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大秦艽汤加减治疗脑血栓

道医 2023-06-24 20:02:53

起病缓慢脑血栓,睡眠休息易发生。风痰流窜经络阻,口眼歪斜出突然。头痛头晕语不利,甚则半身不遂生。肌肤不仁手足麻,肢体拘急或寒热。活血通络祛风痰,大秦艽汤加减痊。秦艽丹参赤芍归,生地川芎地龙防。黄芪茯苓白附子,菖蒲木瓜淮牛膝。手足抽动僵蚕蝎,恶寒无汗麻桂枝。面赤热甚膏知母,痰多竹沥鲜姜汁。

方药:

大秦艽汤加减:

秦艽15g

丹参30g

赤芍10g

当归12g

生地15g

川芎9g

防风10g

地龙15g

黄芪20g

茯苓15g

菖蒲10g

木瓜9g

白附子10g

淮牛膝10g

注:正气虚衰,阴血不足,经络空虚,腠理不密,风邪乘虚而入,引动痰湿,流窜经络,故肌肤不仁,手足麻木。如闭阻脉络,气血不畅,则发生口眼歪斜,语言蹇塞不利,半身不遂等症。风邪外袭、营卫不和,可兼见寒热往来肢体拘急。舌苔白膩,脉象浮滑均为痰湿内阻之象。

祛风先行血,血行风自灭。当归,赤芍,川芎,生地行血养血,活血通络;秦艽,防风祛风胜湿;白附子性偏上行,善治面部风症,且能化痰;茯苓、菖蒲健脾化痰,渗湿开窍,痰浊祛、脾胃健,则络脉通;丹参,木瓜,牛膝,地龙活血化瘀,祛风通络;黄芪补气强心,性善走表,助诸药化瘀通络,以治肌肤不仁,手足麻木。

若手足抽搐加白僵蚕9g,全蝎6g。恶塞无汗加麻黄6g,桂枝10g。面赤身热甚者加生石膏20g,知母10g。痰多不利加竹沥15g,鲜姜汁5g。

中经络简介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中络中风5中经中风6中经络的辨证治疗 6.1络脉空虚,风邪入中 6.1.1络脉空虚,风邪入中所致中风的症状6.1.2证候分析6.1.3治法6.1.4络脉空虚,风邪入中所致中风的方药治疗 6.2肝阳暴亢 6.2.1肝阳暴亢型中风的症状6.2.2证候分析6.2.3肝阳暴亢型中风的针灸治疗6.2.4肝阳暴亢型中风的方药治疗 6.3风痰阻络 6.3.1风痰阻络型中风的症状6.3.2证候分析6.3.3风痰阻络型中风的方药治疗6.3.4风痰阻络型中风的针灸治疗 6.4痰热腑实 6.4.1症状6.4.2证候分析6.4.3针灸治疗 6.5气虚血瘀 6.5.1症状6.5.2证候分析6.5.3方药治疗6.5.4针灸治疗 6.6阴虚风动 6.6.1症状6.6.2证候分析6.6.3针灸治疗 6.7肝肾阴虚,风阳上扰 6.7.1肝肾阴虚,风阳上扰所致中风的症状6.7.2证候分析6.7.3治法6.7.4肝肾阴虚,风阳上扰所致中风的方药治疗 6.8中经络的针灸治疗 7关于中风8参考资料附:1治疗中经络的穴位2治疗中经络的方剂3治疗中经络的中成药4古籍中的中经络 1拼音 zhòng jīng luò

2英文参考 apoplexy involving both collateral and meridian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apoplexy involving the channels and their collateral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概述 中经络为病证名[1]。见《寿世保元·中风》?。中风·中经络(apoplexy involving channel and collateral[2])是指病在经络,以口眼?斜,肌肤麻木,半身不遂,言语不利,一般无神志改变为主要表现的中风轻证[3]。分中络、中经[3]。其病在经络,一般无神志改变,但见口眼?斜,肌肤麻木,半身不遂,言语不利等症[1]。与中脏腑相对而言,病情较轻[1]。

4中络中风 中络中风(apoplexy involving collateral[2])是指邪在于络的中风最轻证[3]。《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正气引邪,?僻不遂。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病情较中络略重[4]。《医学正传·中风》:“或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隔,但手足不遂,语言謇涩者,此邪中于经也。”中经亦指风邪袭于经络而见瘾疹者[4]。《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

5中经中风 中经中风(apoplexy involving channel[2])是指邪在于经,较中络略重的中风轻证[3]。

见《医门法律·中风门》。即“邪在于络”(《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4]。中风证情最轻者[4]。《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盖口眼?斜,肌肤不仁,邪在络也。”

6中经络的辨证治疗

6.1络脉空虚,风邪入中

6.1.1络脉空虚,风邪入中所致中风的症状 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口眼?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甚则半身不遂。或兼见恶寒、发热、肢体拘急、关节酸痛等症。苔薄白,脉浮数。[5]

6.1.2证候分析 正气不足,气血衰弱,故肌肤不仁,手足麻木。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邪得以乘虚人中经络;痹阻气血,故口眼?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甚则半身不遂。风邪外袭,营卫不和,正邪相争,故恶寒,发热,肢体拘急,关节酸痛,苔薄白,脉浮数。[5]

一般说,中络者,病邪较浅,主要症状为口眼?斜,口角流涎,语言不利。若经络皆受邪者,病情较重,可出现半身不遂。[5]

6.1.3治法 祛风、养血、通络。[5]

6.1.4络脉空虚,风邪入中所致中风的方药治疗 大秦艽汤[备注]大秦艽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秦艽、当归、甘草、羌活、防风、白芷、熟地黄、茯苓、石膏、川芎、白芍药、独活、黄芩、生地黄、白术、细辛加减。方中秦艽、羌活、防风、白芷、细辛解表祛风;地黄、当归、川芎、赤芍养血行血,即取“血行风自灭”之意;白术、茯苓健脾祛湿;无内热者可去生石膏、黄芩,加白附子、全蝎祛风痰、通经络。若有风热表证者,可去羌活、防风、当归等辛温之品,加桑叶、菊花、薄荷以疏风清热。若呕逆痰盛、苔腻脉滑,可去地黄,加半夏、南星、橘红、茯苓以祛痰燥湿。若手足麻木、肌肤不仁加指迷茯苓丸[备注]指迷茯苓丸(《全生指迷方》):茯苓、枳壳、半夏、风化硝、生姜以通利经络。年老体衰者,加黄芪以益气扶正。[5]

6.2肝阳暴亢

6.2.1肝阳暴亢型中风的症状 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舌歪斜,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6]

6.2.2证候分析 由于情志所伤,或劳作过度,致使肝阳暴亢。气为血帅,肝阳暴亢,引动瘀血痰浊流窜瘀滞于经络之中,故见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舌歪斜。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心烦易怒,为肝阳上亢之象。口苦咽干、便秘尿黄及舌脉,亦为肝郁化火之象。[6]

6.2.3肝阳暴亢型中风的针灸治疗 [6]

治法:平肝潜阳,疏通经络。

选穴:以督脉、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少阳胆经穴为主。取水沟、三阴交、曲池、内关、极泉、外关、环跳、阳陵泉、太冲。

随证配穴:舌强语言不利者,加金津、玉液、廉泉。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金津、玉液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方义:督脉“入属于脑”,水沟属督脉,内关属手厥阴经络穴,可开窍醒神,为治疗中风的主穴之一。三阴交既可疏通经络,又可滋肝肾之不足,为标本兼治之穴,亦为治中风主穴之一。太冲平肝潜阳,清泻肝火。曲池、极泉、外关、环跳、阳陵泉疏通经络。

6.2.4肝阳暴亢型中风的方药治疗 治法:滋阴潜阳,平肝熄风。

处方:天麻10克,生地、赭石、草决明、右决明、丹参各30克,玄参、赤芍、全蝎、僵蚕各10克,牛膝、菊花各20克,蜈蚣2条。

加减:头痛眩晕加蔓荆子;恶心呕吐加竹茹、赭石;便秘加大黄、番泻叶。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局方至宝丹、安宫牛黄丸、镇肝熄风汤等。

6.3风痰阻络

中风·风痰火亢证(apoplexy with syndrome of hyperactivity of windphlegmfire[2])是指风挟痰火,上犯脑神,以半身不遂,口舌?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头晕目眩,发病突然,心烦易怒,肢体强急,痰多而黏,舌红,苔黄腻,脉弦滑等为常见症的中风证候[3]。

中风·风痰瘀阻证(apoplexy with syndrome of blockade of windphlegmstatic blood[2])是指风痰瘀阻经络,以半身不遂,口眼?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歪,舌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等为常见症的中风证候[3]。

中风·痰湿蒙神证(apoplexy with syndrome of phlegmdamp clouding orifices[2])是指痰湿上蒙心神,以半身不遂,口眼?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神昏,痰鸣,二便自遗,周身湿冷,舌歪,舌紫暗,苔白腻,脉沉缓滑等为常见症的中风证候[3]。

6.3.1风痰阻络型中风的症状 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6]

6.3.2证候分析 痰浊瘀血流窜于经络之中,故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痰浊瘀血内停,筋脉失于温煦濡养,故见肢体麻木或拘急。痰浊蒙闭清窍,则见头晕目眩。舌脉为痰湿内盛之象。[6]

6.3.3风痰阻络型中风的方药治疗 治法:化痰通腑,通络熄风。

处方:半夏10克,橘红15克,茯苓15克,甘草5克,胆星、菖蒲各15克,白术12克。

加减:痰涎壅盛加竹沥、天竺黄;眩晕加钩藤、菊花;舌红烦躁加鲜生地、沙参、麦冬。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导痰汤、涤痰汤等。

6.3.4风痰阻络型中风的针灸治疗 [6]

治法:利湿化痰,疏通经络。

选穴:以督脉、足太阴脾经和足少阳胆经穴为主。取水沟、三阴交、内关、环跳、阳陵泉、极泉、曲池、外关、足三里、阴陵泉、丰隆。

随证配穴:胸满痞闷、不思饮食者,加中脘、内关。语言不利者,加金津、玉液。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

方义:水沟、三阴交、内关已如前所述。足三里、阴陵泉、丰隆相配,健脾利湿化痰。余穴疏通经络。

6.4痰热腑实

中风·痰热腑实证(apoplexy with syndrome of excessive fuviscera caused by phlegmheat[2])是指痰热结于胃肠,以半身不遂,口眼?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腹胀便干便秘,舌歪,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滑等为常见症的中风证候[3]。

6.4.1症状 半身不遂,舌强不语,口舌歪斜,口粘痰多,腹胀便秘,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6]

6.4.2证候分析 腑气不通,胃肠积热,耗伤津液,则见腹胀便秘、大便干结。热伏于内,脾胃之热熏蒸于上,故见口粘痰多。身热面赤,为阳明热盛之象。舌脉乃为痰热腑实之象。半身不遂等如前所述。[6]

6.4.3针灸治疗 [6]

治法: 通腑清热,疏通经络。

选穴:以督脉、足阳明胃经和足少阳胆经穴为主。取水沟、三阴交、内关、上巨虚、丰隆、天枢、环跳、风市、阳陵泉、极泉、曲池、外关。

随证配穴:口干口臭者,加里内庭、劳富。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

方义:上巨虚为大肠的下合穴,天枢为大肠募穴,再配以通便要穴丰隆,共达通腑清热之效。余穴已如前所述。

6.5气虚血瘀

中风·气虚血瘀证(apoplexy with syndrome of qi 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2])是指气虚血瘀,经脉不畅,以半身不遂,口眼?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面色晄白,气短乏力,自汗,舌歪,舌暗淡或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细等为常见症的中风证候[3]。

6.5.1症状 半身不遂,肢体软弱,偏身麻木,舌歪语蹇,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黯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缓或细涩。[6]

6.5.2证候分析 痰浊瘀血流窜经络,故见半身不遂、舌歪语蹇。气主动,主煦之,气虚则肢体软弱、面色淡白、气短乏力。气主化津,又主摄津,气虚不能化水则手足肿胀。气虚不能摄津,则心悸自汗。舌脉为气虚血瘀或气不化津之象。[6]

6.5.3方药治疗 治法:益气活血,祛瘀通络。

处方:黄芪30~120克,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地龙、牛膝各10克,鸡血藤30克。

加减:肢瘫重加桂枝、杜仲;语蹇加菖蒲、远志;纳呆加砂仁;痰多加瓜蒌、陈皮。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补阳还五汤等。

6.5.4针灸治疗 [6]

治法:补脾益肾,疏通经络。

选穴:以督脉、足阳明胃经和足少阴肾经穴为主。取水沟、三阴交、气海、足三里、肾俞、大椎、环跳、风市、阳陵泉、极泉、曲池、外关。

随证配穴:便溏、纳呆者,加天枢、中脘。

刺灸方法:针用平补平泻法,或加灸。

方义:气海、肾俞补益元气,足三里补后天之本以益气行血。若加灸,其效更著。大椎为诸阳经交会穴,有助阳止汗的作用。余穴已如前所述。

6.6阴虚风动

中风·阴虚动风证(apoplexy with syndrome of wind stirring due to yin deficiency[2])是指阴虚风动,以半身不遂,口眼?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歪,舌红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等为常见症的中风证候[3]。

6.6.1症状 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强语蹇,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蠕动,舌红,苔少或光剥,脉细弦或数。[6]

6.6.2证候分析 肝肾不足为酿成中风的根本,肝肾之阴不足,则筋脉失养,故见肢体麻木。阴虚则阳亢,故见眩晕耳鸣。风从内生,风主动,故手足拘挛或蠕动。虚火内生,内扰神明,故心烦失眠。舌脉亦为阴虚内热之象。[6]

6.6.3针灸治疗 [6]

治法: 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选穴:以督脉、足少阴肾经和足厥阴肝经穴为主。取水沟、三阴交、肾俞、太溪、神门、大陵、太冲、极泉、曲池、环跳、阳陵泉。

随证配穴:咽干便秘者,加照海、廉泉、天枢。

刺灸方法:针用补法。

方义:肾为先天之本,内藏元阴元阳,故以肾俞、太溪补肾阴而治其本。太冲为肝经原穴,可潜降上亢之风阳以治眩晕耳鸣。用心与心包经的原穴神门、大陵调心气,与补肾阴之穴相配可交通心肾而治心烦失眠。余穴已如前所述。

6.7肝肾阴虚,风阳上扰

中风·风火上扰证(apoplexy with syndrome of upward disturbance of windfire[2])是指风火上扰清窍,以半身不遂,口舌?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病势突变,神志迷昏,颈项强急,呼吸气粗,便干便秘,尿短赤,舌红绛,苔黄腻而干,脉弦数等为常见症的中风证候[3]。

6.7.1肝肾阴虚,风阳上扰所致中风的症状 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少寐多梦,突然发生口眼?斜,舌强语蹇,或手足重滞,甚则半身不遂等症。舌质红或苔腻,脉弦细数或弦滑。[5]

6.7.2证候分析 肾阴素亏,肝阳上亢,故平时头晕头痛,耳鸣目眩。肾阴不足,心肾不交,则少寐多梦。风阳内动,挟痰走窜经络,脉络不畅,故突然口眼?斜,舌强语蹇,半身不遂。脉弦主肝风。弦细而数,舌质红系肝肾阴虚而生内热。若苔腻,脉滑是兼有湿痰。[5]

6.7.3治法 滋阴潜阳,熄风通络。[5]

6.7.4肝肾阴虚,风阳上扰所致中风的方药治疗 镇肝熄风汤[备注]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淮牛膝、龙骨、生白芍、天冬、麦芽、代赭石、牡蛎、玄参、川楝子、茵陈蒿、甘草、龟版加减。方中白芍、玄参、天冬滋阴柔肝熄风;龙骨、牡蛎、龟版、代赭石镇肝潜阳;重用牛膝引血下行;加天麻、钩藤、菊花以增强平肝熄风之力。痰热较重者,加胆星、竹沥、川贝母以清化痰热。心中烦热者,加栀子、黄芩以清热除烦,头痛较重者,加羚羊角、石决明、夏枯草以清熄风阳。失眠多梦者,加珍珠母、龙齿、夜交藤、茯神以镇静安神。[5]

6.8中经络的针灸治疗

半身不遂者取肩髃或极泉、手五里或曲池、外关或内关、合谷或阳池、环跳或居谬、阳陵泉或足三里、解溪或悬钟、昆仑或风市等[7]。

病程日久者,上肢宜配取大椎、肩外俞;下肢宜配取腰阳关、白环俞[7]。也可配刺健侧穴,或加电针[7]。

语涩加廉泉、通里,肌肤不仁可用皮肤针轻叩局部[7]。

口眼歪斜取地仓、颊车、合谷、迎香、颧髎、下关等穴[7]。

流涎加承浆、地仓[7]。

7关于中风 中风(zhòng众)(apoplexy[2][8])为病名[9]。又称卒中[9][7]。出《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是指以突然昏扑,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失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的特点的疾病[2][8]。因本病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与风性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以中风名之[5]。

中风由于气血逆乱,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所致[6]。患者表现为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僻不遂为主症[5]。中风患者多在中年以上[6]。发病前多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先兆症状[6]。

中风属于脑血管病范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病[6]。

针灸对中风疗效满意,近年研究证实针灸不仅擅治中风后遗症,且在急性期也有卓效。中风急性期,出现高热、神昏、心肺衰竭及消化道大出血者,应进行综合治疗,及时抢救。[6]

详见中风条。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BMI指数计算及评价女性安全期计算器预产期计算器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五行八字成人血压评价体温水平评价糖尿病饮食建议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基础代谢率计算补钠计算器补铁计算器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8

中风是怎样引起的

中风在这里是指脑中风,也就是急性脑血管病。因其发病大多数比较急骤,故又称“脑血管意外”,还常叫作“脑卒中”。

凡因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脑血液循环障碍和脑组织机能或结构损害的疾病都可以称为中风。所以,中风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即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在这里一般指的是脑动脉系统的缺血或出血。

缺血性中风占中风病人总数的60%~ 70%,主要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前者是由于动脉狭窄,管腔内逐渐形成血栓而最终阻塞动脉所致。后者则是因血流中被称为栓子的异常物质阻塞动脉引起,例如某些心脏病人心脏内血栓脱落的栓子。不论是脑血栓形成还是脑栓塞,都可以称为‘脑梗塞”。有一些缺血性中风的病人是由于脑小动脉逐渐狭窄而最终闭塞所致,管腔内既没有血栓也没有栓子,这种情况也叫脑梗塞。此外,还有一些病人脑血管没有真正堵塞,只是暂时缺血,也可以造成一过性脑损害的症状,称之为短暂性缺血发作,俗称“小中风”或“小卒中”。

出血性中风占中风病人的 30%~ 40%,根据出血部位的不同又分为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俗称“脑溢血”,是由于脑内动脉破裂,血液溢出到脑组织内。蛛网膜下腔出血则是脑表面或脑底部的血管破裂,血液直接进入容有脑脊液的蛛网膜下腔和脑化中。

不论是缺血性中风还是出血性中风,都会造成不同范围、不同程度的脑组织损害,因而产生多种多样的神经--精神症状,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治愈后很多病人留有后遗症。因此,中风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大敌。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8498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