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讨古代名方天王补心丹的组方规律及深刻内涵,结合历代著名医家方论,研究该方的组方规律,发掘其蕴藏的丰富理论内涵,以期对临床组方用药及更好地运用此方有所启示。
天王补心丹是一首临床运用广泛的方剂,它来源于《摄生总要·摄生秘制卷一》,其功能在于滋阴清热、补心安神,作此方者借口日在梦中天王授以此方,用来说明该方的神奇疗效,虽然不足为信,但本方所体现的组方用药及精巧配伍与构思,对后世临床具有较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本文,笔者就此结合历代有关名家方论作一评析,以弘扬歧黄之道。
1 组方精巧
天王补心丹是由14味中药组成,具体是人参、丹参、玄参、白茯苓、五味子、远志、桔梗、当归身、天门冬、麦门冬、柏子仁、酸枣仁、生地、辰砂。其功效为补心、安神、滋阴、清热。临床常用于治疗虚烦心悸、睡眠不安、神疲乏力、梦遗健忘、大便干燥、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数等阴血亏少所致的各种病症。本方以生地和玄参为主药,其中生地滋阴凉血,补肾水以清心火,玄参滋阴生津,以使心神不为虚火所扰,二药同用作为主药,补水以制火,使肾水上升而心火不亢,心火下降使肾水不寒,取水火既济之意。此方中辅药有当归、丹参、人参、茯苓、柏子仁和远志6味中药,其中当归补血活血,丹参可清血中郁热而除烦,二者相伍补血养心除烦;人参生津益气而安神,茯苓健脾宁心,远志安神,柏子仁补心益脾,共同发挥益气健脾、宁心安神之功。方中五味子、酸枣仁、天门冬、麦门冬共为佐药,其中天门冬、麦门冬可清虚火上浮,五味子、酸枣仁可收敛耗散之心气,使心神自宁。使用桔梗作为使药,以使药效达于心而缓下于肾。由上可知,本方在组成上紧紧抓住心肾之阴不足,阴血亏少,心神失养这一主要病机,根据中医水火既济的五行脏象理论,精选中药巧妙配伍,从而组成科学方剂,堪称方中精品。
2 历代方论精辟
医家吴昆在《医方考》中日:“心者,神明之脏,过于忧愁思虑,久久则成心劳。心劳则神明伤矣,故忽忽喜忘,心主血,血濡则大便润,血燥故大便难;或时溏利者,心火不足以生脾土也;口内生疮者,心虚而火内灼也。人参养心气,当归养心血,天门冬、麦门冬所以益心津,生地、丹参、玄参所以解心热,柏仁、远志所以养心神,五味、枣仁所以收心液,茯苓能补虚,桔梗能利膈。诸药专于补心,劳心之人宜常服也”。以上方论从心劳和心主血的角度,论述了组方的理论依据,分析了药物功效与病机联系,且从解心热、养心神方面分析了用药依据。
名医李中梓在《摄生剖秘》中评析此方时指出:“心者,神明之宫也。忧愁思虑则伤心,神明受伤则主不明而十二宫危,故健忘、怔忡。心主血,血燥则津枯,故大便不利,舌为心之外候,心火上炎,故口舌生疮。是凡以生地为君者,取其下入足少阴以滋水主,水盛可以伏火,况地黄为血分要药,又能人手少阴也。枣仁、远志、柏仁,养心神者也;当归、丹参、玄参、生心血者也。二冬助其津液,五味收其耗散,参、苓补其气虚。”以上方论重点从心血亏损、阴虚火旺、心火上炎、火扰神明的角度论述了主证病机,分析了该方在用药上不仅体现了滋阴降火、养血安神之功,还反映了津血同源的中医理论的内涵。
名医徐大椿在《医略六书·杂病征治》中对此方亦有较好分析,指出:“血虚挟热,虚热生风而心神失养,故怔忡、惊悸不己。生地、玄参壮水制火,枣仁、柏仁养心安神,人参助心气,当归养心血,天冬、麦冬清心润燥,茯神、远志渗湿交心,丹参理心血,五味收心阴,少佐桔梗载药上行,俾诸药人心。若心火太旺,加黄连以直折之。此是心虚挟热惊悸、怔忡之良方。炼蜜为丸,朱砂为衣,使心火降心神宁,则虚风自熄,而心悸诸证无不痊矣。”以上方论不仅从滋阴生津、壮水制火的理论探析了本方的组成,还提出了“丹参理心血”的论点,由此可以看出在治疗心系病、心律失神等诸证中,“理心血”亦为临床治疗大法之一,笔者认为此点对临床有一定启发和指导意义。
张秉成在《成方便读》中更有一段深刻精彩的论述。不仅体现了医家水平,更具有一定独到见解,指出:夫心为离火,中含真水,凡俑读吟咏,思虑过度,伤其离中之阴者,则必以真水相济之。故以生地、玄参壮肾水,二冬以滋水之上源,当归、丹参虽能人心补血,毕竟是行走之品,必得人参之大力驾驭其间,方有阳生阴长之妙。茯苓、远志泄心热而宁心神,去痰化湿、清官除道,使补药得力。但思考过度,则心气为之郁结,故以柏子仁之芳香润泽人心者,以舒其神,畅其膈。枣仁、五味收其耗散之气,桔梗引诸药上行而人心。衣以朱砂,取其重以镇虚逆,寒以降浮阳,且其色赤属离,内含阴汞,与人心同气相求,同类相从之物也。以上从阴阳互根的角度分析了天王补心丹的组方用药特色。
医家柯琴在《古今名医方论>中论述此方时指出:“心者主火,而所以主者神也。神衰则火为患,故补心者必清其火而神始安。补心丹用生地黄为君者,取其下足少阴以滋水主,水盛可以伏火,此非补心之阳,补心之神耳,凡果核之有仁,犹心之有神也。清气无如柏子仁,补血无如酸枣仁,其神存耳。参、芩之甘以补心气,五味之酸以收心气,二冬之寒以清气分之火,心气和而神自归矣;当归之甘以生心血j玄参之咸以补心血,丹参之寒以清血中之火,心血足而神自藏矣;更假桔梗伴舟,远志为向导,和诸药人心而安神明,以此养生则寿,……”。”以上方论结合药物功效分别从养心血、敛心气、伏心火、养心液的角度探讨了天王补心丹的精巧组方及方义。
综上所述,天王补心丹作为中医经典名方之一,多次为历代医家推崇和讲评,在临床亦广泛应用,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它、分析探讨其组方规律,研究其蕴涵的中医组方内涵,对临床组方用药必将具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各方第一可以滋阴天王补心丹 《校注妇人良方》卷六:天王补心丹 【处方】 人参(去芦)茯苓 玄参 丹参 桔梗 远志各15克 当归(酒浸)五味子 麦门冬(去心)柏子仁 酸枣仁(炒)各30克 生地黄120克【制法】上药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用朱砂为衣。【功能主治】滋阴养血,补心安神。治心肾不足,阴亏血少。失眠、心悸、梦遗、健忘。现临床亦用于神经衰弱、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眩晕不寐,心悸怔忡,舌红少苔,属阴亏血少者。【用法用量】每服20~30丸,临卧时用竹叶汤服。【备注】方中生地滋肾阴、养心血,为君药;玄参助生地壮水以制火,天冬、麦冬养肺阴以滋水之上源,丹参、当归补心血,人参、茯苓益心气,柏子仁、远志宁心安神,共为臣药;五味子、酸枣仁敛心气,安心神,为佐药;桔梗载药上行,朱砂为衣,取其入心以安神,共为使药。诸药合用,共成滋阴养血补心神之功。【摘录】《校注妇人良方》卷六页首《万病回春》卷四:天王补心丹 【处方】 人参15克 五味子 当归(酒洗)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柏子仁 酸枣仁(炒)玄参 白茯神(去皮)丹参 桔梗(去芦)远志(去心)各15克 黄连(去毛,酒炒)60克 生地黄(酒洗)120克 石菖蒲30克【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功能主治】滋阴泻火,养心安神。治阴虚火旺,心神失养,惊悸怔忡,健忘失眠,咽喉干燥,夜梦遗精。【用法用量】每服30丸,临卧时用灯心、竹叶煎汤送下。【摘录】《万病回春》卷四天王补心丸《中国药典》:天王补心丸 【处方】丹参25g 当归50g 石菖蒲25g 党参25g 茯苓25g 五味子50g 麦冬50g 天冬50g 地黄200g 玄参25g 远志(制)25g 酸枣仁(炒)50g 柏子仁50g 桔梗25g 甘草25g 朱砂10g【性状】本品为棕黑色的水蜜丸、褐黑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气微香,味甜、微苦。【炮制】以上十六味,朱砂水飞成极细粉;其余丹参等十五味粉碎成细粉,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炼蜜20~30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制成水蜜丸;或加炼蜜50~7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功能主治】滋阴养血,补心安神。用于心阴不足,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大便干燥。【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g【贮藏】密封。【摘录】《中国药典》页首《杨氏家藏方》卷十:天王补心丸 【别名】天王补心丹(《世医得效方》卷七)。【处方】熟干地黄(洗,焙)120克 白茯苓(去皮)茯神(去木)当归(洗,焙)远志(去心)石菖蒲 黑参 人参(去芦头)麦门冬(去心)天门冬(去心)桔梗(去芦头)百部 柏子仁 杜仲(姜汁炒)甘草 (炙)丹参(洗)酸枣仁(炒)五味子(去梗)各30克【制法】上药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两作10丸,金箔为衣。【功能主治】宁心保神,益血固精,壮力强志,清热化痰。治失眠,惊悸,咽干口燥。【用法用量】每次1丸,食后、临卧煎灯心、枣汤化下。【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862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天王补心丹加减治疗失眠的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