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 季节养生 >> 秋季养生

秋分养生:防凉燥、调情志、平衡阴阳的秘诀

大道家园 2025-09-23 15:57:14

秋分至,昼夜均,寒暑平,天地间阴阳二气在此刻达到短暂平衡,正是养生者观察自然、调养身心的黄金时刻。

秋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点,立于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这四大节气之列,承载着自然界阴阳转换的奥秘。《春秋繁露》上说得直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这句话道出了秋分的两层意味:

一是这一天白昼与黑夜时长相等,各占十二时辰;

二是秋分恰居秋季九十日之正中,自此之后,阴气渐盛,寒气日增,天地万物由舒展转向收敛。

道医讲究天人相应,人体小宇宙须与天地大宇宙同频共振。秋分过后,维持阴阳平衡便成为养生的核心要义。

image.png


01 秋分养生总纲

秋分是阴阳平衡的转折点,自然界从“阳盛”转向“阴盛”的分水岭。按照《素问·至真要大论》上的提醒,要“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阴阳所在不可出现偏颇。

此时,地面上下的热气处于平衡状态,秋分过后,地面以下阳气渐多于地上,天气一天冷过一天,昼夜温差明显加大。

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自然界,也直接影响人体气血运行。道家养生经典《黄庭经》上记载,人体应顺应四时,秋主收,当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

秋分前尚有暑热余气,多见温燥;而秋分后,气候由温燥转为凉燥,风邪盛行,寒邪渐侵,最易伤肺。养生策略也需随之调整,以“平衡阴阳,润燥禦寒”为核心理念。

秋天.jpg

02 饮食调养:温润平补为上

秋分饮食,当循“减辛增酸”之道,以清润、温润为主食。芝麻、核桃、糯米等食物成为此时节的佳选,它们不仅能滋阴润燥,更有助巩固人体正气。

道家丹道强调“食其时,百骸理”,秋分时节自然的馈赠正合人体所需。梨、葡萄、石榴、苹果等当季水果,既能润肺生津,又符合“酸甘化阴”的原则。

对于凉燥当令的秋分,一碗热粥胜过珍馐美味。早晨食粥,既能预防感冒,又能和胃补脾[]。百合杏仁粥[]、五味子炖乌鸡、山药枸杞鲫鱼汤皆是此时节理想膳食选择。

《饮膳正要》上推荐了百合杏仁粥,用百合、杏仁、粳米煮粥,加少许冰糖,滋阴润肺效果绝佳。此外,柑橘、山楂、苹果、葡萄等当季果蔬,都是收敛肺气的好选择。

芝麻核桃.jpeg

03 起居运动:顺应自然节奏

起居应遵循“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夜愈深,寒气愈重,易入侵体内。晚上9点至10点入睡,早晨5点至6点起床较为适宜,如此既能顺应阳气舒长,又能使肺气得以舒展。

秋分后,“昼短夜长”的变化愈发明显,起床时尽量不要太猛,而应躺在床上,用5分钟活动一下四肢和头部,否则会导致血压突然变动。

运动方面,道家养生讲究“秋收冬藏”,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可选择“动静结合”的运动项目,如打太极、八段锦、户外散步、慢跑等,练至微微出汗为宜。

这一时期运动宜柔和舒展,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肝血耗伤,推荐八段锦“攒拳怒目增气力”式和户外散步。

04 情志调养:常笑宣肺解秋郁

秋季日照减少、气温渐降、花木凋零,一部分人容易产生忧郁伤感情绪,导致体内分泌紊乱。因此,要注意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心情舒畅,以适应秋天平容之气。

中医有“常笑宣肺”一说。大笑有利于改善不良情绪,还能帮助肺扩张,人在大笑时还会不自觉地进行深呼吸,清理呼吸道,使呼吸通畅。

开怀大笑时,可吸收更多的氧气进入身体,随着血液行遍全身,让身体的每个细胞都能获得充足的氧气供应。

登高谈咏亦是疏解秋郁的良方。重阳登高不仅是一项民俗活动,更是道家养生智慧的体现。登山时每登一个高台阶,都会让我们产生往前走的信心。在不觉中将可能致病的因素化解于无形。

05 防寒保暖:秋冻应有度

民间虽有“春捂秋冻”之说,但秋分后寒气渐重,三大部位尤需保暖:头部、腹部和足部。

头为“诸阳之会”,不容寒邪侵袭;腹部受凉易引发胃肠道疾病;足部距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皮下脂肪层较薄,保暖性差。

秋分以后,气候渐凉,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护不当,就容易引发胃肠道疾病。故此时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子。

对于体质偏弱的人群,每晚泡脚15分钟是简单有效的驱寒方法。脚上穴位较多,例如涌泉穴,可通过热气往上蒸腾的作用将体内寒气驱散,对于体虚的人有很好提升阳气的作用。

06 穴位保健:平衡阴阳的枢纽

秋分时节,可通过按摩特定穴位来调节气血,维持阴阳平衡。每日用拇指按揉太冲穴5至10分钟,能够疏肝解鬱、平抑肝火。

太渊穴作为肺经原穴,位于手腕横纹外侧,触得到脉搏跳动的地方。用拇指指腹轻轻按揉,每次1-2分钟,有助于补肺气、通经络。

肺俞穴位于后背第3胸椎旁开两指处,是肺部之气输注的“门户”。可用掌根轻揉,或用空掌轻轻拍打,每次3-5分钟,有助于疏解肺部郁积的燥气。

按摩膻中穴(位于两乳头连线中点)能宽胸理气、通络宁心;而迎香穴按摩则可强健肺功能。这些简单的穴位保健法,持之以恒,必见成效。

随着秋分节气到来,自然界进入收敛闭藏阶段。正如《黄帝内经》所言:“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秋分养生,重在把握平衡之道。饮食上平衡温润与清凉,起居上平衡早睡与早起,运动上平衡动静,情志上平衡收敛与宣发[]。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不妨按照《道藏》中记载的陈希夷二十四节气导引法

运主阳明五气,时配足阳明胃燥金

坐功:每日丑、寅二时,盘膝而坐,两手掩耳,左右反侧各三五次,叩齿、吐纳、咽津。

治病:风湿积滞胁肋腰股,腹大水肿,膝膑肿痛,腿股肿,遗尿多屁,腹胀,肠鸣,大腿不可转,易饥,胃寒。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qiujiys/31086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