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加减葳蕤汤方歌,功效与作用

道医 2023-06-24 19:25:54

 加减葳蕤汤

出自《通俗伤寒论》

【组成】 生葳蕤二钱至三钱(9g) 生葱白二枚至三枚(6g) 桔梗一钱至钱半(4.5g)  东白薇五分至一钱(3g)  淡豆豉三钱至四钱(12g)  苏薄荷一钱至钱半(4.5g) 炙草五分(1.5g)  红枣二枚

【用法】 水煎,分温再服。

【功用】 滋阴解表。

【主治】 阴虚外感风热证。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多,咳嗽,心烦,口渴,咽干,舌红,脉数。

〖方歌〗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

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方解】 本方主治阴虚之体外感风热者。外感风热,故见头痛身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咳嗽,口渴等症。阴虚之体,感受外邪,易于热化,且阴虚者亦多生内热,故除上述邪袭肺卫的见症外,尚有咽干,心烦,舌赤,脉数之症。治当辛凉解表,滋阴清热。方中葳蕤(即玉竹)味甘性寒,入肺胃经,为滋阴润燥主药,用以润肺养胃,清热生津,因其滋而不腻,对阴虚而有表热证者颇宜;薄荷辛凉,归肝、肺经,“为温病宜汗解者之要药”(《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用以疏散风热,清利咽喉,共为君药。葱白、淡豆豉解表散邪,助薄荷以逐表邪,为臣药。白薇味苦性寒,善于清热而不伤阴,于阴虚有热者甚宜;桔梗宣肺止咳;大枣甘润养血,均为佐药。使以甘草调和药性。诸药配伍,汗不伤阴,滋不碍邪,为滋阴解表之良剂。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专为素体阴虚,感受风热之证而设。临床应用以身热微寒,咽干口燥,舌红,苔薄白,脉数为辨证要点。本方是滋阴解表之剂,若无阴虚证候则不宜使用,否则表邪留连难去。

2.加减法:若表证较重,酌加防风、葛根以祛风解表;咳嗽咽干,咯痰不爽、加牛蒡子、瓜蒌皮以利咽化痰;心烦口渴较甚,加竹叶、花粉以清热生津除烦。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治疗老年人及产后感冒、急性扁桃体炎、咽炎等属阴虚外感者。

【附方】

葱白七味饮(《外台秘要》) 葱白连根切,一升(9g) 干葛切,六合(9g)  新豉绵裹,一合(6g) 生姜切,二合(6g)生麦门冬去心,六合(9g) 干地黄六合(9g) 劳水八升,以杓扬之一千过。上药用劳水煎之三分减二,去渣,分三次温服,相去行八九里。如觉欲汗,渐渐覆之。功用:养血解表。主治:血虚外感风寒证。病后阴血亏虚,调摄不慎,感受外邪。或失血(吐血、便血、咳血、衄血)之后,感冒风寒,头痛身热,微寒无汗。

葱白七味饮与加减葳蕤汤均系滋阴养血药与解表药相配的扶正解表方剂。葱白七味饮系补血药与辛温解表药并用,故为治血虚外受风寒证之代表方,临床应用以头痛身热,恶寒无汗兼见血虚或失血病史为主要依据。而加减葳蕤汤是补阴药与辛凉解表药合用,为治阴虚外感风热证之代表方,临床应用以身热,微恶寒,有汗或汗出不多,口渴,心烦,咽干,舌红,脉数为用方指征。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重订通俗伤寒论》: “阴虚之体,感冒风温,及冬温咳嗽,咽干痰结者。”

2.方论选录

何秀山《重订通俗伤寒论》:“方以生玉竹滋阴润燥为君,臣以葱、豉、薄、桔疏风散热,佐以白薇苦咸降泄,使以甘草、红枣甘润增液,以助玉竹之滋阴润燥,为阴虚之体感冒风温,以及冬温咳嗽,咽干、痰结之良剂。”

加减葳蕤汤的配伍特点

本方是为素体阴虚,外感风热者设。阴虚外感,滋阴则恋邪,发表必更劫其阴,汗源不充,则外邪不为汗解。治宜滋阴与发表并用,故白薇与葱白、淡豆豉、薄荷并用,润肺养胃,疏散外邪。

中医助理医师考试辅导:解表剂重点总结

-
 一、辛温解表
1.麻黄汤

【组成】麻黄三两(9g)桂枝二两(6g)杏仁七十个(6g)甘草(炙)一两(3g)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证候】外感风寒表实证。

麻黄得桂枝,一发卫分之郁,一除营分之涩,合而为发汗峻剂。

2.桂枝汤

【组成】桂枝三两(9g)芍药三两(9g)甘草(炙)二两(6g)生姜三两(9g)大枣(擘)十二枚(3枚)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桂、芍相合,一治卫强,一扶营弱,合则调和营卫。

3.九味羌活汤

【组成】羌活、防风、苍术各一两半(各9g)细辛五分(3g)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各一两(各6g)

【方歌】防止秦琼藏草地,细洒九味羌活汤。(防、芷、芩、芎、苍、草、地、细、羌——9味药)

【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4.香苏散

【组成】香附子 紫苏叶 陈皮 炙甘草

【功用】疏散风寒,理气和中。

【主治证候】外感风寒,气郁不舒证。

苏叶发表散寒,理气和中为君。

5.小青龙汤

【组成】麻黄三两(9g)桂枝三两(9g)细辛三两(6g)干姜三两(6g)芍药三两(9g)半夏半升(9g)五味子半升(6g)甘草(炙)三两(6g)

【方歌】小青龙汤桂芍麻,干姜辛夏草味佳。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证候】风寒客表,水饮内停证。

麻黄、桂枝发汗解表,除外寒而宣肺气为君。

6.止嗽散

【组成】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各二斤陈皮一斤 甘草(炒)十二两

【方歌】陈庚借钱百草园。(陈、梗、芥、白前、百部、草、菀——7味药)

【功用】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主治证候】风邪犯肺证。

紫菀、百部止咳化痰为君。

外感内伤及新久咳嗽俱可使用,尤以外感咳嗽较久而表证不著者为宜,阴虚劳嗽非宜。

二、辛凉解表

1.银翘散

【组成】连翘一两(30g)银花一两(30g)薄荷六钱(18g)牛蒡子六钱(18g)芥穗四钱(12g)淡豆豉五钱(15g)竹叶四钱(12g)桔梗六钱(18g)生甘草五钱(15g)+芦根

【方歌】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竹、豉、荆、牛、荷、金、草、芦根、梗、翘——10味药)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

银花、连翘透邪解毒,辟*解毒为君。

配伍特点有二:一是芳香辟*,清热解毒;二是于辛凉清透之中配以小量辛温发散之品,既利于透邪,又不悖辛凉之旨。

2.桑菊饮

【组成】桑叶二钱五分(7.5g)菊花一钱(3g)杏仁二钱(6g)薄荷八分(2.5g)桔梗二钱(6g)连翘一钱五分(5g)芦根二钱(6g)生甘草八分(2.5g)

【方歌】桑菊荷杏,草根更俏。(桑、菊、荷、杏、草、芦根、梗、翘——8味药)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温初起,表热轻证。

桑菊饮与银翘散两方中都有连翘、桔梗、薄荷、芦根和甘草。

本方为“辛凉轻剂”,银翘散为“辛凉平剂”。

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组成】麻黄四两(9g)杏仁五十个(9g)石膏半斤(18g)甘草(炙)二两(6g)
【功用】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麻黄、石膏一温一寒,一以宣肺为主,一以清肺为主,合用则相反之中寓有相辅之意,既消除致病之因,又调理肺的宣发功能,共用为君。石膏用量倍于麻黄,使本方不失为辛凉之剂。

4.柴葛解肌汤

【组成】柴胡6g 葛根9g 黄芩6g石膏5g 羌活3g 白芷3g 芍药6g 桔梗3g 生姜3片 大枣2枚 甘草3g

【方歌】柴葛三更起,指说秦腔高。(柴、葛、三即姜枣草、梗、芷、芍、芩、羌、膏——11味药)

【功用】解肌清热。

【主治】感冒风寒,郁而化热证。

5.升麻葛根汤

【组成】升麻10g 葛根10g 芍药6g 炙甘草3g.

【功用】解肌透疹。

【主治】麻疹初起。

三、扶正解表

1.败毒散

【组成】羌活、独活、柴胡、川芎、桔梗、枳壳、前胡、茯苓、人参、甘草各三十两(各900g)生姜、薄荷各少许

【方歌】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少。(独,参,生姜,羌活,梗,川芎,茯,荷,枳,前胡,柴胡,草——12味药)

【功用】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

羌活、独活疏风散寒,除湿止痛,通治一身上下之风寒湿邪为君。

喻嘉言用本方治疗外邪陷里而成之痢疾,意即疏散表邪,表气疏通,里滞亦除,其痢自止。此种治法,称为“逆流挽舟”法。

2.参苏饮

【组成】人参、紫苏叶、葛根、姜半夏、前胡、茯苓各三分,橘红、桔梗、枳壳、木香、 炙甘草各半两,生姜7片,枣一枚。

【方歌】申诉陈根,目前只办三更令。(参、苏、陈皮、葛根、木香、前胡、枳、半、三即姜枣草、梗、苓——13味药)

【功用】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主治】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证。

参苏饮偏于理肺化痰,用于外感风寒,内有痰阻气滞者;败毒散则偏于解表,主治风寒湿邪在表之证。

3.麻黄细辛附子汤

【组成】 麻黄二两(6g)附子一枚(9g)细辛二两(3g)

【功用】助阳解表。

【主治】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证。

4.加减葳蕤汤

【组成】生葳蕤二钱至三钱 生葱白二枚至三钱 淡豆豉三钱至四钱 苏薄荷一钱至钱半 桔梗一钱至钱半 东白薇五分至一钱 大枣二枚 炙甘草五分

【方歌】玉竹姐为何早操吃葱。(玉竹、桔、薇、荷、枣、草、豉、葱——8味药)

【功用】滋阴解表。

【主治证候】阴虚外感风热证。

生葳蕤(玉竹)滋阴润燥,滋而不腻,既资汗源,又润肺燥;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咽喉,共为君。

葱白、豆豉虽性温,得葳蕤、白薇之寒,则无助热劫阴之虑;葳蕤之滋润,得葱白、豆豉、薄荷、桔梗之宣散,而腻滞无恋邪之忧。

解表剂简介,有什么功效?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关于表证 4.1表证的分类 5解表剂的分类 5.1辛温解表剂5.2辛凉解表剂5.3扶正解表剂 6参考资料附:1古籍中的解表剂 1拼音 jiě biǎo jì

2英文参考 superficiesresolving formula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diaphoretic preion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diaphoretic recip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概述 解表剂(superficiesresolving formula[1])是指以辛散轻扬的解表药为主配伍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主治各种表证方剂的统称[2][1]。分为辛温解表剂、辛凉解表剂、扶正解表剂等[1]。

4关于表证 表证是指多种外感疾病的初起阶段,例如常见的各种伤风感冒、多种急性发热性传染病的初期等,都属于表证的范畴[2]。由于引起表证的致病因素有很多,同时人体的年龄、体质也各有差异,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后所导致的表证临床表现各有其特征,各种表证的治疗方法也就各不相同[2]。

4.1表证的分类

常见的表证主要有寒性和热性两大类,中医称之为风寒表证和风热表证[2]。这样,中医治疗表证的方剂也就主要分为辛温解表剂和辛凉解表剂两大类,分别用于治疗风寒表证和风热表证[2]。例如常见的伤风感冒,中医治疗时要分类型用药,即使服用中成药也不例外[2]。那么感冒的类型怎么判断呢?主要还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2]。至少要辨别寒性和热性两大类[2]。寒性的就叫风寒表证,热性的就叫风热表证[2]。如果我们得了感冒,不分寒热,随意用药,那么就很难收到预期的疗效了[2]。

5解表剂的分类 解表剂是针对外感邪正相争在表而设的方剂,最主要的目的是因势利导,给邪以出路[2]。根据病情的不同,按其功用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3类[2]。即使感冒这样相当轻微的病证,中医的治疗仍然非常精细,分别处方[2]。这种选方原则同样适合于中成药的选择[2]。

5.1辛温解表剂

辛温解表剂适用于寒性感冒,即中医称为风寒表证的病证[2]。风寒表证是因人体遭受风寒致病邪气侵袭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寒怯冷较重,发热相对较轻或不明显,头身酸楚疼痛,无汗或有汗,鼻塞流清涕,喷嚏,舌苔薄白,脉浮紧或脉浮缓等[2]。常用麻黄、桂枝、防风、荆芥、羌活等为主组成方剂,代表方剂如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九味羌活汤等[2]。

5.2辛凉解表剂

辛凉解表剂适用于热性感冒,即中医称为风热表证的病证[2]。风热表证是因人体遭受风热致病邪气侵袭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较重,恶寒相对较轻或不明显,头痛,咽喉疼痛,咳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尖红,舌苔薄黄,脉浮数等[2]。常用薄荷、桑叶、菊花、牛蒡子、柴胡、葛根等为主组成方剂,代表方剂如桑菊饮、银翘散、柴葛解肌汤、升麻葛根汤等[2]。

5.3扶正解表剂

扶正解表剂,适用于平素体质虚弱而复感外邪的感冒病证,症见身热恶寒、头痛、无汗等,兼有气虚、阳虚、血虚或阴虚的不同见症[2]。本类方剂常以解表药为主,并根据正气虚弱的不同而分别配以益气、助阳、滋阴、养血等药物组成方剂[2]。代表方如败毒散、再造散、加减葳蕤汤等[2]。

图21?解表剂的主要比较(出自《方剂一本通》)

常用解表剂的比较(出自《方剂一本通》)

分类

常用

方剂

共同点

药物配伍

不同点

主治

症状特点

辛温解表

麻黄汤

桂枝汤

用于风

寒表证

麻黄为君,桂枝为臣

桂枝为君,芍药为臣

风寒表实证

风寒表虚证

无汗而喘

有汗无喘

辛凉解表

银翘散

桑菊饮

用于风

热表证

银花为君,连翘为臣

桑叶为君,菊花为臣

风热表证

风热犯肺

热重咳嗽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8484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