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归脾汤加味治疗心脾两虚证失眠患者的临床观察

道医 2023-06-24 21:32:37

摘要:目的 探讨加味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证失眠患者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2月收治84例心脾两虚证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及观察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用加味归脾汤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71.43%,差异显著(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改善,但是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失眠是主要表现为无法正常睡眠的病症,轻者表现为入睡困难,重者则显示为彻夜难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无法正常生活。同时,因睡眠质量较差,导致患者身体免疫力下降,极易引发其他并发症。因此,及时采取治疗措施,缓解症状,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有学者研究发现,采取中医辩证施治法对心脾两虚证失眠进行治疗,具有显著效果[1]。在本组研究中,对心脾两虚证失眠患者实施加味归脾汤治疗,探讨其临床疗效,现进行以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2月收治84例心脾两虚证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失眠诊断标准[2]。男性51例,女性23例,年龄28~65岁,平均年龄(41.5±5.6)岁。病程1~11个月,平均病程(5.3±1.2)个月。纳入标准:18~70岁者;近期未使用任何失眠治疗药物;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妊娠期、哺乳期女性;药物过敏者;严重心、肾、肝功能不全者;精神疾病患者;合并严重躯体疾病者;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2例,两组患者性别及年龄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每日睡前服用安定片10mg/次,谷维素20mg/次,3次/d治疗。观察组使用加味归脾汤治疗,白术12g、党参20mg、黄芪12g、远志10g、当归12g、木香12g、朱茯苓18g、炙甘草6g、黄连6g、肉桂5g、丹参25g、合欢皮12g、夜交藤25g。每剂加400ml清水,煎煮至150ml药汁,1剂/d,2次/d口服治疗。2w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观察。

1.3观察指标 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睡眠质量进行判断。总分0~21分,分数越高,显示睡眠质量越差。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中制定的失眠疗效判断标准进行分析。显效:恢复良好的睡眠状态,症状消失;有效:睡眠时间延长,失眠症状明显改善;无效:症状无明显变化。

1.4统计学分析 采取SPSS19.0软件,将所有数据录入后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字2检验,P

2结果

2.1治疗后效果分析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71.43%,差异显著(P

2.2治疗前后PSQI评分对比分析 治疗前两组患者PSQ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改善,但是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中医认为[4],睡眠质量与人体阴阳平衡相关,气血充足、脏腑调和则心神安定。因此,则认为心虚胆怯、心脾两虚、肝肾不足为失眠的主要发病机制,脾为气血化生之源,因脾失健运,则气血化源不足,无法心神安定,则出现心神不安,无法入睡等症状,是一种极为常见的临床表现。

心脾两虚证失眠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心情抑郁、急躁及易怒,同时,也会出现口苦胁痛等表现,为肝郁化火证。加味归脾汤,可起到解郁安神之效。方中黄芪可起到补中益气之效,当归可活血补血。经现代药理研究显示[5],黄芪可抗疲劳,而当归能刺激造血细胞,起到补血作用,为本方君药,具有气血双补之效。白术有补脾,健脾之效,志远可宁心;现代药理表示,志远可镇静、抗痴呆,保护心脑血管。白术能促进血液淀粉酶活性增强,起到肠道功能调节作用,为臣药;黄连可清热解毒,夜交藤与合欢皮均有镇静安神之效,肉桂可清心热,丹参有活血化瘀之效。以上几味药均为本方佐药,炙甘草可起调和诸药的作用。经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及睡眠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

综合上述,心脾两虚证失眠者采取加味归脾汤治疗安全性高,具有显著效果,可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有利于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卫青.艾灸配合中药敷贴治疗失眠临床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9):98-99.

[2]贾艳.中药自拟方合并阿普唑仑治疗女性更年期失眠40例疗效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4,21(17):71-72.

[3]王三强,王新佩.中药配合头颈部推拿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4,24(2):70-71.

[4]黎小霞,冯晓薇.补肾方中药薰药治疗失眠70例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5):709-710.

[5]王保申,付菊花.宁心安神汤配合中药足疗治疗失眠60例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2,25(17):17-19.

失眠治疗法的中医治疗

失眠是临床多发病,是指不充分的睡眠或不完全的睡眠,属于中医学“不寐” 范畴。中医治疗失眠有独特优势,本文从诊断标准、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其它方法治疗等几方面对国内临床对失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社会各种压力的增加,发病率越来越高。其临床表现不一,包括难以入眠,睡后易醒,醒后难以再入睡,早醒,睡眠不深,甚至有时彻夜不眠。属中医学“不寐”范畴。现代医学对本病治疗多以镇静安眠为主,但有一定的副作用,中医药治疗有独特优势,疗效较好。 周仲瑛认为:郁、瘀、痰、火是引起失眠的主要病理因素,从病位分析,五脏皆于失眠有关,但其主要病位在心、肝。麻应富从脏腑、阴阳、痰瘀、情志四个方面论治失眠,脏腑论治细分为心、肝、脾胃、肾四个方面[3]。周平安认为:睡眠虽然由心神所主,但与中焦诸脏腑密切相关,尤其与胆腑关系密切。王新陆认为失眠的病机关键在于阴阳失调,脑神逆乱。
辨证分型:张怀亮根据其临床经验,将失眠概括为两大证型:
①实证:肝阳炽盛、心神被扰型,治以清肝泄热、镇心安神,方以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药用:柴胡12g,栀子10g,龙胆草12g,黄连10g,黄芩9g,当归9g,生地黄9g,半夏9g,白芍9g,生龙骨 30g,生牡蛎30g,磁石30g,合欢花15g,夜交藤20g,甘草6g。
②虚证:肝肾阴虚、心神失养型,治以滋补肝肾、养心安神 ,方以黄连阿胶汤加味治疗。药用:黄连9g,黄芩12g,阿胶12g (烊化) ,白芍10g,酸枣仁20g,五味子9g,生大黄6g,清半夏12g,合欢花20g,夜交藤 2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
李海聪将失眠分为四个证型:
①瘀血内阻、心神被扰型,治以活血化瘀、理气安神,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药用:柴胡20 g,枳实15 g,赤芍20 g,白芍20 g,生甘草20 g, 桃仁10 g,红花10 g,当归15 g,川芎18 g,生地黄15 g,熟地黄15 g,川牛膝10 g ,桔梗15 g,石决明30 g,酸枣仁30 g,珍珠母15 g,香附12 g,合欢花10 g,浮小麦30 g,大枣5 枚,远志15 g,栀子10 g,琥珀粉3 g。
②气血亏虚、心神失养型,治以补益气血、养心安神,方用归脾汤加味,药用:党参15 g, 炒白术15 g,生黄芪20 g,当归15 g,茯苓30 g,生甘草10 g,远志10 g, 酸枣仁15 g,木香10 g,龙眼肉15 g,大枣 10枚,浮小麦30 g,香附12 g,合欢花10 g。
③肾阳不足、心神不安型,治以补肾温阳、潜阳安神,方用肾气丸加减,药用:炙附片 6 g,肉桂 4 g,熟地黄15 g,泽泻15 g,茯苓 30 g,山茱萸15 g,怀山药15 g,牡丹皮10 g,川牛膝10 g,桔梗15 g,磁石20 g,煅龙骨30 g,煅牡蛎30 g,珍珠母15 g,香附15 g,合欢花12 g,酸枣仁40 g,远志15 g,石菖蒲15 g,紫石英15 g,丹参30 g 。
④阴虚火旺、心神不宁型,治以滋阴降火、益气养血,方用当归六黄汤加味,药用:当归15 g,生地20g 熟地黄20,生黄芪15,黄柏10,黄连10 g,黄芩10 g,山茱萸15 g,知母15 g,龟甲20 g,鳖甲20 g,石决明30 g,磁石20 g,煅龙骨30 g,煅牡蛎30 g,香附12 g,合欢花10 g,酸枣仁40 g,阿胶10 g(烊化),百合15 g,茯苓30 g。
顾宁将失眠分为六个证型:
①气阴两虚型,治以益气益气养阴安神 ,方用生脉散合酸枣仁汤加减,药用:太子参12g、麦冬 15g、五味子10g、酸枣仁10g、知母10g、川芎10g、茯苓12g、 夜交藤 30g等。虚烦者加用百合 20g ,紫贝齿 15g ;面部烘热者加用功劳叶 12g、 白薇 12g ;盗汗、自汗者加用浮小麦 10g ,瘪桃干10g ,糯稻根10g ;日久出现舌质紫黯血瘀之象者,加用景天三七 15g。
②瘀血内阻型,治以活血化瘀安神,方用桃红四物汤为主加味,药用:桃仁10g ,红花10g ,生地12g ,赤芍12g ,当归10g ,川芎15g ,夜交藤30g ,合欢皮 20g ,景天三七15g ,酸枣仁10g ,柏子仁10g等。胸闷者加用炒枳壳 10g ,郁金 10g ;胸痛甚者加用紫丹参15g 。
③脾虚湿阻型,治以健脾利水安神,方选五苓散为主加味,药用:炒白术10g ,泽泻12g ,猪苓12g ,茯苓12g ,陈皮10g ,法半夏10g ,夜交藤30g ,茯神 10g等。腹胀者加用大腹皮 12g ;纳呆者加用炒山楂 10g ,神曲 12g ,麦芽 12g ;若水饮化热者加用丹皮 15g。
④饮食积滞型,治以和胃润下安神,方用麻子仁丸为主加减,药用:麻子仁10g ,炒枳实10g ,陈皮10g ,法半夏10g ,酸枣仁 10g ,炙远志 12g ,柏子仁 10g 等。伴口干者加用太子参12g、大麦冬12g ;脘痞甚者加用枳实15g、莱菔子15g ;饮食积滞者加用炒山楂10g ,神曲12g ,麦芽12g 。
⑤肝阳上亢型,治以平肝潜阳安神,方用天麻钩藤饮为主加减,药用:天麻 10g、钩藤12g、桑叶10g、滁菊花10g、炙远志15g、酸枣仁10g、夜交藤30g、合欢皮 20g 等。眩晕、头痛甚者,加用珍珠母15g、罗布麻叶12g、牡蛎 15g ;伴有耳鸣者加用枸杞15g ;阳亢化热出现口干口苦者 ,加用苦丁茶 12g ;心烦、胸闷者,加用炒黄连3g ,郁金10g ;腰膝酸软者,加用炒杜仲15g ,制首乌15g。
⑥心火上炎型,治以清心祛火安神法,方以莲连汤为主加减:莲子心 6g ,炒黄连 3g ,五味子 10g,熟枣仁 10g ,夜交藤 30g ,合欢皮 20g ,百合 20g ,紫贝齿 15g。
3.基本方加减治疗:李刚等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柴胡12g,制半夏9g,黄芩9g,生晒参9g,干姜3g,大枣4枚,生龙骨30g(先煎) ,煅牡蛎 30g (先煎) ,生铁落 20g,茯苓15g,桂枝15g,大黄5g)。心火炽盛者加栀子 12g,竹叶 15g,夏枯草 12g;肝郁化火者加龙胆草 6g,黄连 6g,香附6g;痰热内扰者加竹茹12g,陈皮12g,知母 12g;阴虚火旺者加生地15g,白芍15g;牡丹皮15g;心脾两虚者加白术15g,黄芪15g,炙甘草 9g;心胆气虚型酸枣仁30g,远志12g,太子参 15g。治疗30例6型失眠,痊愈 (36% ) ,显效(46% ) 。
姚黎用安神定志汤(太子参 15 g, 酸枣仁 30 g,五味子 15 g ,当归 10 g ,川芎 6 g, 生地黄15 g, 建曲10 g, 茯苓15 g ,生龙齿 15~ 30 g, 珍珠母 15~ 30 g)治疗100例失眠,有效率(96%)倪志坚等用酸枣仁汤加减(酸枣仁 20g, 知母 15g, 茯神15g , 云黄连10g ,龙骨 20g ,牡蛎 20g ,当归 15g ,生地黄 15g ,白芍药 15g, 甘草 10g)治疗82例失眠,有效率(98%)
自拟方加减 :施金凤以安神汤(黄芪25g,酸枣仁 20g,当归 15g,云茯苓 12g,枸杞 20g,山萸肉12g,五味子 12g,柏子仁 15g,甘草 6g)。心脾两虚,加党参 15g,夜交藤 20g,白术12g。心肾不交,加黄柏 15g,知母 12g,磁石 20g 。痰热内扰,加远志 15g,竹茹 12g,法半夏15g 。肝火扰心,加黄芩20g,山栀12g,合欢皮15g。治疗失眠96例,平均有效率为(88.5%)。
辛荣柏等以养血安神汤加减(柴胡、白术、姜半夏、茯苓、当归、郁金、生栀子、黄芩、黄连、党参、丹参、炒酸枣仁、远志、夜交藤、钩藤、生龙骨、桂枝、夏枯草、五味子),治疗失眠46例,有效率(95.6%)。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8529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