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是补气要药,有补气升阳、固表敛汗、排脓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等功用:历代医家治疗水气病多应用黄芪。如《金匮要略》载治风水表虚证的防己黄芪汤,治皮水的防己茯苓汤皆以黄芪为主e现代治疗肾小球疾病,黄芪是常用药。据统计,慢性肾炎39篇文献中载方77个,中药167味:其中黄芪最为常用,在35个方中出现率达45.5%。在肾病中黄芪主要用以利水消肿,减少蛋白尿。治疗水肿多与利水之品如防己、茯苓等同用。治疗蛋白尿多与补益固涩之品如党参、芡实、萸肉等同用。有报道用黄芪人参汤(黄芪、人参、山药、芡实、苡仁、覆盆子)及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汤加黄芪等治疗17例慢性肾炎蛋白尿,绝大多数病人经治疗3-6个月,蛋白尿消失或显著减少。又用黄芪治疗原发性肾小球疾病邪衰正虚型18例,每日120-160g,完全缓解1例,基本缓解4例,部分缓解3例,有效率44.5%。有用北芪注射液(2mL/支,含黄芪生药3g),30日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肾病组植物血凝素皮试(PHA-P),IgG、IgA明显上升,尿蛋白明显下降,肾炎组PHA-P明显上升,尿蛋白明显下降,治疗尿蛋白有效率为61.7%。
肾病治疗中凡是有虚证者,黄芪是主要药物,对慢性肾炎水肿、蛋白尿有效。用药剂量各家不一,据叶老临床经验,剂量过大,其疗效未见明显增加。因此一般每日20-30g即可。
现代药理研究:黄芪含有多种糖分,25种氨基酸,黄芪皂苷,胡萝卜素等。近年来对黄芪的药理作用进行许多研究。据报道,黄芪有以下几类作用:
①增强机体特异性免疫和增强机体抵抗力。②在大白鼠中可使数值低下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恢复正常水平,还可使数值低下的网织红细胞及巨核细胞恢复正常。初步证实黄芪能促进各类血细胞的生成发育和成熟过程。③对心肌细胞缺糖缺氧性损伤有直接保护作用,同时加强心肌的收缩力。④具有降低自由基生成或增加自由基清除作用。黄芪与其他药物配伍治疗肾衰竭动物可明显改善功能。⑤能促进RNA和蛋白质合成,并能延长细胞寿命,使细胞代谢增强,推迟细胞老化。
慢性肾炎病人易患感冒,感冒后往往使肾炎病情加剧。因此,防治感冒是治疗慢性肾炎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黄芪对感冒有防治作用,有研究证明,黄芪可使易感者发病率降低50%左右,且病程缩短。黄芪防治感冒的原理,可能与提高SIgA水平,对细胞的作用及对干扰素系统的作用有关。
中药黄芪是理气药,就是说它是一种补气的药物,这个中药在中医临床上运用非常多,尤其是针对脾虚拉肚子的人群来说,使用得非常广泛。对于黄芪很多人还不太了解它的功效,没关系,接下来,小编会向大家具体的介绍一下,大家看完这篇文章就会明白了。
1、作用
1、补脾益气。黄芪对于无食欲、大便稀薄及没有精神力和脾气虚所致的拉肚子等症状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这也是黄芪的功效与作用中较为突出的一点,另外,黄芪常与党参、白术、淮山、及炙甘草在一起搭配使用。
2、固表止汗,用于表虚自汗。这也是黄芪的功效与作用中常用的一点。黄芪补气之中而有向外通达之性,故能补气固表以止汗。临床上与不同的药物配伍,能治疗各种汗出症;与附子、细辛等助阳药配伍,治阳虚自汗;与人参、甘草等补气药配伍,治疗气虚自汗;与麦冬、沙参补阴药配伍,治阴虚盗汗。若气血不足,外受风寒,又往往不能发汗,在解表药中配伍黄芪,能鼓舞阳气,滋补汗源,促使发汗。
3、益气升阳,用于气虚下陷之症。中医认为内脏的下垂是由于中气下陷之故,黄芪益气升阳,可用于治疗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症。中医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脏器下垂症,就是利用了黄芪的功效与作用中的这一特点组方而成。
4、利水消肿,用于气虚水肿。黄芪的利水消肿的作用较强,常配伍白术、防己、炙甘草等药同用,如防己黄芪汤中含有本品。可用于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水肿等症。
5、托毒排脓,用于气虚疮疡久不溃破。或溃后久不愈合,常与党参、肉桂等药同用。取本药补气健脾的作用,能促进疮疡的溃破和愈合。
2、主治
(1)治疗新生儿窒息
黄芪的功效应用之一就是可以用于治疗新生儿窒息。当新生儿出现窒息时,心肌细胞首先受损,心肌酶外漏,黄芪中含有的黄芪皂苷具有减少相关酶外漏和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作用,从而减少过氧化物含量,降低心肌细胞受损程度。
(2)治疗肺心病
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胸廓的慢性病变导致肺部组织的结构功能异常,进而导致肺动脉受阻,压力增高,右心肥大,出现心力衰竭的一种心脏病。黄芪具有正性肌力的作用,可以使心肌细胞兴奋加强,从而改善心力衰竭症状,这也是黄芪的功效众多中的另一个体现。
(3)治疗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病是老年人中发病率很高的一种疾病,而黄芪的功效中应用最为广泛便是用来治疗脑血管病。脑血管疾病往往是由于脑部有血栓,使得脑部组织缺血缺氧,细胞严重死亡,进而出现诸如中风,偏瘫等症状,严重者甚至死亡。而黄芪具有补血、活血的功效,可以扩张脑血管,改善微循环,保护脑细胞。
(4)治疗肝肾病
黄芪被证明还有保护肝肾的功效。它能改善肝脏血液循环,促进细胞代谢,利尿消肿,从而保护缺血性的肝脏和肾脏。
3、养生
黄芪含有皂甙、多种氨基酸、叶酸等诸多的微量元素,这些药物是中药里面用来提高肺与呼吸系统免疫能力的,同时还可以用于因为免疫力低下所导致的虚汗病症,也可以用在代谢能力低下、补气和增进脾脏功能等方面。此药是用来补气的,比如说话无力、走路没有力气、脸色比较苍白等等都是脾肺气虚的一些表现。
生用黄芪,有益气固表和生肌等功效,适用于盗汗浮肿等患者。蜜炙黄芪可以很好的补气和养血,对那些贫血和营养不好的人来说,是较为有效的一种补品,适用于血虚和气衰等群体。
黄芪能够有效的降低人体血液的粘稠度,更好的防止血栓的形成,尤其是对中老年人来说,有着很好的养生功效。黄芪还可以有效的降低血糖血压等,还能扩张血管,改善其营养状况,促进皮肤的血液循环,能帮助慢性溃疡患者伤口的愈合
黄芪是中药材这个大家都知道,但是黄芪的功效与主治是什么,可能很多人都不一定都知道的。以下简单介绍关于中药黄芪的功效和主治。
黄芪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等功效,近年来对其药理作用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1 增强免疫功能
黄芪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使血白细胞及多核白细胞数量显著增加,使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及吞噬指数显著上升,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有促进作用。正常人服用后,血浆IgM,IgE显著增加,以全草效果最好。黄芪能促进血清溶血素形成,提高空斑形成细胞的溶血能力,具明显的碳粒廓清作用和增加脾重的作用。以上作用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存在,在免疫功能低下时同样有明显作用。黄芪对免疫功能低下不仅有增强作用,还有双向调节作用。黄芪的有效成分F3在体外试验中显示对癌症患者淋巴细胞功能有完全的恢复作用,在体内动物模型试验中显示出可全部逆转环磷酰胺造成的免疫抑制现象,提示黄芪成分在免疫治疗中可能是一种很有希望的生物反应调节剂。黄芪可以提高淋巴因子(白介素一2)激活的自然杀伤细胞(LAK)的活性。
2 对干扰素的作用
黄芪具有增强病毒诱生干扰素的能力。易感冒者在感冒流行季节服用黄芪,不仅可使感冒次数明显减少,而且可使感冒症状较轻,病程较短。
3 增强机体耐缺氧及应激能力
黄芪多糖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能显著延长氢化可的松耗竭小鼠的游泳时间和增加肾上腺素重量,对小鼠多种缺氧模型均具有显著的耐受能力,可明显减少全身性耗氧以及增加组织耐缺氧能力。黄芪多糖有明显的耐低温作用,能使正常以及虚损小鼠的抗生存时间明显延长。
4 促进机体代谢
黄芪可使细胞的生理代谢增强,这可能是通过细胞内cAMP, cGMP的调节作用来完成的。黄芪还能促进血清和肝脏的蛋白质更新,对蛋白质代谢有促进作用,这可能是黄芪扶正作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5 改善心功能
黄芪对正常心脏有加强收缩的作用,对因中毒或疲劳而衰竭的心脏,强心作用更显著,表现为可使心脏收缩振幅增大,排出血量增多。100%黄芪注射液可使离体心脏收缩加强、加快。黄芪能改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左心室功能,还有一定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是延长有效不应期所致。
6 降压作用
以黄芪煎剂、水浸剂、醇浸剂皮下或静脉注射于麻醉动物(犬、猫、兔),均可使血压下降,且作用迅速,持续时间短暂。降压作用是直接扩张外周血管的结果。将黄芪注射液注入实验犬的冠脉、椎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脑血管、肠血管等内脏血管,可使血管阻力指数下降,但注入肾动脉,肾血管阻力指数反而增高,提示黄芪对肾血管的作用与对其他部位血管不同。
7 保肝作用
黄芪能防止肝糖原减少,对小白鼠四氯化碳性肝炎有保护作用。黄芪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转阴也有一定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说明单用一味黄芪治疗慢性肝炎,显效率不理想。
8 调节血糖
黄芪多糖具有双向调节血糖的作用,可使葡萄糖负荷后小鼠的血糖水平显著下降,并能明显对抗肾上腺素引起的小鼠血糖水平升高,而对胰岛素低血糖无明显影响。
9 抗茵及抑制病毒作用
黄芪对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A,B,c及金黄色、柠檬色、白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黄芪对口腔病毒及流感仙台BB1病毒的致病作用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无直接灭活作用。
10 激素样作用
黄芪具有类似激素样作用,可延长小鼠的动情期,对小鼠的发育有良好的影响。
11 其他
黄芪能显著降低家兔血液流变学指标,其性质与强度和丹参注射液相同。100%黄芪注射液对大鼠离体子宫有兴奋、收缩作用。黄芪注射液在试管内对鸡胚股骨有促进生长作用。黄芪还有促进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红蛋白、血清蛋白与白蛋白升高的作用。
一是补气升阳。用于气虚引起的脱肛、子宫脱垂、崩漏、眩晕乏力等,并常与升麻、柴胡等同用。
二是固表敛汗。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气不固,外感风寒而汗出,用黄芪配白术、防风治之,久服必效。
三是托疮排脓。用于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用于疮疡溃破后,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且常配银花、皂刺、地丁等。
四是利尿消肿。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并常与防已、茯苓、白术等合而用之。
综上所述,人参与黄芪之功效,有同有异,故不可一见气虚就混用之,否则,易弄巧成拙。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拉丁名5英文名6黄芪的别名7来源8产地9性味归经10黄芪的功效与主治11黄芪的用法用量12黄芪的化学成分13黄芪的药理作用14黄芪的药典标准 14.1品名14.2来源14.3性状14.4鉴别14.5检查 14.5.1水分14.5.2总灰分14.5.3重金属及有害元素14.5.4有机氯农药残留量 14.6浸出物14.7含量测定 14.7.1黄芪甲苷14.7.2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 14.8黄芪饮片 14.8.1炮制14.8.2鉴别14.8.3检查、 浸出物、 含量测定14.8.4性味与归经14.8.5功能与主治14.8.6用法与用量14.8.7贮藏 14.9出处 15黄芪药品说明书 15.1适应症15.2用量用法15.3其它规格 16参考资料附:1用到中药黄芪的方剂2用到中药黄芪的中成药3古籍中的黄芪*黄芪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拼音 huáng qí
2英文参考 astragalus root [朗道汉英字典]
milkvetch root [朗道汉英字典]
Astragalus hoangtchy [朗道汉英字典]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ge [朗道汉英字典]
Astragalus propinquns Schichk. [朗道汉英字典]
radix astragali [朗道汉英字典]
astragali,radix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Astragalus mongholicu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adix Astragali seu Hedysari(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milkvetch root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概述 黄芪为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var. Mongolicus (Bge.) 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的干燥根[1]。
黄芪也叫“黄耆”,是著名的补气良药,对人体具有强壮作用。中医认为黄芪性温、味甘,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排脓生肌、消肿利尿的功能。主治体虚自汗、劳倦内伤、便溏腹泻、气虚浮肿及痈疽毒疮等。
现代研究表明,黄芪还有加强心脏收缩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因中毒或疲劳而陷于衰竭的心脏病,它的强心作用更为显著;也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能够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及营养状况,并且降低血压。黄芪还有保护肝脏、治疗肾炎的作用。
我国著名的黄芪有:内蒙黄芪(绵黄芪),分布在内蒙、河北、山西等地;东北黄芪(膜荚黄芪),产于东北、河北、陜西等地。这两种黄芪以根入药,以内蒙和西北产的为上品。
黄芪是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属于豆科。夏季开花,结荚果。根很长,一般采挖4年以上的根。除去地上茎叶及须根,晾干后截成一二尺长收藏或切片药用。在秋季采收的黄芪含微量元素硒(Se)较多,因而质量较好。黄芪的茎叶营养丰富,是牲畜的优良饲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拉丁名 Radix Astragali seu Hedysari(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英文名 milkvetch root (《中医药学名词(2004)》)
6黄芪的别名 黄耆、绵黄耆、箭芪[2]。
7来源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var. Mongolicus (Bge.) 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的干燥根[1]。
黄芪为豆科植物膜荚黄芪Asu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或蒙古黄芪A. membranaceus (Fisch.) Bge. var. mongholicus Bge.等的根[2]。
8产地 黄芪主产甘肃、内蒙古及东北各地[2]。
9性味归经 黄芪味甘,性微温;入脾、肺经[2]。
10黄芪的功效与主治 黄芪具有补中益气,固表,利水,托脓毒,生肌的功效[2]:
黄芪治脾胃虚弱,食少倦怠,气虚血脱,崩漏,带下,久泻,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肾下垂[2]。
黄芪治表虚自汗,盗汗[2]。
黄芪治气虚浮肿,慢性肾炎[2]。
黄芪治痈疽久不溃破或溃久不敛[2]。
黄芪也可治消化性溃疡[2]。
补中益气宜炙用,固表、利水、托脓毒宜生用[2]。
黄芪为眼科常用补益药,具有补气升阳,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的功效:
(1)用于气虚所致黑睛生翳灰白凹陷,目昏目痛,上睑下垂等。常与白术、升麻等配伍。
(2)用于胞睑痈疮久溃,不能生肌敛口;或痈疮久不溃破等。常与当归、川芎、皂刺等同用。
(3)用于气虚失运,水湿停聚所引起的目胞浮肿,黄斑水肿等。可与白术、茯苓配伍。
11黄芪的用法用量 煎服,9~15g,大剂可用30~60g[2]。
12黄芪的化学成分 膜荚黄芪根含膜荚黄芪苷(Astramembrannin)Ⅰ及Ⅱ、黄芪苷(Astragaloside)Ⅰ~Ⅷ、乙酰黄芪苷Ⅰ、异黄芪苷Ⅰ及Ⅱ、大豆皂苷、胆堿、甜菜堿、香豆素、黄酮化合物、皂苷、氨基酸及微量的叶酸等[2]。
两种黄芪均含刺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及它们的糖苷、多种微量元素等[2]。
蒙古黄芪根含黄芪苷Ⅰ、Ⅱ及Ⅳ,大豆皂苷,山柰酚,槲皮素,异鼠李素,β谷甾醇等。还含异微凹剑叶莎醇及其多种糖苷、棕榈酸、天冬酰胺、黄芩多糖、γ氨基丁酸等[2]。
13黄芪的药理作用 黄芪在人及动物身上均能利尿,效力与剂量有关;对肾病综合征,能增快尿蛋白的消退[2]。
黄芪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红细胞免疫一般都有增强功能,还可促进造血功能,改善红细胞等变形能力,防治心脑梗死,抗病毒,抗肿瘤[2]。
黄芪能增强抗自由基损伤和抗脂质过氧化的作用[2]。
黄芪对动物能降低血压,扩张血管。降压有效成分可能为γ氨基丁酸[2]。
黄芪的毒性很低[2]。
14黄芪的药典标准
Huangqi
ASTMGALI RADIX
粉末黄白色。纤维成束或散离,直径8~30μm,壁厚,表面有纵裂纹,初生壁常与次生壁分离,两端常断裂成须状,或较平截。具缘纹孔导管无色或橙黄色,具缘纹孔排列紧密。石细胞少见,圆形、长圆形或形状不规则,壁较厚。
(2)取本品粉末3g,加甲醇2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加于中性氧化铝柱(100~120目,5g,内径为10~15mm)上,用40%甲醇10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水30ml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水洗涤2次,每次20ml,弃去水液,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芪甲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一水(13:7:2)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日光下显相同的棕褐色斑点;紫外光灯(365nm)下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
(3)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30m1,加热回流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0.3%氢氧化钠溶液l5ml使溶解,滤过,滤液用稀盐酸调节pH值至5~6,用乙酸乙酯1:3ml振摇提取,分取乙酸乙酯液,用铺有适量无水硫酸钠的滤纸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芪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氨蒸气中熏后,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主斑点。
14.5.2总灰分 不得过5.0%(附录Ⅸ K)。
14.5.3重金属及有害元素 照铅、镉、砷、汞、铜测定法(附录Ⅸ B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铅不得过百万分之五;镉不得过千万分之三;砷不得过百万分之二;汞不得过千万分之二;铜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
14.5.4有机氯农药残留量 照农药残留量测定法(附录Ⅸ Q有机氯农药残留量测定)测定,六六六(总BHC)不得过千万分之二;滴滴涕(总DDT)不得过千万分之二;五氯硝基苯(PCNB)不得过千万分之一。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32:68)为流动相;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理论板数按黄芪甲苷峰计算应不低于4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黄芪甲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1含0.5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中粉约4g,精密称定,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甲醇40m1,冷浸过夜,再加甲醇适量,加热回流4小时,提取液回收溶剂并浓缩至干,残渣加水10ml,微热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4次,每次4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氨试液充分洗涤2次,每次40ml,弃去氨液,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水5m1使溶解,放冷,通过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内径为1.5cm,柱高为12cm),以水50m1洗脱,弃去水液,再用40%乙醇30ml洗脱,弃去洗脱液,继用70%乙醇8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甲醇溶解,转移至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10μl、20ul,供试品溶液20u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用外标两点法对数方程计算,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黄芪甲苷(C41H68O14)不得少于0.040%。
14.7.2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B)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为流动性A,以0.2%甲酸溶液为流动相B,按下表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60nm。理论板数按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时间(分钟) 流动相A(%) 流动相B(%) 0~20 20→40 80→60 20~30 40 60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50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约1g,精密称定.置圆底烧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4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5ml,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甲醇溶解,转移至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人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C22H22O10)不得少于0.020%。
本品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的厚片,外表皮黄白色至淡棕褐色,可见纵皱纹或纵沟。切面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有的中心偶有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气微,味微甜,嚼之有豆腥味。
14.8.2鉴别 (除横切面外) 同药材。
14.8.3检查、 浸出物、 含量测定 同药材。
14.8.4性味与归经 甘,微温。归肺、脾经。
14.8.5功能与主治 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
14.8.6用法与用量 9~30g。
14.8.7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15黄芪药品说明书
16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859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导赤散加减治疗心热导致的小儿夜啼
下一篇: 加减乌药散治疗因脾寒导致的小儿夜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