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具有温中补阳、散寒止痛的作用。如崔氏八味丸中有肉桂,用治肾阳不足所致的食少便溏,体倦怯冷,尿频,小便不利等症;十全大补汤中也有肉桂,用来鼓舞气血生长等。《本草别录》谓肉桂:“主温中,利肝肺气,心腹寒热,冷疾,霍乱转筋,头痛,腰痛,出汗,止烦,止唾,咳嗽,鼻齆;能堕胎,坚骨节,通血脉,理疏不足,宣导百药。”
何老临床上应用肉桂十分广泛,如常用肉桂配黄连,交通心肾,治顽固性不寐。他主张用肉桂应以研末吞服效好,每次2g,每日2次。如治痛经或附件炎引起的腹痛,伍当归、芍药、延胡、香附、没药;治胃脘疼痛伍沉香末、白芍、炙草、海螵蛸等。此外,他常将肉桂末与桂枝合用,温阳气,鼓舞气血,治疗低血压病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如所治患者沈某,男,33岁,1995年2月15日初诊。某院诊为急性泛自主神经感染所致的直立性低血压。直立时经常要晕倒,测血压:卧位120/79mmHg,坐位79/49mmHg,站位49/10mmHg.病人神情委顿,苔薄白,脉濡软。处方在参、芪补气血药物基础上,加桂枝9g,肉桂末3g(分两次,每次1.5g吞服)。前后坚持服药5个月左右,直立时晕倒症状已消失,日常生活能自理,测血压:卧位127.5/75mmHg,坐位97.5/62mmHg,站位75/52.5mmHg,并能和健康人一样骑自行车或步行外出。药服至今诸症稳好,已恢复上班。
如何防治低血压呢?一般认为,多数无症状性低血压,要通过饮食疗法和体育锻炼得以回升。体质弱者的低血压,除了注意营养,适当多吃点食盐以增加血容量外,要长期坚持跑步、骑车、游泳、健美操等锻炼,以增强肌肉张力、血管弹性、心肌收缩力和神经兴奋性,这些都是促使血压升高的有利因素。若血压长期低于正常值,并伴有倦怠、心悸、心前区重压等症状者,则需要配合药物治疗。 中医认为低血压的发生多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劳倦伤正、失血耗气等有关,一般可分为气阴两虚、心肾阳虚、心脾两虚、肝肾不足等证型。运用辨证施治的调养方法往往能取得稳定而持久的疗效,且副作用小。饮食方面,多吃山药、薏苡仁、荔枝、枸杞子、栗子、核桃、红枣、瘦肉、羊肉及鸡、鸽子等禽类食品,具有滋阴益气、补肾健脾、温通心阳等作用,有助于促使血压回升;同时还应多吃含维毛素、微量元素丰富的水果蔬菜,如苹果、香蕉、桔子、菠萝、油菜、西红柿、韭菜及豆类制品等,各种营养摄入充分,才能使气血生化有源。 一般可选用下面药物升压:⑴人参6克,麦冬15克,五味子9克,水煎后频服,连服1周。方中人参以野山参或高丽参为佳,但其价格昂贵,一般可用生晒参、红参代之;气阴虚损者,则可用西洋参代之。⑵肉桂、桂枝、甘草各10克,开水浸泡作茶饮,频服,连服10-20天。⑶黄精、党参各30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必要时可请有经验的中医大夫指导用药。
桂枝入药历史悠久,而且桂枝的气温辛香,药性温煦,服之有?散一身上下之寒邪,暖三焦脏腑之元阳?的良效。东汉时代的?医圣?张仲景更是将桂枝视为解表散寒的要药,每每出现风寒诸疾或者有寒邪内侵之症的时间,张仲景就会选择桂枝配伍诸药来缓解。
1、桂枝在缓解风寒表证方面的应用。
中医之风寒表证,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风寒引起的感冒等疾病。当外界气温骤降,或者一时不慎遭受寒邪内侵的时间,很多人就容易出现风寒诸疾,多伴有微微发热、头昏头痛、鼻塞不通、肺气不宣等情况。
而桂枝之效重在?散风寒,驱表邪?,对于体内的阳气宣发有很好的帮助。比如经典的解表方剂桂枝汤,就是以桂枝配伍芍药、生姜、大枣同用,趁热服之,有很好的驱寒散邪、解肌发表之效。
而对于风寒之邪较重的情况,且感觉自身非常怕冷、一身无汗之症,医圣张仲景则常将桂枝和麻黄同用,再佐以苦杏仁、甘草,则有明显的宣肺解表之效,此方沿用至今已愈千年,经久不衰。
2、桂枝在缓解里寒之症方面的应用。
桂枝之效不仅有解表散寒之效,其辛温之效还能走内而起到温里驱寒之功,对于多种里寒之疾也是有很好的缓解之效的。
比如最为常见的寒湿痹症,桂枝入药则能起到?温里而通经开痹?的效果。中医里面常用桂枝配伍羌活、独活、防风、苍术、制附子、细辛等同用,对于里寒湿痹之症颇具良效。
而对于一些女士多见的里寒引起的寒凝血瘀诸疾,桂枝入药也多能奏效。女士本身就易受寒邪内侵,若是里寒经久不散,则多伴有肢体冰凉怕冷、经期腹痛不堪等情况
中医里面就常用桂枝配伍桃仁、赤芍、茯苓、当归、川芎、生地黄、牡丹皮等同用,可起到较好的温经散寒、化瘀止痛之效。
3、桂枝在缓解阳气不足之症方面的应用。
桂枝辛温之效,对于三焦脏腑之虚寒皆有较好的温煦之效。比如上焦之心阳不振、中焦之脾阳不健、下焦肾中之阳不足等情况,以桂枝辅佐诸药使用,往往能添其效。
像缓解心阳不振之经典方剂?枳实薤白桂枝汤?、?瓜蒌薤白桂枝汤?等,在缓解心阳不振引起的心悸、胸痹、心口疼痛等情况效果都是很好的。
若是中焦脾内虚寒而引起的脾阳不健、脾湿内阻等情况,则常以桂枝配伍茯苓、甘草、白术等同用,温脾利湿之效颇为有效。
而对于下焦肾中之阳气不足、下元虚冷之症,中医里面常用桂枝配伍龙骨、牡蛎、白芍、附子、生姜等同用,则能起到很好的温阳固涩之功。
桂枝是樟科肉桂的一种小枝。肉桂常绿乔木,一般生于常绿阔叶林中,多为栽培。我国的福建、台湾省、广东、广西、云南都是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尤其是广西,大部分是人工纯林。
采摘嫩枝,落叶,晒干;或者将肉桂树多余的发芽分蘖从地面上剪掉,晒干;或者把修剪过的稀疏的树枝拿到阳光下晒干。
桂枝嫩枝长圆柱形,长30至70厘米,粗端直径0.3至1厘米。表面呈棕红色,有细纹、叶和芽痕及点状或椭圆形皮孔。然而,它很脆,容易折断。切面皮肤呈红棕色,可见一条淡黄的石细胞带。木材黄白色至微黄色,果肉方形或菱形,有特殊香味,味甜,略带辛辣味。
最好是枝条细嫩均匀,色泽红棕色,香味浓郁。
桂枝的食用方法
桂枝的用法用量:内服:汤剂1.5-6g,大剂量,最多15-30g;;或者药丸或者粉末。
桂枝用药禁忌症:发热伴高热、阴虚火旺、皮疹血热者禁用桂枝。
1、桂枝甘草汤
功效:养心气,温心阳,治多汗,双手交叉,感觉紧张,想被压的人。桂枝的功效、作用及食用方法
成分:桂枝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温服三次(成人常用量:10剂)
方毅:太多的汗水会让你内心感到悲伤,但如果你心中的阳气受损,你的心会因喜悦而悸动,所以你会双手交叉,冒着心脏的危险。方中以桂枝入心,辛温助阳,甘草温补气机,进而助心中阳气复兴。两药合用,能使心平气和,辛甘之药与阳相合,阴阳复苏。
2、桂枝附子汤1
功效:治疗伤寒八九天不可解,风湿相斗,身体上火疼痛。
处方:桂枝(三钱)、附子(炮制、去皮、脐,三片)、甘草(两块钱)
用法:一次服用,水两分钟,姜片三片,炒一分钟,随时服用。活书有牡丹和大枣。
来源:明?方写《妙方》
3、桂枝附子汤2
功效:祛风除湿,温经散寒,主治八月九日伤寒,风湿,身痛心烦,不能侧转,不呕吐口渴,脉浮空涩。现用于风寒湿引起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疾病。
组成:桂枝三两45克(去皮),甘草二两30克(焙干),生姜三两45克(切片),大枣12个,附子1片15克(炮制)。
用法:取五味药,用1800毫升水煮沸600毫升,去渣,温服三次。
现代用量:桂枝(9g)、生姜(9g)、大枣(3片)、甘草(6g)、附子(3-6g)
来源:《伤寒论》)。
4、桂枝绿茶
功效:发汗舒筋;抗病毒,利尿,治疗风寒表证引起的腰背四肢酸痛。
配料:桂枝3g,绿茶3g。
用法:用200毫升开水冲泡后饮用,冲洗至味淡。
来源:传统凉茶配方。
5、桂枝散药方1
功效;主治:休克致肝损伤引起的胁肋骨疼痛。
组成:枳壳30克(小,去皮,麸炒),桂枝15克(不用火去皮)。
用法:将药物研成细粉。每服6g,空用姜枣汤调。
来源:普济技方,卷七。
6、桂枝散药方2
功效:解表清热,治疗发热两天,头痛发热,无汗易怒。
组成:桂枝15克,葛根15克,麻黄22克(去根去节),石膏30克,白芍15克,甘草15克(炒微红,提起),杏仁15克(汤泡,去皮去尖,双仁,麸炒微黄)
用法:取药,捣碎成粉。各取9克,取水300毫升,加姜4克,葱16.5厘米,炒至180毫升,捞出我,随时趁热服用。把衣服上的汗取下来,然后无汗取下来。
来源:太平方卷十七。
7、柴胡桂枝干姜汤
功效:散寒生津敛阴,主治伤寒少阳证,寒热来来往往,寒热淡热,胸胁微结,小便不利,口渴不吐,但头上汗出心烦;男性疟疾是冷而热,或冷而不热。
原成分:DC柴胡。桂枝三两(去皮),干姜亮亮,天花粉亮亮,黄芩亮亮,牡蛎亮亮(煮),甘草亮亮(烤)
组成:柴胡24克,桂枝9克,干姜9克,天花粉12克,黄芩9克,牡蛎6克(煮制),甘草6克(焙制)
用法:用1.2升水煮600毫升,去渣,再炒300毫升,温服150毫升一天两次。刚开始稍微烦躁的时候,再流汗就会好起来。
来源:《伤寒论》。
8、桂枝酒
功效:治肝虚寒、突然沉默、坐不住、面黑、四肢无力、失利、风损重。
配方:桂枝、川芎、独活、牛膝、山药、甘草、附子、防风、茯苓、天雄、茵陈、杜仲、白术、白术、生姜、大枣40枚,土鳖虫根皮、辣椒1升。
方法:取父亲口腔十八口,用四桶酒浸泡七天。
用法:四合一服用,两天,加到五六合一。每两美元一杯的温葡萄酒。或者用香辣肉桂一分,大黄和当归各一半,三钱姜和紫苏各煎一次,然后去掉黑色物质。或者在药末,草草又取一小盏米醋,也散瘀。
说明:普济坊,附子22两,大枣40铢,猪椒叶无根皮,猪椒桑皮各1升。
来源:“紧急护理的重要处方”
9、桂枝丸
功效:益胸膈,食之,填肤,治诸气,苦恼腹痛;容纳葡萄酒。
组成:槟榔3颗(大颗)、牵牛花3两(麸炒半生)、关桂3两(去皮)、青皮2两(焯水)、陈皮2两(焯水)、干姜2两(焙干)。
用法:每次15粒,茶、酒同服。女人腹痛,给醋汤,男人用茴香汤。喝完再吃,会很棒的。
方法:顶部为细粉,煮醋面糊为丸,如绿豆。
来源:姬伯,第二卷。
10、桂枝橘皮汤
功效:温调魏莹,主治痹痛、肩背部麻木、腕部硬痛、头重鼻塞、风不顺微汗,无定痛。
组成:桂枝尖1元(蜜炙),生白芍1.5元,鲜姜1元,陈皮1.5元(炒),烤草6分钟,红枣2块(去核)。
来源:修订流行伤寒论。
11、桂枝白术汤
功效:主治风热型疟疾。
处方:嫩桂枝1份,杭青皮1份,珍光皮1份,白云灵1份,川芎5份,香白芷5份,芽桔梗5份,尖槟榔5份,法半夏1份,焯水2份,漂白6份,紫苏叶7份。
用法:加生姜3片,大枣3片,水煎服,生发前2点服。
资料来源:《幼儿集》,第三卷
桂枝鉴别应用
1.桂枝吉杰散寒,显其力。炒桂枝温里祛寒祛湿,蜜炙桂枝温里补虚润燥。
2.肉桂和桂枝都源于月桂树,一个是厚皮,一个是嫩枝,都有温血助气、散寒凝血的作用。但肉桂性热,胜于温通止痛。当人们下焦补肾阳时,它可以点燃原始。肉桂桂枝性甘性温,善发汗解表,入焦补心阳,止心悸。
桂枝配伍应用1.配芍药
桂枝香甜而暖,你走在外面,它会甜而暖,你走进里面,它会甜而暖。芍药微寒带苦酸,清热带苦酸,敛阴带酸寒。月桂树和牡丹的组合,阳气越多,越酸越寒,越阴越刚越柔,越阳越阴,越散越收,越互利。外感是肌肉和护营的大法;内证是由气和阴阳转化而来的。
2.配麻黄
麻黄偏于肺经之气,辛苦,满皮毛,专治发汗散寒之邪;桂枝偏入心经血穴,甘温,达营养生,可舒筋祛风。两药配伍,既能入卫营,舒筋解表,又能温散风寒。用于风寒表证,发汗解表。
3.配甘草
甘平甘草,健脾解中,益阴扶正,调和诸药。桂枝配甘草,专以分心为二,使辛甘发散为阳,使辛甘变化,阳中有阴,能养正气,益心气,通心阳,治心悸脉象。
4.配大黄
大黄味苦,性寒,清肠胃。被称为通,具有祛瘀活血的作用。两者相匹配,寒热结合各有优势。
5.配附子
附子辛、热、毒,纯阳燥烈,不察而去。它通十二经,具有回阳救逆、壮阳散寒的作用。真的很冷,可以治好。两药合用,两阳相加,温经清关节,散寒。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烦痛,不能侧转,不利屈伸,温通血管,治阳虚阴凝,月经不调,经期腹痛。用于阳虚水肿,能阳化气;阳虚寒能助阳出窍,无汗死阳之虞。
注意事项
服用桂枝时,注意以下几点:
1.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尽量避免熬夜。
2.少吃辛辣或刺激性食物。
3.积极参加户外运动,放松身心。
4.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学会合理减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8653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三金汤加味治疗胆囊炎
下一篇: 活血利胆治疗胆囊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