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肿瘤化疗后并发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3年6月~2014年11月行肿瘤化疗后并发抑郁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接受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观察组接受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治疗30d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对比。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化疗后并发抑郁症患者采取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可缓解患者抑郁症状,且安全性好。
关键词:肿瘤化疗;抑郁症;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据相关资料,有85%以上肿瘤患者化疗后患有焦虑、抑郁、不安等心理变化,以合并抑郁症最为多见。西药是治疗抑郁症的常用手段,可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易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的发生。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行肿瘤化疗后并发抑郁症患者采取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已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行肿瘤化疗后并发抑郁症患者80例,入选条件:抑郁症诊断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S)[1]:经汉密尔顿(HAMD)[2]抑郁量表评分>20分,确诊为抑郁症;符合中医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烦躁易怒、头痛、夜眠欠安、便秘、舌红苔黄,脉眩。其中肝癌12例,胃癌29例、肺癌13例、食管癌5例、乳腺癌8例、淋巴瘤7例、直肠癌3例,其他3例。肿瘤分期: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2~78岁,平均(56.3±2.5)岁;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3~78岁,平均(57.8±2.6)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各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肿瘤治疗,并适当进行心理指导。对照组口服盐酸帕罗西汀片(重庆科瑞制药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40533)20mg,1次/d,治疗30d为1个疗程。观察组采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方剂中:柴胡15g、黄芩15g、人参9g、牡蛎30g、煅龙骨30g、法半夏12g、茯苓12g、大黄6g、远志6g、首乌藤25g、合欢皮12g、建曲12g、山楂12g、炙甘草6g。加减治疗:气质阴虚者加麦冬12g、山萸肉12g;气滞痰郁者加佛手12g、素馨花12g;肝气郁滞者加郁金12g、香附12g。水煎服取150ml,1剂/d,分早晚2次服用,治疗30d为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采用HAMD抑郁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抑郁状态进行评定,分值越高,代表患者抑郁状态越重。
1.4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中医症状积分评价标准[2]:0分:无,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根据治疗指数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定,计算公式:治疗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疗效评价标准:痊愈:治疗指数≥85%;显效:60%≤治疗指数
1.5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数据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取?字2检验,单位以(%)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取t检验,单位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症状评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治疗后HAM评分分别为(33.76±3.52)分、(10.25±1.04)分,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HAM评分分别为(33.54±3.41)分、(13.76±2.25)分,两组患者治疗前HAM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t=1.0655,P=0.8564);治疗后,观察组HAM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806,P=0.0000)。
2.2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痊愈15例、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痊愈14例、显效16例、有效5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8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1.3889,P=0.2385)。
3讨论
因肿瘤疾病的病程较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极易产生恐惧、焦虑、紧张情绪,尤以合并抑郁症最为多见。有研究表明,患者的精神状态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及免疫功能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西药是治疗本病的常用方法,可取得较好效果,但存在胃肠道不适等症状,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也降低患者治疗依从性,使病情进一步恶化。抑郁症在中医属"郁证"范畴,中医认为该病的发病机制主要由情志失调及内外合因导致脾失健运、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及肝气郁结而发病,主要发生部位在肝胆,可涉及大小肠、心、脾、肾、三焦等[3]。故治疗该病的关键在于理气开郁、活血、化湿。
经本组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7.50%,差异不显著(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肿瘤化疗后并发症抑郁症患者采取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且疗效好。
参考文献:
[1]王宝梅,田静彬.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辅助治疗老年女性抑郁症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3,53(47):59-61.
[2]刘春招,曾庆明.曾庆明运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症经验[J].世界中医药,2014,14(10):1322-1324.
[3]尚俊平,李巧兰,石洲宝,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老年抑郁症30例[J].甘肃中医,2010,23(2):47-48.
[4]孙永兴.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症43例临床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3):332-333.
文章来源:医学信息 作者:秦宏
加龙牡是对烦,惊的对症用药。
2.柴胡具有和解少阳之用。所以说“和解邪热”
? ?伤寒八九日,下之。 ?就是误用了不适当的泻法,导致阳气更虚,邪气内陷,所以胸满烦惊。
3. ?因为不是阳明里实,没有大热,所以谵语跟阳明无关,是邪气内陷少阳的惊烦不安,所以是柴胡加龙牡。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第107条,即「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方药组成有: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生姜、大枣、桂枝、茯苓、大黄、龙骨、牡蛎、铅丹。该方可以和解少阳,重镇安神,原文主治伤寒误下,损伤正气,导致邪热内陷,弥漫全身,形成表里俱病,虚实互见的变证。现代临床多将本方运用于癫痫、精神分裂症、神经官能症、癔病、抑郁症、焦虑症、躁狂症、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症、冠心病、脑震荡后遗症、脑出血后遗症、血管神经性头痛、失眠、膈肌痉挛、慢性疲劳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等。
在《伤寒论》中,识别本方证的关键指征为「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其中尤以「胸满烦惊」为辨证要目,即患者往往表现为胸膈胁肋部位的胀满、憋闷,呼吸不畅,或常欲叹息,烦躁易怒,甚至躁动不宁,容易惊悸、做恶梦等。另外,本方证的一个典型体征就是「胸腹动证」(见吉益东洞《类聚方》本方条下),尾台榕堂在《类聚方广义》中注解本方时也提出,本方主治「小柴胡汤证而胸腹有动,烦躁惊狂,大便难,小便不利者」。矢数道明先生认为本方为治疗实证的处方,其方证主治介于大、小柴胡汤方证之间,常常表现为胸胁苦满,心下部有抵抗或自觉膨满,脐上动悸,因腹主动脉跳动亢进所致之腹部上冲感,心悸不眠,烦闷,易惊,焦燥易怒,易动感情,善太息,甚则出现狂乱、痉挛等,小便不利,大便偏秘。另外,该方证还可表现为一身尽重,动作不灵活,难以转侧,身动乏力,浮肿麻痹。
从构成本方的药证来分析,不难发现,本方证实为小柴胡去甘草汤证,加桂枝、茯苓、大黄、龙骨、牡蛎和铅丹药证。胸满闷憋胀是柴胡证之一,典型者还可见到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小柴胡汤证。除胸胁部位的不适外,还常见身体侧面、腹股沟等「柴胡带」的病变。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总结提炼的「柴胡体质」亦有助于本方证的判断,即外观体形中等或偏瘦,面色微黯黄,或青黄色,或青白色,缺乏光泽,肌肉比较坚紧;舌质不淡胖,舌苔正常或偏干,脉象多弦细;主诉以自觉症状为多,对气温变化的反应敏感,或时有寒热感,情绪波动比较大,食欲易受情绪影响,胸胁部时有气塞满闷感,或有触痛,四肢常冷;女性月经周期不齐,经前多见有胸闷、 *** 胀痛结块,伴烦躁、腹痛腰酸、经血黯或有血块。小便不利,伴心腹部位的上冲、悸动感为桂枝、茯苓药证;谵语、大便秘结为大黄药证;恶梦纷纭,惊悸不宁,癫狂,躁动,汗出等为龙骨、牡蛎药证,且脐下动悸为龙骨主治,而胸腹动悸为牡蛎所主治。
历代医家多将本方用于神志异常类疾病的治疗,如癫狂、痫证等。徐灵胎在《伤寒论类方》中点评:「此方能下肝胆之惊痰,以之治癫痫必效。」《餐英馆疗治杂话》中也说:「此方用于痫症及癫狂,屡屡得效。当今之病人,气郁与肝郁者十有七八。肝郁者,为痫症之渐,妇人肝郁与痫症尤多。」尾台榕堂认为本方可以治疗「狂证,胸腹动甚,惊惧避人,兀坐独语,昼夜不寐,或多猜疑,或欲自死,不安床者」,「痫证,时时寒热交作,郁郁悲愁,多梦少寐,或恶接人,或屏居暗室,殆如劳瘥者。狂、痫二证,亦当以胸胁苦满、上逆、胸腹动悸等为目的」,「癫痫,居常胸满上逆,胸腹有动,每月及二三发者,常服此方不懈,则无屡发之患」。笔者运用本方治疗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均取得一定疗效。
病案举例
范某,女,36岁, 2010年2月18日初诊。患者于1月前因与丈夫吵架后夜间外出受惊,回家即妄见妄闻,不欲见阳光,白天睡觉亦关门窗,伴莫名惊慌恐惧、烦躁不安、彻夜不寐,精神亢奋、不饥不食,神志淡漠,行为怪异;大便干燥,数日不通,月经尚正常。曾于当地精神病院就诊,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具体处方不详,家属拒绝入院。家人见其不大便,给予香油灌服,大便渐通,神志渐清,但仍然莫名烦躁。刻下症见:面色萎黄,神志淡漠,欠清晰,时有莫名惊恐,自觉生活无趣;头目昏沉,时有头痛;入睡极难,容易早醒,每天最多睡2小时,严重时彻夜不眠;晨起口苦,口干不欲饮水,无食欲,胸闷憋气;大便2日1行,略有干燥,小便黄,月经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弦,重按少力。西医诊断:精神分裂症;中医诊断:癫狂、不寐。辨证为肝火扰心,心神不宁。治以和解少阳,清肝泻火,镇心安神。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酸枣仁汤加减,处方:柴胡18克,黄芩15克,制半夏10克,党参15克,生姜3厚片,红枣5枚(切开),生龙骨45克,生牡蛎45克,桂枝10克,茯苓30克,生大黄15克,酸枣仁30克,知母15克,川芎10克,生甘草6克。3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药后睡眠明显改善,神志转清晰,莫名惊恐减少。每夜可睡约4小时,睡眠梦多;头昏头胀头痛减轻,胃口好转,思饮食;舌脉未见。嘱患者原方再进14剂。
三诊:诸症好转明显,神志清晰,惊恐失眠消失。刻下:面色萎黄,情绪低落,自觉生活无趣;晨起口微苦,时有胸闷,饮食无味;每夜可睡6小时以上,多梦;舌质略红,苔薄白,脉浮弱。拟丹栀逍遥散合酸枣仁汤加减,处方:牡丹皮6克,栀子6克,柴胡10克,当归15克,白芍药10克,炒白术10克,茯苓30克,生甘草6克,薄荷6克(后下),酸枣仁30克,川芎10克,知母10克。3剂,水煎服。
按:该患者发病之初妄见妄闻,惊慌恐惧,烦躁不安,彻夜不寐,为典型的烦惊、惊狂、卧起不安、独语如见鬼状,可能属瘀热互结、少阳阳明同病,为桃核承气汤证。经家人用香油灌服后,症状好转,神志渐清,大便渐通,提示方证已经转变。及至患者就诊时,症见神志淡漠、自觉生活无趣、无食欲,类似于少阳证之「嘿嘿不欲饮食」;胸闷憋气、时有莫名惊恐、入睡极难、早醒,为「胸满烦惊」;面色萎黄、脉搏少力,可能与素体脾弱,气血亏虚以及长期谵妄不寐有关;惊恐不寐为龙骨、牡蛎药证;患者久病消耗,近于虚劳状态,即「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汤主之」;另,方中加甘草,即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之意,且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原文主治「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原文主治「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均有平冲定悸安神作用。药后神志状况改善明显,说明方证合拍。三诊时虚象渐显,方证已由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转变为丹栀逍遥散证,自当方随证转。
中医认为,虽然抑郁症的主要致病机理是由于情志所伤、肝气郁结逐渐引起五脏气机不和所致,但主要是肝、脾、心三脏受累以及气血失调而成。因此具有抗抑郁作用的中药复方汤剂逍遥散,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甘麦大枣汤、百合地黄汤等,对缓解和消除抑郁症状,同时调理气血,有着双重功效。中医辨证:(1)辨证论治 本病以虚证多见,实证较少,主要病变部位在心脾肝肾。临床首当辨证虚实,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五型辨证论治。1、肝郁脾虚 主证:多愁善感,悲观厌世,情绪不稳,唉声叹气,两胁胀满,腹胀腹泻,身倦纳呆,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辨证分析:本证因情志不遂,肝郁抑脾所致,情志所伤,肝失条达,脾虚气结,思虑太过,情绪不稳,悲观厌世,唉声叹气;肝气郁滞,气机不畅,故两胁胀痛,肝郁乘脾犯胃,则出现腹胀腹泻,身倦纳呆,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均为肝郁脾虚之象。以多愁善虑廉见善太息,胸胁胀满,腹胀腹泻,身倦纳呆为辨证要点。2、气滞血淤 主证:情绪抑郁,自杀企图,心情烦躁,思维联想缓慢,运动迟缓,面色晦暗,胁肋胀痛,妇女闭经。舌质紫暗或有淤点,苔白,脉沉弦。辨证分析:本证因气郁日久,血流不畅,痰血停积所致。以情绪抑郁,思维联想缓慢,面色晦暗,胁肋胀痛,舌质紫暗或有淤点为辨证要点。肝血淤滞,肝失条达,则情绪抑郁,时有自杀企图,心情烦躁,痰血停着,心神不宁,故思维联想及运动迟缓。肝郁气滞。则胁肋胀痛,妇女闭经。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淤点,脉沉弦,均为血淤之象。3、心脾两虚 主证:失眠健忘、兴趣缺乏、心悸易惊,善悲易哭,倦怠乏力,面色淡白或萎黄,少腹胀满、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辨证分析:本证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所致,心血亏虚,心神失养,神不守舍,故失眠健忘,兴趣缺乏,头昏易惊,善悲易哭。脾气虚则倦怠乏力,脾虚健运失职,则腹胀便溏。面色淡白或萎黄,舌淡苔白,脉细弱,均为气血不足之象。以失眠健忘,兴趣缺乏,心悸怔忡,面色无华,舌淡,脉细弱为辨证要点。4、脾肾阳虚 主证:精神萎靡,情绪低沉,嗜卧少动,心烦惊恐,心悸失眠,面色苍白,纳呆便溏,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胖或边有齿痕,苔白,脉沉细。辨证分析:本证因禀赋素虚,久病失养,或劳房伤肾,下元亏损,命门火衰,脾阳得不到温养所致。阳虚阴盛,故精神萎靡,情绪低沉,嗜卧少动。脾肾阳虚,痰饮内停,上凌于心,心神失守,故心烦惊恐,心悸失眠。面色苍白,阳痿遗精,带下清稀,舌淡胖或边有齿痕,脉沉细为辨证要点。5、阴虚火旺 主证:情绪不宁,烦躁,易激惹,伴心悸,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辨证分析:本证多由于长期思虚太过或是房劳伤肾,导致阴虚火旺,扰乱心神而致。阴虚火旺,心神被扰,故情绪不宁,烦躁,易惹,阴精亏损,虚神被扰,故情绪不宁,烦躁,易惹,阴精亏损,虚热内生,则见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阴虚火旺之象。以情绪不宁,烦躁,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为辨证要点常用药方:【方名】 逍遥散【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 柴胡(15克) 当归(15克) 白芍(15克) 白术(15克) 茯苓(15克) 生姜(15克) 薄荷(6克) 炙甘草(6克)【用法】 酌定用量,作汤剂煎服【功用】 疏肝解郁,健脾和营【方名】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处】《伤寒论》。【组成】 柴胡12克 龙骨 黄芩 生姜 铅丹 人参 桂枝(去皮) 茯苓各4.5克 半夏6克(洗) 大黄6克(切) 牡蛎4.5克(熬) 大枣(擘)6枚【用法】上药十二味,除大黄外,以水800毫升,煮取400毫升,再纳大黄,更煮一二沸,去滓,每次温服100毫升。【功用】 和解清热,镇惊安神。【方名】 甘麦大枣汤【出处】《金匮要略》【组成】 炙甘草10克,小麦30克,大枣5枚。【用法】 上三味加水适量,小火煎煮,取煎液二次,混匀。早晚温服。本方有养心安神,补牌和中之功。【功用】 养心安神,补脾和中。【方名】 百合地黄汤【来源】《金匮要略》卷上。【异名】 百合汤(《伤寒全生集》)。【组成】 百合7枚(擘) 生地黄汁200毫升【用法】 以水浸洗百合一宿,去其水;再以泉水400毫升,煎取200毫升,去滓;入地黄汁,煎取300毫升,分温再服。中病勿更服。服后大便色黑如漆。【功用】 滋阴清热。此外,比较常用的中医治疗抑郁症的单方中药包括柴胡,贯叶连翘,石菖蒲,银杏叶,刺五加等抑郁症日常注意事项:1、首先应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治疗性人际关系,要密切观察自杀的先兆症状;如焦虑不安、失眠、沉默少语或心情豁然开朗、在出事地点徘徊、忧郁烦躁、拒餐、卧床不起等。护理人员不应让患者单独活动,可陪伴患者参加各种团体活动,如各种工疗和娱疗,在与患者的接触中,应能识别这些动向,给予心理上的支持,使他们振作起来,避免意外发生。2、安置患者住在护理人员易观察的大房间,设施安全,光线明亮,空气流通、整洁舒适的治疗休养环境中。墙壁以明快色彩为主,并且挂壁画及适量的鲜花,以利于调动患者积极良好的情绪,焕发对生活的热爱。3、严格执行整体护理管理制度,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对有消极意念的患者,要做到心中有数,重点巡视。尤其在夜间、凌晨、午睡、饭前和交接班及节假日等病房人员少的情况下,护理人员特别要注意防范。4、要加强对病房设施的安全检查。严格做好药品及危险物品的保管工作,杜绝不安全因素,发药时,应仔细检查口腔,严防藏药或蓄积后一次性吞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8750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药酒配方大全,药酒良方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