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 季节养生 >> 秋季养生

警惕秋季最常出现的6种疾病

佚名 2024-03-09 07:23:14

警惕秋季最常出现的6种疾病

关节炎

进入秋季,一方面暑湿蒸腾,另一方面又寒意袭人,极易发生外寒内湿的关节痛症。因此患者应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大汗后不宜立即接触冷水或用冷水洗澡。有关节炎症病史者,可选猪蹄炖海风藤、木瓜鸡蛋酒等药膳,以祛风通络、化湿止痛,还可用当归、鸡血藤、桂枝、杜仲等煎汤药浴,对防止关节痛发作有积极治疗作用。

皮肤感染

秋季皮肤易被病源寄生虫和蚊虫叮咬,出现红肿且奇痒,搔抓后可继发细菌感染,出现脓疱疮(疹)等。所以被蚊虫叮咬之后切不可抓搔,可涂抹风油精、清凉油消肿止痒。

气管炎

秋季是慢性气管炎的高发期,它对气候的变化较敏感,且适应性差,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发病,因此要针对气管炎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特点,积极配合治疗。秋季草枯叶落,空气中过敏物较多,这也是诱发气管炎的病因之一。故应避免与过敏原接触。另外良好情绪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还要注意改善居室环境,空气要流通,没有烟尘污染。

肺炎秋燥症

入秋时节,因湿度降低而出现秋燥,而秋燥对人体危害最大的部位是肺部,表现为咽干口燥、鼻炎鼻痒、便秘等。因此,应积极加强锻炼,增强肺功能,预防肺炎的发生。饮食方面调养也是一种积极的因素,应少吃辛辣食物,多吃养阴润肺的食物,如梨、萝卜等。

感冒

秋季气候忽热忽凉,是伤风感冒的多发季节。因此,要遵循“耐寒锻炼从初秋开始”的规律,注意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运动锻炼对增强体质、减少感冒也很有帮助。

胃病复发

每到秋季,人体受到冷空气的刺激,血液中的组胺酸增多,胃酸分泌增加,胃肠易发生痉挛性收缩,这是由于自身的抵抗力和对气候适应性下降所致。此外,由于气候转凉,人们的食欲随之旺盛,使胃肠功能的负担加重,导致胃病的复发。此类病人除了注意保暖之外,应当进行体育锻炼,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减少发病机会,还要注意膳食合理,少吃多餐,定时定量,戒烟禁酒,以增强胃肠的适应力。

秋季常见传染病、多发病有哪些

秋季常见传染病防治保健 秋季常见传染病防治⒈ 进行预防接种,提高免疫水平⒉做好个人卫生和消毒工作⒊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蚊、蝇、鼠、蟑螂等害虫⒋接触过传染病的用品和居室均应严格消毒⒌对传染病人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核心提示: 秋季气温变化比较大,初秋时,气温较高,即“秋老虎”天,同时雨水较多,一些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高发,甚至可能爆发流行;到了晚秋,气温逐渐下降,风大干燥,这时是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因此,秋季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一般秋季常见传染病可分为三大类: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 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轮状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等。这类传染病经“粪-口”途径传播,是“吃进去”的传染病,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饮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经过恰当的处理,吃进去后发病。 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感、军团菌病、肺结核等。这类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是“吸进去”的传染病。细菌或病毒可直接通过空气传播,或通过灰尘中细菌或病毒的飞沫核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发病。 常见的虫媒传染病有乙脑、疟疾、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等。这类传染病是通过一些昆虫媒介,如蚊、螨、虱子、跳蚤等叮咬人体后传播,是“叮咬传播”的传染病,昆虫先叮咬病人,然后再叮咬健康人,同时将细菌或病毒传入健康人的体内导致发病。肠道传染病 霍乱由霍乱弧菌感染引起。主要症状为突然剧烈腹泻,继之呕吐,多无腹痛,一般无发热,或低热。腹泻每日10余次至数10次,甚至大便从肛门直流而出,难以计数。大便初为黄色稀便,迅速变为“米泔水”样或无色透明水样,少数重症患者可有洗肉水样便。呕吐一般为喷射性、连续性,呕吐物初为胃内食物残渣,继之呈“米泔水”样或清水样。病人很快导致脱水。出现“霍乱面容”,眼眶下陷,两颊深凹,口唇干燥,神志淡漠甚至不清等。 伤寒、副伤寒由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感染引起,主要症状是高热不退、头痛、腹泻或便秘、腹胀、出玫瑰疹等,严重者可引起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 痢疾分为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两种。细菌性痢疾由痢疾杆菌感染引起,主要症状有高热、腹痛、腹泻,大便初为水样或黄色糊状,后转为粘液脓血便,并伴有里急后重等。严重者可出现惊厥、昏迷、休克等中毒型痢疾表现,中毒型痢疾一般儿童常见。阿米巴痢疾是由溶组织阿米巴感染引起。典型患者可有低热,腹泻,腹泻每天约10次左右,大便带血和粘液,呈枣红色,具腐败腥臭味。 轮状病毒性肠炎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同时可以引起成人腹泻。症状包括发烧、呕吐、腹痛以及无血色水样腹泻,腹泻物为白色米汤样或黄绿色蛋花样稀水便,有恶臭,不含血或黏液。防治措施把好“病从口入关”,做好“三管一灭”,加强自身防护: 管好饮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吃苍蝇叮爬过的食物;不暴饮暴食;饭前便后洗手;隔夜的饭菜和买回来的熟食要重新煮沸;餐具、食物要防蝇;餐具要煮沸消毒;生熟刀板要分开;生食瓜果蔬菜要洗涤消毒;杜绝生吃水产品。从事餐饮业、保姆等工作的人员应定期体检。在采购食品时,应选择新鲜食物,病死的家禽、家畜、不新鲜的水产品不要购买。罐头食品出现鼓起,色香味改变的情况,应经煮沸后丢弃,不可用来喂饲家畜。 管好水源自来水要按规定消毒;不喝生水;不到被污染的河、塘水中取水、洗澡;不在河边洗刷肠道传染病患者的衣服、用具和便桶;防止粪便、农药、脏水污染水源。管好粪便不随地大小便。病人的呕吐物和排泄物未经消毒,不得乱倒。消灭苍蝇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消除和控制苍蝇孳生地;采取各种措施消灭苍蝇、蟑螂、老鼠。 加强个人防护了解肠道传染病的相关知识。充足的睡眠和丰富的营养可增强体力;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助于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适当进食蒜、醋可预防胃肠道传染病。 感染肠道传染病应立即上医院就诊,不要胡乱用药,特别是不能自行使用抗菌素进行不规范治疗。防止耐药性的产生,某些肠道传染病抗生素的不当使用,甚至可导致生命危险。 由于可能感染上具有强烈传染性的肠道传染病,因此,第一次就诊时应选择肠道门诊就诊;在治疗期间应遵医嘱,不能到处乱跑,以免呕吐物或排泄物污染环境。发现周围有肠道传染病病人,应立即建议其到医院隔离治疗,并报告当地疾控部门,以便做好疫点消毒工作。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容易造成暴发性流行或世界性大流行。表现为全身症状较重而呼吸症状较轻。开始表现为畏寒、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同时患者感觉头痛、全身酸痛、软弱无力,且常感眼干、咽干、轻度咽痛。部分病人可有喷嚏、流涕、鼻塞。有时可见胃肠道症状,加恶心、呕吐、腹泻等。 军团菌病军团菌病是由嗜肺军团杆菌引起的一种以肺炎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常呈暴发流行。主要表现为乏力、肌痛、头痛和高热寒颤。痰量少,粘性,可带血,一般不呈脓性。也可有恶心、呕吐和水样腹泻。严重者有神经精神症状。如感觉迟钝、谵妄,并可出现呼吸衰竭和休克。嗜肺军团杆菌常藏匿于空调冷却器(塔)、热水管道、淋浴喷头等处,并以气溶胶的形式传染人。 肺结核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所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表现为午后低热、盗汗、食欲不振、乏力和消瘦等。同时出现一些呼吸道表现,如咳嗽咯痰、咯血、胸痛及气急,肺尖部可听到湿□音。预防措施●早期发现病人,及时隔离和治疗病人;●室内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经常做好空调冷却器(塔)、热水管道、淋浴喷头的保洁。●讲究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日用品常进行日照消毒和适当处理;●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到公共场所应戴口罩,少到人口密集的地方。减少集会。●可进行疫苗的接种:如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流感。虫媒传染病 乙脑又称日本乙型脑炎,是由乙脑病毒感染引起,蚊子是传播此病的主要媒介。该病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一般起病急,突然发热,恶心、呕吐、嗜睡、头痛。2-3天后,病情明显加重,常出现昏迷、躁动不安、抽筋、说胡话,呼吸不规则,颈项发硬等表现。极重的病例可因高烧、抽搐不止、脑水肿、呼吸或循环衰竭而死亡。少数症状轻者,可只有头痛和低烧,几天内就可恢复正常。少数严重病人可因惊厥、昏迷持续较久,恢复后常留有时间长短不一的精神不正常、智力减退、失语、手脚强直不能活动等后遗症。 疟疾俗名“冷热病”、“打摆子”,是由疟原虫感染引起。蚊子是传播此病的主要媒介。病人大多突起发冷、畏寒、发抖、面色苍白、口唇与指甲发绀。发冷停止后,继以高热,面色潮红、头痛、全身酸痛、口渴、皮肤干热。接着就是全身大汗,体温骤然下降至正常,除感疲劳外,患者顿觉轻松。如此症状可反复周期性发作。预防措施以上两种传染病预防的最好措施是防止被蚊子叮咬,特别是到两种疾病高发地区旅游或公干的,更应注意采取以下防治措施:●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消灭蚊子。●注意居室灭蚊。住宿于设有空调或蚊隔的房间。●如果不能保证彻底灭蚊,房间内则要有有效的防蚊设施,使用蚊帐。使用驱蚊剂,应每隔数小时重复涂搽。●外出时(特别是由黄昏至日出时)穿长袖衣服●对早期发现的病人,应早期诊断、早期隔离,防止病毒传播。●在乙脑的预防中,可对10岁以下儿童接种乙脑疫苗(一般在4、5月份接种),促使机体产生免疫力。●到发病高的地方,可选用一些药物进行预防,但选择药物要视所去的国家、旅行习惯及健康状况而定,应遵从医生指示服食。●若在旅行期间或之后有任何高热或类似感冒病征等病的话,要尽快看医生治疗和接受血液检查,越早诊治越有效。

幼儿秋季常见传染病有哪些?

幼 儿 园 常 见 传 染 病 知 识

一.流行性腮腺炎
1.病因:腮腺炎病毒
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⑵传播途径:通过唾液、飞沫传播;冬春季为流行高峰。
⑶易感者:学龄前儿童多发;患病后可获得终生免疫。
3.临床表现
⑴腮腺肿大、疼痛。可一侧或双侧同时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边缘不清,有微热、触痛,不发红,无化脓。颊粘膜腮腺管口红肿,张口或咀嚼酸性物时疼痛加重。
⑵中度发热,食欲减退,全身不适。
4. 并发症:脑炎、胰腺炎、睾丸炎、卵巢炎、听神经损害等。
5. 隔离和预防
⑴隔离患儿直至腮腺肿胀完全消失为止,但要至少于发病后10天。回园时须持医院开据痊愈诊断证明,交医务室经大夫同意后方可回班。
⑵注意室内通风换气,勤晒被褥。
⑶对易感者可连服板兰根冲剂3-5天。
⑷ 接种流腮疫苗等。
6.治疗
⑴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多饮水,半流食,避免酸性食物,保持口腔清洁。
⑵对症处理:高热可用退热药,局部可敷以醋调金黄散减轻疼痛。
⑶中医治疗:清热解毒,消肿散瘀。 
⑷积极治疗合并症。
二、手、足、口病
1.病因:病毒感染。
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
⑵传播途径:直接接触传染源或通过鼻咽分泌物、粪便、飞沫传播;夏秋季多发。
⑶易感者:5岁以下儿童易感;对同类型病毒有免疫力,维持时间尚不清楚。
3. 临床表现
⑴口痛,厌食,低热。
⑵口腔粘膜可见小疱疹或溃疡,舌、颊粘膜、硬腭等处为多,偶尔波及牙龈、软腭、扁桃体和咽部。
⑶手、足掌背可见斑丘疹,后转为疱疹, 2-3天后吸收,不留痂。也可见于臂、腿及臀部,躯干少见。
⑷病程短,症状轻。
4.隔离和预防
⑴隔离患儿二周。
⑵对患儿的鼻咽分泌物、粪便及污染物随时进行消毒。
⑶注意室内开窗通风,物品消毒等。
5.治疗
⑴对症处理:保持口腔卫生,口腔溃疡处可局部涂药。
⑵防止继发感染。
⑶中医治疗:清热解毒。
三、水 痘
1﹑病因:水痘带状疱疹组病毒。
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急性期病人。
⑵传播途径:飞沫或被疱疹浆液污染的物品。冬春季多见。
⑶易感者: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发病率高;病后可获得终生免疫。到成人期有20%的人可发生带状疱疹。
3.临床表现
⑴发热、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
⑵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初为红色细小斑丘疹,数小时后变为圆形的,有薄膜包围的"露珠"状疱疹,周围有红晕,伴有痒感,1-3天后疱疹变干结痂。以躯干、腰、头皮多见,四肢稀少,呈向心性分布;常成批出现,在同一时间内可见斑丘疹、疱疹、干痂。口腔粘膜、咽部、眼结膜也可见皮疹,破溃后形成溃疡。
4.并发症:继发感染时可引起败血症。也可见脑炎、心肌炎等。
5.隔离和预防
⑴隔离至皮疹全部变干脱痂为止。但不得少于发病后2周。
⑵注意室内通风。
⑶对易感者接种水痘疫苗。
6.治疗
⑴对症处理:发热时用退热剂;保持皮肤、指甲清洁,避免抓破疱疹,如疱疹已破或有继发感染者,局部涂用1%龙胆紫等。
⑵有继发感染时可用抗生素。
⑶按医嘱进行其他相关治疗。
四、猩红热
1.病因:A组溶血性链球菌。
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及带菌者。
⑵传播途径:由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玩具、毛巾、书、衣被等间接传播。冬春季多见。
⑶易感者:2-8岁儿童多发。
3.临床表现
⑴发热、头痛、咽部疼痛、颈前淋巴肿大。
⑵发热24小时出现皮疹,由中耳、颈部蔓延至躯干及四肢,24小时内遍布全身。皮疹为弥漫性针尖大小猩红色小丘疹,疹间无正常皮肤,有痒感。面部潮红,可见"口周苍白圈"、"杨梅舌"。 
4.并发症
⑴化脓性并发症:中耳炎、副鼻窦炎、肺炎、乳突炎。
⑵中毒性并发症: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
⑶变态反应性并发症: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肾小球肾炎。
5.隔离和预防
⑴隔离患儿至症状消失后一周;有化脓性并发症者隔离至炎症痊愈,并持医院开据痊愈证明方可返园。
⑵患儿病后3周内要注意经常查尿和心电图,及早发现和治疗肾炎、心肌炎等合并病症。
⑶对患儿的分泌物和污染物品进行消毒。
⑷对易感儿童可口服板兰根、复方新诺明等。
6.治疗
⑴对症处理:用淡盐水漱口,高热时用退热剂。
⑵抗生素治疗。
五、流行性感冒
1.病因:流感病毒。
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病人及隐性感染者。
⑵传播途经: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多发于冬季和冬末春初。
⑶易感者:儿童以及其他易感人群。
3.临床表现
⑴突然起病,畏寒、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
⑵伴有轻度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⑶病程持续约一周。
4.并发症
肺炎、脑炎、脑膜炎、循环功能障碍等。
5.隔离和预防
⑴隔离至热退后2天或症状消失为止。
⑵注意室内开窗通风。
⑶易感者可服用板兰根3-5日。
⑷增强体质,合理营养,保证充足睡眠。
⑸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⑹少去公共场所,不去病家串门。
⑺有条件者接种流感疫苗。
6.治疗
⑴对症处理。
⑵有合并症或继发感染者,采用相应的治疗措施(略)。
六.细菌性痢疾
1.病因:痢疾杆菌。
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急慢性病人和带菌者。
⑵传播途径:传染源排出的粪便污染手、食物、水源、玩具等或经苍蝇污染食品,经口感染。
⑶易感者:普遍易感、感染后免疫力不巩固。
3.临床表现
⑴普遍型(典型菌痢):起病急,高热。大便每天10次以上,以粘液、脓血为主,便后又里急后中重感,伴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
⑵轻型(非典型菌痢):不发热或低热。大便每天3-4次,便内脓血量不多或仅为粘液,无明显全身症状。2-3天内病情好转。
⑶重型:每天大便数10次,内有脓血,有里急后重感,全腹剧痛,伴呕吐、脱水、酸中毒,全身症状不重。
⑷中毒型:多见于2-7岁儿童。发病急骤,高热、惊厥、昏迷、休克、呼吸衰竭等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肠道症状常于24-36小时才出现。此型病情较重。
⑸慢性痢疾:病程超过2个月以上者,常见于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的婴幼儿,或急性痢疾不典型未经正规治疗、迁延不愈而致,体温正常或低热,大便性质不定,有粘液或粘液、脓血交替出现。
4.隔离和预防
⑴隔离至症状消失,大便镜检阴性,停药后大便培养两次阴性后,经医院开据痊愈证明方可返园。
⑵消毒病人排泄物以及病人所用各种物品。
⑶注意个人和饮食卫生,不吃腐败、变质、不洁食物。
⑷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好粪便、水源。
5.治疗
⑴中毒型:立即送医院紧急处理。
⑵一般治疗。
⑶抗生素治疗。
七、麻 疹
麻疹传染性极强,易感者多为儿童。
临床表现:患者初期症状和感冒差不多,发热3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首先起于耳后、发际处,主要是斑丘疹,皮疹迅速蔓延至面部、胸背、腹部、四肢及全身。皮疹3—4天后逐渐脱屑消退,逐渐康复。
预防措施: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最有力措施。麻疹没有特效药物,主要是护理好患者,减少并发症,寝室要温暖、湿润、空气清新,光线不宜过强。定时通风换气,要用温水清洗颜面、眼鼻分泌物,定时用盐水或漱口水漱口。
(风疹与麻疹的区别:手脚心没有疹子,出疹1-2天即消退,孕妇得后易使胎儿畸形。)
八、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1、病因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近30年来世界暴发流行的一种新型急性病毒性眼病。
2、流行病学
本病特点为潜伏期很短,起病急骤、眼刺激症状重,结膜高度充血,常见结膜下出血及角膜上皮点状剥脱。本病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传播很快,发病集中。本病每于夏秋季节流行,多见于成人。
3、临床表现:
⑴潜伏期很短,接触传染源后2小时~48小时内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
⑵自觉眼不适感1-2 小时即开始眼红,很快加重。明显眼刺激症状,刺痛、砂砾样异物感、烧灼感、畏光、流泪。眼睑水肿,睑 、球结膜高度充血。
⑶眼分泌物初为水样、浆液性,重者带淡红血色,继而为粘液性。睑结膜、穹隆部有时见滤泡,偶有伪膜形成。耳前淋巴结肿大,有压痛。
⑷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一般无全身症状,少数人有发热、咽痛等上感症状。
4、隔离预防
⑴医院或社区发现“红眼病”患者应及时上报有关卫生防疫部门。
⑵如果发现红眼病,应及时隔离,所有用具应单独使用,最好能洗净晒干后再用。
⑶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及时洗手液或肥皂洗手。避免用手揉擦眼睛,要勤剪指甲。
⑷易流行季节,最好去正规并且消毒条件完善的游泳池游泳,严禁红眼病患者进入游泳池。
患红眼病时除积极治疗外,应少到公共场所活动,不使用共用毛巾、脸盆等。
5、治疗
⑴冲洗眼睛,在患眼分泌物较多时,宜用适当的冲洗剂如生理盐水或2%硼酸水冲洗结膜囊,每日2~3次,并用消毒棉签擦净睑缘。也可对患眼点眼药水或涂眼药膏。
⑵对红眼病也可采用中医治疗,中医称本病为暴风客热或天行赤眼,一般为外感风热邪毒所致,故宜驱风散邪,清热解毒,常用泻肺饮和银翘解毒丸。   
⑶当炎症控制后,为预防复发,仍需点眼药水1周左右,或应用收敛剂,如0.25%硫酸锌眼药水,每日2~3次,以改善充血状态,预防复发。
⑷本病为自限性,自然病程1~2周,视力无损害,一般无后遗症。
九、非典型性肺炎
1、病因:SARS病毒。
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患者为重要的传染源。
⑵传播途径: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接触患者的分泌物及密切接触传播。
⑶易感者:人群不具有免疫力,普遍易感。
3、临床表现
⑴发热(>38℃)和咳嗽、呼吸加速,气促,或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罗音或有肺实变体征之一以上。
⑵早期血WBC计数不升高,或降低。
⑶肺部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呈网状样改变 。
4、预防和隔离
⑴公共场所、学校和托幼机构应首选自然通风,尽可能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⑵定期消毒。(环境、餐饮等)
⑶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等,亦可用除菌消毒洗衣粉和洗涤剂清洗衣物。
5、治疗
⑴对症治疗。
⑵卧床休息,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避免用力和剧烈咳嗽。
⑶心理治疗。
十、甲型流感H1N1
1﹑病因:甲型流感病毒H1N1。
2.流行病学
⑴传染源:感染者。
⑵传播途径:流感病毒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在人群密集的环境中更容易发生感染。而越来越多证据显示,微量病毒可留存在桌面、电话机或其它平面上,再透过手指与眼、鼻、口的接触来传播。感染者有可能在出现症状前感染其他人,感染后一般在一周、或一周多后发病。小孩的传染性会久一些。
⑶易感者:人群对此病毒普遍易感;肥胖者、孕妇、5岁以下儿童及65岁以上老年人是甲型H1N1流感高风险人群。
3.临床表现
⑴症状与普通流感十分相似(发烧、咳嗽、流涕、头疼、咽疼、身体酸疼、呕吐等等),凭症状(即患者的描述)根本无法确诊。
⑵持续高热3天以上;剧烈咳嗽,咳脓痰、血痰,或胸痛;呼吸频率快,呼吸困难,口唇紫绀;神志改变:反应迟钝、嗜睡、躁动、惊厥等;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
⑶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减少,并有血小板降低;胸部影像学:合并肺炎时肺内可见片状影像。严重病例片状影像范围广泛。
4.并发症: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
5.隔离和预防
⑴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睡眠充足、吃有营养的食物、多锻炼身体勤洗手,要使用香皂彻底洗净双手。
a、开水龙头冲洗双手。   
b、加入洗手液,用手擦出泡沫。   
c、最少用二十秒时间揉擦手掌、手背、指隙、指背、拇指、指尖及手腕,揉擦时切勿冲水。   
d、洗擦后才用清水将双手彻底冲洗干净。   
e、用干净毛巾或抹手纸彻底抹干双手,或用干手机将双手吹干。   
f、双手洗干净后,不要再直接触摸水龙头,可先用抹手纸包裹着水龙头,把水龙头关上;或泼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关水。
⑵注意室内通风。减少到公共人群密集场所的机会,对于那些表现出身体不适、出现发烧和咳嗽症状的人,要避免与其密切接触。疫期可以考虑戴专用口罩,降低风媒传播的可能性。
⑶定期服用板蓝根(可以考虑有一定规律性),大青叶、薄荷叶、金银花作茶饮。
⑷接种疫苗,随时消毒。
6.治疗
⑴对症处理:对疑似和确诊患者应进行就地隔离治疗,强调早期治疗。
⑵注意休息、多饮水、注意营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⑶发病初48小时是最佳治疗期,对高热、临床症状明显者,应拍胸片,查血气。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qiujiys/20126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