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臌胀。(血吸虫肝硬化腹水症)。
处方:大蟾蜍1只,花椒、干姜、肉桂末各3克。
用法:将椒目、干姜、肉桂末纳入活蟾蜍口中,外用细铁丝将口唇缝合,置暗火中烧存性,取出乘焦碾成细粉末,每次3克,每日3次,用米汤吞服。若有寒热者,用姜汤吞服;大便不行者,以生大黄泡水吞服;或装胶囊服。
疗效:笔者反复验之临床20余载,先后治疗血吸虫肝硬化患者24例,治愈13例(腹水全消,重返生产、工作岗位,无自觉症状);好转6例(临床症状改善,停药仍有腹水形成);无效5例(均死于服药期间),有效率达78.6%。
按语:消臌散中蟾蜍辛散温通,既能解毒通窍,又可破症散满,搜剔窦隙腔囊之血水;干姜辛热性散,上以开宣肺气,中散沉寒痼冷助脾运湿,下补元阳而调气血;椒目辛热、功散寒凝、除湿邪,解郁结,消宿食,通三焦,杀虫消蛊毒;肉桂温阳散寒,宣通气血,补命门不足而益火消阴。更有米汤送服顾护胃气,不伐正气。此方药仅四味,而力贵专行,既能行气活血,利水除胀,又可调肝、理脾、温肾,疏畅三焦。虽药无破血逐瘀,攻水逐饮之力,但方有行水消滞,除胀散满之功.验之临床,确有捷效。
怎么判断出现了肝硬化腹水呢?
肝硬化发展到末期就慢慢的会出现腹水即为腹腔有大量的积液,
肝硬化末期是水湿注满的一个阶段。而初期可能水不多,但是属于里边气儿多,也叫气鼓。继而腹部胀大如鼓,在中医叫鼓胀,鼓胀就是里边有振水声。
重者腹壁青筋显露,神阙穴也就是肚脐,脐孔突起,人一看比较消瘦,面色皮肤也稍微黑,但是肚大有青筋暴露。这就是出现了肝硬化腹水。
中医概念:腹水的水是怎么来的呢?
中医讲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同时,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而且肾气化肾主水,主气化而使水液排出体外。所以说当肝硬化腹水的时候,一定是脾肺肾三脏器也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问题呢?
1、是见肝之病一定会传脾,造成了脾虚,脾不化水为津会形成水湿逐流。
2、木旺木火刑金,或者木旺反辱金。因为都说金克木,但是木旺以后反辱金,形成了肺的通调水道功能失常,也会形成了水液排泄出现了异常。
3、乙癸同源,当肝硬化以后,肝脏是虚弱的,尤其是肝阴的不足,肝血的不足,就会需要大量的肾水来滋养,肾水滋养不了了,出现了肾气不足。气化功能出现了异常,也出现了水液排泄不畅,所以说诸脏都是虚的情况下一定就出现了诸湿的肿满,出现了腹水。
4、另外从医学角度来看,就是门静脉压力增大,一看肝硬化后期门静脉都是18mm左右,正常的应当是10-11毫米,当18mm时候门静脉高压,而为什么使血液充不进去了?肠细膜出现的静脉的血液,而胰腺,脾腺,下腔静脉的血液都进不到肝脏。就形成侧支循环,慢慢的渗出就形成了腹内的一些腹水。
怎么来解决腹水,大家一起了解!
临床上出现了肝硬化腹水的人,一般西医就是利尿,通过利尿的方法使水从小便解出。同时中医是另一个概念。中医是利大便,使大便糖稀,让水通过大肠快速的排出体外。
首先我们先看具体的症状,但根本就是消淤,消得是血淤,使门静脉高压减下来。肝脏的硬化给它软化逆转,这时候血液能快速的进入肝脏,进行解毒,进行循环,液体就不渗入到腹腔。另一个概念,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所以健脾为先益肺和利肾也为先,所以肝硬化腹水的患者首先消淤。
【中医多靶点中药复方治疗肝硬化腹水特色优势】
肝腹水通过积极的治疗是有希望治好的,在治疗的过程中必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肝腹水的治疗方法很多,患者可以试试把中西医结合起来进行治疗,西医一般是用利尿药、抽腹水的方法进行治疗,可能不能彻底解决问题,中医用中药进行全身调理,治疗效果也比较好。
中医多靶点中药复方治疗肝硬化腹水:驱邪扶正化瘀,调理气血治疗肝硬化及其并发症,攻补兼施,调理气血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调气和血,疏肝活络、疏肝理气, 扶正解毒。调节免疫功能、辩证施治,能改善人体肝脏微循环、促进肝细胞再生、缓解症状,且无毒副作用、无耐药性,起效更明显。
臌胀是指腹部胀大如鼓的一类病证,又称单腹胀。临床以腹大胀满,皮急如鼓,脉络显露为其主要特征。《灵枢。水胀篇》记载:“鼓胀何如?……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并根据本证病因病机的不同分为气臌、水臌、血臌、虫臌,但气血水三因常相互牵连为患,故仅有主次之分,而非单独为患。 西医之肝硬化腹水、门静脉性肝硬化、坏死性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的腹水形成期,以及结核性腹膜炎、乳糜腹水、腹腔内晚期恶性肿瘤等,都属本证范畴。 黄疸、积和臌胀,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三者之间可能是先后演变和发展的不同阶段,又可以在病程中错杂并见,所以前人指出,黄疸、积是中满、胀病之根。
病因病机 臌胀一证,多因饮食不节,七情、劳欲所伤,及感染其他疾病后,肝脾失调,继则累及肾脏而成。
(1) 饮食不节:平时嗜酒或酗酒无度,损伤脾胃,酿湿生热,进而耗伤肝阴,损害肝体,使肝脾两伤;若饮食不调,饥饱无度,长期营养不良,脾胃受损,可致脾虚肝郁。脾失健运,肝失疏泄,水谷精微失于输布,而致湿浊内聚,壅阻气机,水停二腹,而成臌胀。
(2) 情志不遂:郁怒忧思,伤及肝脾,使气失调畅,肝失条达,肝郁气滞,久而由气及血,血络瘀阻,横逆伤脾,运化失常,水湿内停,与瘀血互结,痞阻中焦,日久不化,渐及于肾,呈三则俱病 ,发为膨胀。
(3) 黄疸积聚失治:外感疫毒、寒湿、湿热之邪蕴积肝脉,染为黄疸,气血瘀阻,渐成臌胀;或积聚日久,气血壅滞日甚,水湿内停,而成臌胀。
(4) 受血吸虫感染,迁延失治,日久肝脾损伤,脉络瘀阻,升降失常,清浊混淆,气血水停于腹中而成臌胀。 臌胀一证,主要在肝、脾、肾三脏。肝气郁遏既久,已成克伐脾土之势,或脾气已败,肝木乘之。肝脾俱伤,水谷精微失于输布,浊阴不降,水湿不能排出体外,于是清浊相混。肝气郁久,气滞血凝,血瘀水结,遂成臌胀。久病及肾,肾阳不足,无以温养脾土,肾阴亏虚,水不涵木;加之肾虚膀胱气 化不利,水浊难泄,臌胀逾重。总之,肝气郁滞、血脉瘀阻、水湿内停是臌胀形成的主要病理变化。
辩证论治 起病缓慢,病程较长,证情多先实后虚,或虚实相兼。应按临床表现进行辩证论治,切勿单纯攻逐瘀水而忽视固本。应注意补虚不忘实,泄实不忘虚。
(1) 实胀:
① 寒湿证:证候: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脘腹痞胀,得热稍舒,神疲乏力,下肢浮肿,面色萎黄或苍白,怯寒少动,溲少便溏,舌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温阳利水,健脾化湿。
主方:实脾饮。
② 湿热证:证候:腹部膨胀,腹皮绷急,撑胀拒按,烦热不安,口苦口臭,渴不欲饮,面色黄垢,肌肤目睛黄染,小便短涩,大便秘结或溏垢深黄;舌边尖红,苔黄腻或黑灰,脉弦数。
治法:清热化湿,利水消胀。
主方:中满分消丸。
③ 血瘀证:证候:腹大坚满,脉络怒张,胸胁攻痛,痛如针刺,面色黯黑或见赤丝血缕,口唇紫暗,头颈胸部有血痣,或蜘蛛痣,口渴不欲饮水,大便色黑,舌质紫红或有瘀斑,脉细涩或见芤脉。
治法:化瘀行水,通络化结。
主方:调营饮。
实证患者,体质尚好且胀满较甚者,可短期使用舟车丸、十枣汤等攻逐之剂以驱水气,或采用放腹水治疗。
(2) 虚胀:
① 阳虚证:证候:腹大胀满,形如蛙腹,撑胀水舒,朝宽暮急,面色苍黄,脘闷纳呆,怯寒神倦,下肢浮肿,小便短少不利,大便易溏,舌胖质淡紫,苔白滑,脉弦细。
治法:温补脾肾,化气行水。
主方:济生肾气丸。
② 阴虚证:证候:腹大胀满,甚则清筋暴露,胁肋偶有刺痛,面色暗滞,口渴心烦,形体消瘦,午后低热,时有鼻衄邪宣,小便短少,舌红绛少津,脉弦细数。
治法:滋养肝肾,育阴利水。
主方:六味地黄丸。
辩证施护(1)湿热证:
① 病室应安静、整洁、干燥、凉爽、通风良好。患者宜卧床休息,若因腹胀挤压胸部而致气短喘急时,可采取斗卧位。
② 重点观察患者腹大程度,定时测量腹围,做好记录。还需注意腹壁皮肤的色泽和脉络显露情况,以及腹部的坚硬度,从而判断病势的轻重和趋向。
③ 重病患者腹大如鼓,床上活动困难,生活起居皆需细心照料,定时协助翻身。长期卧订的患者,要保持病床单位整洁松软干燥,加强皮肤护理,预防发生褥疮和坠积性肺炎。伴背部及阴囊水肿的患者,要注意保护局面部皮肤,防止损伤、感染。
④ 饮食宜偏凉为宜,可选用有滑利渗湿清热之品,如黄瓜、西瓜、冬瓜、黄花菜、鲤鱼、鲫鱼、赤小豆、慈菇、芹菜等。
⑤ 便秘者,可嘱患者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及含丰富维生素的食物,或选用蜂蜜水、麻仁丸口服,外用开塞露等方法,避免因腑气不通诱发神昏。但应禁忌用碱性液体如肥皂水灌肠通便。
⑥ 若病情允许可以活动时,应避免过劳和外感。
⑦ 需要放腹水时,应协助医生行腹腔穿刺术,并注意观察病情,警惕发生昏迷、出血、腹腔感染等并发症。穿刺前先让患者排尿,并做好解释工作。穿刺放液过程要注意患者有无头晕、恶心、心慌、出汗、面色苍白、脉数、血压下降等表现,如有上述症状,应立即停止放液,并协助医生紧急处理。放液速度不过快,每次放液量一般不超过3000毫升,防止诱发昏迷和腹水迅速生长。穿刺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防止感染。穿刺后以多头腹带裹紧腹部,以免腹压骤然降低而发生休克。术后穿刺如有漏液,应及时处理,防止伤口感染。放液后仍需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出血、昏迷等并发症。
北京四惠西区医院刘教授团队钟伟主任说中医药治疗肝硬化更有优势吗?答案是肯定的,肝硬化在中医上属于“积聚”“臌胀”病的范畴,中医对于肝硬化的治疗以服药为主,虽然中医对肝硬化的治疗更偏向于保健,但如果能坚持治疗将对肝硬化的痊愈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辨证论治为基础的中医中药,在肝硬化治疗中至少可以达到以下六方面的功效:
第一、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肝硬化患者会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中医辨证论治,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胁痛、腹泻、疲劳、皮肤瘙痒、消化不良、失眠等症状。
比如,面色黧黑、白蛋白低的肝硬化患者可用健脾养血的中药治疗改善面色,又比如柴胡可行气止痛、穿山甲可活血通络止痛等。
第二、明确改善肝功。
一些顽固性黄疸、肝功能衰竭患者加用中药后,不但能缩短病程,且可减少治疗费用。而且很多中药有较好的保肝降酶作用,比如垂盆草、五味子等,而中药茵陈、大黄等有明确退黄抗炎作用,甘草对迅速改善肝脏炎症也十分有效,更别说临床退黄疸中药方剂: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等均可明显改善肝功。
第三,抗纤维化、抗肝硬化。
除了中药,还有中成药,例如鳖甲煎丸、扶正化瘀胶囊等均有一定抗纤维化、肝硬化作用,甚至可以逆转或减轻肝纤维化,改善肝脏血液循环,改善肝硬化分级积分,改善肝脏的组织病理。
第四,治疗肝硬化并发症。
有些患者并非肝硬化本身严重,而是肝硬化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例如肝性脑病、肝硬化腹水,消化道出血、门脉高压等,就可以用中药治疗。
第五,一定的抗病毒作用。
中药抗病毒效果不用多说,大家最熟悉的应该是金银花、连翘等,除此之外,苦参、白花蛇草、败酱草、大青叶等清热解毒药物都具有一定的抗炎病毒作用。
第六,一定的防癌抗癌作用。
肝硬化患者中有3%左右患者会合并肝癌。具有抗肿瘤、防癌作用的中药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减少了肝癌的发生,有些肝癌患者服用中药生命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生存期得以显著延长。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8468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鳖甲煎加减治疗气虚血瘀,肝脾肿大
下一篇: 补益剂的分类,补益剂使用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