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小陷胸汤原文,小陷胸汤方歌,功效与作用

道医 2023-06-24 22:02:41

小陷胸汤

《伤寒论》

【组成】 黄连一两(6g) 半夏半升,洗(12g) 瓜蒌实大者一枚(20g)

【用法】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瓜蒌,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现代用法:先煮瓜蒌,后纳他药,水煎温服)。

【功用】 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主治】 痰热互结证。胸脘痞闷,按之则痛,或心胸闷痛,或咳痰黄稠,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方歌】小陷胸汤连夏萎,宽胸散结涤痰优,痰热内结痞满痛,苔黄脉滑此方求。

【方解】 本方原治伤寒表证误下,邪热内陷,与痰浊结于心下的小结胸病。痰热互结心下或胸膈,气郁不通,故胃脘或心胸痞闷,按之则痛。治宜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方中全瓜蒌甘寒,清热涤痰,宽胸散结,用时先煮,意在“以缓治上”而通胸膈之痹。臣以黄连苦寒泄热除痞,半夏辛温化痰散结。两者合用,一苦一辛,体现辛开苦降之法;与瓜蒌相伍,润燥相得,是为清热化痰、散结开痞的常用组合。

本方与大陷胸汤虽皆主治热实结胸,但病因、病位、病情、病势不尽相同,故方有大、小陷胸之分。大陷胸汤证为水热互结心下,涉及胸腹,病情较重,病势较急,可见心下痛,按之石硬,甚则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脉象沉紧,故用大黄、芒硝与甘遂配伍,泻热逐水破结。本方证为痰热互结心下,病位局限,病情相对较轻,病势较缓,仅见胸脘痞闷,按之始痛,脉象浮滑,故用瓜蒌与黄连、半夏相伍,清热涤痰散结。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痰热结胸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胸脘痞闷,按之则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

2.加减运用:方中加入破气除痞之枳实,可提高疗效。若心胸闷痛者,加柴胡、桔梗、郁金、赤芍等以行气活血止痛;咳痰黄稠难咯者,可减半夏用量,加胆南星、杏仁、贝母等以清润化痰。

3.现代运用:急性胃炎、胆囊炎、肝炎、冠心病、肺心病、急性支气管炎、胸膜炎、胸膜粘连等属痰热互结心下或胸膈者,均可用本方加味治疗。

【附方】

柴胡陷胸汤(《重订通俗伤寒论》) 柴胡一钱(3g) 姜半夏三钱(9g) 小川连八分(2.5g) 苦桔梗一钱(3g) 黄芩钱半(4.5g) 瓜蒌仁杵,五钱(15g) 小枳实钱半(4.5g) 生姜汁四滴,分冲 水煎服。功用:和解清热,涤痰宽胸。主治:邪陷少阳,痰热结胸证。寒热往来,胸胁痞满,按之疼痛,呕恶不食,口苦且粘,目眩,或咳嗽痰稠,苔黄腻,脉弦滑数。

柴胡陷胸汤乃小柴胡汤与小陷胸汤两方加减化裁而成,即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大枣扶正之品,加瓜蒌、黄连、枳实、苦桔梗等清热化痰、快气宽胸之药,共奏和解少阳,清热涤痰,宽胸散结之效,对于少阳结胸,少阳证具,胸膈痞满,按之疼痛,用柴胡枳桔汤未效者,较为适宜。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2.方论选录

柯琴《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卷上:“热入有浅深,结胸分大小。心腹硬痛,或连小腹不可按者,为大结胸,此土燥水坚,故脉亦应其象而沉紧。止在心下,不及胸腹,按之知痛不甚硬者,为小结胸,是水与热结,凝滞成痰,留于膈上,故脉亦应其象而浮滑也。秽物据清阳之位,法当泻心而涤痰。用黄连除心下之痞实,半夏消心下之痰结,寒温并用,温热之结自平。瓜蒌实色赤形圆,中含津液,法象于心,用以为君,助黄连之苦,且以滋半夏之燥,洵为除烦涤痰开结宽胸之剂。虽同名陷胸,而与攻利水谷之方悬殊矣。”

张秉成《成方便读》卷1:“治小结胸,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痰热互结之证。前方(大陷胸汤)因水热互结,而成胃实不大便,硬满而痛不可近者,故非大下不除。此则因痰热互结,未成胃实,观其脉浮滑,知其邪在上焦,故但以半夏之辛温散结豁痰,瓜蒌之甘寒润燥涤垢,黄连之苦寒降火泄热。此方以之治伤寒亦可,以之治杂病亦可,即表未解而里有痰热者,皆可兼而用之。”

【临床报道】

邹氏以小陷胸汤治疗急性糜烂性胃炎65例,并设西药对照组36例。治疗组中出血者14例,浅表溃疡者9例,局部病变者12例,整个胃粘膜病变者53例;对照组中出血者6例,浅表溃疡者5例,局部病变者8例,整个胃粘膜病变者28例。基础方:小陷胸汤加乌贼骨、仙鹤草。对照组按常规用药。结果:治疗组中痊愈48例,好转11例,无效6例;总有数率90.8%。对照组中痊愈9例,好转2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6.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邹永胜.小陷胸汤治疗急性糜烂性胃炎临床观察。江西中医药 1998;(6):22]

胡氏等以小陷胸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2例,并设消心痛、心痛定对照组34例。治疗组用小陷胸汤合冠心病Ⅱ号:瓜蒌、半夏、黄连、川芎、赤芍、丹参、红花、降香,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对照组口服消心痛10ng、心痛定10mg,日3次。均30天为1疗程,观察1~2个疗程。根据1979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制定的《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疗效。结果:对心绞痛疗效,治疗组显效19例,好转2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4.00%。对照组显效16例,好转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7.88%。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缓解心绞痛方面差异不大(P>0.05)。[胡天真,等.小陷胸汤合冠心Ⅱ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2例。山东中医杂志 1997;16(9):396]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五二)

?

《伤寒论》第138条辨: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原文解释】小结胸的病位,正当心下胃脘部,以手按之则疼痛,脉象浮滑的,用小陷胸汤主治。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也就是小结胸病,按才痛,不按不痛,大陷胸汤,不按也痛,因为积实在里面很深,痰、水、热这三样东西积在里面,不按都痛。小陷胸汤按才痛,脉是浮滑的。浮代表里面有点,滑代表里面有点痰。

结在心下,就是指结在胃的地方。

大结胸证的话,脉沉且紧,沉就是病很深在肺的下方,紧就是很扎实。

小陷胸汤方:

黄连一两、? ?

? 半夏半升洗、? ? 栝蒌实大者一个 。右三味,以水六升,去滓,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黄连不要开一两,黄连本来就很苦,再开一两的话,那那个药苦的不得了,所以不能乱开,黄连开一钱就可以了。为什么开一钱,我们看六碗水煮成两碗,再分三次吃,平常也可以开成两钱,一次煮完,九碗水煮成三碗,药稍微苦一点,为什么黄连要重一点,有原因的。

黄帝内经说“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以苦补之,以咸泻之”。肾苦急的时候,要吃苦味的药来坚肾,这句话,再加上本草里面写的,黄连解毒,那么黄连到底解什么毒呢?黄连解的是尿毒,所以,尿毒的病人,就是肾苦急。

尿里面的毒跑到血里面去,跑到心脏里面去,病人头昏。苦味入心,大量吃黄连,以为是寒凉的,实际上黄连是苦味的,能够坚肾,能够强肾。所以,病人肾脏有问题的时候,处方会用到黄连,当然心脏有问题的时候,有热,一定会用到黄连。肾脏有问题的时候,统统都可以使用黄连,预防它中毒,效果很好。

病人本来要洗肾的,坚持不洗肾,黄连就是一味非常好用的药物。

小陷胸汤里半夏用生半夏,生半夏吃了以后,如果喉咙声音没了,含一点生姜或者吃一点姜汤就可以解掉了。

栝蒌实在这里出现了,在经方里面用来开结,开什么结,开两个结,一个是痰造成的结,一个是气造成的结。所以,我们在治疗心脏病的时候,也会用到瓜蒌实,心气没有办法疏,心脏痛,心气结在里面痛的时候,我们就会用到瓜蒌实。

如果痰很多的时候,用半夏来去痰去水,瓜蒌实开结,黄连苦味入心去热,合并在一起,得了小陷胸汤的人,一定是中焦有热,同时有水有痰,结在中焦,胃很不舒服,病人会告诉你,知道这个处方以后,

小陷胸汤专门去痰结在胸中有呕者,病人很恶心,恶出来的是痰,病人并不会咳嗽,痰梗在胸里面,中医叫痰积。临床上看到最多的是抽烟的人常常得到这种病,只要一得到感冒后.再误下,马上就梗到了。临床上不一定结胸的病人才用到小陷胸汤,遇到胃不舒服的病人,舌苔黄而厚,确定胃是热的,吐痰很多,就可以用了。

帮我看看这几味中药各有什么作用,谢谢

这不是几味药,是几个方剂。地龙胆南星、桔梗积壳方不太懂,应该是近年来的验方,给出已知药的单味作用。
桂枝白芍方:
处方:桂枝、白芍、甘草、人参、黄耆。
功效与作用:出疹因麻黄药太多,或暑月服表药,汗出过多亡阳,表气空虚,邪往凑之,变成中风,冷汗大出,遍身凉,手足冷,身项强掣,角弓反张,不省人事。
用法:服药后,身温、汗止者,可治;身冷、脉微,汗不止者,不治。
苍耳子散:
辛夷仁半两,苍耳子两钱半,香白芷一两,薄荷叶半钱,上晒干,为细末,每服两钱,食后用葱、茶清调下.功效:疏风止痛、通利鼻窍;
主治:鼻渊,鼻流浊涕不止.原方用于风邪上攻之鼻渊.临床上急、慢性鼻炎、鼻窦炎及过敏性鼻炎等病,证属风邪所致者均可本方加减治疗
方药组成:苍耳子 10克 ,辛夷 10克 ,白芷 10克 ,川芎 10克 ,黄芩 10克 ,薄荷 10克 ,川贝母 (或浙贝母 ) 10克 ,淡豆豉 10克 ,菊花 10克 ,甘草 10克
三拗散:
组成:麻黄(不去根节),杏仁(不去皮尖),甘草(不炙),各等分(30克)。
用法:药材做成散剂
功效:宣肺解表,止咳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肺气不宣证,症见鼻塞声重,语言不出,或伤风受寒,头痛目眩,四肢拘急,咳嗽痰多,胸闷气促,无汗,口不渴,苔白,脉浮 
泻白散:
组成:地骨皮(30克) 桑白皮(炒,30克) 甘草(炙,3克)
功用:清泻肺热,宽气进食,止咳平喘。
主治:肺热喘咳证。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哺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可用于小儿麻疹初期、肺炎或支气管炎等属肺中伏火郁热者。)
用法:上药锉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盏,煎七分,食前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禁忌:本方药性平和,尤宜于正气未伤,伏火不甚者。风寒咳嗽或肺虚喘咳者不宜使用 
小陷胸汤:
【组成】黄连6克 半夏12克(洗) 栝楼实(大者)30克
【用法】上药三味,以水1.2升,先煮栝楼取600毫升,去滓,再入诸药,煮取5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
【功用】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主治】小结胸病。痰热互结,胸脘痞闷,按之则痛,成咳痰黄稠,舌苔黄腻,脉滑数者。
苇茎汤方:
【组成】 苇茎(60克) 薏苡仁(30克) 瓜瓣(24克) 桃仁(9克)
【功用】 清肺化痰,逐瘀排脓。
【主治】 肺痈,热毒壅滞,痰瘀互结证。身有微热,咳嗽痰多,甚则咳吐腥臭脓血,胸中隐隐作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本方常用于肺脓肿、大叶性肺炎、支气管炎、百日咳等属肺热痰瘀互结者。)
【用法】 研末,内苇汁中,煮取二升,服一升,再服,当吐如胶(现代用法:水煎服)。
地龙胆南星:
地龙----【功能主治】热病惊狂、小儿惊风、咳喘、头痛目赤、咽喉肿痛、小便不通、风湿关节疼痛,半身不遂等症。外用涂丹毒、漆疮等症。1.清热息风:主治壮热惊痫,动风抽搐。2.清肺定喘:可治肺热痰咳气喘,对肺热型支气管哮喘疗效较好。3.利尿通淋:适用于湿热下注,热淋涩痛。4.通行经络:可用治热痹节肿赤痛;适当配伍也可治寒痹;配伍益气行血药常用于气虚血瘀,经络不利,偏瘫失语者。
胆南星----【功能主治】清热化痰,息风定惊。用于痰热咳嗽,咯痰黄稠,中风痰迷,癫狂惊痫。
桔梗积壳方:
桔梗----【主治】咳嗽痰多、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小便癃闭。
积壳----【功效】理气宽中 行滞消积。
【主治】脾胃气滞,脘腹胀满,气滞胸闷。
干姜五味子:
【伍用功能】五味子酸涩收敛,善敛肺气而滋肾水;干姜辛散温通。逐寒邪而发表温经,燥牌湿而止呕消痰。五味子以酸涩收敛为主;干姜以辛散温升为要。二药参名一收一散,。一开一阖,互制其短,而展其长,利肺气,平喘逆,化痰饮,止咳嗽甚妙。
导滞散:
【处方】 当归、大黄。
【炮制】 上等分,炒为末。
【功效与作用】 治重物压迮,或从高坠下,作热五内,吐血、下血,出不禁止;或瘀血在内,胸腹胀满,喘粗气短。
【用法用量】 每二钱,温酒调下,不拘时候。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8541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