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当归拈痛汤(拈痛汤)方歌,有哪些作业和功效

健康生活 2023-09-20 15:50:45

当归拈痛汤(拈痛汤)

出自《医学启源》

【组成】 羌活半两(15g) 防风三钱(9g) 升麻一钱(3g) 葛根二钱(6g) 白术一钱(3g) 苍术三钱(9g) 当归身三钱(9g) 人参二钱(6g) 甘草五钱(15g) 苦参酒浸 二钱(6g) 黄芩炒 一钱(3g) 知母酒洗 三钱(9g) 茵陈酒炒 五钱(15g) 猪苓三钱(9g) 泽泻三钱(9g)

【用法】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一两(30g),水二盏半,先以水拌湿,候少时,煎至一盏,去滓温服。待少时,美膳压之(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利湿清热,疏风止痛。

【主治】 湿热相搏,外受风邪证。遍身肢节烦痛,或肩背沉重,或脚气肿痛,脚膝生疮,舌苔白腻微黄,脉弦数。

【方歌】当归拈痛羌防升,猪泽茵陈芩葛人,二术苦参知母草,疮疡湿热服皆应。

【方解】 本方所治证候乃因湿热内蕴,复感风邪,或风湿化热而致风湿热三邪合而为患者,但以湿邪偏重为其特点。风湿热邪留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故遍身肢节烦痛,且湿邪偏胜,其性重浊,故肩背沉重;湿热下注,则脚气肿痛,脚膝生疮;舌苔白腻微黄、脉弦数,乃湿热内蕴之征。治疗宜以祛湿为主,辅以清热疏风止痛。方中重用羌活、茵陈为君。羌活辛散祛风,苦燥胜湿,且善通痹止痛;茵陈善能清热利湿,《本草拾遗》尚言其能“通关节,去滞热”,两药相合,共成祛湿疏风,清热止痛之功。臣以猪苓、泽泻,利水渗湿;黄芩、苦参清热燥湿;防风、升麻、葛根解表疏风。以上臣药七味,分别从除湿、疏风、清热三方面助君药之力。佐以白术、苍术燥湿健脾,以运化水湿邪气。本证湿邪偏胜,所用诸除湿药性多苦燥,易伤及气血阴津,故佐以人参、当归,益气养血;知母清热养阴,能防诸苦燥药物伤阴,使祛邪不伤正。使以炙甘草调和诸药。本方的配伍特点是,发散风湿与利湿清热相配,表里同治;苦燥渗利佐以补气养血,邪正兼顾。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风湿热痹及湿热脚气属湿邪偏重之常用方。以肢节沉重肿痛,舌苔白腻微黄,脉数为证治要点。

2.加减法:若脚膝肿甚,可加防己、木瓜以祛湿消肿;若身痛甚者,可加姜黄、海桐皮以活血通络止痛。

3.现代运用: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属湿热内蕴而兼风湿表证者。

 【附方】

宣痹汤(《温病条辨》) 防己五钱(15g) 杏仁五钱(15g) 滑石五钱(15g) 连翘三钱(9g) 山栀三钱(9g) 薏苡五钱(15g) 半夏醋炒三钱(9g) 晚蚕沙三钱(9g) 赤小豆皮三钱(9g)乃五谷中之赤小豆,味酸肉赤,凉水浸取皮用。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温三服。痛甚者加片子姜黄二钱(6g),海桐皮三钱(9g) 功用:清热祛湿,通络止痛。主治:湿热痹证。湿聚热蒸,蕴于经络,寒战热炽,骨骱烦疼,面目萎黄,舌色灰滞。

当归拈痛汤与宣痹汤均为治疗湿热痹证之常用方。前者利湿清热而兼能疏风,故适于湿热痹证而兼风湿表证者;后者利湿与清热并重,且能通络止痛,故主治湿热阻于经络之湿热痹证。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医学启源》卷下:“治湿热为病,肢节烦痛,肩背沉重,胸膈不利,遍身疼,下注于胫,肿痛不可忍。”

 2.方论选录

汪昂《医方集解·利湿之剂》:“此足太阳、阳明药也。原文曰,羌活透关节,防风散风湿为君。升葛味薄引而上行,苦以发之;白术甘温和平,苍术辛温雄壮,健脾燥湿为臣。湿热相合,肢节烦痛,苦参、黄芩、知母、茵陈,苦寒以泄之,酒炒以为因用;血壅不流则为痛,当归辛温以散之;人参、甘草,甘温补养正气,使苦寒不伤脾胃;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猪苓、泽泻,甘淡咸平,导其留饮为佐。上下分消其湿,使壅滞得宣通也。”

 【临床报道】

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痛风20例,治愈3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侯臻,等.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痛风20例报道。甘肃中医 2001;14(6):30]徐氏用本方加减治疗湿热痹证24例,结果:治愈11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2例。[徐心仁.当归拈痛汤治疗湿热痹24例。四川中医 1986;4(1):44]

经方有感

由于自己本来有痛风,所以在自学中医的过程中,对治疗痛风及有关疾病的医案及方剂特别关注。其中,自己真正实践的方剂有两个,一个是伤寒论中的甘草附子汤,另一个就是李东桓的当归拈痛汤。

关于甘草附子汤,药材不多,就四味,炮附子、桂枝、白术、甘草。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治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 。按照症状来看,基本跟现在的痛风一致。在初学中医时,我也曾经考究了一段时间,究竟甘草附子汤治疗的是否就是以前的痛风呢?但是网上说法多,有的说是,有的又说不尽是。当然,后来自己实践过,在痛风发作的时候喝了两剂,感觉没什么效果。经过这次实践,天真的我以为经方只是针对那个时的证,对现在的人没多大效果。当然后来就啪啪打脸了。

当归拈痛汤,药味很多。这个也是后世诟病李东桓的主要地方,说他用药味太多太杂,当然这个小瑕疵并不能影响他创立的脾胃论对中医的指导贡献。改方剂为祛湿剂,具有利湿清热,疏风止痛之功效。主治湿热相搏,外受风邪证。遍身肢节烦痛,或肩背沉重,或脚气肿痛,脚膝生疮,舌苔白腻微黄,脉弦数。临床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属湿热内蕴而兼风湿表证者。有部分人认为这个症状就是古时候的痛风,加上记载这个方剂的医案的患者就是肥胖,爱喝酒,脾胃虚弱的典型,这个跟绝大部分痛风患者的特征相吻合。这个我也实践过,对我来说好像有点效果,但是不是很明显,经常要喝两、三剂才有效果,但是并不能完全的止痛,只能缓解。

当然,在看过脾胃论以后,根据相关的调理脾胃的方法,的确让自己身体状况有很大改善,虽然并不能根治痛风,但是发作频率已经降低几个倍数了。这已经让我很满足了。而且,自己脾胃改善后,很多不良的症状都明显改善,大肚子没了,精神好了,不再那么嗜睡,不再暴饮暴食,还有一饿肚子,就手震狂出冷汗的症状也改善了很多。当然还有很多,我这里只是强调一下脾胃为后天之本的重要性。

真正让我啪啪打脸的是听了倪海厦的《人纪》中伤寒论的部分,其中关于甘草附子汤的讲述,他讲到了他临床的细节。刚好碰上了痛风发作,就再按照倪师的教导实践一下咯。结果,一剂下去,效果明显。当然因为喝中药之前我吃了止痛药(这里请大家注意,吃不同的药请中间请间隔至少2小时),所以我以为是止痛药的效果。晚上感觉脚已经明显好很多了,于是再喝一剂,是不是真有效果,明日便知道。结果很惊喜。这个结果在让自己在惊喜之余,也啪啪打脸,让我真正体会到经方的神奇。

希望我真的找到了,可以根治自己痛风的方法。(以上只是本人经验分享,不构成任何用药建议,有病症请大家还是到正规医院就诊)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8984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