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茯苓丸
出自《金匮要略》
【组成】 桂枝 茯苓 丹皮去心 桃仁去皮尖,熬 芍药各等分(9g)
【用法】 右三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3g),不知,加至三丸(现代用法,共为末,炼蜜和丸,每日服3~5g;亦可水煎,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功用】 活血化瘀,缓消癥块。
【主治】 瘀阻胞宫证。妇人素有癥块,妊娠漏下不止,或胎动不安,血色紫黑晦暗,腹痛拒按,或经闭腹痛,或产后恶露不尽而腹痛拒按者,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沉涩。
【方解】 本方原治妇人素有癥块,致妊娠胎动不安或漏下不止之证。证由瘀阻胞宫所致。瘀血癥块,停留于胞宫,冲任失调,胎元不固,则胎动不安;瘀阻胞宫,阻遏经脉,以致血溢脉外,故见漏下不止,血色紫黑晦暗;瘀血内阻胞宫,血行不畅,不通则痛,故腹痛拒按等。治宜活血化瘀,缓消癥块。方中桂枝辛甘而温,温通血脉,以行瘀滞,为君药。桃仁味苦甘平,活血祛瘀,助君药以化瘀消癥,用之为臣;丹皮、芍药味苦而微寒,既可活血以散瘀,又能凉血以清退瘀久所化之热,芍药并能缓急止痛;茯苓甘淡平,渗湿祛痰,以助消癥之功,健脾益胃,以扶正气,均为佐药。丸以白蜜,甘缓而润,以缓诸药破泄之力,是以为使。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缓消癥块之功,使瘀化癥消,诸症皆愈。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一为既用桂枝以温通血脉,又佐丹皮、芍药以凉血散瘀,寒温并用,则无耗伤阴血之弊。二为漏下之症,采用行血之法,体现通因通用之法,俾癥块得消,血行常道,则出血得止。
《妇人良方》引本方更名为夺命丸,用治妇人小产,子死腹中而见“胎上抢心,闷绝致死,冷汗自出,气促喘满者。”《济阴纲目》将本方改为汤剂,易名为催生汤,用于妇人临产见腹痛、腰痛而胞浆已下时,有催生之功。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瘀血留滞胞宫,妊娠胎动不安,漏下不止的常用方。以少腹有癥块,血色紫黑晦暗,腹痛拒按为辨证要点。妇女经行不畅、闭经、痛经,以及产后恶露不尽等属瘀阻胞宫者,亦可以本方加减治之。但对妇女妊娠而有瘀血癥块者,只能渐消缓散,不可峻猛攻破。原方对其用量、用法规定甚严,临床使用切当注意。
2.加减法:若瘀血阻滞较甚,可加丹参、川芎等以活血祛瘀;若疼痛剧烈者,宜加元胡、没药、乳香等以活血止痛;出血多者,可加茜草、蒲黄等以活血止血;气滞者加香附、陈皮等以理气行滞。
3.现代应用:本方常用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附件炎,慢性盆腔炎等属瘀血留滞者。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末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下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
2.方论选录
徐彬《金匮要略论注》卷20:“药用桂枝茯苓丸者,桂枝、芍药,一阴一阳,茯苓、丹皮、一气一血,调其寒温,扶其正气。桃仁以之破恶血,消癥癖,而不嫌于伤胎血者,所谓有病则病当之也,且癥之初,必因寒,桂枝化气而消其本寒;癥之成,必挟湿热为窠囊,苓渗湿气,丹清血热;芍药敛肝而肤脾,使能统血,则养正即所以去邪耳。然消癥方甚多,一举两得,莫有若此方之巧矣。每服甚少而频,更巧。要之癥不碍胎,其结原微,故以渐磨之。此方去癥之力不独桃仁。癥者,阴气也,遇阳则消,故以桂枝扶阳,而桃仁愈有力矣。其余皆养血之药也。”
【临床报道】
钱氏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用桂枝茯苓丸加血竭粉、淫羊霍,煎汤服,每天1剂,每周服5天,3个月为1疗程。结果:服药1~2疗程,显效9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22例,用西药丹那唑,亦服药3个月为1疗程。结果:服药1~2个疗程,显效6例;有效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68.2%。经X2检验,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
【实验研究】
家兔静脉注射或口服本方1.5小时后,经血液流变学测定,全血还原比粘度(高切、低切),全血比粘度(高切、低切),血浆比粘度及纤维蛋白原浓度均明显降低,红细胞电泳时间减少,但对红细胞数、白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及血浆中胆固醇均无明显影响。表明本方降低血粘度的作用与血细胞数量或血中胆固醇浓度降低无关,而与血浆中链状高分子物质,尤其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有关。[谢家骏,等.桂枝茯苓丸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中成药研究 1986;(5):24]
今天给各位分享桂枝功效与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桂枝茯苓丸的功效与作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收藏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1、桂枝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2、桂枝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3、桂枝的功效与作用桂枝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1、桂枝的功效主要是发汗,能够温经并且止痛,能够帮助阳气恢复。
2、桂枝食用方法:内服:煎汤1.5-6g,大剂量,可用至15-30g;或入丸、散。
3、桂枝甘草汤:
(1)功效:补心气,温心阳,主治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下悸,欲得按者。
(2)组成:桂枝12克,炙甘草6g。
(3)用法:水煎分三次温服(成人常用剂量:10剂)。
(4)方中用桂枝入心,辛温助阳,甘草甘温益气,再助心中阳气复生。
二药合用,辛甘化阳,阳复而阴济,使心得以安宁。
桂枝和甘草的搭配可以有很好的安神的作用,对于养心安神有一定的效果。
4、桂枝绿茶:
(1)功效:发汗解肌;抗菌抗病毒,利尿,治风寒表证所致腰背肢节酸痛。
桂枝和绿茶的搭配可以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而且还可以有利尿消肿的效果和作用的哦。
(2)材料:桂枝3g、绿茶3g。
(3)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更多关于桂枝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桂枝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桂枝这种中药材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很多临床应用都会用到这个,但是你知道为什么要用它吗?用它能治什么病?下面就带你了解桂枝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1
1、发汗解肌
桂枝辛温而归肺经,能够发汗解表,配伍麻黄可治疗表实无汗的风寒感冒,麻黄是主药。
桂枝是表虚汗出的风寒感冒的主药,须配伍芍药、生姜、大枣、甘草,即组成桂枝汤,是治疗风寒感冒表虚汗出的代表方。
桂枝是临床常用药,桂枝汤是临床常用方,治疗汗出、恶风者,无论发热与否,均予桂枝汤,大多在3~5剂后,汗出即愈。
还须指出的是,桂枝汤治疗无明原因的长期低热表现为汗出、恶风者,疗效显著。
若兼见口苦、咽痛、胁痛等,与小柴胡汤同用,名柴胡桂枝汤。
桂枝与肉桂来自同一种植物,均含挥发油,能够刺激汗腺而发汗。
由于肉桂所含挥发油丰富,其发汗力比桂枝强,所以,为了增强桂枝汤的发汗作用,方中桂枝可由肉桂来代替,亦可桂枝与肉桂同用,诸多经方爱好者均有这样的经验。
以桂枝为主药的名方甚多,其中桂枝加葛根汤是擅长使用的处方之一。
目前为止,治疗颈椎病仅有两首处方,桂枝加葛根汤和葛根汤。
体质壮实、无汗者,多选用葛根汤;体质瘦弱,易于汗出者,则多选用桂枝加葛根汤。
无论选用何方,均可配伍活血祛风止痛药,如桃仁、川芎、鸡血藤、丹参、威灵仙、木瓜等。
方中葛根的用量多在50~100g之间,甚至更大,量小则疗效不佳。
2、温通经脉
桂枝味辛,能够通行血脉,性温,能够温通经脉。
总之,桂枝具有温经散寒、通行经脉的作用,所治的病证属于寒凝血滞之各种疼痛性疾病,例如风寒湿痹之肩臂关节疼痛如颈椎病、肩周炎等,常与附子、生姜等配伍,如桂枝附子汤;治疗脘腹冷痛之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可配伍白芍、饴糖等,如小建中汤;治疗寒凝血瘀之痛经,常配伍吴茱萸、当归、川芎等,如温经汤;治疗寒凝血滞之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等),宜配伍枳实、薤白等,如枳实薤白桂枝汤。
总之,桂枝的温通经脉作用,可广泛用于心脑血管、呼吸、消化等血循环障碍的病证。
3、助阳化气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指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桂枝性温,能够温通经脉,温补肾阳,助膀胱气化,故能利水,治疗水湿内停之水肿、痰饮等。
治疗水湿内停之眩晕、心悸等,可配伍茯苓、白术、甘草,即苓桂术甘汤;治疗水肿、大便溏泄等,常与茯苓、猪苓、泽泻、白术同用,即五苓散。
从传统的中医理论来看,桂枝能够治疗痰饮、水肿等,与其助阳化气作用有关,然而这种作用难以理解。
认为,桂枝之所以能够治疗水肿,与桂枝的温通经脉作用有密切关系,实际上就是桂枝对微循环的改善作用,微循环一旦改善,水肿大多减轻。
使用注意
“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桂枝性温,能够动血。
也就是说桂枝能够促进血液运行,提高心率,表现为“血热出血”,如易于鼻衄、牙龈出血等。
所以对于易于出血、舌质红、口干咽干等患者,不宜使用桂枝。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2
1、抗菌消炎
抗菌消炎是中药桂枝的重要功效之一,因为桂枝中含有的药用成分在被人体吸收后,能消灭人体内的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并能抑制人体内伤寒感冒和肺炎球菌的活性,能防止人体因这些细菌感染而出现炎症,也能让人体内已经出现了炎症,慢慢消退。
2、抗病毒
中药桂枝还有多种药用成分能抑制一些常见病毒的活性,特别是它对流感病毒的抑制功效极为明显,可防止流感病毒对人体细胞产生破坏,在流感高发的季节中,人们多服用一些中药桂枝,就能降低病毒性感冒的发病率。
3、预防感冒
桂枝汤是一种能解表散寒的中药汤剂,它对人类经常出现的感冒有明显预防作用,特别是在流感高发季节中,人们多喝一些桂枝汤,能抑制流感病毒活性,并能降低感冒的发病率。
4、利尿排毒
在平时人们适量服用一些桂枝汤,还能提高人类肾脏功能,并能加快身体内尿液生成,能让身体内淤积的毒素随尿液一起排出体外,它利尿排毒的功效特别出色以,适量服用还能让人体出现的水肿与小便不利很快减轻。
桂枝的禁忌
桂枝是一种药用功效极为出色的中药材,但生活中那些患有低血压的人禁止服用桂枝不然会让病情加重,除此以外生活中那些已经怀孕的女性也禁止服用桂枝,她们服用桂枝后容易造成子宫收缩,会对腹中胎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1、高热、脉洪大不出汗者禁用。
桂枝属于温热药物,风温等热传染病时,高热、脉洪大不出汗的人,不应使用桂枝,误用的话,只使用0.6~0.9g也会引起鼻出血。
2、内火患者禁用。
口舌干燥、吐血、咯血等内火患者,桂枝不适合使用。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桂枝是一味中药,很多人对于它都是不熟悉的,那么桂枝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
散寒解表
桂枝辛温发散,具有疏散风寒之邪外出的功能,《神农本草经》(以下称《本经》)言桂枝“味辛,温,无毒”;宋《本草别说》:“仲景《伤寒论》发汗用桂枝”;清《本草备要》也云:“桂枝治伤风头痛,无汗能发;中风自汗,有汗自止”。
可见历代本草书对桂枝具散寒解表功效的观点是统一的。
但清代部分医家认为桂枝性温且热,性偏则有“毒”,宜辨证明确后使用,否则用之则伤人。
调和营卫
历代医家多认为桂枝有调和营卫的作用。
《本草纲目》说:“桂枝透达营卫,故能解肌而风邪去”。
《景岳全书》说:“桂枝气轻,故能走表,以其善调营卫,故能治伤寒,发邪汗,疗伤风,止阴汗”。
清《本草求真》直接谓之“调和营卫”。
可见历代医籍和本草著作都认为桂枝具有调和营卫的功能。
温通经脉
桂枝药材为枝条,枝条可通达四肢,具温通经脉之功。
清张秉成指出:“桂枝体用可通肢,辛甘能入血,温经达络散风寒。
”(《本草便读》)。
汪昂评之“痛风有风痰、风湿、湿痰、瘀血、气虚、血虚之异,桂枝用作引经”(《本草备要》)。
黄宫绣对其宣痹的功能进一步阐发说“桂枝能横行于臂,治痛风(行痹),须用桂枝以为响导。
”(《本草求真》)清周岩在《本草思辨录》中总结道:“桂枝所优,在温经通脉,内外证咸宜”,均说明桂枝具温通经脉之效。
温助阳气
桂枝性温且热,入气分,味辛甘,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辛甘发散为阳”,为“阳中之阳”(《药性赋》)。
桂枝气厚,“气厚者为阳”、“厚者发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神农本草经》言“补中益气”,《名医别录》“主治心痛”,《本草经集注》“主温中,心腹寒热冷疾。
理疏不足,导百药无所畏。
”等,从历代医家之论可见桂枝不仅温通五脏的阳气、调畅血脉和经络,而且还可补中益气,具治病养生驻颜的功能。
利肝肺气
陶弘景首次提到桂枝“利肝肺气”的功效,利肝气包括了平肝和疏肝两方面的作用,利肺气则指肃降肺气。
具辛温之性的桂枝,何以能平肝肃肺?“桂树之下无杂木”(《吕氏春秋》),从古书的记载均可见桂树能“克”其它树木,为“百树之王”。
中医则引申为桂枝能平肝、伐肝、抑肝木。
《本草求真》说:“桂枝,其体轻,其味辛,有升无降,故能入肺而利气,胁风本属于肝,凡治胁风之症,当用桂枝入肝以平”。
温病大家叶天士则更有精辟论断:“桂气温,秉天春和之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辛无毒,得地西方润泽之金味,入手太阴肺经。
”从桂枝的气味和习性来说明桂枝利肝肺气。
平冲降逆
桂枝具有平冲降逆的.功效,是针对下焦寒气或水湿(饮邪)之气上逆而言,通过温化、温散寒凝水湿而达到平冲降逆的目的,与前利肝肺气有着本质的区别,彼为舒畅肝肺气机,以顺达为是,此为降逆气以平为是。
仲景方中的桂枝加桂汤、苓桂草枣汤均体现了这一平冲降逆以治奔豚的特点。
桂枝能温散膀胱水气,使冲气不从腹部上逆,而能蒸腾水气从背部和卫表而出。
平冲降逆这一功效可以说是桂枝温助阳气功效的特殊运用,因其特殊所以历代医家多单列为一功效。
桂枝的功效正是:散寒解表调营卫,温助阳气“主百病”,温通血脉“无所畏”,平肝降逆利肝肺。
关于桂枝功效与作用和桂枝茯苓丸的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收藏本站。
桂枝的功用包括:解表和营,通阳散寒,温化水气,补益里气,平降冲逆通瘀活血等六大方面.配伍应用方面:桂枝配芍药,调和营卫;配麻黄可增强发汗作用;配生姜有两个作用:一是协同辛散外邪,一是温散胃中寒饮;配干姜也有两种作用:一是温化上焦水饮,一是温散下寒;配甘草,在用量差距不大时,都是取甘草之甘以缓桂枝之性,在心阳虚而心悸怔忡,欲桂枝,甘草以复心阳时,桂枝用量须较大于甘草,但在心阳既虚而心血亦虚时,必须以甘草为主;配人参,一是补虚解表,一是补益气虚;配黄耆补虚;配附子,一是温阳解表,一是温经散寒,一是温补肾阳;配白术化湿;配茯苓治水气内停;配龙骨,牡蛎,养心阳,安心神;配地黄,用于阴阳两虚;配当归,主治血虚寒滞;配防己温行水气;配桃仁通瘀活血;配黄连,取其寒热相并,以治寒热错杂之症;配石膏,一是解表清里,一是清透里热;配大黄,一是解表攻下,一是温下太阴寒实,一是攻瘀泻热.温病化燥必须禁用桂枝.
意见建议:
1,抗菌作用桂枝醇提物在体外能抑制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浓度为25毫克/毫升或以下;对白色葡萄球菌,志贺氏痢疾杆菌,伤寒和副伤寒甲杆菌,肺炎球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炭疽杆菌,肠炎沙门氏菌,霍乱弧菌等亦有抑制作用(平板挖洞法).
2,抗病毒作用用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桂枝煎剂(1:20)对流感亚洲甲型京科68-1株和孤儿病毒(ECHO11)有抑制作用,在鸡胚上,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以70%醇浸剂作用较好.
3,利尿作用用含桂枝的五苓散0.25克/公斤给麻醉犬静脉注射,可使犬尿量明显增加,单用桂枝静注(0.029克/公斤)利尿作用比其他四药单用显著,故认为桂枝是五苓散中主要利尿成分之一,其作用方式可能似汞撒利.
桂枝茯苓丸由桂枝、牡丹皮、茯苓、桃仁、白芍中药组成。《本经疏证》云:桂枝利关节,温经通脉,其用之道有六曰通阳,:曰和营,曰利水,曰行瘀,曰下气,曰补中。其功最大,施之最广,无如桂枝汤,则和营其首功也。所谓桂枝能温通经脉,即是和营、通阳、行瘀等功能的体现。
《本经疏证》又云:桂枝能于阴中宣阳,实际上就是入血通阳的意思,方中丹皮性味辛寒,本善通血脉中热结,桂枝配丹皮,寒温相济,性较平和;且桂枝配芍药调理阴与阳,茯苓配丹皮调理气与血。至于桃仁,尤能消散凝血,溶化血块。实验证明,桃仁有阻止血液凝固的作用,诸药配伍,共凑活血,化瘀,消症的功效。
据现代药理学研究,桂枝有缓解血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可见,调和气血就是通过桂枝扩张血管、调整血液循环的功能,以促进炎症的消散吸收。所谓通阳,即宣通阳气,因阴血有赖于阳气的推动功能得以运行,亦即调整血液循环的作用。
桂枝茯苓丸 常用于治疗子宫内膜炎、附件炎、月经不调、痛经、流产后阴道出血、子宫肌瘤、宫外孕、卵巢囊肿、不孕症等,疗效非常好,副作用极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8578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鳖甲煎丸功效有哪些?鳖甲煎丸方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