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某某,男,37岁,四川名山县永兴乡农民
1978年10月29日初诊。
自诉:去年农历10月18日因乘坐拖拉机翻车,跌伤头部,当即昏迷,经县医院抢救,七天后方省人事。头部伤口愈合后,在农历11月初5日自行出院,但头痛终未停止。自今年6月份以来,几乎每月昏倒一次,每次持续3-4小时才苏醒转来。每天早上起床就开始头痛,并逐渐加剧,至12点以后,自行缓解。服西药、中药、草药若干剂俱不效,因来求治。
检查:诊脉沉弱弦涩,舌质紫暗,面罩黑晕,形体瘦削,食欲欠佳,近来常做恶梦。头痛处即受伤之处,固定不移,一般为胀痛,晚上常有刺痛现象,近两月来已昏倒三次。
辩证:气虚气瘀,瘀阻经络。
治法:补气活血,祛瘀通络。
处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黄芪30克 归尾10克 赤芍10克 桃仁10克 红花10克 柴胡10克 甲珠10克 花粉10克 大黄6克 川芎6克
水酒各半煎服。二剂
11月1日二诊:病人服上方二剂后,既无明显效果,又无不良反映。按原方加黄芪至60克,连服四剂。
11月19日三诊:病人自觉头脑比过去清醒,右侧头痛推迟到12点开始,到下午2点即缓解,自服药到现在未昏倒过。服药后亦无腹痛腹泻现象,舌质紫暗渐转红润,但两手脉仍沉弦而涩,有结代之象。因按上方续服,至11月26日,自觉有以下好转:没有昏倒过,头脑比过去更加清醒;头痛推迟到下午4-6时;痛的程度已大大减轻,晚上针刺样的疼痛消失;已能从事一些家务劳动;过去几次昏倒,都是突然发作,现在在家务劳动中已有预感,随即休息,故未再昏倒过;面部黑晕消失,但左脉仍结代。因加黄芪至100克,改归尾为全当归,去大黄,加丹参20克,每天服完二剂,连续服用。
1979年1月6日,他已诸症消失,脸色显著好转,精神大振,自行停药。3月26日又昏倒10余分钟,昏倒之前曾偶尔出现头痛,又来就诊。这是由于停药过早,除恶未尽,因而改用散剂。
处方:黄芪60克 当归30克 广三七20克 川芎20克 延胡索25克 地鳖虫20克 升麻10克 肉豆蔻10克 白芷20克
上药共碾细末,分为36份,每日早晚各服-份,白开水送服,嘱其连服三剂、据其乡邻谈,他已能做较轻农活。
按:脑震荡后遗症,瘀阻经络固然是主要的,但此类病人往往有气虚的现象,症状上常见懒言懒动,脉象上常见弱脉或结代脉。在本人临床治疗40余例脑震荡后遗症病人中,几乎都不同程度的出现气虚现象,都使用补气活血祛瘀通络的方法治愈。本例病人开始治疗时,黄芪用30克,效果不明显,用到60克即出现明显效果,用到100克,于47天中连续服药32剂,诸症消失。《内经》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后贤又提出“气足则血行”的理论,这确是实践经验的总结。
——本文摘自《中国当代中医专家临床经验荟萃 4 疑难杂病治验录》
相关文章:
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冠心病、高血脂
血府逐瘀汤的功效与运用
血府逐瘀汤的功效与应用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血府逐瘀丸的功效与作用,以及血府逐瘀丸的功效与作用和适用人群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1、血府逐瘀丸有什么作用?2、血府逐瘀丸的药理作用3、《血府逐瘀丸》4个主要作用,4个注意,一般人我不告诉他4、血府逐瘀丸有什么作用5、血府化瘀丸功效如何6、血府逐瘀丸说明书血府逐瘀丸有什么作用?血府逐瘀丸属于中成药,其药物组成有柴胡,当归,赤芍,红花,桃仁,川芎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的药物。
故其主要的功效是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因气滞血瘀以后所引起的疼痛,如头痛,腰痛,胁痛,肌肉关节的疼痛,胸闷,胸痛,痛如针刺以及心悸失眠,烦躁易怒,晚上咽干口燥等。
临床医学上多用于治疗失眠,血管神经性头痛,抑郁症焦虑症,冠心病等。
血府逐瘀丸的药理作用血府逐瘀丸主要治疗色素沉着、尿血、多汗症、低热、乳房纤维瘤、痒疹、慢性咽炎、盗汗、哮喘、等等。
一起来了解下血府逐瘀丸的药理作用有什么吧。
血府逐瘀丸的药理作用
主要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性,改善微循环,抗炎,降血脂及增强腹腔巨噬细胞吞噬作用。
1、将血府逐瘀汤制成静脉注射液,在试管内有缩短复钙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凝固时间的作用,但有抑制二磷酸腺甙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促进血小板解聚,并能复活肝脏的清除能力。
2、服用本方患者,其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血球积、血沉、纤维蛋白原含量以及体外血栓形成等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见明显改善。
此外,有关实验还证明该方能使肠系膜细动脉及静脉口径明显扩张,毛细血管数量开放明显增多血流速度加快,红细胞聚集及白细胞贴壁、滚动及堆积等现象明显改善,血流停滞现象消失。
血府逐瘀丸的禁忌
1、果汁、牛奶、茶水等,可能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影响疗效。
服药最好用温白水,以保证药效和用药。
2、躺着吃不少人还有躺着吃药的习惯,这种姿势很可能使部分药物停留在食道中溶化或附着在食道壁上,不但影响药物吸收,还会刺激食管,引起食道发炎,甚至溃疡。
正确的服药姿势应该是以正坐位置服药。
3、服药跟饭点注明饭前(或空腹)服用药物,是由于食物会影响药物吸收。
注明饭后或餐时服用,多是因为此类药物对消化道有刺激,食物或可减轻这种不适,或其中含有的脂类物质能促进药物吸收。
一般饭前指的是在饭前0.5~1小时,空腹指的是进餐2~4小时后。
一日3次可以安排在早上7点,下午2~3点,晚上10点;一日两次则应该安排在早上7点和晚上7点。
血府逐瘀丸的相关知识
1、血府逐瘀丸的功效
1.1、血府逐瘀丸,适用于心肝肾失调证多动症。
1.2、气滞血瘀型高血脂的治疗:患者除血清血脂异常外,可见胸闷心痛,痛有定处,入夜尤甚,或见头晕头痛,或项强肢麻,舌质黯红,有瘀点瘀斑,舌下脉络迂曲,脉涩或弦涩。
治疗以疏肝理气,活血通脉。
中成药可选用血府逐瘀丸。
1.3、月经数月不来,精神抑郁不乐,烦躁易怒,两胁胀闷,少腹胀痛或拒按,脉沉弦而涩,宜选用理气活血化瘀的中成药。
如血府逐瘀丸,活血理气,化瘀调经,可常服。
1.4、血瘀型痤疮主要表现为痤疮日久不消,质地坚硬。
触压有疼痛。
颜面皮肤粗糙。
治宜活血化瘀。
软坚散结,给以化瘀汤水煎服,配合血府逐瘀丸6克,黄柏丸4粒。
每日3次,连服10天为一疗程。
1.5、血府逐瘀丸可以辅助治疗带状孢疹。
2、血府逐瘀丸的副作用
血府逐瘀丸也不例外,难免会对人体有一定毒副作用的,但血府逐瘀丸的副作用小,一般建议在相关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效果好,同时,副作用是药物所固有的,一般正确用药也能避免,建议使用时,仔细阅读说明书或者应该咨询相关医生。
3、血府逐瘀丸怎么吃
血府逐瘀丸常用于治疗脑损伤后综合征、脑梗塞、冠心病心绞痛、血管性头痛、高血压、慢性活动性肝炎、肝内胆管结石、周期性精神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支气管哮喘、爆震性耳聋、慢性咽炎、声带息肉、急性视神经炎、外伤性玻璃体积血、视网膜震荡、肋骨骨折等属血瘀气滞者。
血府逐瘀丸空腹,用红糖水送服,一次1~2丸,一日2次。
《血府逐瘀丸》4个主要作用,4个注意,一般人我不告诉他《血府逐瘀丸》,中成药名。
由柴胡、当归、地黄、赤芍、红花、桃仁、麸炒枳壳、甘草、川芎、牛膝、桔梗组成。
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的作用。
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痛、头痛日久、痛如针刺而有定处、内热烦闷、心悸失眠、易躁易怒。
照例进行组方分析:
君药:
桃仁:破血行滞而润燥。
红花:活血祛瘀以止痛。
臣药
赤芍、川芎:助君药活血祛瘀。
牛膝: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引血下行。
佐药
生地、当归:养血益阴,清热活血。
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宽胸行气。
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与桔梗、枳壳同用,尤善理气行滞,使气行则血行。
使药
桔梗:并能载药上行,兼有使药之用。
甘草:调和诸药。
合而用之,使瘀去气行,则诸证可愈。
《血府逐瘀丸》的4个主要作用:
头痛类疾症
如神经性头痛、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性头痛、三叉神经痛、外伤性头痛、脑震荡后遗症头痛、偏头痛、癫痫、颅脑创伤等。
头痛多呈慢性化、顽固化。
妇产科疾症
如月经不调、痛经、盆腔炎、输卵管不通、不孕症、子宫外孕、闭经、更年期综合征、流产后腰痛出血、乳腺增生症等有瘀血指征者。
辨证时除注意全身症状以外,月经方面的症状也不可忽视。
如经期提前或推后、月经前乳房胀痛结块疼痛、腰酸重坠、月经色暗或血块等,可以帮助本方证的诊断。
神经精神疾症
如顽固性失眠、神经症、夜游症、癫痫、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症。
主诉症状大多重而复杂,病程亦较长,但患者的精神状态并不见得很差。
《血府逐瘀丸》有较好的镇静、解痉等作用。
胸胁痛类疾症
如冠心病心绞痛、肺心病、胸膜炎、肋软骨炎、胸部外伤、肋间神经痛、矽肺等。
胸胁苦满本是柴胡证,若疼痛不止而见舌质暗者,必用本方。
注意:
1、有咳血、呕血、便血等出血症者慎用。
2、头痛伴有目赤,多眵,小便黄赤者不宜用。
3、失眠恶梦,心悸,胆小易惊,舌苔白厚腻者不宜用。
4、大便溏稀,次数多,解而通畅者不宜用。
温馨提示:中成药虽好,还需要辨证论治,只有对症的、适合自己的才是好药。
代人生活工作压力巨大,大多保持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身体健康或多或少会受影响。
身体诸多表症皆发于五脏,五脏不安就会导致:心肾不交,肝火郁结,脾胃虚弱,血不足,痰热上扰等五行失守,继而导致:失眠,多梦,易惊醒,乳腺增生、便秘或便溏、月经不调、痰湿肚腩肥大,更年期综合征等五脏相关症状,调理首要也不在于病急乱投医一股脑的出现什么就改善什么的单一调理,需追根朔源五行同调,方可事半功倍。
血府逐瘀丸有什么作用血府逐瘀丸是丸剂型中药,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的功效。
主治瘀血内阻之头痛或胸痛,内热瞀闷,失眠多梦,心悸怔忡,急躁善怒。
血府化瘀丸功效如何血府逐瘀丸是血府逐瘀汤剂改成,是活血化瘀治则的基本方剂之一,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功效。
有抗炎消肿,调节人体免疫功能,行气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周围微循环畅通,解除组织郁血,缺血,促进渗出物吸收,恢复视力功能等作用。
血府逐瘀丸说明书血府逐瘀丸(黄栀花)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用于瘀血内阻,头痛或胸痛,内热瞀闷,失眠多梦,心悸怔忡,急躁善怒。
下面是我整理的血府逐瘀丸说明书,欢迎阅读。
血府逐瘀丸商品介绍
通用名:血府逐瘀丸
生产厂家:吉林黄栀花药业有限公司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2025645
药品规格:9g10丸
药品价格:¥16元
血府逐瘀丸说明书
【通用名称】血府逐瘀丸
【商品名称】血府逐瘀丸(黄栀花)
【拼音全码】XueFuZhuYuWan(HuangZhiHua)
【主要成份】柴胡、当归、地黄、赤芍、红花、桃仁、枳壳(麸炒)、甘草、川芎、牛膝、桔梗。
【性状】血府逐瘀丸(黄栀花)为褐色的小蜜丸;味甜、辛。
【适应症/功能主治】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用于瘀血内阻,头痛或胸痛,内热瞀闷,失眠多梦,心悸怔忡,急躁善怒。
【规格型号】9g10s
【用法用量】空腹,用红糖水送服,一次1~2丸,一日2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孕妇忌服。
【注意事项】忌食辛冷。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密封。
【包装】复合膜袋,9g/袋×6袋/盒。
【有效期】24月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2025645
【生产企业】吉林黄栀花药业有限公司
血府逐瘀丸(黄栀花)的功效与作用血府逐瘀丸(黄栀花)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用于瘀血内阻,头痛或胸痛,内热瞀闷,失眠多梦,心悸怔忡,急躁善怒。
血府逐瘀丸服用常见问题
血府逐瘀丸主治本方为王清任用于治疗“胸中血府血瘀”诸症之名方。
即由于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所致头痛、胸痛、憋闷、急躁、肝气病及用归脾治疗无效的心跳心忙、胸不任物或胸任重物、夜睡多梦、失眠不安、发热、饮水即呛、干呕、呃逆、食从胸后下等症,均可用本方治疗。
那么,血府逐瘀丸有哪些用法用量?
血府逐瘀丸口服,一次6粒,一日2次。
一个月为一个疗程,一般来说,服用三个月就有良好的效果。
要注意的是,孕妇禁忌服用,一定要在医生的叮嘱下使用药用。
血府逐瘀丸由桃仁、红花、当归、生地实、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诸药组成。
用于胸中瘀血,阻碍气机、兼肝郁气滞之瘀血证,证见胸痛、头痛曰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舌质黯红,脉涩或弦紧等。
有活血_瘀、行气止痛之功。
如当归、生地、柴胡养血活血,清热疏肝,适用于血瘀热证;桃仁、赤芍、红花逐瘀活血;血不得气不活,气不得血不行,川芎为血分气药,枳壳擅长理气疏肝,二者合用,助本方理气活血,并有调理肝脾作用,诸药配伍,共成活血逐瘀,理气疏肝之剂。
血府逐瘀丸的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血府逐瘀丸的功效与作用和适用人群、血府逐瘀丸的功效与作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很多长年耳聋的患者,服用了像补益肝肾的药物,如《耳聋左慈丸》等,耳聋并没有治疗好。《耳聋左慈丸》是中医临床上,用于治疗 肝肾阴虚,引起耳鸣耳聋的常用药物,可一谈起疗效来,就如患者所说,他本人吃了近十盒,一点效果也没有。这显然是诊断有误,才导致的治疗药物有误,治疗毫无效果。
其实导致耳聋的原因很多,治疗上除了考虑补益肝肾,清泻肝胆之火之外,还要考虑清除耳内血管的血瘀等治疗方法。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讲道:“耳孔内小管通脑,管外有瘀血,靠挤管闭,故耳聋。”
通窍活血汤是个非常好的方子,临床使用治疗诸药不效的耳聋,效果显著。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这么好的一个方子,使用者并不多,而且患者所知者也甚少。反倒是使用中成药《耳聋丸》、《补肾益脑丸》、《龙胆泻肝丸》,甚至是《六味地黄丸》等药物,治疗耳聋者居多。想必是以上药物,在药店随时都可以买得到,又得店员大力推荐或者是有的患者,不愿意去医院看病,不知医生手中握有,通窍活血汤这个奇方的结果。
我所讲的“通窍活血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所著的《医林改错》。王清任 对于血瘀证、半身不遂等病证的治疗有独到之处,所载活血化瘀等方剂,如【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少府逐瘀汤】等,至今在中医临床上,均具有很极高的治疗价值,不少疑难杂症加减用之,常见奇效。
通窍活血汤的处方组成是:
赤芍一钱(3克) 川芎一钱(3克)
桃仁三钱研泥(6克) 红花三钱(9克)
老葱三根切碎 鲜姜三钱切碎(9克)
红枣七个去核 麝香五厘绢包(0.15克)
【煎煮方法】用黄酒半斤,除麝香外,其他七味共煎一小时,去渣后,将麝香放入酒内,再煎二沸,临卧服。大人一连三晚,吃三付,隔一日再吃三付;若七、八岁小孩,两晚吃一付;三二岁小孩,三晚吃一付。麝香可煎三次,再换新的。
从功效上讲,方中赤芍 性酸敛阴,能行瘀止痛,凉血消肿; 川芎性辛温,能活血行气,袪风止痛;桃仁性甘、味苦,能破血行瘀,润肠通便;红花性辛、温,能活血通经,散瘀止痛;麝香性辛、温,能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黄酒能载药上行,活血通络,袪风散寒,行药势;鲜姜味辛辣,能发汗解表,散寒解毒,和中开痰;老葱味辛辣,能发汗解表、散寒;大枣性甘、温,能缓、能和,能补气血,有调和诸药之功。
从药性上讲,方中红花与桃仁配伍相须之用,行血中之瘀,川芎仍血中之气药,相使配合红花、桃仁以行气活血,可增强红花、桃仁的活血化瘀之功,赤芍味酸,相佐为用可缓其他药物辛温之性,又可行瘀消肿,这四样药物与麝香合用,可增强麝香通窍之功。
从全方配伍上讲,君药为麝香,臣药桃仁、红花、赤芍、川芎,佐药为鲜姜、老葱,辛温而上行,佐使为大枣,调和诸药,加之活血通络的黄酒。故全方药物合用,具有通窍活血,散瘀通络之功。
本方名为通窍活血汤,顾名思义“通窍”就是指的口、耳、鼻、目等人体七窍。七窍之中,尤其是以头部居多,方中还用具有载药上行的黄酒煎煮,并谓之“黄酒半斤可多不可少”,故此方以治疗我们身体头部的疾患为主。
歌诀中说:
通窍全凭好麝香,桃红大枣老葱姜,
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表明此方治疗效果好不好,全凭麝香好不好。可天然麝香现今贵到800—1000元/克。一付药价格上百元,不是一般百姓能够承受得了的。湘中名医彭坚教授,根据他个人多年的临床经验,用九香虫替代麝香使用,疗效也非常好。另当代名医龚士澄,用白芷8克、石菖蒲6克来代替麝香,据说药效也颇佳。
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讲道:“晚服此方,早服通气散,一日两付,三、二十年耳聋可愈。”
据此, 在确诊为 气滞血瘀型, 可单用通窍活血汤,或者是配合通气散用,治疗效果常常会有奇效。
通气散:柴胡 香附各30克 川芎15克,上药共研为末。每用9克,早上用开水冲服。
【注】本方主治瘀血证。头痛昏晕,耳聋年久,头发脱落,酒渣鼻,白癜风。舌质黯或有瘀斑、瘀点。在临床上,常用来治疗血管性头痛、急性脑血管病、脑震荡及其后遗症、嗜睡症、脱发、过敏性紫癜、慢性荨麻疹、多形性红斑等,属于瘀血壅于头面者。
因方中麝香走窜力强,故孕妇及年老体弱者慎用。
血府逐瘀汤: 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药、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
功能与主治: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瘀血凝滞而致的经闭不行,或行经腹痛,或头痛胸痛日久不愈,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内热烦闷,心悸失眠,日晡潮热等。
本方系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桔梗、牛膝而成,方中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牛膝祛瘀血,通血脉,引瘀血下行。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桔梗开宣肺气,载药上行,又可合枳壳一升一降,开胸行气,使气行则血行;生地凉血清热,合当归又能养阴润燥,使祛瘀而不伤阴血;甘草调和诸药。全方的配伍特点是既行血分瘀滞,又解气分郁结,活血而不耗血,祛瘀又能生新。合而用之,使瘀去气行,则诸症可愈。
现代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胸部挫伤与肋软骨炎之胸痛,以及脑震荡后遗症之头晕、头痛,精神抑郁属血瘀气滞者。
膈下逐瘀汤 :五灵脂、当归、 川芎、 桃仁、丹皮、赤芍、乌药、玄胡索、甘草、香附、红花、枳壳
功能与主治: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膈下瘀阻气滞,形成痞块,痛处不移,卧则腹坠;肾泻久泻。现用于慢性活动性肝炎、血卟啉病、糖尿病、宫外孕、不孕症等属血瘀气滞者。
方中当归、川芎、赤芍养血活血,与逐瘀药同用,可使瘀血祛而不伤阴血;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桃仁、红花、灵脂破血逐瘀,以消积块;配香附、乌药、枳壳、元胡行气止痛;尤其川芎不仅养血活血,更能行血中之气,增强逐瘀之力;甘草调和诸药。全方以逐瘀活血和行气药物居多,使气帅血行,更好发挥其活血逐瘀,破症消结之力。
少腹逐瘀汤: 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官桂、赤芍、蒲黄、五灵脂
功能与主治:活血祛瘀,温经止痛。主治少腹瘀血积块疼痛;或有积块不疼痛,或疼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期腰酸少腹胀;或月经不调,其色紫黑,或有瘀块;或崩漏粉红兼白带,少腹疼痛等症。
方中当归、川芎,赤芍活血散瘀,养血调经;小茴、干姜、官桂散寒通阳,温暖冲任;蒲黄、五灵脂、延胡索、没药活血祛瘀,散结定痛。诸药相配,共成化瘀散结、温阳散寒、调经止痛之功。
身痛逐瘀汤: 秦艽、 川芎、桃仁、红花、甘草、羌活、没药、当归、五灵脂、香附、 牛膝、 地龙
功能与主治:活血祛瘀,祛风除湿,通痹止痛。主治瘀血挟风湿,经络痹阻,肩痛、臂痛、腰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者。
本方以川芎、当归、桃仁、红花活血祛瘀;牛膝、五灵脂、地龙行血舒络,通痹止痛;秦艽、羌活祛风除湿;香附行气活血;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活血祛瘀,祛风除湿,蠲痹止痛之功。
通窍活血汤: 麝香、赤芍、川芎、 桃仁、红枣、红花、 老葱、生姜
功能与主治:活血化瘀,通窍活络。主治偏头痛,日久不愈,头面淤血,头发脱落,眼疼白珠红,酒渣鼻,久聋,紫白癜风,牙疳,妇女干血劳,小儿疳证等。
方中赤芍、川芎行血活血,桃仁、红花活血通络,葱、姜通阳,麝香开窍,黄酒通络,佐以大枣缓和芳香辛窜药物之性。其中麝香味辛性温,功专开窍通闭,解毒活血,因而用为主药;与姜、葱、黄酒配伍更能通络开窍,通利气血运行的道路,从而使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更能发挥其活血通络的作用。
总之,五个逐瘀汤中,其中血府逐瘀汤配有行气开胸的枳壳、桔梗、柴胡,以及引血下行的牛膝,故宣通胸胁气滞,引血下行之力较好,主治胸中瘀阻之证;通窍活血汤配有通阳开窍的麝香、老葱、生姜等,故辛香通窍作用较好,主治瘀阻头面之证;膈下逐瘀汤配有香附、延胡索、乌药、枳壳等疏肝行气止痛药,故行气止痛作用较好,主治瘀阻膈下,肝郁气滞之两胁及腹中胀痛;少腹逐瘀汤配有温里祛寒之小茴香、官桂、干姜,故温经止痛作用较优,主治血瘀少腹、月经不调、痛经等;身痛逐瘀汤配有通络宣痹止痛之秦艽、羌活、地龙等,故多用于瘀血痹阻经络所致的肢体痹痛或周身疼痛等,临床可合理选用。
#真相来了# #大家 健康 超能团# #中医来了#@大家 健康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882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三叉神经痛的中医辨证治疗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