸证的人,舌苔厚而且是偏灰色或者偏黄色。

我们今天在用乌梅丸的时候,可以多加一些干姜,多加一些附子,多加一些半夏是常有的哦。

乌梅丸治久利,慢性肠炎,可以是赤白,有带红,带白,带血,带脓的,都可以。然后过敏性的哦,也可以。那主证的话,通常是病人就是手脚又冰冷,嘴巴很干,上面的有燥热的感觉,底下有虚寒的感觉。
? 乌梅丸讲到最后它到底是一个保肝药。那你说什么时候要用到它的这个保肝效果啊?我觉得如果他的肝脏的病比较像是乌梅丸证的话,往往会发现病人有泻痢的证状,那就直接乌梅丸没有问题了。还有些肝脏好像没有解毒的功能,有的人他吃了乌梅丸之后会浑身发痒,或者是排出黑色的大便,者就不是主流,但是有人会有。

? ? 如果你在临床上面遇到是这样的病人,全身起红疹,非常瘙痒,先看脉浮不浮,对不对,你从桂麻各半或者麻黄连翘赤小豆开始想起。但有的时候他真的那个脉就不浮,他全是起红疹,那你就要想到这是肝的解毒问题,那这种病用乌梅丸有时候会有效。那么还有就是,如果这个人的痒不是在皮肤表面,是在肉里面,甚至有的人的痒是觉得肚子里面在痒,就是抠也抠不到,内脏在痒,那个是乌梅丸症。

说胃病的话,我们就抓一个病人怕冷,可是舌头上是黄苔,很厚,那这样子就比较适合用乌梅丸。

我们在治疗虚劳病的时候,用龙骨牡蛎和这个补阳药,来调整这个人的自律神经失调。那乌梅丸这种典型的交合阴阳的药也能治自律神经失调。

治疗呕吐的时候,如果用了乌梅丸反而更吐,有时候会有这种现象。那么如果你证抓的准的话就不要气馁,你可以把这个乌梅肉打成粉,然后用蜂蜜把它调成糊,这样一小调羹一小调羹这样的吃,这样不会很难吃哦。那那个,我们看到那个最近健康食品在卖什么梅子精对不对,它太酸了,我们这样吃还好吃一点哦。这样子吃还是吃的下去,所以止吐的话就可以用这种方法。

看货那这个神经病的患者,如果他是容易呕吐的,容易晕眩的,那你就要去把把看,是不是尺脉很虚,然后关脉很弦哦,如果有这种现象的话,你就要考虑阴阳分裂的乌梅丸。那至于说这个痛的感觉的话哦,如果你特别觉得右边肋骨有气冲上来的痛的话,这个时候用乌梅丸会比较好用哦,右边肋骨气上冲。那左边肋骨的话,就是有一坨东西鼓上来的话,也有机会用,就是右胁的气冲跟左协的积块哦,都有机会用到乌梅丸。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8435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