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肾着汤加味治疗寒湿腹痛

道医 2023-06-25 23:17:22

刘某,女,23岁,学生。初诊:1978年6月9日。自述5年前因头昏晕疼痛,长服枸杞子、熟地达2kg余,自感头昏痛稍减,但又食少嗜卧、身软乏力,未予治疗。后因大怒痛哭后,渐至视物昏花,眼前如蚊蝇飞舞,自服苦寒清肝之石决明,症不减,反致五心烦热,加服羚羊角粉,共计40g余,烦热稍减。即去游峨眉山,值夏日炎炎,身汗如洗之际,忽遭雷雨,山上寒风刺骨,衣里冷湿。次日晨,雾云迷漫,寒气袭人,急急下山,行至山脚,月经来潮,色红量多,腰冷小腹坠胀,面目浮肿,3日经尽,浮肿、坠胀亦随之消失,但又五心烦热,坐卧不宁,喜用冰搓手,大便秘结,食欲亢进,自服番泻叶、酒大黄、大承气汤等,大便暂通,停药如故。如此3月,便秘未愈,更增小腹坠胀、冷痛,诸般调治,奈证情繁杂,不得要领,终未获效。现小腹寒冷坠胀作痛,五心烦热,喜触冷物,视物模糊,有如蚊蝇飞移,大便秘结,小便清长,舌质淡红而润,苔少,脉细缓无力。先拟肾着汤加味,温脾胜湿,摄纳虚浮之阳。

干姜12g 茯苓30g 甘草30g 生白术30g 半夏12g 白芍12g

二诊:6月17日。4剂后大便通畅,腰冷及五心烦热减轻,但腹中雷鸣,小腹冷胀疼痛难忍,月经又临。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无力。药后得效,虚阳有所摄纳,内寒真象毕露,拟大剂温肝暖胃、补养气血之剂为治。

吴茱萸10g 桂枝10g 当归10g 白芍18g 川芎10g 丹皮6g 潞党参10g 阿胶(烊化)10g 麦门冬10g 法夏10g 生姜10g 紫石英(先煎)18g 甘草6g

4剂。

三诊:6月22日。月经呈块状排出后,小腹胀痛减轻,仍觉冷,舌质淡、苔薄白,拟肾着汤。

甘草30g 干姜18g 茯苓30g 生白术30g 天雄片(先煎)24g 法夏12g

4剂。

四诊:7月1日。腰及小腹冷痛大减,仍视物昏花,如有蚊影,腹中雷鸣,舌淡、舌边瘀紫,脉细缓无力。上方去法夏、天雄片,加桂枝10g,红花10g,2剂。

五诊:7月8日。视物变清晰,蚊影消失。小腹仅早晚时有冷感,手足心热,腹中雷鸣反加重。仍予温运脾肾、蠲饮利湿之剂。

甘草30g 干姜12g 茯苓30g 生白术30g 制附片(先煎)24g

4剂。

六诊:7月20日。症情良好,腹冷痛及腹中雷鸣消失,惟五心仍觉烦热,以肾气丸调补肾气,摄敛虚浮之阳。

大熟地18g 怀山药18g 枣皮10g 泽泻4.5g 茯苓10g 牡丹皮10g 肉桂10g 制附片(先煎)24g

服4剂后,诸症痊愈。

按:本例初期因自服大剂厚味滋腻,影响脾胃运化,湿饮内停,加之性情郁怒,暗耗肝阴。肝开窍于目,目为精之案,肝之精气不得充盈两目,水气却上蒸迷蒙,致视觉昏花,有如蚊蝇飞绕。此时理应养肝除湿,反误用苦寒清肝,不仅肝阴愈伤,中阳亦受戕伐。继因登山劳累,于身热汗出之时又遭风雨雾露之侵,时值经潮,寒湿乘虚而入,流着于内。正如《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所说:……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腰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患者随后出现便秘,亦非热结阴亏,乃阴寒内盛,脾肾气化不行,大肠传导失司,即肾为胃关,肾司二便之义。用苦寒峻下之味,徒伤阴耗气,病焉得愈!故初诊径投肾著汤,加半夏燥湿运脾、白芍柔肝护阴,4剂得手。二诊,腹中雷鸣,乃阳气欲复,与阴寒相争激而作声,小腹冷痛甚,乃下焦虚寒,气血不足,故以吴茱萸汤、桂枝汤、四物汤三方合用,加阿胶、麦门冬、紫石英养血暖宫。缓解后,仍守肾着汤加味治之,终使阴寒消散。最后以肾气丸调补阴阳、强固肾气,虚阳得潜,烦热即除,诸症悉愈。

——本文摘自《宋鹭冰60年疑难杂症治验录》一书

相关文章:

肾着汤加味治疗便秘一例

肾着汤加味治疗早泄一例

肾着汤加味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一例

肾着汤加味治疗尿道溢液案

肾着汤加味治疗双下肢乏力

腰痛吃什么中药

问题一:腰痛吃什么中药好?建议去医院拍片或者做核磁共振,考虑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者腰肌劳损之类引起的,可以用舒筋活血片,天麻胶囊,布洛芬缓释片治疗,配合 *** 调理。

问题二:最近经常腰疼,要吃什么中药比较好中药的话吃点舒筋活络的就可以了,还有要休息好,不能太劳累,不然有腰突的危险

问题三:肾虚腰痛吃什么中药好肾虚是中医的解释,肾虚又分为阳虚、阴虚、双虚,必须对症下药,否则就会南辕北辙,不但没有效果,还会耽误治疗时间

问题四:治疗腰疼的中草药1.寒湿腰痛:肾着汤加味。基本方(干姜、甘草、茯苓、白术)临症可加桂枝、牛膝、杜仲、桑寄生、续断,若寒邪偏重则以冷痛为主,可加附子;若湿邪偏重则痛而沉重为著,苔厚腻,可加苍术;若腰痛夹有风邪合独活寄生汤加减;合有肾阳虚加菟丝子、破故纸。
2.湿热腰痛:四妙丸加减。基本方(苍术、黄柏、薏苡仁、牛膝)可加栀子、木瓜、络石藤、泽泻、女贞子、旱莲草。
3.瘀血腰痛:身痛逐瘀汤加减。基本方(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没药、五灵脂、香附、牛膝、地龙)可加地鳖虫,如有周身痹痛可加秦艽、羌活;兼有风湿加独活、金毛狗脊;兼有肾虚,可加杜仲、续断、熟地黄;如有明显 *** 不当、用力不当之闪扭病史,加乳香、青皮。
4.肾虚腰痛:阳虚用右归丸加减(熟地、山药、山萸肉、鹿角胶、枸杞子、杜仲、菟丝子、当归);阴虚用左归丸加减(地黄、枸杞子、山萸肉、龟板胶、菟丝子、鹿角胶、牛膝),临症可酌加党参、黄芪、升麻、柴胡、白术之品。无明显阴阳偏虚者可服青娥丸(补骨脂、杜仲、胡桃肉、大蒜头)。

奶奶排便不通,肚子胀的很厉害,鼓起来了

你好!首先祝你奶奶早日恢复健康!冲着你的这份孝心,我来和你谈谈关于“腹胀”的问题。
正常人胃肠道内存在100--150毫升气体,分布于胃与结肠部位。当胃肠道存在过量的气体时,即称为腹胀。腹胀常为多种疾病的首发症状,了解引起腹胀的病因,对于指导挂号就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引起腹胀的病因
1.胃肠道疾病
① 胃部疾病:常见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扩张及幽门梗阻等。
② 肠道疾病:常见于肠结核、痢疾、肠梗阻及习惯性便秘等。
③ 其它:胃肠神经官能症。
2.肝、胆与胰腺疾病--如急、慢性肝炎,肝硬变,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及胰腺炎等。
3.腹膜疾病--常见于急性腹膜炎、结核性腹膜炎等。
4.心血管疾病--常见于心力衰竭、肠系膜动脉硬化症、肠系膜动脉梗塞等。心绞痛和心律失常亦可反射性地引起腹胀。
5.急性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重症肺炎及伤寒等。
6.其它--可见于手术后肠麻痹、肺气肿、哮喘病、低钾血症、吸收不良综合征、脊髓病变、药物反应、慢性盆腔炎、附件炎、结缔组织疾病及甲减等。
2)腹胀如何挂号就诊
上述多种疾病均可引起腹胀,那么,就诊时如何区分科别呢?一般根据病史及伴随症状即可一目了然:
1.消化内科
腹胀伴暖气、反酸,进食后加重或有腹泻的病人,应挂消化内科。
2.普通外科--急起的腹胀、腹痛,伴呕吐或不排气、不排便的病人,应挂普通外科。慢性腹胀伴右上腹痛、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者,亦应挂普通外科。
3.妇科
经常腹胀伴腰酸、白带多的病人,应挂妇科。
4.肝炎科
腹胀伴厌油、黄疽的病人,应到肝炎科就诊。
5.结核科
经常腹胀伴低热的病人,应挂结核科。
6.心脏内科
有心脏病史,经常腹胀者,应到心脏内科就诊。
7.神经内科
有下肢瘫痪的病人,经常腹胀,应到神经内科就诊。
3)减少腹胀的“十二字经”
1. 多运动
每天坚持1小时左右的适量运动,不仅有助于克服不良情绪,而且可帮助消化系统维持正常功能。
2. 少生气
焦躁、忧虑、悲伤、沮丧、抑郁等不良情绪都可能使消化功能减弱,或刺激胃部制造过多胃酸,其结果是胃气增多,腹胀加剧。
3. 挑食吃
高纤维食物如土豆、面食、豆类以及卷心菜、花菜、洋葱等蔬菜,易在肠胃内制造气体,导致腹胀的发生;炒豆、硬煎饼等硬食物不容易消化,在胃肠里滞留的时间也较长,可能产生较多气体引起腹胀,故应少吃。
4. 慢进食
进食太快,或边走边吃,容易吞进空气。用吸管喝饮料也会让大量空气潜入胃部,引起腹胀。
4)腹胀辨证食疗膳方
1. 乳食内积型
① 取鲜山楂是适量切片。炒至棕黄色,每次取10--15克,加温水浸泡片刻,煎取浓汁150毫升,再加水300毫升,入粳米50克,白糖适量,煮至稠粥即可服食。
② 用焦麦芽30克,焦山楂、焦神曲各10克。焙干,研细末,每次服3克,每日3次,连服1周。
2. 脾虚夹积型
① 取面粉500克,大枣肉250克,生内金50--60克,生姜30克,白糖适量。先将生姜煎汤,枣肉捣烂,生鸡内金焙干研细末,共和入面,作成小饼,烘熟。每次吃2--3个,每日2--3次,连服1周。
② 用生姜30克,鲫鱼1条,胡椒1克。鲫鱼去鳞及内脏,姜切片与胡椒一同放入鱼肚内,加适量水炖熟,加少许盐,饮汤食鱼。每天1次,连食1周。
爱心提示:以上介绍用方,请务必咨询当地正规中医医院,结合自身生理特点和不同的病理变化,辨证选择使用。
以上回答如果满意,请不要辜负我的一片好意,及时采纳为答案。

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复健康!我来和你谈谈关于“腹胀”的问题。
腹胀是指腹部发生胀满,叩之如鼓的一种病证。可见于上腹和小腹,脾胃居上腹,大肠,小肠位居小腹,四者的功能失常即可造成腹胀。本证可见于胃下垂,急性胃扩张,肠麻痹,肠梗阻,胃肠神经官能症等病。
1)病因病机
1. 饮食过量,或暴饮暴食,损伤脾胃,运化功能失调,宿食积滞,气机阻滞而腹胀。
2. 脾胃素虚,年高,久病体虚,均可使脾胃失于健运,使胃肠气机不利而腹胀。
3. 腹部手术,胃肠气机紊乱,亦可致腹胀。
2)辨证治疗
1. 实性腹胀
主证:腹胀拒按,甚则胀痛,嗳气,口臭,小便黄,大便秘结;或有发热,呕吐,舌苔黄厚,脉滑数有力。
2. 虚性腹胀
主证:腹胀,时轻时重,喜按,肠鸣便溏,食少神疲,精神不振,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脉弱无力。
治法:取足太阴、足阳明及任脉经穴为主。实证针刺用泻法,以通调腑气;虚证用补法并配合灸,以健脾和胃,理气消胀。
处方:公孙 中脘 天枢 气海 足三里
随证配穴:实胀加商丘、厉兑;虚胀加关元、大都、解溪。
方义:公孙为脾经络穴,功可健脾益胃;中脘腑会以和胃气;天枢大肠之募以通畅导滞;气海理气消胀;足三里通降胃气;五穴共奏健脾和胃,通畅导滞,理气和胃之效。实胀加商丘、厉兑泻脾胃为实则泻其子;虚胀加大都、解溪补益脾胃,为虚则补其母
3)治疗概括
1. 停食作胀:由于食停中脘,胃气失降,故致腹胀。特点是:上腹胀尤为明显,食后加重,嗳腐频繁。治宜消食理气,和胃降逆。可选用香砂养胃丸。
常用药物为:莱菔子、杏仁、橘红、焦四仙、砂仁、刀豆子、厚朴花等。
2. 积滞作胀:由于食阻胃肠,湿热蕴结亿,腑气不通,停滞成积而胀。特点是:下腹胀为明显,嗳气厌食,肠鸣泄泻,大便恶臭,苔垢浊,脉弦滑。治宜消食导滞,通腑除胀。可选用加味保和丸。
常用药物为:酒军、瓜蒌、枳壳、焦槟榔、元明粉等。
3. 气滞作胀:由于肝气横逆犯胃,胃失和降,则以上膨胀为显;肝郁克土,脾失健运,则以下腹胀为显。临床上可同时出现上下腹胀满的症状。特点是:在气怒后加重,嗳气或失气后减轻,喜按,可伴两胁疼痛,舌苔薄白,脉象弦滑。治宜疏肝解郁,行气消胀。可选用柴平汤、健脾舒肝丸。
常用药物为:旋复花、生赭石、醋柴胡、香附、木香、川朴、玫瑰花等。
4. 湿困作胀:
由于寒湿困脾,脾阳不运,化湿无权而作胀。特点是:持续性闷胀,不分昼夜、空腹食后,伴有胸闷,四肢沉困乏力,大便粘滞不爽,小便不利,苔腻,脉沉滑。治宜温振脾阳,芳化利湿。可选用实脾饮加减。
常用药物为:生姜、干姜、草蔻、木香、苍术、苡米、藿香、佩兰、乌药、大腹皮等。
5. 脾虚作胀:由于贪食生冷,思虑太过,病后失调等以致运化失司而致腹胀。特点是:午后晚间和劳累后加重,以中腹绕脐作胀为显,伴有纳呆,倦怠乏力,面色萎黄,四肢消瘦,舌淡苔白,脉弱。治宜补中意气,健脾运化。可用补中益气汤化裁。
常用药物为:党参、黄芪、白术、云苓、升麻、砂仁、葛根等。
6. 腹水作胀:由于三焦气化不利,致水湿内停而作胀。特点是:中少腹胀腹水为主,可伴腿肿,腹壁青筋显露,倦怠乏力,尿少短赤,随腹水消退腹胀得缓,苔白或腻,脉沉或濡。治宜通利三焦,尤应温补肾阳以利气化。可选用越婢汤、实脾饮、肾着汤化裁。
常用药物为:附子、肉桂、生芪、党参、麻黄、玉米须、大腹皮、冬瓜皮、车前子、抽葫芦、水红花子、桂枝、泽兰、香附、木香、生姜等。
以上回答如果满意,请不要辜负我的一片好意,及时采纳为答案。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8811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