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鼻衄的病因病机,鼻衄(鼻出血)的中医分型及治疗

道医 2023-06-25 00:59:43

鼻衄是鼻腔出血,有的是一侧鼻腔出血,也有的是两侧鼻腔出血,有的出血较少,也有的出血较多,或大量出血,出现头昏目眩,口鼻干燥,舌赤脉数等症状。

病因:

1.肺开窍于鼻,肺主皮毛,往往由肺失清肃,肺热从鼻窍涌出,引起鼻腔发炎出血。

2.心经火旺,移热于肺,肺经为心火所灼,火气上炎,以致引起鼻衄。

对症治疗:

1.肺热所致的鼻衄,治宜辛凉解表。药方选用:连翘三钱、银花五钱、牛蒡子四钱、薄荷三钱、芦根一两、侧柏叶一两、仙鹤草一两,水煎服。至血止后停药。

2.心火灼肺引起鼻衄,治宜清热养阴,凉血止衄。药方选用:焦山栀三钱,生地黄八钱、大小蓟各四钱、仙鹤草一两、侧柏叶一两、白茅根一两(方内加入水牛角五钱到一两更佳),水煎服。病重者日服二剂。

3.经常发生鼻衄,时出时止,可用生地五钱泡开水代茶饮,养阴清血热,每天服一剂,可连续服十至二十剂,以血止不再发时停止服药。若鼻出血严重,还可加焦山栀三钱同生地泡开水服。

相关文章:

鼻衄,牙龈出血的中医治疗医案童子尿有止吐血鼻衄,滋阴降火的作用

鼻出血怎样治疗?

鼻出血是指奶牛鼻腔或副鼻窦血管破裂而出血。有原发性的,也有继发性的,原发性的主要指鼻黏膜和头部损伤而造成出血,继发性的主要是指一些其他疾病,如炭疽、维生素C、K缺乏症等。
症状
一般原发性的多一侧出血,血液中不含气泡,主要是鼻腔黏膜破裂出血。而继发性的多双侧出血,肺出血时,血色鲜红,血液中含有气泡,并且伴有呼吸困难、咳嗽等。胃出血时,血色呈暗红色,从双侧鼻孔出血,血液里混有饲料,有酸臭味。小血管破裂,多呈滴状、线状或喷泉状,大血管破裂则呈喷射状。
治疗
(1)去除致病因素,让奶牛安静休息。
(2)将头部抬高。
(3)向鼻腔内灌注0.1%高锰酸钾溶液、1%明矾溶液、1%鞣酸溶液等。
(4)用纱布或脱脂棉蘸0.1%肾上腺素塞入鼻腔。
(5)静注10%氯化钙150毫升。
(6)注射止血药,如止血敏等。
(7)如果出血严重,可输血,或静注代血浆等。

鼻衄的治疗

鼻出血属于急症,治疗时应首先维持生命体征,尽可能迅速止血,并对因治疗。
1.一般处理
首先对紧张、恐惧的患者和家属进行安慰,使之镇静,以免患者因精神因素引起血压升高,使出血加剧,并及时测血压、脉搏,必要时予以补液,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如患者已休克,则应先针对休克进行急救。询问病史时,要询问以下情况:哪一侧鼻腔出血或哪一侧鼻腔先出血,出血的速度和出血量,过去有无反复鼻出血,此次出血有无诱因,有无其他伴随症状等。
2.寻找出血点
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鼻腔局部和全身检查。检查鼻腔时清除鼻腔内凝血块,应用1%麻黄素及地卡因充分收缩并麻醉鼻黏膜,尽可能找到出血部位,以便准确止血。如有条件,最好是在鼻内镜下寻找出血点,并实施止血治疗。
3.鼻腔止血方法
根据出血的轻重缓急、出血部位、出血量及病因,选择不同的止血方法。
(1)指压法 患者可用手指捏紧双侧鼻翼或将出血侧鼻翼压向鼻中隔10~15分钟,也可用手指横行按压上唇部位,同时冷敷前额和后颈部。此方法适用于出血少量且出血在鼻腔前部的患者,患者在家中发生鼻出血可采取此方法。
(2)局部止血药物 适用于较轻的鼻腔前段出血,此方法简单易行,患者痛苦较小。对于出血区域,可应用棉片浸以1%麻黄素、1‰肾上腺素、3%过氧化氢溶液或凝血酶,紧塞鼻腔数分钟至数小时,可达到止血的目的。
(3)烧灼法 常用的有化学药物烧灼和物理烧灼(包括电烧灼、激光烧灼和微波烧灼等)。位于鼻中隔前下方的出血,在充分收缩和麻醉鼻黏膜后,出血部位明确可见,可用卷棉子蘸少许30%~50%硝酸银或30%三氯醋酸烧灼出血点,压在出血点处片刻直至局部形成白膜。
(4)前鼻孔填塞 术前鼻活动性出血剧烈或出血部位不明确时可应用。
凡士林油纱条前鼻孔填塞术是传统的止血方法,多数鼻出血患者填塞后可止血,少数患者需行反复填塞或进一步行后鼻孔填塞术。凡士林油纱条填塞时可从鼻腔顶部由上向下折叠逐层填紧,也可由鼻底向鼻腔顶部填塞,填塞时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力度,切忌将纱条全部堆在前鼻孔处。填塞完毕后,应检查是否仍有血经后鼻孔流入口咽。视情况决定鼻腔填塞物取出时间,对于出血剧烈或有血液病的患者应适当延长填塞时间,在填塞过程中应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以防鼻腔鼻窦并发感染。
凡士林油纱条前鼻孔填塞术目前广泛应用于鼻出血治疗,但患者痛苦较大,易复发,目前有许多改良的方法,如:①止血套填塞术 将涂有油剂或软膏的指套置入鼻腔,然后用纱条做套内填塞,此方法在填入及取出纱条时痛苦较小。②气囊或水囊压迫止血法 用橡皮膜制成各种形状的止血气囊,置于鼻腔出血部位,套内充气或充水压迫止血。③其他 可选用其他的填塞止血材料,如膨胀海绵、藻酸钙纤维等,适用于鼻黏膜弥漫、较小量的出血,具有止血效果好、痛苦小的优点。
(5)后鼻孔填塞术 前鼻孔填塞后出血仍不止,向后流入咽部或从对侧鼻腔涌出,应选择后鼻孔填塞术。①经典的后鼻孔填塞术 将一根细的导尿管从出血侧鼻底放入口咽并拉出口腔,将后鼻栓塞球的丝线系在导尿管尖端,一手将后鼻栓塞球送入口腔,另一手逐渐拉动导尿管使后鼻栓塞球进入后鼻孔,然后进行油纱条前鼻填塞,再将丝线系在一个纱布卷上,并固定在患者的前鼻孔。后鼻孔填塞的操作较复杂,患者痛苦较大,一般需留院观察,并给予足量抗生素预防感染,每日需检查软腭及前鼻孔处有无红肿,并观察患者的呼吸及进食情况,一般可填塞3~7天。②气囊或水囊填塞法 用带通气管的气囊(Foley管)作后鼻孔填塞,不仅可明显减轻患者痛苦,且能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大多学者认为Foley管的应用使后鼻孔栓塞简单可行,在急症处理中有明显的优势。患者可取任何体位,操作简便,止血迅速,患者身体损害小,治疗效果好,气囊压力大小可由注入液体控制,可随意调节,对鼻黏膜刺激小,损伤轻,而且容易掌握应用。
(6)经鼻内镜止血法 随着耳鼻喉器械的进步,近年来鼻内镜下探查出血部位并行电凝止血的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并得到广泛的应用,其有效率可达90%以上,优点在于对鼻腔各部,尤其是前鼻镜不易观察的上部、后部及鼻咽部等深在、狭窄区域明视下止血,准确可靠,相对于凡士林油纱条填塞,极大地减少了对鼻黏膜的损伤,患者痛苦小。止血后不需特殊护理,可不需住院治疗,并发症少。缺点是费用较高。
(7)动脉栓塞 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严重鼻出血的诊治提供了帮助,通过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技术,可对出血部位定位并对该部位的血管进行栓塞治疗。其方法是经股动脉穿刺置入导管,选择性地置于动脉主干,行造影并观察颈外动脉分支,在确定出血的血管分支后,自导管内注入栓塞剂即可止血。动脉栓塞可应用于:难以控制的原发性鼻出血、外伤性鼻出血、颈内动脉-海绵窦瘘、颈内动脉破裂及鼻咽纤维血管瘤出血等。该方法可直接显示出血部位和原因,止血效果迅速、见效快,缩短了治疗时间。在出血量大的危急情况下,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栓塞术是一种有效的抢救措施。但动脉栓塞治疗鼻出血需要一定的设备和条件,技术要求较高,患者的花费也较大。对于过敏体质、严重动脉粥样硬化、肝肾功能不全者为禁忌,因此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8)血管结扎术 目前一般应用较少,多应用于严重鼻出血、经上述各种治疗方法仍不能止血者。在结扎前,应先尽量正确判断出血的来源,再决定结扎哪一根动脉。一般鼻腔上部的出血可行筛前动脉结扎术;鼻腔后下部出血者应行上颌动脉或颈外动脉结扎术。
(9)鼻中隔手术 鼻中隔黏膜划痕术,适用于鼻中隔前下部小血管扩张引起的反复鼻出血。在局部麻醉下,将鼻中隔黏膜划痕以破坏扩张的小血管网,达到防止反复鼻出血的效果。也可采用激光、射频等方法破坏扩张的小血管网。鼻中隔偏曲引起的鼻出血,可行鼻中隔矫正术。
(10)其他手术 对于鼻腔或鼻窦肿瘤引起的鼻出血,应视具体情况和肿瘤的性质或先止血,或手术切除肿瘤,或采用放疗,或结扎颈部血管以止血。
4.全身治疗
引起鼻出血的病因很多,出血的程度亦有不同。鼻出血的治疗及处理不能只是鼻腔止血,要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全身基本和特殊治疗,即止血期间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1)寻找出血病因,进行病因治疗。
(2)对鼻出血患者都应进行出血量的评估,对就诊时仍在活动性出血的患者尤为重要。
(3)对于老年患者或出血较多的患者,要注意有无失血性贫血、休克及心脏损害等情况,并及时处理。出血量较大的患者,亦应同时检测血型并备血,根据失血量多少予补液、输血治疗。有高血压的要积极降压治疗,对老年患者血压不可降得过快,以免血栓形成。
(4)鼻腔填塞及后鼻孔填塞可致血氧分压降低和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故对老年患者应注意心肺脑功能,必要时给予吸氧,注意患者的营养,并予以高热量易消化饮食。
(5)适当应用全身止血药物,如凝血酶、氨基已酸、酚磺乙胺等。
(6)对于情绪紧张的患者,可适当应用镇静药物,心理治疗对于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防止再度出血,亦有很大作用。

鼻衄·脾不统血证简介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定义4鼻衄·脾不统血证的症状5证候分析6鼻衄·脾不统血证的治疗 6.1治法6.2方药治疗6.3饮食疗法 6.3.1推荐食材6.3.2推荐食疗方 6.4外治法6.5耳针疗法6.6注意事项及护理 7鼻衄患者饮食禁忌8鼻衄的预防9关于鼻衄10参考资料附:1治疗鼻衄·脾不统血证的方剂2古籍中的鼻衄·脾不统血证 1拼音 bí nǜ ·pí bù tǒng xuè zhèng

2英文参考 nose bleeding with pattern of spleen failing to control blood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定义 鼻衄·脾不统血证(nose bleeding with pattern of spleen failing to control blood)是指脾不统血,以鼻衄常发,渗渗而出,色淡红,量或多或少,鼻黏膜色淡,伴面色无华、少气懒言、神疲倦怠、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缓弱等为常见症的鼻衄证候[1]。

4鼻衄·脾不统血证的症状 鼻衄常发,渗渗而出,或兼齿衄、肌衄,血色淡红,量或多或少,鼻黏膜色淡,伴面色无华、少气懒言、神疲倦怠懒言、食少便溏,耳鸣,心悸,夜寐不宁,舌淡苔白,脉缓弱[2][1][3][4]。

5证候分析 脾气虚,气不摄血,故血渗渗而出,甚或齿衄,肌衄。因无热象,故血色淡。气血亏虚,失于温煦濡养,脑海失养则头晕耳鸣。心失所养则心悸。四肢百骸失养则神疲乏力。气血虚不荣于面,故面色不华。脾虚运化失健,故饮食减少,神疲懒言。气血不足,血脉不充,故致舌淡,脉细无力。舌淡苔薄,脉缓弱均是脾虚气弱之象。[3][4][2]

6鼻衄·脾不统血证的治疗

6.1治法

鼻衄·脾不统血证治宜健脾益气,摄血止血[2]。

6.2方药治疗

可选用归脾汤[备注]归脾汤(丸)(《济生方》):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党参、炙甘草、当归、远志、木香去生姜,加侧柏叶、地榆等进行治疗[2]。

可用归脾汤[备注]归脾汤(《严氏济生方》):党参、黄芪、白术、茯神、酸枣仁、龙眼、术香、炙甘草、当归、远志、生姜、大枣加减治疗:本方具有补养气血,健脾养心及益气摄血的作用。可加仙鹤草、阿胶、茜草等加强其止血作用。[3]

因鼻中出血而使营血耗伤,故出血多者,每见血虚之象,如面色苍白、心悸、神疲、脉细等,故除按以上辨证用药外,可配合和营养血之法,适当加入黄精、首乌、桑椹子、生地等养血之品[2]。若因阴血耗伤,涉及阳气,以致阳气衰微者,应用补气摄血之法,救逆扶危,选用独参汤或参附汤[2]。

6.3饮食疗法

6.3.1推荐食材 鼻衄·脾不统血证患者建议食用党参、阿胶、茯苓、红枣、牛肉、猪肚、莲子等[4]。

6.3.2推荐食疗方 [4]

1.桂圆红枣汤(《中国食疗大全》):龙眼50g,红枣100g洗净,加水适量煎煮至熟烂,再加白糖,取汤饮。

2.大枣粥(《圣济总录》):大枣10~15个,粳米100g洗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煮米烂成粥,加冰糖汁。

3.当归鸡(《中国食疗大全》):母鸡去内脏,当归洗净,包纱布放入鸡腹内,加葱、姜、盐、料酒、味精,用小火煮烂,去当归食用。

6.4外治法

对鼻出血的病人,治疗上要遵照“急则治其标”之原则,使用各种止血方法,使鼻衄停止下来。常用的外用止血法如下:

(1)局部用云南白药止血[3]。

(2)以冷水浸湿的毛巾或水袋、冰袋敷于患者的前额或颈部。血液遇寒凉而凝泣,流动减缓,故可减其涌溢之势,而达止血目的。[2][5]

(3)用手指揉按患者入前发际正中线1~2寸处(上星、囟会),或紧捏一侧或两侧鼻翼,以达止血目的[2][5]。

(4)令病人双足浸于温水中,或以大蒜捣烂,敷于足底涌泉穴上。本法有引热下行减少上炎的作用,而协助止血。[2]

(5)香墨浓研,滴入鼻中。香墨有止血作用,可使出血停止[2]。或可用滴鼻灵或1%~3%麻黄素液等滴鼻,也有协助止血作用[2]。

(6)用血余炭、马勃、百草霜、田七末、云南白药等具有止血作用的药末吹入鼻腔,粘附于出血处,而达到止血目的。[2]

(7)可用蒲黄、血竭等为末,置入鼻内止血[6]。

(8)因外伤所致的鼻沥血,宜用棉片蘸药塞鼻止血[6]。

(9)可用棉花蘸青黛粉塞入鼻腔止血[3]。

(10)可用湿棉条蘸塞鼻散(百草霜15克,龙骨15克,枯矾60克,共研极细末)塞鼻等[3]。

(11)可将血余炭、马勃、百草霜、田七末、云南白药等具有止血作用的药末放在棉片上,贴于出血处,或填塞鼻腔。[2]

(12)用上述方法而未能止血者,可用明胶海绵或凡士林纱条填塞患侧鼻腔[2]。若仍未达止血目的,可行后鼻孔填塞止血法[2]。

6.5耳针疗法

取内鼻、肺、上屏尖、额等穴,中等 *** [7]。

取内鼻、肺、胃、肾上腺、额、肝、肾。每次选2~3穴,捻转1~2min。每日1次。[5]

6.6注意事项及护理

鼻衄病人情绪多较烦躁、紧张,因此,要安定病人的情绪,使其能够与医生密切配合,以迅速制止出血,是很重要的[2]。止血操作时动作要轻巧,防止粗暴,以免加重损伤[2]。

遇有活动性出血病人,要首先制止其出血,然后才做必要的检查,以寻找出血原因,审因论治[2]。必要时请其他科会诊[2]。根治引起鼻衄的内科疾病[2]。因热性疾病或鼻部癌症等所致者,当先治其主要疾病[6]。

对出血病人,一般可采用半卧位,既有助于止血,又便利于医生检查、操作[2]。

针刺和艾灸治疗鼻衄有一定效果,但应注意病因治疗[5]。

由血液病引起者,禁用针刺和刺血法[5]。

7鼻衄患者饮食禁忌 鼻衄患者禁忌大寒大热的食物,如葱、蒜、辣椒、生鱼蟹等,慎啤酒及各种冷饮[4]。

鼻衄禁忌饮食辛燥 *** 的食物,以免资助火热,加重病情[2]。

8鼻衄的预防 要注意锻炼身体,预防感邪[2]。

天气干燥时,饮服清润饮料;避免进食辛辣燥热食物[2]。

在情志调节方面,尤忌暴怒[2]。

除此要去除挖鼻习惯,避免鼻部损伤[2]。

9关于鼻衄 鼻衄(nose bleeding[1];epistaxis[8][9])为病证名[6]。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六。又称衄血(见《丹溪心法·咳血》)、鼻出血[7]、鼻沥血(出《兰台轨范》卷五)。若出血不止则称鼻洪(见《大明诸家本草》)。是指以鼻出血为主要表现的鼻病[1]。鼻衄是血证中最常见的一种。《黄帝内经素问》对此有丰富的论述。《黄帝内经灵枢·百病始生》:“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鼻衄多由火热迫血妄行所致,其中尤以肺热、胃热、肝火为常见[3]。另有少数病人,可由正气亏虚,血失统摄引起。中老年人反复鼻衄者,应注意排除鼻咽部肿瘤[5]。

古人根据病因及症状不同对鼻衄有不同命名。“鼻衄”之证名,见于《备急千金要方》卷六。《诸病源候论》有伤寒鼻衄、时气鼻衄、热病鼻衄、温病鼻衄、虚劳鼻衄等。《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有五脏衄、酒食衄、折伤衄等。伤寒太阳病的“红汗”、妇科病的“经行衄血”(或称“倒经”)也都属于鼻衄的范畴。鼻衄严重者,又称“鼻洪”或“鼻大衄”。

鼻衄可见于西医的鼻病、高烧病证、血液病、风湿、高血压、动脉硬化、肝硬化、多种传染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8601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