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汤证:头痛,恶风,发热,无汗,身痛而喘者。——《伤寒论》
麻黄汤(《金匮》去桂枝,《千金方》以桂枝易桂,皆名还魂汤)。
【麻黄汤配方和服法】麻黄、杏仁各11克,桂枝7克,甘草5.5克。以水三合,煎成一合,去渣。一日三次,温服,服后,覆取以汗(通常不温覆取汗)。
【症状表现】原书所载麻黄汤证,有多条,今为省略,归纳如下:
发热,无汗,头痛,身疼,或腰痛,骨节痛,恶风,脉浮紧或浮数,喘而胸满。
李时珍云:时兼面赤,怫郁,咳嗽痰喘之证。
【立方意义】本方证由表邪遏伏于分肉之间所致。为用麻黄开泄腠理;桂枝温经通络,合力以驱逐风寒便从汗腺排出;更用杏仁利气散结,与麻黄合作,则增强平喘之功;甘草主治急迫,兼有镇咳缓痛之能,其主要意旨,重在逐表邪,而以杏草治表邪所生之症也。用是以治风寒而来之咳喘,身热胸满,身疼诸证,其有不消除者哉。
【治疗范围】据《皇汉医学要诀》:此方以脉浮紧而无汗,身热,恶寒,头痛,身体痛,有喘鸣之候者为主。
【诸家经验谈】《中国内科医鉴》:乳儿犯风邪,起鼻加答儿,苦于鼻闭时,本方与之,有神效。
方舆輗:余常值小儿之发热昏沉者,发其汗,十无一误。
柯韵伯:予治冷风哮,与风寒湿三气成痹等证,用此方辄效。
张锡纯:服此汤后,间有汗出不解者,非因汗出未透,实因余热未清也,佐以知母,于发表之中,兼属清热之意,自无汗后不解之虞,此乃屡经试而确知其然,非敢于经方轻为加减者。
《方技杂志》:哮喘痰潮,声音不出,抬肩而不得卧,恶寒发热,冷汗如油者,合生姜半夏汤用之,则立效。
《女科要诀》:舒诏,治一产妇发动六日,儿已出胞,头已向下,医用催生方,又用催生符,神灵炉丹,俱无效。延余视之,其身壮热,无汗,头颈腰背强痛,作一大剂麻黄汤投之,令温服,少顷得汗,热退,乃索食,食讫,豁然而生。
《皇汉医学要诀》:本方加薏苡仁、苍术,应用于急性偻麻质斯,有奇验。
《眼科锦囊》:麻黄汤治为风寒所侵,而眼目赤肿,生障翳者。
【诸家绪论】《外台秘要》:深师疗久上气,麻黄汤改为散,于气上发时,服之有效。
又:《肘后》用治中恶,短气欲绝,并通疗诸昏,客忤良,分服含咽。
又:深师,于本方去杏仁,易大枣,治新久咳嗽,吐脓血,连年不差,昼夜肩息等。
又:于本方加生姜,治上气,咳嗽,喉中水鸡鸣,吐脓血腥臭。
《圣惠方》于本方加大黄、芍药,名解肌散。治小儿伤寒,发热,四肢烦痛。
《和剂局方》本方去桂,三味生用,加生姜,名三拗汤,治感冒风邪,鼻塞,声重,四肢拘倦,胸闷,气喘等症。
其他:有将桂枝,易桑白皮名杏仁甘汤,治烦燥渴,更有以石膏易桂,加腊茶,亦名麻黄汤,治烦喘燥渴者。
《皇汉医学要诀》此方应用于热性病初期及小儿肺炎等之机会甚多。
《栗园医训》:麻黄汤证,喘而不恶寒,发热,身疼痛,若发热恶寒而身疼痛者大青龙汤证也。
李时珍:麻黄汤虽为太阳发汗剂,实为发散肺经火郁之药也。
【凭证使用】感冒性气管支炎,肺炎,喘急,麻疹,肠伤寒,风湿性关节痛,百日咳,斑疹伤寒,疮癣内攻,鼻感冒,乳儿鼻孔闭塞,及其他热性病之初期等。
——本文摘自《经方随证应用法》
麻黄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可以治疗发汗、哮喘等疾病。下面,我们来看看中药麻黄有哪些功效吧。
01主要治疗:
麻黄可以用来治疗风寒发汗、哮喘、头痛、失眠等多种疾病,还可以驱寒等作用。一般是和其他药材配合使用。
02使用方法
麻黄不是直接食用的,一般是把麻黄和其他药材放在锅里,再入适量的水煎熟再饮用。
03驱寒作用
麻黄还被称为“发汗驱寒第一药材”,如果患有风寒的话,可以喝点麻黄汤,能够改善症状。
04治疗水肿
麻黄还具有治疗水肿的作用,对于患有水肿症状的人可以喝些麻黄汤,能够改善水肿症状。
射干麻黄汤功效与作用
射干麻黄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在古代的时候就非常常用,因为确切的效果也一直沿用到今天。今天就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射干麻黄汤功效与作用,让更多的人可以了解这个古老的配方。
射干麻黄汤功效与作用
射干麻黄汤的主要成分就是射干和麻黄,同时还会搭配生姜以及其他辅助药物,通过用水煎汤来释放出其中的有效成分,也能够更好的发挥出中药之间的协同效果。它能够治疗很多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比如说因为寒气入侵所导致的咳嗽或者是肺炎,都能够通过热饮而发挥良好的治疗效果,一般连续服用两三天的时间就可以让症状大幅度减轻,并且最终痊愈。在古代没有先进医疗手段的情况下,还会用这种药来治疗肺结核,虽然难以彻底治愈,却可以缓解症状,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以上为大家简单介绍了射干麻黄汤功效与作用,在中医院当中依然会使用这个汤药来治疗肺部疾病,不但作用温和,也还能从根本上调节病人的肺部功能,所以是非常有用的一个方剂。不过也并不建议病人自己配置,当出现相关症状的时候,最好还是去医院请医生开方,而且现在的医院当中也普遍有代煎汤药的服务。
厚朴五两 麻黄四两 石膏如鸡子大 杏仁半升半夏半升干姜二两 细辛二两小麦一升 五味子半升
原方用法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麦熟,去滓。内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咳而脉浮者。证见咳嗽喘逆, 胸满烦躁,咽喉不利,痰声漉漉,苔白滑。
治疗哮病发作期寒包热哮证,应首选的方剂是厚朴麻黄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8788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祁宝玉眼科方药心得
下一篇: 男女科5000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