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甘遂半夏汤临床运用医案

生活百事通 2023-09-21 12:03:06

功效:攻逐水饮,散结除癖。

方药组成:甘遂大者3块,半夏12枚(以水1升,煮取0.5升,去滓),芍药5枚,甘草如指大1枚。

服法与禁忌:上4味,以水2升,煮取0.5升,去滓,以蜜0.5升和药汁煎服8合,顿服之。

经方方论

方中甘遂攻逐水饮,性猛效峻;半夏消痞散满,温化痰饮;配芍药、甘草和白蜜,甘缓和中,以解遂夏之毒;甘草配甘遂乃相反之用,相击相成,激泼留饮得以尽除。

经方新用

●甘遂半夏汤配葶苈子10g,百部20g,蟾蜍10g,蜈蚣2条,治疗结核性渗出型胸膜炎。

●甘遂半夏汤配桂枝12g,麻黄5g,葶苈子10g,桑皮30g,杏仁12g,地龙20g,治疗留饮聚肺之咳喘。

●甘遂半夏汤配桃仁12g,水蛭10g,大黄9g,百部30g,干蟾10g,治疗结核性腹膜炎伴发腹水者。

医案举例

例l 患者,男,47岁。患渗出性胸膜炎,症见咳唾胁痛,潮热盗汗,消瘦乏力,呼吸气短,头晕心悸,食欲不佳,时有呕感。听诊:右肺下野呼吸音低,右胁叩呈浊音。胸透:右膈角消失,有弥漫阴影。刻诊:颧红娇嫩,形体薄弱,舌红少苔,脉象细数。辨证:阴虚劳瘵,胁下留饮。治拟:甘遂半夏汤去甘草加百部20g,功劳叶30g,沙参30g,天麦冬各15g,葶苈子10g,大枣10枚,桃杏仁各10g,蟾蜍10g,2个月后留饮消失,但阴虚体质尚欠恢复,后以麦味地黄丸养阴益肺,遂愈。

例2 患者,女,39岁,患结核性腹膜炎。表现以腰腹膨胀,如囊裹水,腰周刺痛,午后为重,傍晚低热,气短乏力,曾患肺及肠系膜结核,血沉和胸片检查已被确诊。证属阴虚劳瘵,腹膜积水;治宜抗痨杀虫,破积行水;处方甘遂半夏汤加大黄9g,水蛭10g,桃仁10g,水红花子30g,百部20g,蟾蜍10g,天麦冬各15g,阿胶15g(烊化),治疗3个月病愈。

金匮要略偶感病脉证并治第十二-水饮的治疗

#金匮要略#

水饮的治疗本质上还是以利水为主,当然除了溢饮需要发汗,大部分是用温药,但是也有部分是需要用苦寒的,主要原因是伴有热症,或者是郁久化热。如果重症,有部分是可以使水气从大小便走的。所以从小便虽然是主要途径,但是从汗液、从大便也同样是途径,甚至用催吐的方法从口而处也是一个不常用的途径。水饮治疗的方剂有共同之处,有时候痰饮悬饮支饮可能用的一个方。

21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

22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

芫花(熬) 甘遂 大戟各等分。右三味,捣筛,以水一升五合,先煮肥大枣十枚,取九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赢人服半钱,平旦温服之;不下者,明日更加半钱。得快下后,糜粥自养。

32咳家,其脉弦,为有水,十枣汤主之。

33夫有支饮家,咳烦,胸中痛者,不卒死,至一百日或一岁,宜十枣汤。

脉沉在里,弦者痛也,悬饮多有明显得疼痛,治疗用十枣汤,芫花、甘遂、大戟逐水,大枣缓急。和甘遂半夏汤有异曲同工之用,都有峻药利水,用蜜和大枣来缓中补虚,一般来说留饮用药较猛,而水饮变动时用药较缓。十枣汤是用来救急的,支饮和悬饮重症都可以用它,本质上支饮和悬饮都是要利水,而且是要快速利水,所以都用这个方剂。

23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大青龙汤:麻黄六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杏仁四十个(去皮尖)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 石膏如鸡子大(碎)

小青龙汤:麻黄三两(去节) 芍药三两 五味子半升 干姜三两 甘草三两(炙)细辛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半夏半升(洗)

溢饮就是饮溢皮下,所以用发汗的方法,大小青龙汤都可以治疗,关键也是用温药。大青龙是用了麻黄汤倍麻黄加石膏,所以用于治疗外邪内有郁热或者表现为发热的患者。小青龙用是用温药的典型代表,用于溢饮也用于外邪内饮的支饮病症。用麻黄桂枝发汗,用干姜细辛温肺温胃,用芍药五味子甘草补中收敛。用半夏燥湿化痰。用法严谨而且法度分明。


24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

木防己汤:木防已三两 石膏十二枚(鸡子大) 桂枝二两 人参四两

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木防已二两 桂枝二两 人参四两 芒硝三合 茯苓四两

膈间支饮,当用温药利水,但是用了吐下后反伤胃气。水饮内停会加重,病程已久,郁而化热,所以用木防已利水,桂枝温阳,石膏清热,人参益气。治疗胃气虚有支饮得患者,虚证就好了,但是又复发,说明心下痞坚可能还是有肠燥便秘,不单纯是水饮停滞所导致,因此不再用石膏清热,而是用芒硝泻下润燥,同时加用茯苓利水。本证的辨证难点就是喘满的由来,大家都知道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肺气不降而喘满,大家最容易的想到的方法是先攻下降胃气,自然肺气就降了。但是实际上本方是由于水饮内停引起的,所以心下痞硬,不能用吐下的方法解决。用了木防己汤又复发了,有可能是既有水饮又有便秘,需要两者同用。

29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己椒苈黄丸主之。

防己 椒目 葶苈(熬)大黄各一两

本处的肠间有水气和痰饮的水走肠间不太一样,首先腹满,说明病位在腹,不在胃,口舌干燥,说明有热,而且是胃肠有热,所以用大黄泻下清热,防己利水,椒目 苦辛,寒也是利水消肿平喘之药,葶苈子同样也是苦寒泻肺,所以本方不用温药利水,而是用苦寒药利水消肿清热泻下。治疗的是大小便不利,胃肠有热的患者,可以使水从大小便出,最常见是用于腹水大便不通的人群。那本方和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 区别是什么呢?首先本方用于实证,而后者用于虚实夹杂。其次本方以腹满为主症,而后者以喘满心下痞为主症,所以病位也不太一样。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pianfang/9151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