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分急慢型,中医典籍有论述。急性高热和出血,起病急快预后差。慢性贫血体衰弱,肝脾肿大病程长。
注:白血病根据病程长短,可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散见于中医典籍“温邪”、‘急劳”、“血症”、“热劳”和“虚劳”、“积聚”、“癥瘕”、“瘿瘤”、“痰核”中。急性发病急、进展快,预后差。多见高热,出血和身痛等症状。慢性发病缓慢,病程长,进展慢。常见贫血,衰弱、肝脾肿大,抵抗力差等。
急性白血病
营血毒热感外邪,起病暴急骨节疼。恶寒发热头昏痛,身热夜甚咽肿疼。皮下瘀斑渴不甚,内脏出血鼻齿衄。高热神昏躁难安,谵妄抽搐舌绛红。凉血解毒清营热,加味犀角地黄宜。广角生地粉丹皮,银花茜草露蜂房。栀子赤芍板兰根,白花蛇草连翘柏。心烦朱砂珍珠粉,便血地榆紫侧柏。血尿琥珀三七粉,齿鼻衄甚加小蓟。风动惊厥加钩藤,天麻全蝎菖蒲菊。两目昏糊鲜芦根,阿胶玉竹槐荸荠。
方药:
犀角地黄汤加味:
广角10g 生地30g 丹皮12g 银花30g 茜草10g 露蜂房5g 栀子10g 赤芍10g 板兰根30g
黄柏炭10g 白花蛇舌草30g 连翘13g
注:毒热蕴于营血,外邪诱而发病,故起病暴急,恶寒发热,全身骨节疼痛,头晕头痛,身体困倦乏力,体力急剧下降。毒热陷入营分,营阴耗损,故身热夜甚。营热升蒸,故咽喉肿痛、舌质红绛。热窜血络,外溢肌肤,故皮下瘀斑。热毒迫血妄行,则鼻衄、齿衄,内脏出血。热扰心神,故高热神昏,烦躁不安,谵妄抽搐。
广角,生地,赤芍,丹皮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银花,连翘,栀子,板兰根,茜草清营凉血,解毒透热。露蜂房,白花蛇舌草泄解蕴毒。黄柏炭凉血止血。
心烦可加朱砂粉,珍珠粉适量,镇心定惊。便血加地榆炭,紫草,侧柏炭各10g。血尿加琥珀粉5g,三七粉5g。齿鼻衄甚加鲜小蓟30g。风动惊厥抽搐可加钩藤10g,天麻9g,全蝎5g,菖蒲9g,菊花10g。两目昏糊可加鲜芦根20g,玉竹10g,槐米10g,阿胶10g,荸荠9g。
1.化疗方法 急性白血病化疗可分成诱导缓解后继续治疗两大阶段:①诱导缓解:即指白血病细胞减少到一定程度,正常造血功能得以恢复,患者症状消失,一般检查方法血片中不能找到白血病细胞。用于诱导的药物要求对白血病细胞较敏感,短期内(1~2个疗程)能杀伤大量白血病细胞,而正常骨髓干细胞得到复原。所以诱导缓解药物不但要求有特异的抗白血病细胞的效能,而且,对非增殖细胞也应具有杀伤效力,并不致在短期内产生耐药性。目前,急淋的诱导缓解药以长春新碱加泼松,急非淋以阿糖胞苷加柔红霉素或三尖杉为基本方案。目前,均主张要争取早期诱导,特别重视初治疗效,速战速决,1~2个疗程即予缓解,不但缓解率高,而且存活时间也较长。对白血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可先用小量化疗,如阿糖胞苷或三尖杉合并肾上腺皮质激素,待血象稍上升,再按一般化疗方案治疗。对此类患者必须反复检查骨髓,调整剂量。②缓解后继续治疗:经上述治疗后,虽然疾病已进入缓解期,但体内仍残留一定数量白血病细胞,必须继续应用抗白血病药物,并间竭使用大剂量巩固强化,以消灭尽可能多的白血病细胞,从而取得长期无病存活期。缓解期治疗药物要求耐药性出现缓慢,且与诱导缓解药物无交叉耐药性。对继续治疗时间目前尚无统一意见,大多主张急非淋在完全缓解后巩固强化6~8个月即停药;急淋患者经巩固强化后,尚须维持治疗3年之久。目前国内常用方法是在急淋缓解后,再用诱导缓解的原方案巩固2~4个疗程,然后用6-巯基嘌呤和甲氨蝶呤长期口服维持;也可在缓解后每周加用一次环磷酰胺200~300ml/m2,每2~3个月用联合化疗强化一次;也可在第1年内每月交替应用各种诱导化疗方法。对复发或耐药病例,现多采用大量或中等剂量阿糖胞苷加上其他化疗,完全缓解率及生存率可明显提高。 (1)急性白血病诱导缓解的几种联合化疗方案 ①初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VP方案: 长春新碱 1.4mg/m2,静脉注射,每周1次; 泼尼松 40~60 mg/m2·d,口服,第1~14天。 每4周一疗程,或直至完全缓解。 VDP方案: 长春新碱 1.4mg/m2,静脉注射,每周1次; 泼尼松 40~60 mg/m2·d,口服,第1~14天。 柔红霉素 30~50 mg/m2,静脉注射,每周1次。 一般4周为一疗程。 VDCP方案: 长春新碱 1.4mg/m2,静脉注射,每周1次; 泼尼松 40~60 mg/m2·d,口服,第1~14天。 疗程为28天; 柔红霉素 30~40 mg/m2,静脉注射,第1~3天,第15~17天; 环磷酰胺 600~800 mg/m2,静脉注射,第1、15天。 VDLP方案: 即在VDP方案基础上,于第17~28天静脉滴注左旋门冬酰胺酶6 000U/m2,每日1 次。 整个疗程为28天。 ②初治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DA方案: 柔红霉素 30~70mg/m2,静脉注射,第1~3天; 阿糖胞苷 100~150 mg/m2,持续静滴或分早晚2次静脉点滴,第1~7天。 HA方案: 三尖杉酯碱 3~4 mg/m2,静脉滴注,第1~7天; 阿糖胞苷 100~150 mg/m2·d,持续静滴或分早晚2次静脉点滴,第1~7天。 LD-ARA-C方案: 阿糖胞苷 100~mg/m2,每12小时一次,静脉点滴或皮下注射,连续15~21天为一疗程。 维A酸 30~120 mg/m2·d,分3~4次口服,直到完缓解。 主要适用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变异型(M3),对少数非变异性急性白血病(非M3)也有效。 ③难治和复发性白血病的治疗 一部分急性白血病虽经标准的一线化疗方案治疗,但仍不能取得完全缓解,称为原发性耐药;大部分取得完全缓解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终因药物治疗诱使细胞特性改变,导致耐药的产生,即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不敏感,正比例本病复发,抵消为继发性耐药。另一种急性白血病为细胞毒药物能大量杀伤白血病细胞,即白血病细胞对化疗敏感,待疗程结束后由于白血病细胞快速再生,导致治疗失败,变为再生耐药或生物耐药。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是根治白血病的最大障碍。难治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定义为:①初治病例对一线诱导治疗无效;②在首次缓解6个月内的复发;③虽然在首次缓解6个月后复发,但以原方案再诱导失败;④第二次及二次以上的复发。 难治或复发急性白血病的当治疗原则是:①选用无交叉耐药的药物组成新方案;②使用加大剂量的常规药物;③采用与现在常用药物作用机理不同的抗白血病新药。对耐药患者在化疗的基础上加用环孢素或异搏定等可逆转耐药现象。对复发患者一般先采用原有效的诱导方案,若在治疗过程中复发或原发或原方案再诱导无效,对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可选用下列方案: MOAD方案: 甲氨蝶呤 100mg/m2,静脉滴注,第1天; 左旋门冬酰胺酶 1 500U/m2,静脉滴注,第2天; 长春新碱 1.5mg/m2,小壶滴入,第2天; 地塞米松 6mg/m2,第1~10天口服。 每10天为一疗程。根据骨髓增生程度可连续使用3~4个疗程。 但甲氨蝶呤每10天以50%的剂量递增,直到达到225mg/m2·d为止。 该方案骨髓抑制较轻,缓解后使用强有力的化疗方案。 HD-MTX方案: 甲氨蝶呤 1~3g/m2,其1/3剂量先于30分钟内静脉滴注完毕,同时鞘内注射 甲氨蝶呤10 mg/m2,余2/3剂量持续静脉滴注24小时。滴完后12小时开始给予 亚叶酸钙,其总剂量按所用甲氨蝶呤剂量的10%计算,分8次注射,每次间隔6 小时。 HD-Ara-C方案: 阿糖胞苷 0.5~3g/m2,每12小时静脉滴注一次,共8~12次。可适当加用下列药物之一,如依托泊苷、替尼泊苷、米托蒽醌、4-去甲柔红霉素等二线化疗药物或左旋门冬酰胺酶等。 对于急性淋巴白血病还可选用下列方案: MV方案: 米托蒽醌 7.5 mg/m2,静脉滴注,第1~3天; 足叶乙甙 75 mg/m2,静脉滴注,连用5~7天。 IA方案: 4-去甲柔红霉素 8 mg/m2,静脉注射,第1~3天; 阿糖胞苷 100~150 mg/m2,静脉注射,连用7天。 对再生耐药可在化疗间竭期使用维甲酸及干扰素,可能会改善治疗效果,因为体内研究发现此两药能减慢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之增殖速度。 (2)急性白血病缓解后化学治疗方案 缓解后治疗目的是进一步减少残留的白血病细胞,对延长病人的无病生存期是十分必要的。 ①对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可用以下方案: a.可用原诱导方案; b.VA方案: 替尼泊苷 100~150 mg,静脉注射,每周2~3次; 阿糖胞苷 100~200mg/m2·d,分早晚2次静脉滴注,第1~7天。 c.MD-MTX方案: 甲氨蝶呤1~3g/m2,持续24小时静脉滴注。 3个化疗方案交替强化9个疗程,而后用甲氨蝶呤20 mg/周、6-巯基嘌呤75 mg/m2·d,口服维持治疗。在此期间应鞘内注射甲氨蝶呤7.5 mg/m2,每周1次,连用4周以上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②对于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可用DA方案(DNR 40 mg/m2,静注,第1~3天;Ara-C 150~200 mg/d,分2次静注,12小时一次,第1~7天)、HA方案(高三尖杉酯碱4~6 mg/d,静注,第1~2天;Ara-C 150~200 mg/d,分2次,12小时一次,第1~7天)及MD-Ara-C(0.5~1.0 g/m2静脉注射每12小时1次,共8~12次)交替强化9个疗程。可以不作维持化疗。 2.诱导分化治疗 ⑴小剂量阿糖胞苷:常用的小剂量阿糖胞苷的剂量为10~20 mg/m2,每12小时一次,皮下注射,15~21天为一疗程,也有报道用3 mg/m2者。现认为小剂量阿糖胞苷适用于:①老年急非淋患者;②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而为急性白血病;③继发性急性白血病。小剂量阿糖胞苷被认为有诱导分 参考资料:.cn/cancer/index.htm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8485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六一散的功效与作用
下一篇: 参苓白术散配方,加减和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