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女,17岁,四川名山县城关镇居民。
1975年4月6日初诊。
其母代述:病人咳嗽已三年,前两年不甚厉害,未引起注意。近一年以来,咳嗽加剧,才去某医院治疗,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认为进一步发展即为肺气肿、肺心病,因而感到问题严重,特来求治。
检查:诊脉沉而有力,舌质红,无苔,形瘦,咳时喉间干痒,痒则必咳,咳甚则汗出而胸胁引痛,少痰,若遇感冒,则咳嗽更剧。平时大便干燥难解,常引起痔疮出血。嗜食辛辣厚味及油炸煎炒之物,特别嗜食海椒。
辨证:肺肾阴亏。
治法:养阴生津,肺肾并治。
处方:沙参麦冬汤加减
沙参15克 麦门冬24克 桑叶9克 生地黄31克 玄参31克 百合15克 款冬花9克 橘络6克 旋复花6克 紫菀15克 甘草3克 黄芩9克
二剂
4月9日二诊:病入服上方二剂后,喉痒减轻,因而咳的次数有所减少,胸胁痛亦减,大便已较前易解。但慢性病宜以丸药缓图之,上次用汤剂,意在侦察病情,既见小效,当在原方基础上,加以调整,使之更加切合病况,研末蜜丸,长服取效。并嘱其戒食辛辣香燥之物。
处方:沙参麦冬汤加减
沙参31克 麦门冬31克 百合62克 款冬花31克 玉竹62克 生地黄62克 玄参62克 黄芪31克 枸杞31克 贝母31克 五味子31克 杏仁31克 紫菀31克
上药共碾细末,用鲜枇杷叶(刷去毛)500克,熬浓汁加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日早晚各服一丸,感冒停服,感冒愈后续服。
病人服三剂后,咳嗽完全停止,大便通畅,胸胁痛亦消失,因去贝母、紫菀,加黄芪93克,杯山药62克,神曲31克,再服二剂。1979年5月,其母因病来我处就诊,说其女咳嗽愈后,迄今将近四年未见复发,且身体长好,也未患其他疾病,注意忌食辛辣香燥之物。现已作人民教师。
按:病人脉沉有力,沉为在里,有力属实。舌质红为营分有热。咳时喉间干痒,痰少咳艰,乃肺阴不足,肺燥有火。肺阴虚,金不生水,以致肾阴亦虚。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阴亦亏。胸胁为足厥阴之分野,故咳时胸胁引痛。阴损及阳,表气不固,故咳甚则汗出,而近半年来容易感冒。由是观之,病者属于肺肾阴亏,虚中有实,故在治疗上用养阴生津,肺肾并治,兼顾其实的办法。方中沙参、麦门冬、百合、桑叶清补肺阴,生地黄、玄参补肾阴,配伍麦门冬,即为增液汤,有润肠通便之功。百合配款冬花,为百花丸,乃治慢性咳嗽之良药。加紫菀之温润,则止咳之力更著。黄芩清肺、肝之火,橘络、旋复通络止痛,祛痰止咳。药既中的,即在原方基础上,加黄芪补气固表止汗;加玉竹之润,补阴之中兼以补阳;加枸杞、五味子增强固肾之力,且五味子功能敛肺止咳;加杏仁降肺止咳祛痰,既协助增液汤通润大便,又协助百花丸祛痰止咳;川贝母润肺化痰且能清热。药切病机,故三剂而咳嗽止,因去贝母、紫菀。此时阴亏现象基本恢复,故加重黄芪用量,同时加用补脾胃、益肺肾、气阴双补的山药,并加神曲运化药力。病人久咳能够治愈,四年未复发,药物的作用只是因素之一,而病家能遵医嘱认真戒除有害的饮食习惯,则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本文摘自《中国当代中医专家临床经验荟萃 4 疑难杂病治验录》
相关文章:
沙参麦冬汤方解及加减应用
沙参和麦冬都是十分有营养价值的药材,用来煲汤是非常好喝的,平时在家煲鸡汤或者老鸭汤的时候,其实都可以放一些进去,对我们身体很好。
沙参麦冬汤的做法
材料:净老鸭500g,瘦猪肉200g,玉竹,桂圆肉,陈皮各10g,沙参50g,麦冬20g,老姜1块
做法:
1、净老鸭和瘦猪肉分别切成3cm见方的块。
2、玉竹、沙参、麦冬、桂圆肉、陈皮用冷水浸泡10分钟后取出。
3、老鸭和瘦猪肉放入汤煲中,加入足量的冷水大火烧至将开,调成小火,用汤勺撇去浮沫,放入老姜、玉竹、沙参、麦冬、桂圆肉和陈皮后加盖,用中火煲煮2小时,食用时调入盐即可。
沙参麦冬汤适合什么人喝
1.如果是怀孕的孕妇,经常喝可以增加自己和宝宝的营养;
2.如果是老年人,经常喝,可以补充体内的蛋白质,增加身体的抵抗力;
3.如果是上班族,身体日趋渐弱,也可以多喝一些,清肠润肺,排毒养颜,给美好的生命增添一份新的活力;
4.如果您属于脾虚内湿的人,也可以多喝一些,这样也可以帮忙去湿健脾。
沙参麦冬汤的功效
沙参具有养阴清肺、祛痰止咳等功效,适用于治疗肺热燥咳、虚劳久咳、咽干喉痛等症。沙参由于含有的成分不同,分为南沙参和北沙参。在功效上,南北沙参略有区别,北沙参偏于清肺热祛痰,适于风热感冒、肺燥。现代医学研究指出,南沙参祛痰、强心作用较明显,南沙参有加强呼吸、升高血压作用。
沙参用于治疗阴虚肺燥有热之干咳少痰、咳血或咽干喑哑,以及胃阴虚有热之口干多饮。但是有一些禁忌:风寒咳嗽禁服,脏腑无实热,肺虚寒客之作嗽者勿服。
沙参如何挑选
呈圆锥形或圆柱形,略弯曲,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顶端有一至数个芦头,根上部多有深陷黄纹呈断续环状,并有残留的粗皮,下部有纵纹及纵沟。体轻质松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有裂隙。无臭,味微甘。以粗细均匀、肥壮、色白者为佳。
干咳是临床肺系疾病常见症状之一,病因复杂,病情顽固,治疗颇为棘手。近年的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慢性持续性咳嗽都可做出病因学诊断,我们根据干咳的发病时间以及证候学特点,针对病因进行特异性中西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就干咳因理证治探讨如下。 燥邪犯肺 肺失宣降 此型常见于感染后咳嗽早期,每年多于秋季发病。盖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喜清肃而不耐寒热。秋季燥令,燥邪侵犯肺系,影响肺之宣发、肃降功能并灼伤肺津,遂发是证。临床表现为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伴咽干、喉痒、鼻燥、口渴,舌红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治宜解表清肺,润燥止咳。方选桑杏汤加减,药如:桑叶、桑白皮、杏仁、南沙参、炙杷叶、大贝母、山栀子、淡豆豉、薄荷、芦根等。若患者鼻塞、恶风、咽痒等症状突出者,可酌加苏叶、蝉衣、白僵蚕等疏风宣肺止咳。 阴虚肺燥 清肃失司 此类证候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变异型哮喘、肺结核或肺癌等病,临床当作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亦可见于长期服用清热解毒或抗生素治疗后的病人,肺阴亏耗,津液不足,阴虚火旺,虚热内生。临床表现为干咳无痰,昼轻夜重,持续不已;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或痰中挟血,伴有口干咽燥,手足心热,消瘦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法宜养阴润肺,清燥止咳。方选沙参麦冬汤合清燥救肺汤加减,药如沙参、玄参、麦冬、玉竹、百合、五味子、炙杷叶、浙贝母、桑叶、桑白皮等。若见手足心热,夜寐盗汗者加知母、地骨皮;口干咽燥,痰中挟血者,酌加芦根、白茅根。 肝郁气滞 津聚痰凝 此类证候多见于喉源性咳嗽,其主要症状以干咳为主,或呛咳少痰,伴有咽痒如蚁行及异物痰黏喉梗之不适感,咽痒即咳,咳声连连,迁延不愈,口干舌燥,胸胁胀满甚或隐隐作痛,情志不畅易诱发或加剧,舌淡红,苔薄白(腻),脉弦。证属肝气郁结,津聚痰凝,气机不利,上逆作咳。治以疏肝解郁,理气降逆。方选四逆散合泻白散加减,药如柴胡、白芍、枳壳、厚朴、苏子、桑白皮、地骨皮、玉蝴蝶、浙贝母、桔梗等。若见胁肋隐痛明显者,酌加川楝子、元胡;咽干咽痛明显者,酌加黄芩、射干;抑郁不舒,烦躁不安者,酌加知母、丹皮、山栀子。 肝胃不和 气机上逆 此类证候多与胃-食道反流有关,患者食道24小时pH监测阳性。临床表现为干咳少痰,呛咳不已,易于夜间发作,常伴烧心泛酸,进食后尤甚,两胁不舒,夜寐不安,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析其病因病机,乃原发于胃,后传于肺,涉及肝气。证属肝胃不和,气机升降失调,肺气上逆。本病论治,当以肺为标,肝胃为本;止咳为标,降逆为本。故治以疏肝和胃,降逆止咳。方选旋复代赭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减,药如旋复花、代赭石、清半夏、厚朴、苏子、郁金、炙杷叶、苦杏仁、黄连、吴茱萸、乌贼骨等。 肝阴亏虚 风摇钟鸣 此型常见于咳嗽变异型哮喘,多于春季发病。临床多表现为咳嗽反复发作或持续不断,常在夜间或晨起发作或加剧,以干咳为主,时有少量白粘痰,偶伴喘息、胸闷,胁肋隐痛,咽干口渴,舌红少苔,脉弦细。患者多为过敏素质,既往常有个人过敏史或患有过敏性疾病,如荨麻疹、湿疹等。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舒张试验阳性。辨证属于肝之阴血亏虚,血燥生风,阴虚风动,内风上扰,摇钟而鸣。治宜柔肝熄风,肃肺降逆,方选过敏煎加味,药如乌梅、五味子、柴胡、防风、白芍、钩藤、地龙、山萸肉、代赭石、前胡、甘草等。 综上所述,干咳作为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的一个症状,其病因多端,涉及脏腑多种,病情严重度不等,治疗反应不一,故在诊治过程中,当细究其病因病机,辨别所累脏腑病位,分清标本虚实,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进行针对性、特异性治疗,这样才能切中肯綮,效如桴鼓。
你可能是因为肺燥引起的,推荐偏方治疗 (1)川贝母12g,雪梨2个,猪肺250g,冰糖少许。将川贝母洗净,雪梨去皮洗净切成数块,猪肺洗净,挤去泡沫,切成片。将川贝母、雪梨、猪肺一起放入砂锅内,加冰糖少许,清水适量,置文火上熬煮3小时后即成。服用时吃梨、肺,饮汤。
此方适应于肺结核的干咳、咳嗽、咳血,以及老人干咳无痰、一般人的燥热咳嗽、口干痰黄等症,具有除痰、润肺、补肺的功效。
(2)银耳10~12g,冰糖适量。将银耳一朵一朵洗净,放入碗中用冷开水浸泡,水应浸过银耳,浸泡1小时,待其发胀后,拣去杂物。将浸泡后的银耳,再加冷开水和冰糖适量,放入碗中。将碗放入蒸锅内,隔水蒸炖2~3小时。服用时,饮汤、食银耳。
此方适应于秋冬燥咳、干咳无痰、咽干口燥,肺结核咳嗽痰中带血、虚热口渴等症,有滋阴润肺、生津止咳的功效,也是体质虚弱者的滋补品。
(3)丝瓜花10g,蜂蜜15g。将丝瓜花洗净,放入茶盅内,加开水冲泡,然后上盖浸泡10分钟后倒入蜂蜜,搅匀即成。服用时拣去丝瓜花不用,趁热饮用,每日三次。
此方适用于肺热型支气管炎,咳吐黄痰、喘息、胸痛、口燥等症,具有清肺平喘之功效。
(4)甜杏仁250g,核桃仁250g,蜂蜜500g,白糖适量。将甜杏仁洗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烧沸,后用文火煎熬1小时。将核桃仁切碎,倒入盛白糖的锅内,待稠粘时,加入蜂蜜,搅匀,再烧沸,即成。将蜜饯双仁放入糖罐内备用。食用时,每次3g,每日2次。
目录1拼音2处方3功能主治4沙参麦冬汤的用法用量5摘录附:1古籍中的沙参麦冬汤 1拼音 shā shēn mài dōng tāng
2处方沙参9克 玉竹6克 生甘草3克 冬桑叶4.5克 麦冬9克 生扁豆4.5克 花粉4.5克
3功能主治清养肺胃,生津润燥。治燥伤肺胃阴分,津液亏损,咽干口渴,干咳痰少而粘,或发热,脉细数,舌红少苔者。
4沙参麦冬汤的用法用量用水1升,煮取400毫升,日服二次。
久热久咳者,加地骨皮9克。
5摘录《温病条辨》卷一
古籍中的沙参麦冬汤 《温病条辨》:[卷一·上焦篇]秋燥 饮方(见前)五六、燥伤肺胃阴分,或热或咳者,沙参麦冬汤主之。此条较上二条,则病深一层矣,故以甘寒救...
《医学摘粹》:[杂证要法表证类]燥证 冬、生地、丹皮。肺热甚,加黄芩。渴加天花粉。沙参麦冬汤沙参(三钱)玉竹(二钱)甘草(一钱)桑叶(二...
《医学摘粹》:[杂病证方歌括表证类]燥证 荷杏菊翘桑,苇根桔梗兼甘草,内热驱除是妙方。沙参麦冬汤(证附)咳嗽原因燥热侵,治宜桑叶合沙参,麦甘...
《重订广温热论》:[第二卷验方妙用]和解法 又如加减甘露饮(樊师验方)之用茵陈、芩、枳,沙参麦冬汤(王孟英验方)之重用冬瓜皮、子之类,皆能清理...
《内经药瀹》:[卷五]六化下
南沙参为桔梗科植物轮叶沙参或沙参的根。主产于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趁鲜刮去粗皮洗后干燥,切厚片或短段生用。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沙参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哦。
沙参的功效和作用
镇咳、祛痰。
轮叶沙参煎剂对家兔有祛痰效果,但较紫菀为弱,持续时问较长。南沙参所含β谷甾醇、棕榈酰-β-谷甾醇有镇咳、祛痰、平喘和消炎作用,这些作用与所含皁苷也有关。
调节免疫。
沙参可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抑制体液免疫。具有调节免疫平衡的功能。沙参也可提高淋巴细胞转换率。
抗真菌作用。
沙参水浸剂1:2在试管内对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等面板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润肺养胃。
用于肺阴虚较轻,而燥热咳嗽,虚劳久咳,痰粘不易咯出等,有养肺阴、清肺热和祛痰之效。
清热养阴。
用于热病后气液不足或脾胃虚弱之证。如<温病条辨>沙参麦冬汤。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的沙参浸剂对离体蟾蜍心脏有明显的强心作用, 能使离体心的振幅增大,给麻醉兔静脉注射,能使其血压稍微上升、呼吸加强;切断迷走神经, 此作用依然存在.
治胃阴虚证。
本品又能养胃阴,生津止渴,并清胃热。适用于胃阴虚有热之口燥咽干、大便秘结、舌红少津及饥不欲食、呕吐等证。本品养胃阴、清胃热之力亦不及北沙参。但本品兼能补益脾气,对于胃阴脾气俱虚之证,有气阴双补之效,对热病后期,气阴两虚两余热未清不受温补者,尤为适宜。多与玉竹、麦冬、生地等养胃阴、清胃热之品配伍,如益胃汤《温病条辨》。
沙参禁忌:风寒咳嗽禁服。
1.《本草经集注》:`恶防己,反藜芦。
2.《本草经疏》:`脏腑无实热,肺虚寒客之作嗽者,勿服。
沙参的附方
治燥伤肺卫阴分,或热或咳者:
沙参三钱,玉竹二钱,生甘草一钱,冬桑叶一钱五分,麦冬三钱,生扁豆一钱五分,花粉一钱五分,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久热久咳者,加地骨皮三钱。《温病条辨》沙参麦冬汤
治肺热咳嗽:
沙参半两,水煎服之。《卫生易简方》
治失血后脉微手足厥冷之症:
杏叶沙参,浓煎频频而少少饮服。《成都中草药》
治赤白带下,皆因七情内伤,或下元虚冷:
米饮调沙参末服。《证治要诀》
治产后无乳:
杏叶沙参根四钱。煮猪肉食。《湖南药物志》
治虚火牙痛:
杏叶沙参根五钱至二两。煮鸡蛋服。《湖南药物志》
治慢性支气管炎,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
南沙参9克,麦冬10克,杏仁9克,川贝母9克,批把叶9克。每日1 剂,水煎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8820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