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陷胸汤
出自《伤寒论》
【组成】大黄去皮,六两(10g) 芒硝一升(10g) 甘遂一钱匕(1g)
【用法】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内芒硝,煮一、两沸,内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现代用法:水煎,溶芒硝,冲甘遂末服)。
【功用】泻热逐水。
【主治】水热互结之结胸。心下疼痛,拒按,按之硬,或从心下至少腹硬满疼痛,手不可近。伴见短气躁烦,大便秘结,舌上燥而渴,日晡小有潮热,舌红,苔黄腻或兼水滑,脉沉紧或沉迟有力。
【方解】本方证因表证未解而误下,或因误下而邪气内陷,热邪与水饮搏结于胸膈所致,为大结胸证。水热内结,气不得通,轻则但见心下硬满而痛,甚则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腑气不通,故大便秘结;邪热与水饮互结,津液不得上承,故舌燥口渴;此时燥热已累及阳明,但因水热互结,故只表现为“日晡小有潮热”;因邪盛而正不虚,故脉沉紧,按之有力。本证水热内结,故当泻热逐水。方中甘遂善攻逐水饮,泻热破结,为君药。大黄、芒硝荡涤肠胃,泻结泄热,润燥软坚,为臣佐之用。综观全方,泻热与逐水并施,使水热之邪从大便而去,且药简量大,力专效宏,为泻热逐水之峻剂。
本方煎法大黄先煮,乃取其“治上者治宜缓”之意。
本方与大承气汤虽同为寒下峻剂,都用大黄、芒硝以泻热攻下,但二方主治证之病因、病位不同,故其配伍及用法上均有差异。尤怡在《伤寒贯珠集》中曾说:“大陷胸与大承气,其用有心下胃中之分。以愚观之,仲景所云心下者,正胃之谓,所云胃中者,正大小肠之谓也。胃为都会,水谷并居,清浊未分,邪气入之,夹痰杂食,相结不解,则成结胸。大小肠者,精华已去,糟粕独居,邪气入之,但与秽物结成燥粪而已。大承气专主肠中燥粪,大陷胸并主心下水食;燥粪在肠,必借推逐之力,故须枳、朴;水饮在胃,必兼破饮之长,故用甘遂。且大承气先煮枳、朴,而后纳大黄,大陷胸先煮大黄而后内诸药。夫治上者制宜缓,治下者制宜急,而大黄生则行速,熟则行迟,盖即一物,而其用又不同如此”。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大结胸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心下硬满,疼痛拒按,便秘,舌燥,苔黄,脉沉有力为辨证要点。凡平素虚弱,或病后不任攻伐者,禁用本方。因本方为泻热逐水峻剂,既要防止利下过度,伤及正气,又要及时攻下,以防留邪为患。能否继续攻下,应视药后快利与否而定。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急性胰腺炎、急性肠梗阻、肝脓疡、渗出性胸膜炎、胆囊炎、胆石症等属于水热互结者。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烦躁,心中懊 ,阳气内陷,心下鞕,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鞕者,大陷胸汤主之。”
2.方论选录
张秉成《成方便读》卷1:“治太阳表邪不解而反下之,热陷于里,其人素有水饮停胸,以致水热互结心下,满而硬痛,手不可近,不大便,舌上燥而渴,成结胸胃实之证。以甘遂之行水直达所结之处,而破其澼囊;大黄荡涤邪热;芒硝咸润软坚。三者皆峻下之品,非表邪尽除,内有水热互结者,不可用之。”
【实验研究】
大陷胸汤有减轻肾实质损害,促进尿闭动物排尿,加速体内毒素排泄;增强肠蠕动,促进肠内容物的推进,有很强的导泻作用;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等作用。[王均宁.大陷胸汤治疗危急重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中成药 2001;23(2):129]
〖方源〗(《伤寒论》)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若心下满而鞕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
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金匮·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组成〗 半夏 半升,洗 [12g] 黄芩 干姜 人参 各三两 [各9g] 黄连 一两 [3g]
大枣 十二枚,擘 [4枚] 甘草 三两,炙 [9g]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渣,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歌〗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甘草与人参,大枣合之治虚痞,法在降阳而和阴。
〖主治〗寒热互结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
〖功用〗寒热平调,散结除痞。
是商陆和人参相似
?【中文名】商陆《本经》
?【英文名】 Pokeberry Root
?本品为商陆科植物商陆Phytolacca acinosa Roxb.或垂序商陆的根。秋季至初春采挖。晒干或阴干。生用或醋炙用。
?【产地】商陆主产河南,湖北,安徽等省;垂序商陆主产于山东,浙江,江西等省。
?【类别】根类
?【异名】荡根、夜呼(《本经》),当陆(《本草经集注》),白昌(《开宝本草》),章柳根(《本草图经》),见肿消、山萝卜(《分类草药性》),水萝卜(《中国药植志》),白母鸡、长不老(《南京民间药草》),湿萝卜(《贵州民间方药集》),狗头三七(《药材资料汇编》),抓消肿、牛萝卜、春牛头(《四川中药志》),下山虎、牛大黄(《湖南药物志》),野萝卜(《中草药通讯》(1):13,1973)。
?别名:见肿消、章柳根,牛大黄、山萝卜
?【来源】为商陆科植物商陆的根。
?【植物形态】商陆,又名:苋陆(《易经》),马尾(《尔雅》),常蓼(《广雅》),藰、章陆、章柳(《玉篇》),大苋菜、湿苋菜、山包谷、金七娘、红苋菜、金鸡姆、猪姆耳、苋菜蓝、肥猪菜。
?多年生草本,高70~100厘米,全株无毛,根粗壮,肉质,圆锥形,外皮淡黄色。茎直立,多分枝,绿色或紫红色,具纵沟。叶互生,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12~25厘米,宽5~10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而下延,全缘,侧脉羽状,主脉粗壮;叶柄长1.5~3厘米,上面具槽,下面半圆形。总状花序顶生或侧生,长10~15厘米;花两性,径约8毫米,具小梗,小梗基部有苞片1及小苞片2;萼通常5片,偶为4片,卵形或长方状椭圆形,初白色,后变淡红色:无花瓣:雄蕊8,花药淡粉红色;心皮8~10,离生。浆果扁球形,径约7毫米,通常由8个分果组成,熟时紫黑色。种子肾圆形,扁平,黑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
?多生于疏林下、林缘、路旁、山沟等湿润的地方。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采集】秋、冬或春季均可采收。挖取后,除去茎叶、须根及泥土,洗净,横切或纵切成片块,晒干或阴干。
?【药材】干燥根横切或纵切成不规则的块片,大小不等。横切片弯曲不平,边缘皱缩,直径约2.5~6厘米,厚约4~9毫米,外皮灰黄色或灰棕色;切面类白色或黄白色,粗糙,具多数同心环状突起。纵切片卷曲,长约4.5~10厘米,宽约1.5~3厘米,表面凸凹不平,木质部成多数突起的纵条纹,质坚,不易折断。气微;味稍甜,后微苦,久嚼之麻舌。以片大色白、有粉性、两面环纹显明者为佳。全国大部分地区有生产,主产于河南、安徽、湖北等地。广东地区曾用姜科植物闭鞘姜的根茎作商陆(草药名樟柳头)。
?【化学成分】含商陆碱、多量硝酸钾、皂甙。
?【药理作用】①祛痰作用:小鼠口服野萝卜浸剂、酊剂及煎剂,均有明显的祛痰作用(酚红法),煎剂作用最强,酊剂次之,水浸剂最弱。氯仿提取物及皂甙元亦有显著作用,粗提生物碱及皂甙则无明显作用。
?②镇咳作用 :小鼠口服浸剂、酊剂及煎剂均无止咳作用(氨水喷雾引咳法),但酊剂和煎剂皮下注射有轻度止咳作用,粗提生物碱口服有明显止咳作用,氯仿提取物及皂甙作用不显著。
?③平喘作用 :豚鼠皮下注射煎剂与酊剂,无平喘作用,只能使潜伏期延长(组织胺喷雾引喘法)。
?④抗菌及抗病毒作用 :体外试验野萝卜煎剂及酊剂对流感杆菌及肺炎双球菌部分菌株有一定的抑菌作用,煎剂作用比酊剂好。商陆汁液中含有一种抗烟草花叶病病毒的成分,是一种糖蛋白。
?⑤其他作用 :商陆根提取物灌注蟾蜍肾,明显增加尿流量,直接滴于蛙肾或蹼,则见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而钾盐或商陆根灰分作用与此不同,因此商陆的利尿作用不是由于其中所含的钾盐,但钾盐也起了一些附加作用。麻醉狗静脉注射商陆浸膏,来见明显利尿作用,对血压也无显著影响。5%商陆(品种未鉴定)水浸剂在48小时内有杀灭淡色库蚊幼虫作用。
?【净化作用】:商陆有助修复受锰污染的土壤,商陆在锰含量达11.4%的尾矿废弃地上生长良好,叶锰含量最高达1.93%;温室生长45天的商陆地上部分锰积累量为258.2毫克/株,叶锰含量高达3.64%,植物吸取的锰有87%~95%被转移到地上部分。来自污染区和非污染区的商陆种群在自然条件的锰积累量存在显着差异,但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却表现出相似的耐锰性和积累本事,叶锰含量高达3.4%,商陆的锰耐性和超积累本事可能是其固有特性。国内外学者在超积累植物筛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迄今报道锰超积累植物仅11种,鉴于木本植物生长周期长、不宜温室试验等缺点,锰超积累机理研究依然停顿在田野植物样品的简略阐发水平。商陆是国际上报道的第一例多年生、草本型锰超积累植物。
?【毒性】小鼠应用商陆的半数致死量如下(克/公斤):26(水浸剂),28(煎剂),46.5(酊剂).均为口服;1.05(水浸剂),1.3(煎剂),5.3(酊剂),均为腹腔注射。野萝卜有红、白两种,根据对小鼠致死反应看来,红色的较白色的毒性约大1倍,煮沸2小时两者毒性明显降低。家兔口服野萝卜干粉(5~10克/公斤),除活动减少外无其他明显中毒症状。猫口服2.5~10克/公斤,皆出现呕吐,剂量愈大,呕吐反应愈严重,10克/公斤组第2天仍有呕吐动作,此组4只猫在2天内死亡2只。狗口服1克/公斤,亦发生呕吐,除活动较少外,无其他反应。大鼠每天口服煎剂5克/公斤,连续3周,未见明显异常。
?【炮制】商陆:洗净,稍浸泡,润透,切片。晒干。醋商陆:取净商陆片,置锅内加米醋煮之,至醋吸尽,再炒至微干。(每商陆片100斤用醋30斤)
?《雷公炮炙论》:"每修事商陆,先以铜刀刮上粗皮了,薄切,以水浸两宿,然后漉出甑蒸,以豆叶一重与商陆一重,如斯蒸,从午至亥出,去豆叶暴干,细锉用。若无豆叶,只用豆代之。"
?【性味】苦,寒,有毒。
?①《本经》:"味辛,平。"
?②《别录》:"酸,有毒。"
?③《纲目》:"苦,寒。"
?【归经】入脾、膀胱经。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脾、膀胱、小肠三经。"
?【功用主治】通二便,泻水,散结。治水肿,胀满,脚气,喉痹,痈肿,恶疮。
?①《本经》:"主水胀,疝瘕,痹;熨除痈肿。"
?②《别录》:"疗胸中邪气,水肿,痿痹,腹满洪直,疏五脏,散水气。"
?③《药性论》:"能泻十种水病;喉痹不通,薄切醋熬,喉肿处外薄之瘥。"
?④《日华子本草》:"通大小肠,泻蛊毒,堕胎,熁肿毒,敷恶疮。"
?⑤《医林纂要》:"磨涂疮癣,杀虫。"
?⑥《贵州民间方药集》:"治黄疸。"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散剂。外用:捣敷。
?【宜忌】脾虚水肿及孕妇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有当陆勿食犬肉。"
?②《日华子本草》:"得大蒜良。"
?③《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
?④《纲目》:"胃气虚弱者不可用。"
?⑤《本草汇言》:"非气结水壅、急胀不通者不可轻用。"
?【选方】①治水气肿满:生商陆(切如麻豆)、赤小豆等分,鲫鱼三枚(去肠存鳞)。上三味,将二味实鱼腹中,以绵缚之,水三升,缓煮豆烂,去鱼,只取二味,空腹食之,以鱼汁送下,甚者过二日,再为之,不过三剂。(《圣济总录》商陆豆方)
?②治十种水气,取水:商陆根(取自然汁一盏),甘遂末一钱。上用土狗一枚,细研,同调上药,只作-服,空心服,日午水下。忌食盐一百日,忌食甘草三日。(《杨氏家藏方》商陆散)
?③治水气通身洪肿,喘呼气急,烦躁多渴,大小便不利,服热药不得者:泽泻、商陆、赤小豆(炒)、羌活(去芦)、大腹皮、椒目、木通、秦艽(去芦)、茯苓皮、槟榔。上等分,细切,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煎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济生方》疏凿饮子)
?④治卒暴症:商陆根捣碎,蒸之,以新布籍腹上,以药铺著布上,以衣物覆其上,冷复易之,数日用之,旦夕勿息。(《千金方》)
?⑤治痃癖不瘥,胁下痛硬如石:生商陆根汁一升,杏仁一两(汤浸去皮尖)。研仁令烂,以商陆根汁相和,研滤取汁,以火煎如饧。每服,取枣许大,空腹以热酒调下,渐加,以利恶物为度。(《圣惠方》)
?⑥治产后血块时攻心腹,疼痛不可忍:商陆(干者)、当归(切、炒)各一分,紫葳、蒲黄各一两。上四味捣罗为散,空腹温酒调下二钱匕。(《圣济总录》商陆散)
?⑦治淋巴结结核:商陆三钱,红糖为引,水煎服。(《云南中草药》)
?⑧治石痈坚如石,不作脓者:生商陆根捣敷之,干即易之,取软为度。又治湿漏诸痈疖。
?⑨治一切肿毒:商陆根和盐少许,捣敷,日再易之。
?⑩治疮伤水毒:商陆根捣炙,布裹熨之,冷即易之。(⑧方以下出《千金方》)
?⑾治跌打:商陆研末,调热酒擂跌打青黑之处,再贴膏药更好。(《滇南本草》)
?⑿温气脚软。用商陆根切成小豆大,先煮熟,再加绿豆同煮成饭,每日进食,病愈为止。
?⒀水气肿满。用商陆根去皮,切成豆大颗粒,装一碗,加糯米一碗,同煮成粥,每日空心吃下。微泻为好,不得杂食。又方:白商陆六两,取汁半合,加酒半升,斟酌病人情况适量给服,腹泻为效。又方:白商陆一升、羊肉六两,加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渣,和葱豉一起煨汤吃。
?⒁腹中症结(硬如石块,刺痛异常)。用商陆根捣汁或蒸烂,摊布上,放在患处,药冷即换,昼夜不停。
?⒂产后腹大、坚满,湍不能卧。用商祟根一两、大埋葬一两半、甘遂(炒)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三钱,热汤调下,腹泻即停药。引方名"白圣散"。
?⒃五尸注痛(尸注病明是:腹痛胀急,不得喘息,上攻心胸,旁攻两胁,或垒块涌起。---按尸注常提到的有:一飞尸:游走皮肤,洞穿脏腑;二、游尸:附骨和主肉,攻凿血脉;三、风尸:只觉疼痛,而不积压痛在何处;四、沉尸:弹绵脏腑,冲引肺胁)。用商陆根煎烂,装布袋中,乘热熨痛处,药冷好换。
?⒄石痈(痈硬如石,不出脓)。用一商陆根捣烂搽涂患处,药干即换。
?此方亦治湿疮、疖子。
?【附】现在治癌方中,常用商陆。上列尸注,可能包括着癌症,值得进一步加以研究。
?【临床应用】①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取干燥根切成薄片,加水煎半小时,浓缩成100%的煎剂。首次服30毫升,以后每日3次,每次10毫升。或成人以4~8钱,小儿2~3钱为1日量,久煎3~4小时以减低毒性。用100%煎剂治疗21例,除1例疗效不显外,其余均在2~4天内紫癜逐渐消失,鼻衄、齿龈出血好转,仅少数病例仍偶于四肢出现新的散在性针尖样出血点;有半数病例在服后第2周左右血小板计数可恢复到正常范围,其中部分病人表现有波动性,个别亦有不恢复的。9例患者经骨髓相复查,6例患者的巨核细胞已出现有血小板形成,表明对骨髓病变有缓解作用。此外,对过敏性紫瘴、咯血等亦有良好效果。
?②治疗肾炎及血吸虫肝硬化引起的腹水症
?取商陆、泽泻、杜仲各3两,洗净切片,用温开水浸泡1~2小时后,文火煎熬两次,滤液合并浓缩,再加糖及防腐剂,制成商陆合剂300毫升。日服3次,成人每次10~15毫升,儿童、羸弱及胃肠不适者酌减,饭后服。同时限制食盐及水分。治疗慢性肾炎9例及肝硬化8例,经1~6个月观察,9例慢性肾炎有8例获效,8例肝硬化有5例尿量增加,腹水减轻。慢性肾炎除晚期者外,多见尿量增加,水肿减轻或消失。尿量的增加多在服药后2~4天开始,2星期左右达高峰,至20天左右逐渐减少;此时停药4~6天再用,尿量又渐增加,但水肿消退后,尿量增加不多。此外,有以商陆1钱、五花肉2两,加水400毫升煎至300毫升,为1日量(不食肉),3次分服,对急慢性肾炎及其它原因所致的水肿、腹水均有效果,并无副作用。
?③治疗慢性气管炎
?以商陆鲜根2.5斤洗净切片,加水1500毫升,文火煎2小时,去渣加蜂蜜4大两,浓缩成600毫升蜜浆;或将鲜根洗净切片,放入蒸笼内蒸1小时,晒干或烘干,碾粉炼蜜为丸,每丸重3钱(含纯粉1.3钱)。每次服蜜浆20毫升或蜜丸1粒,每日3次,10天为一疗程,连服2~3个疗程,或每疗程间隔3~5日。治疗682例,蜜丸组372例,近期控制147例,显效128例;蜜浆组310例,近期控制30例,显效84例。两者临床控制率共计25%,显效率31%。本品的主要作用为祛痰,其次是止咳、平喘。疗程结束后疗效有逐渐减弱趋势,在停药117天后随访98例,复发者13例(13%)。
?④治疗消化道出血
?取商陆干品5~8钱,或鲜品1~2两,水煎成200毫升,两次分服。治疗消化道出血3例,痔疮出血1例,均在服药2~3剂后止血,未发现毒性反应。
?⑤中毒与解毒
?本品有毒,如服用不当,可引起中毒。一般在药后20分钟至3小时发病,有轻度至中度的体温升高,心动较速,呼吸频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继则眩晕,头痛,言语不清,胡说,躁动,站立不稳,抽搐,神志恍惚,甚至昏迷,瞳孔放大,对光反射消失,膝反射亢进,大小便失禁。从神志昏迷到清醒短者11小时,长达31小时。大剂量可使中枢神经麻痹,呼吸运动障碍,血压下降,心肌麻痹而死亡。孕妇多服有流产的危险。轻度的胃肠道反应,经3~5天可自行消失。一般可用支持及对症疗法。民间解救方法用生甘草、生绿豆1~2两,捣烂,开水泡服或煎服。
?【名家论述】①《纲目》:"商陆其性下行,专于行水,与大戟、甘遂盖异性而同功。方家治肿满小便不利者,以亦根捣烂,入麝香三分,贴于脐心,以帛束之,得小便利即肿消。又治湿水,以指画肉上随散不成文者,用白商陆、香附子炒干,出火毒,以酒浸一夜,日干为末,每服三钱,米饮下,或以大蒜同商陆煮汁服亦可。其茎叶作蔬食,亦可治肿疾。"
?②《本经疏证》:"李濒湖谓商陆沉降而阴,其性下行,专于治水,与大戟、甘遂异性同功也。夫所贵于治《本经》者,为能审名辨物,知其各有所宜耳。若商陆之功,不过与大戟、甘遂埒,则用大戟、甘遂已耳,又何取于商陆哉?夫大戟、甘遂味苦,商陆味辛,苦者取其降,辛者取其通,降者能行逆折横流之水,通者能行壅淤停蓄之水,取义既殊,功用遂别,岂得以此况彼也。仲景书中十枣汤用大戟、甘遂,大陷胸汤、甘遂半夏汤、大黄甘遂汤均用甘遂,不用大戟,则甘遂之与大戟,固自有异矣;独于大病瘥后,腰已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中偏取商陆,谓非商陆有异于大戟、甘遂乎。下病者上取,上病者下取,牡蛎泽泻散治腰以下水气不行,必先使商陆、葶苈,从肺及肾开其来源之壅,而后牡蛎、海藻之软坚,蜀漆、泽泻之开泄,方能得力,用栝楼根者,恐行水之气过驶,有伤上焦之阴,仍使之从脾吸阴,还归于上。是故商陆之功,在决壅导塞,不在行水疏利,明乎此,则不与其他行水之物同称混指矣。"
?科 属:商陆科商陆属
?拉丁科名:Phytolaccaceae
?拉丁属名:Phytolacca L.
?贮藏:置干燥通风处
?【生活巧用】:取其根部晒干捣碎,和凡士林,敷蚊虫叮咬处,立即止痒消肿。
目录1拼音2概述3《伤寒论》方之小陷胸汤 3.1小陷胸汤的别名3.2组成3.3功效主治3.4小陷胸汤的用法用量3.5方解3.6运用3.7现代适应证 3.7.1急性支气管炎3.7.2肋间神经痛3.7.3渗出性胸膜炎3.7.4急性胃炎3.7.5慢性胃炎 3.8小陷胸汤的药理作用 3.8.1对病原微生物的影响3.8.2对炎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3.8.3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3.8.4对胃肠功能的影响3.8.5对呼吸系统功能的影响3.8.6对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影响3.8.7对肿瘤的影响 3.9各家论述3.10附注3.11歌诀3.12摘录 4明·方贤著《奇效良方》之小陷胸汤 4.1处方4.2功能主治4.3小陷胸汤的用法用量4.4摘录 5《伤寒大白》卷三方之小陷胸汤 5.1方名5.2组成5.3主治5.4摘录 6参考资料附:1古籍中的小陷胸汤 1拼音 xiǎo xiàn xiōng tāng
2概述 小陷胸汤同名方剂约有三首,其中《伤寒论》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黄连6g、制半夏9g、全瓜蒌15g,具有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之功效,主治痰热互结心下证。本方为治疗痰热互结之证的常用方剂。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胸膜炎、胸膜粘连、急性支气管炎、肋间神经痛、心绞痛等属痰热互结者。
3《伤寒论》方之小陷胸汤 实验研究本方有祛痰、止咳和抗溃疡作用[1]。该方剂对病原微生物有一定抑杀作用,特别是能抑杀幽门螺旋杆菌,对免疫功能有一定促进作用,对炎症有一定抑制作用,对呼吸系统功能有一定积极影响,能抗溃疡,保护胃肠黏膜,调节胃肠运动,对神经、内分泌功能有一定调节作用,因此对其适应证急、慢性胃炎,急性支气管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等应有一定治疗作用。但从本方3味中药药理分析看,其对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影响远大于对呼吸、消化、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对部分肿瘤的生长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因此临床上对于某些肿瘤、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疾病可以试用本方。[2]
黄连6g、制半夏9g、全瓜蒌15g[3]
黄连6g、半夏12g、瓜蒌实20g[4]
《伤寒论》方之小陷胸汤功在清热化痰,宽胸散结。主治痰热互结证。胸脘痞闷,按之则痛,或咳痰黄稠,舌苔黄腻,脉滑数。[4]
《伤寒论》方之小陷胸汤功能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治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近代也用于渗出性胸膜炎、支气管肺炎属痰热内阻者。[1]
上3味,以水6升,先煮栝楼,取3升,去滓,纳诸药,煮取2升,去滓,分温3服。
本方原治伤寒表证误下,邪热内陷,痰热结于心下的小结胸病。痰热内结,气郁不通,故胸脘痞闷,按之则痛。治宜清热化痰,理气散结。方中以瓜蒌为君,清热化痰,理气宽胸,通胸膈之痹。以黄连、半夏为臣药,取黄连之苦寒,清热降火,开心下之痞;半夏之辛燥,降逆化痰,散心下之结。两者合用,一苦一辛,辛开苦降,与瓜蒌相伍,则润燥相得,清热涤痰,其散结开痞之功益著。方仅3药,配伍精当,是为痰热互结,胸脘痞痛之良剂。不仅用于伤寒之小结胸病,而且内科杂证属于痰热互结者,亦甚有效。[4]
本方与大陷胸汤比较,虽皆主治结胸病,但有大小、轻重之分。大陷胸汤证为水热互结胸腹,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手不可近。本方证为痰热互结心下,按之则痛,虽亦拒按,但较之大陷胸汤证的痛不可近为轻。故大陷胸汤用大黄、朴硝与甘遂配合,泻热逐水;而本方则用瓜蒌与黄连、半夏配伍,清热化痰,宽胸散结。病因、病位、病势不同,其组方用药则迥然有别。[4]
方中黄连苦寒清心泻热,半夏辛温而苦和胃化痰,二药合用辛开苦降,善治痰热互结之证;益以栝蒌清热化痰,宽胸开结。三药合用,共成清热开结涤痰之剂。[1]
1.本方为治疗痰热互结之证的常用方剂。凡临床上出现以胸脘痞闷、按之则痛、舌苔黄腻、脉滑数等为主要表现者,即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
2.加减法:若兼胁肋疼痛者,加郁金、柴胡以疏肝止痛;痰稠难咳者,加胆南星、川贝母以加强清热化痰之力;若痰热蕴肺、胸闷气急者,加葶苈子、杏仁以宣泄肺热。
3.使用注意:方中瓜蒌有缓泻作用,故脾胃虚寒,大便溏薄者慎用。
4.伤寒发黄胸腹满:郑某,因患伤寒,胸腹满,面黄如金色。遂下小陷胸汤,其病遂良愈。明日面色改白。
5.胃脘痛:热邪入里,脘痞,按之痛,脉浮滑,此邪结阳分,拟仲景小陷胸汤。川黄连、栝楼实、半夏、杏仁、枳实。
6.咳喘(肺心病):王某某,男,59岁。咳逆倚息不得卧,心悸而气短,每日靠狄戈辛维持,面色黧黑,大便数日未解,舌苔白腻根黄,脉数而时结。处方:瓜蒌30g(先煎),半夏9g,黄连6g。服两剂,大便畅通,喘咳俱减,已能平卧。
适应证:急慢性胃炎、胸膜炎、胸膜粘连、急性支气管炎、肋间神经痛等属痰热者,均可加味用之。
3.7.1急性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大多由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渗出,上皮细胞坏死、脱落,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临床出现发热、咳嗽、呼吸音粗糙及少许干湿啰音。治疗不及时,病情蔓延,即可并发肺炎。并发肺炎时,肺充血、水肿,肺泡内含有纤维蛋白和渗出液。临床上除上述症状外,两肺出现较多的干啰音。
3.7.2肋间神经痛 肋间神经痛是指在该神经分布的区域内出现剧烈疼痛,并伴有肌痉挛及压痛。临床常见于各种机械性损伤以及病毒、细菌感染引起肋间神经炎而导致相应部位疼痛,同时也可见于良性或恶性肋间神经肿瘤,临床主要表现为剧烈疼痛。
3.7.3渗出性胸膜炎 渗出性胸膜炎最常见的原因是肺及胸膜细菌及结核感染、胸腔内肿瘤或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疾病,这些疾病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管通透性增加,以致白蛋白、球蛋白甚至纤维蛋白原及各种细胞通过血管渗出。
3.7.4急性胃炎 急性胃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胃黏膜炎症,主要病理改变首先是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一过性病变,临床上多表现为上腹疼痛及消化道症状。临床常见病因包括: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②除幽门螺旋杆菌之外的病原体及其毒素对胃黏膜损害引起的急性胃炎,大多因机体免疫力低下而发生各种细菌、真菌、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感染性胃炎。③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常见原因为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是因该类药物直接损伤胃黏膜及抑制胃黏膜生理性前列腺素产生所致;某些抗肿瘤药对胃黏膜细胞产生明显的细胞毒作用而损伤胃黏膜。其次是各种应激如颅内高压、重症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重大创伤及大手术、大面积烧伤等使胃黏膜微循环缺血、缺氧而导致胃黏膜损伤。第三是高浓度乙醇可直接破坏胃黏膜屏障,此外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其中胆汁和各种胰酶也可参与胃黏膜屏障的破坏。
3.7.5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又分慢性浅表性胃炎及慢性萎缩性胃炎,其发病原因有3: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主要原因,该菌有鞭毛,对胃黏膜穿过能力强,分泌空泡毒素A,引起强烈炎症反应;该菌细胞壁作为抗原诱导免疫反应,从而共同引起胃黏膜慢性炎症。②饮食和环境因素如高盐饮食及缺乏水果蔬菜等增加了胃炎的易感性。③自身免疫,患者血中存在壁细胞抗体,攻击壁细胞,导致胃黏膜病变。④其他因素如含胆汁及胰液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酗酒、某些食物 *** 等或单独或与幽门螺旋杆菌协同导致胃黏膜病变。慢性胃炎主要病理改变是炎症、萎缩和肠化生。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痛、腹胀等消化道症状。
3.8.1对病原微生物的影响 君药(1:5)~(1:1)瓜蒌煎剂或浸剂对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肠内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并对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流感杆菌、奥杜盎小芽孢癣菌、星形奴卡菌也有一定抑制作用。臣药黄连及所含小檗堿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多种细菌、结核杆菌及真菌等有抑制或杀灭作用,黄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杆菌、伤寒杆菌、阴沟杆菌、肺炎球菌、霍乱弧菌、炭疽杆菌、肺炎杆菌、白喉杆菌、百日咳杆菌、枯草杆菌、鼠疫杆菌、结核杆菌、布氏杆菌、脑膜炎双球菌、各型流感病毒、鸡瘟病毒、柯萨奇B3病毒、沙眼衣原体、 *** 滴虫、热带利什曼原虫、锥虫、钩端螺旋体、阿米巴原虫等均有抑制或杀灭作用;更重要的是最新发现黄连对幽门螺旋杆菌、多种牙周致病菌均有高度抑制作用,同时对酵母菌、白色念珠菌、大部分真菌等都有抑制作用。黄连高浓度杀菌、低浓度抑菌,其主要抑菌环节是:①破坏细菌结构。②抑制细菌糖代谢。③抑制核酸、蛋白质合成。不仅如此,黄连还有消除耐药菌株的R因子(耐药质粒)的作用,小檗堿75%结合在细菌脂质部分而改变其脂肪酸结构,从而使菌体毒素失活,并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能力。半夏浸剂对多种皮肤致病性真菌如堇色毛癣菌等有抑制作用。
3.8.2对炎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臣药黄连及小檗堿对炎症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渗出、水肿及慢性肉芽肿均有抑制作用;小檗堿能明显抑制趋化因子ZAP诱导的中性粒细胞趋化作用,抑制酵母多糖诱导的多形核白细胞化学发光反应,对白细胞系产生的自由基及过氧化氢导致的化学发光亦有显著抑制作用,降低炎性组织中PGE2含量,降低中性粒细胞中磷脂酶A2 (PLA2)的活性,减少炎性介质的生成;同时小檗堿能 *** ACTH的释放,也是其具有抗炎作用的重要因素,小檗堿还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臣药半夏多糖对网状内皮系统有激活作用,半夏制剂能促使硅沉着肺胶原蛋白的吸收,同时对肾上腺皮质有轻度 *** 作用,使血中皮质酮浓度升高,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3.8.3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影响 君药瓜蒌具有降血糖作用。臣药黄连能降低脑脊液中cAMP含量,抑制中枢发热介质的生成或释放而具有解热作用;黄连所含四氢小檗堿、四氢黄连堿极易透过血脑屏障,有中枢抑制作用,同时具有镇静催眠作用,对心悸、失眠、多梦等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小檗堿能扩张脑膜血管,增加局部血流量,提高动物缺血再灌注早期海马CA1区神经元内线粒体、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对缺血的耐受性,减轻缺血再灌注晚期海马CA1区迟发性神经元的死亡程度,降低继发性癫痫的发生率,降低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程度;同时小檗堿能显著升高脑缺血时SOD、GSHPx活力,降低MDA含量,对缺氧/缺糖诱导的神经细胞内Ca2+浓度的明显升高有抑制作用,同时黄连能促进ACTH释放。臣药半夏具有中枢性镇吐及镇咳作用,具有镇静催眠作用,并能增强戊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同时对肾上腺皮质有轻度 *** 作用,使血中皮质酮浓度升高,还能抑制腺体的分泌。黄连具有很强的降血糖作用,可抑制糖原异生和(或)促进糖的酵解。
3.8.4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君药瓜蒌仁所含脂肪油有致泻作用。臣药黄连及其所含小檗堿对幽门螺旋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该菌是胃溃疡及胃炎的主要致病菌;同时小檗堿能抑制胃酸分泌,实验证明黄连及其小檗堿具有抗胃溃疡作用,对胃黏膜损伤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小檗堿可抑制乙酰胆堿、甲氨酰胆堿、组胺、缓激肽、氯化钡所致回肠痉挛,低浓度时可增强前列腺素所致回肠收缩,高浓度时则抑制之,有报道小檗堿对乙酰胆堿具有剂量依赖性双相作用,小剂量增强之,大剂量抑制之;小檗堿能促进胆汁形成和排泄。臣药半夏加热或用姜汁炮制后对多种原因引起的呕吐有镇吐作用,能显著抑制胃液分泌,抑制胃酸过度,降低游离酸及总酸度,抑制胃蛋白酶的活性,对急性胃黏膜损伤具有保护和促进恢复的作用;还能抑制对胃黏膜有损伤作用的PGE2的分泌,抑制乙酰胆堿、组胺、氯化钡所引起的肠道收缩;半夏和水半夏还能抑制腺体分泌,具有阿托品样作用。
3.8.5对呼吸系统功能的影响 君药瓜蒌所含总氨基酸有良好的祛痰作用。黄连及小檗堿具有 *** 颈动脉窦的化学感受器的作用,使血压升高,呼吸兴奋。半夏煎剂具有明显的祛痰、镇咳作用;同时姜半夏制剂对实验性硅沉着肺的发展有抑制作用,可使全肺胶原蛋白量减少、病理改变减轻,预防给药效果更好。
3.8.6对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影响 君药瓜蒌的皮、子、仁、壳均能显著扩张冠状动脉,对抗垂体后叶素所致急性心肌缺血,提高耐缺氧能力;瓜蒌皮水煎剂还具有抗室颤、抗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的作用;瓜蒌注射液可使血压下降、脉压增加,同时可抑制血栓素B2升高,抑制血小板聚集;瓜蒌也能抑制花生四烯酸及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和TXA2合成;瓜蒌除能直接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外,还能增加机体红细胞的表面电荷,促进RBC解聚,降低血黏度,增加毛细血管开放,调节血管通透性,因此对心肌梗死可显著缩小范围,减轻心肌缺血的恶化发展。臣药黄连及其所含小檗堿,能促进心肌细胞外Ca2+内流,导致细胞内Ca2+浓度增加,从而具有正性肌力作用,使心肌收缩力增加,剂量过大时则抑制之;小檗堿还有扩张冠状动脉作用,降低心肌耗氧量,对心肌缺血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能缩小心肌梗死的范围;小檗堿能降低心肌细胞自律性,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及有效不应期,消除折返冲动;黄连所含哇巴因能抑制心肌Na+K+ATP酶,抑制心肌Na+内流,因而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小檗堿对ADP、花生四烯酸(AA)、胶原Ⅱ(COⅡ)等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黄连所含小檗堿对α受体有竞争性拮抗作用,药根堿有α受体阻断作用,因而具有显著降压作用,可有力地减轻心脏后负荷,在降压同时伴心率下降,佐室心肌收缩力加强。半夏所含掌叶半夏甲堿对心房率、心房肌、心 *** 肌的收缩有抑制作用,同时增加冠脉血流,半夏煎剂还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由此可见该方剂3味中药均能增强心肌功能,抗心律失常,改善周围循环及血液流变学。
3.8.7对肿瘤的影响 君药瓜蒌煎剂对腹水癌细胞有杀死作用,对肉瘤有一定抑制作用,瓜蒌子中提取的堿性糖蛋白可选择性抑杀白血病细胞。臣药黄连及小檗堿通过抑制癌细胞呼吸、阻碍癌细胞嘌呤和核酸的合成、干扰癌细胞代谢等途径产生抗癌作用,对腹水癌、鼻咽癌、淋巴瘤NK/LY均有抑制作用;同时小檗堿抑制DNA、RNA及蛋白质、脂类的合成,对肉瘤S180有抑制作用;小檗堿的一些类似物或衍生物也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癌作用。半夏多糖组分具有使多形核白细胞活化作用和抗肿瘤作用,半夏总生物堿对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K652)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半夏所含外源性凝集素(PTA)可凝集多种癌细胞如肝癌细胞、艾氏腹水癌细胞及腹水型肝癌细胞,同时对肉瘤S180、宫颈癌HeLa细胞都有明显抑制作用。
2.《古今名医方论》引程扶生:以半夏之辛散之,黄连之苦泻之,栝楼之苦润涤之,所以除热散结于胸中也。先煮栝楼,分温三服,皆以缓治上之法。
3.《医宗金鉴》:黄连涤热,半夏导饮,栝楼润燥下行,合之以涤胸膈痰热,开胸膈气结,攻虽不峻,亦能突围而入,故名小陷胸汤。
4.《医林纂要》:黄连以泄结热,半夏以通阴阳,瓜蒌甘寒润滑,以清心肺之热,以荡上焦垢腻。胸中热必伤肺,此实以瓜蒌为君。热结未深,独在上焦,未近阳明之分,则无庸芒消、大黄之下达。保肺去热,洁其膻中,无使阴阳汗格而已。
5.《寒温条辨》:黄连用代大黄;半夏用代甘遂;栝楼用代芒消。
6.《成方便读》:此则因痰热互结,未成胃实。观其脉浮滑,知其邪在上焦,故但以半夏之辛温散结豁痰,栝楼之甘寒润燥涤垢,黄连之苦寒降火泄热。此方以之治伤寒亦可,以之治杂病亦可,即表未解而里有痰热者,皆可兼而用之。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BMI指数计算及评价女性安全期计算器预产期计算器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五行八字成人血压评价体温水平评价糖尿病饮食建议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基础代谢率计算补钠计算器补铁计算器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4明·方贤著《奇效良方》之小陷胸汤
5《伤寒大白》卷三方之小陷胸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8476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治疗斑秃,乌发美发的中药偏方与食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