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高热中暑急,壮热烦渴汗昏迷。肢厥不语牙关紧,中医“暑厥”“暑风”寻。暑热毒邪侵人体,燔灼阳明犯心包。引动肝风损阴阳,轻重因人而不同。
注:中暑是发生于盛夏高温的一种急性病。临床以壮热,烦渴,汗出,昏迷,肢厥等为特征。属中医“暑厥”、“暑风”范围。
发病原因是夏令暑热病毒侵入人体。因暑邪轻重和体质差异,症状轻重多有不同。有燔灼阳明,触犯心包,引动肝风,阴阳双损,阴阳决离等。
暑入阳明气津伤,头痛头晕面赤红。恶热心烦口渴饮,气粗汗多脉洪芤。益气生津清阳明,加味石膏知母参。知母党参生石膏,西瓜翠衣草粳米。
方药:
石膏知母加参汤加味:
生石膏30g 知母15g 党参15g 甘草10g 粳米60g 西瓜翠衣50g
注:暑热之邪燔灼阳明,故病之初起即见身热炽盛、恶热心烦。暑热之邪上蒸,故头痛头晕,面部红赤。暑为热邪,暑热内蒸,迫津外出,故烦躁多汗,呼吸气粗。
上方即白虎汤加党参,西瓜翠衣。白虎汤清泄阳明气分之热。党参益气生津。西瓜为天生白虎汤,西瓜翠衣有清热涤暑之能。
目录1拼音2处方3制法4功能主治5知母汤的用法用量6注意7摘录8《本事》卷四 8.1方名8.2组成8.3主治8.4知母汤的用法用量8.5加减8.6制备方法8.7知母汤的临床应用8.8各家论述 9《活幼心书》卷下 9.1方名9.2组成9.3主治9.4知母汤的用法用量 10《外台》卷三引《延年秘录》 10.1方名10.2组成10.3主治10.4知母汤的用法用量10.5制备方法10.6用药禁忌 11《圣济总录》卷一六一 11.1方名11.2组成11.3主治11.4知母汤的用法用量11.5制备方法 12《普济方》卷一三二 12.1方名12.2组成12.3主治12.4知母汤的用法用量12.5制备方法 13《普济方》卷一六○ 13.1方名13.2组成13.3主治13.4知母汤的用法用量13.5制备方法 14《医略六书》卷三十 14.1方名14.2组成14.3主治14.4知母汤的用法用量14.5各家论述 15《医彻》卷四 15.1方名15.2组成15.3主治15.4知母汤的用法用量 16《外台》卷二引《延年秘录》 16.1方名16.2组成16.3主治16.4知母汤的用法用量16.5制备方法16.6用药禁忌 17《圣济总录》卷二十七 17.1方名17.2组成17.3主治17.4知母汤的用法用量17.5制备方法 18《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18.1方名18.2组成18.3主治18.4知母汤的用法用量18.5制备方法 19《圣济总录》卷二十三 19.1方名19.2组成19.3主治19.4知母汤的用法用量19.5制备方法 20《圣济总录》卷三十五 20.1方名20.2组成20.3主治20.4知母汤的用法用量20.5制备方法 21《圣济总录》卷一一○ 21.1方名21.2组成21.3功效21.4主治21.5知母汤的用法用量21.6制备方法 22《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22.1方名22.2组成22.3主治22.4知母汤的用法用量22.5制备方法 23《圣济总录》卷三十七 23.1方名23.2组成23.3主治23.4知母汤的用法用量23.5制备方法 24《圣济总录》卷六十一 24.1方名24.2组成24.3主治24.4知母汤的用法用量24.5制备方法 25《圣济总录》卷四十九 25.1方名25.2组成25.3主治25.4知母汤的用法用量25.5制备方法 26《圣济总录》卷一五六 26.1方名26.2组成26.3主治26.4知母汤的用法用量26.5制备方法 27《圣济总录》卷十六 27.1方名27.2组成27.3主治27.4知母汤的用法用量27.5制备方法 28《圣济总录》卷十二 28.1方名28.2组成28.3功效28.4主治28.5知母汤的用法用量28.6制备方法 29《伤寒微旨论》卷上 29.1方名29.2组成29.3主治29.4知母汤的用法用量29.5加减 30《千金》卷三 30.1方名30.2组成30.3主治30.4知母汤的用法用量30.5各家论述 31《圣济总录》卷一二六 31.1方名31.2组成31.3主治31.4知母汤的用法用量31.5制备方法 32《圣济总录》卷九十 32.1方名32.2组成32.3主治32.4知母汤的用法用量32.5制备方法 附:1古籍中的知母汤 1拼音 zhī mǔ tāng
2处方知母6克 贝母9克 干葛9克 芍药9克 石膏12克(碎,裹)黄芩9克 杏仁3克(去皮、尖、双仁)栀子仁9克(擘)
3制法上药八味,切。
4功能主治治伤寒骨节疼痛,头痛,眼睛疼,咳嗽。
5知母汤的用法用量以水7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为三服。约过一小时服一次。
6注意服药期间,忌食蒜、面七日。
7摘录《外台秘要》卷二引《延年秘录》
8《本事》卷四
9《活幼心书》卷下
10《外台》卷三引《延年秘录》
11《圣济总录》卷一六一
12《普济方》卷一三二
13《普济方》卷一六○
14《医略六书》卷三十
15《医彻》卷四
16《外台》卷二引《延年秘录》
17《圣济总录》卷二十七
18《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19《圣济总录》卷二十三
20《圣济总录》卷三十五
21《圣济总录》卷一一○
22《圣济总录》卷四十五
23《圣济总录》卷三十七
24《圣济总录》卷六十一
25《圣济总录》卷四十九
26《圣济总录》卷一五六
27《圣济总录》卷十六
28《圣济总录》卷十二
29《伤寒微旨论》卷上
30《千金》卷三
31《圣济总录》卷一二六
32《圣济总录》卷九十
古籍中的知母汤 《高注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治第五 肺家第一专药。此救肺之白虎汤用知母。补肺之百合知母汤用知母。又其确证也。以辛温之桂枝。与之平配。则...
《普济方》:[卷一百四十六伤寒门]伤寒后劳复(附论) 寒瘥后。因食劳复如初。壮热头疼。柴胡(去苗一两)知母(焙三分)鳖甲(去裙醋炙一两)石膏(捣碎一两半)...
《普济方》:[卷一百四十二伤寒门]伤寒百合(附论) 成此疾。名百合候主之。发汗后者服。百合(七枚擘)知母(一两)上先将百合擘碎。用新汲水二盏。浸一宿。当...
《普济方》:[卷一百三十二伤寒门]伤寒烦躁 )上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生姜枣大切。大枣二知母汤治伤寒烦躁不解。脉大。喘热头疼。知母栝蒌根甘草...
《验方新编》:[卷九妇人科调经门]不及期而经先行 辛热暖宫之药者,责其冲任伏火也。用四物加黄柏知母汤∶归身、赤芍、生地、黄柏(炒)、知母、木通各一钱...
更多古籍中的知母汤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BMI指数计算及评价女性安全期计算器预产期计算器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五行八字成人血压评价体温水平评价糖尿病饮食建议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基础代谢率计算补钠计算器补铁计算器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导读: 中药专区,为您详细介绍、图片等,要更多的与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石膏简介石膏图片石膏的与石膏的药用附方石膏的配伍应用石膏的中医方剂 石膏简介
石膏,中药名,为含水硫酸钙(CaSO4·2H2O)的矿石。本品为纤维状的集合体,呈长块状、板块状或不规则块状。白色、灰白色或淡黄色,有的半透明。体重,质软,纵断面具绢丝样光泽。气微,味淡。
石膏图片
石膏的与
解肌清热;除烦止渴。主热壮热不退;心烦神昏;谵语发狂;口渴咽干;肺热喘急;中暑自汗;胃火头痛;胃火牙痛;热毒壅盛;发斑发疹;口舌生疮;痈疽疮疡;溃不收口;汤火烫伤。用于外感热,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
1、《本经》: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产乳,金疮。
2、《别录》: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膈热,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暴气喘息,咽热。亦可作浴汤。
3、《本草再新》:治头痛发热,目昏长翳,牙痛,杀虫,利小便。
4、《日华子本草》:治天行热狂,下乳,头风旋,心烦躁,揩齿益齿。
5、《药性论》:治伤寒头痛如裂,壮热,皮如火燥,烦渴,解肌,出毒汗,主通胃中结,烦闷,心下急,烦躁,治唇口干焦。和葱煎茶去头痛。
6、《珍珠囊》:止阳明头痛,止消渴,中暑,潮热。
7、《本草衍义补遗》:研为末,醋研丸如绿豆大,以泻胃火、痰火、食积。
8、《本草蒙筌》:胃脘痛甚,吞服。
9、《长沙药解》:清心肺,治烦躁,泄郁热,止燥渴,治热狂,火嗽,收热汗,消热痰,住鼻衄,调口疮,理咽痛,通乳汁,平乳痈,解火灼,疗金疮。
10、《用药心法》:胃经大寒药,润肺除热,发散阴邪,缓脾益气。
石膏的药用价值
【药名】:石膏
【别名】细石、细理石、软石膏、寒水石、白虎、玉大石、冰石。
石膏为硫酸盐类石膏族矿物石膏。
【性味】甘、辛,大寒,无毒。
【归经】归肺经、胃经。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清热解毒。
【主治】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热病壮热不退、心烦神昏、谵语发狂、口渴咽干、肺热喘急、中暑自汗、胃火头痛、胃火牙痛、热毒壅盛、发斑发疹、口舌生疮、痈疽疮疡、溃不收口、汤火烫伤。
【用法用量】15~60g,先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多锻过用,研末撒;或调敷。
凡阳虚寒证,及血虚、阴虚发热者慎用。
石膏的药用附方
1、治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遣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默冷,若自汗出者: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甘草(炙)二两,粳米六合。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热,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白虎汤)
2、治湿温多汗,妄言烦渴:石膏、炙甘草等分。为末。每服二钱匕,浆水调下。(《伤寒总病论》)
3、治发汗后,不可行桂枝汤,仟出而喘,无大热者: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一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伤寒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4、治痰热而喘,痰涌如泉:寒水石、石膏各等分。上为细末。煎人参汤,调下三钱,食后服。(《素问病机保命集》双玉散)
5、治风邪癫痫,口干舌焦,心烦头痛,暴热闷乱:石膏半斤,粳米一(三)合。上以水五大盏,煮石膏,取二大盏,去石膏,用米煮粥,入葱白二茎,豉汁二合,更同煮,侯热,空心食之。石膏可三度用之。(《圣惠方》石膏粥)
6、治喉风:石膏一两,知母三钱,甘草一钱,元参五钱,天花粉三钱。水煎服。(《喉科秘诀》石膏汤)
7、治胃火牙疼:好软石膏一两,火锻。淡酒淬过,为末,入防风、荆芥、细辛、白芷五分,为末,日用揩牙。(《保寿堂经验方》)
8、治雀目夜昏,百治不效:石膏末每服一钱,猪肝一片,薄批,掺药在上,缠定,沙瓶煮熟,切食之,一日一股。(《明目方》)
9、治筋骨疼痛,因风热者:石膏三钱,飞罗面七钱。为末,水和,锻红,冷定,滚酒化服,被盖取汗,连服三日。(《卫生杂兴》)
10、治汤火烂疮:石膏捣末以敷之。(《肘后方》)
石膏的配伍应用
1、配桑叶,清宣肺热。
2、配桂枝,表里双解。
3、配白芷,清热泻火、消肿止痛。
4、配知母,清热除烦。
5、配半夏,肺胃双清、降逆化痰。
6、配甘草,清肺止咳。
7、配竹叶,清热除烦。
石膏的中医方剂
1、白虎汤《伤寒论》:阳明气分之热。
2、竹叶石膏汤《伤寒论》:伤寒解后、余热不清。
3、麻杏石甘汤《伤寒论》:外感风邪、肺热咳喘。
4、双玉散《素问病机保命集》:痰热而喘、痰涌如泉。
5、玉露散《小儿药证直诀》:小儿伤热吐泻黄瘦。
6、石膏散《普济方》:热甚咳嗽者。
石膏的副作用
1、脾胃虚寒及血虚、阴虚发热者忌服。
2、《本草经集注》:“鸡子为之使。恶莽草、马目毒公。”
3、《药性论》:“恶巴豆,畏铁。”
4、用量过大,服后会出现疲倦乏力、精神不振、胃口欠佳等情况。
5、石膏属大寒之品,易伤阳气。
6、石膏不宜与下列西药同时运用:
(1)四环素族抗生素,石膏会使该族抗生素溶解度降低而吸收率减少。
(2)不宜与异烟肼同服,会使其疗效降低。
(3)不宜与强的松同服,能降低其生物利用度。
以上就是一些石膏的相关知识,如果想认识更多的中草药,请继续关注频道。
【石膏的功效与作用】、【石膏的药用价值】、【】、【】、【石膏的副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8502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保和丸的功效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