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脾弱肺结核,低热食少自汗出。咳嗽气短便溏薄,神疲乏力面㿠白。唇淡语低脉细弱,培土生津益脾医。百合固金异功治,党参白术茯苓陈。白芍贝母桔甘草,百合黄芪干山药。
方药:
异功散合百合固金汤加减:
党参10g 白术10g 陈皮8g 茯苓10g 白芍10g 贝母8g 桔梗6g 甘草3g 百合10g 黄芪10g 干山药10g
注:肺主一身之气。肺气不足,必然影响到脾阳不振,形成气虚脾弱,结核肆疟之症。
治疗宜扶脾益气,培土生金。
党参、白术、茯苓、黄芪、甘草补脾益气;百合、山药、桔梗、贝母补肺止咳,润肺固金;陈皮理气和胃;白芍养血。
肺痨
病名。即肺劳。《慎柔五书》卷四:“肺痨热,瘦损,有虫在肺,令人咳逆气喘。”治以五膈下气丸等方。与肺结核病相似。参见肺劳、虚劳、劳瘵条。
中医指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身体消瘦为主要特征的传染性、慢性、消耗性疾患。又称痨瘵、尸注、鬼注 。相当于西医的肺结核。多因体质虚弱,气血不足,痨虫传染所致。初起病变主要在肺,久之则累及脾肾,甚则传遍五脏。肺痨病因分内外两方面。内因是素体虚弱,或酒色劳倦,起居不慎,耗伤气血津液,导致气血虚弱,阴精耗损。外因是感受病者之气,痨虫乘虚而入,发为肺痨。在整个疾病演变过程中表现为气阴亏耗、阴虚火旺、阴阳两虚等正虚证候 。在治法上强调补虚培元、扶正杀虫的整体疗法。调补脏器时,应注重肺脾肾三脏。常见证型有:①肺阴亏损型肺痨。证见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潮热咽干,舌红苔干,脉细。治宜养阴润肺,方用百合固金汤。②阴虚火旺型肺痨。证见潮热盗汗,五心烦热,或痰黄粘稠,反复咯血,舌红绛,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火,方用秦艽鳖甲散加减。③气阴两虚型肺痨 。证见咳嗽咯血,潮热颧红,自汗盗汗,气短乏力,神疲纳呆,舌红无苔,脉细数无力。治宜益气养阴,方用月华丸加减 。④阴阳两虚型肺痨。证见身体消瘦,骨蒸潮热,自汗盗汗 ,食少便溏,咳嗽咯血,气短声嘶,舌淡胖有齿痕,脉微细 。治宜温补脾肾,方用保真汤加减。除此之外,还应注重疗养。肺痨病预后与治疗的早迟有关。
中医辨证论治
1、肺阴亏损
治法 滋阴润肺
方药 月华丸加减。
2、阴虚火旺
治法 滋阴降火
方药 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加减
3、气阴耗伤
治法 益气养阴
方药 保真汤加减
4、阴阳两虚
治法 滋阴补阳
方药 补天大造丸加减
肺痨的其他疗法
1.敷贴法 五灵脂、白芥子各15克,甘草6克,共研末,加大蒜泥15克,同捣匀,再加醋少量,摊于纱布上,敷于颈椎至腰椎夹脊旁开5厘米,约1—2小时,皮肤有灼热感则去之。7日1次。
2.雾化吸入法 大蒜30-35克,捣碎,放人雾化装置器内,通过雾化吸人,每周2次,每次30一60分钟,3个月为1个疗程。
3.饮食疗法
(1)沙参玉竹煲老鸭:北沙参、玉竹各30克,老鸭肉300克,加水文火煮至熟烂,调味服食。
(2)冬虫夏草炖水鸭:水鸭1只去毛脏,冬虫夏草15克人鸭腹内,放炖盅内炖熟,调味服食。
(3)燕窝参汤:燕窝15克,西洋参6克。将燕窝洗净与西洋参一起放人炖盅,加适量水,文火炖2小时后便可服食。
(4)百合淮山炖白鳝:百合、山药各30克,白鳝鱼1~2条。将白鳝鱼去内脏洗净,与百合、山药共放瓦盅内,加清水适量,隔水炖熟,盐调味服食。
(5)白鹤灵芝草煲猪肺:白鹤灵芝草30克,猪肺250克切块,加适量清水煲熟,盐调味服食。
4.预防调护
保持乐观情绪。 做到生活有常,饮食有节,富营养,忌辛辣,并慎起居,避风寒,戒烟酒,远房事,劳逸适度。 要注意锻炼身体,增强身体抗病力,如太极拳、气功等。
肺痨治疗应该中西结合----------------------------------------------
中医与西医在治疗肺结核方面,最终的治疗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杀灭结核菌,但是二者之间的治疗途径却完全不同。化疗药物服用后是直接消灭结核菌,就好似农民把农药喷到田间治疗虫子一样,效果是明显的肯定的,但是现在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结核菌的抗药性耐药性,为什么田间的虫子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难杀,为什么结核菌会死而复燃,为什么在服用化疗药物时,一直强调十字治疗原则(早期.联用.适量.规则.全程)。其实道理很简单,西药治疗肺结核时针对的是结核菌,而没有考虑到人体自身的修复功能,中医刚好可以弥补这一点。
我们都知道肺结核的发病主要取决于结核菌和个人的抵抗力两个方面。如果结核菌进入人体后,人体自身会调动一切防御机能进行斗争,如战胜了则不发病,如战败了则可以发生肺结核,而不是每个感染上肺结核的人都发病。这就为治疗肺结核病又指引了一条道路,那就是增强自身的抵抗力,中医中药为什么可以治疗肺结核的道理,就在这里。中医治疗肺结核主要针对的是人体自身,如果人体的防御机能增强了,人体自身产生了抗体,结核菌自然也就会被控制和杀灭。另外中医药在治疗肺结核的同时,也可以抑制化疗西药对胃.肝.肾所产生的副作用之不足。
你好:
血虚风燥,其实是中医学中血虚和风燥两个辩证术语。血虚指营血不足出现虚弱的病理。风燥指风与燥两种邪气的相合,多感于秋燥时令。如血虚风燥一起理解即指血虚生风和和液燥生风,总称虚风内动。阴虚内热又称阴虚发热。指由于体内阴液亏虚,水不制火所致的发热证。血虚风燥治疗宜服用凉血,清热,养血,润燥,熄风,止痒的药物,如当归饮子加减,风癣汤加减等。治疗阴虚内热宜服用养阴清热,或 滋阴 降火。如青蒿鳖甲汤、 百合固金汤 等。具体证型具体分析,要对症用药。
祝你健康!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8600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旱莲草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