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早饭,熬夜,过量饮酒……你造吗?这些常见的坏习惯都是“肝脏杀手”,尤其容易招来“头号都市病”之称的脂肪肝!但早期脂肪肝症状不明显,很难引起重视。下面为你全面解读脂肪肝。快转给你身边需要的人吧!
什么是脂肪肝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
脂肪肝是怎么形成的
第一,长期酗酒,酒是导致脂肪肝的祸首,长期饮酒将会导致肝功能下降,脂肪消耗降低,导致脂肪无法正常分解和转化进而形成脂肪堆积形成肝硬化。
第二,少动,缺乏运动,过度饮食,都会导致肝负荷增加,使肝内的脂肪输入增多。
第三,糖尿病,由于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缺乏导致干仗的脂肪代谢紊乱造成的。
脂肪肝爱上哪些人
1、腹型肥胖
腹型肥胖换句话说就是“肚子大”、有“啤酒肚”的人。医学研究表明,肥胖常常合并代谢性疾病,而脂肪肝很可能是脂肪代谢异常的结果。
肝内脂肪堆积的程度与体重成正比,值得庆幸的是,在肥胖朋友的体重得到控制后,其脂肪浸润会相对减少甚至消失。
2、长期或者大量饮酒
长期酗酒或短时间内大量饮酒会导致酒精性脂肪肝,俗称“酒精肝”。饮酒后,酒精需要经过肝脏降解,其分解产物对肝细胞有明显的毒性,早期的肝损伤就可能表现为酒精性脂肪肝。
持续的酒精损害,还会导致酒精性肝炎、肝硬化、肝功能异常等,重症患者可以有腹水和腿肿的症状,肝癌的风险也大大提高。因此,饮酒多且有脂肪肝的朋友,尽早戒酒和及时就医是非常有必要的。
3、吃得少、吃得偏
脂肪肝按字面意思,给人感觉就是“胖子病”。其实不然,肝脏是脂肪储存的“枢纽”,长期营养不良的人体内缺乏蛋白质,多见于摄食不足或消化障碍,不能合成载脂蛋白,肝脏中的载脂蛋白是用来向外“搬运”多余的脂肪,蛋白质不足的话,脂肪就可能堆积在肝脏,形成脂肪肝。
所以说,长期营养不良、过度节食减肥、单纯吃得清淡的人不代表不会得脂肪肝,均衡膳食最重要。
4、 药物等其他原因
部分药物可通过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导致脂肪肝,如四环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胺碘酮等。如果不得不长期使用这些药物,医生会建议定期复查肝功能,以便及时调整药物方案。
此外,病毒性肝炎尤其是丙型肝炎,病人若过分限制活动,又进食很多高糖、高热量饮食,肝细胞脂肪易堆积,在早期也可能表现为脂肪肝。
远离脂肪肝必须要做这几件事
管住嘴,别酗酒
酒精本身对肝脏有着直接的损害,另一方面如果长期饮酒而不正常进食还会导致营养不良,这样就更容易发生脂肪肝。
管住嘴,别乱吃药
特别是目前毒副作用尚不明确的中药和中成药。任何“纯天然无毒副作用”的中草药广告,都是骗子广告。
“管住嘴”还要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
尽量减少高脂饮食的摄入,少吃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瘦肉、鱼类、蛋清及新鲜蔬菜等富含亲脂性物质,有助于促进肝内脂肪消褪,可以多吃一点;各种带皮的谷物、豆类、蔬菜、水果等食物富含纤维,经常食用有助于增加饱腹感及控制血糖和血脂,对于预防因营养过剩引起的脂肪肝尤其重要。
多吃绿色食物黑色食物
一般谈到护肝,会建议大家多摄取深绿色蔬菜、黑木耳,黑芝麻等食物,而以中医观点来看,最近五味子愈来愈受到重视,人体内脏分成五大系统,五味子所具备的「五味」(包括:酸、甜、苦、辣、咸),具有平衡这五大系统的作用。并有助于肝细胞的修复,且因为含有木酚素,有抗氧化、强化免疫系统的作用,非常珍贵。
另外,还有芝麻也是护肝的不错选择,已有研究发现,芝麻种子中所含的木酚素能抗氧化、对抗自由基,可以保护肝脏。五味子搭配芝麻,即中医所说的「药对」,类似枸杞要配红枣一样,两味药材组合后,提升护肝效果。
脂肪肝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酒精性脂肪肝,是长期大量饮酒引起的;另一类是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肥胖、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密切相关。大家都知道脂肪肝要管住嘴,腿要迈开,要如何正确管住嘴?脂肪肝患者的合理饮食不是简单的素食,而是低糖、低脂、高蛋白的均衡饮食。应注意以下几点:
1、保证充足的蛋白质。高蛋白可以提供多种抗脂肪肝因子,减少脂肪肝,有利于肝细胞功能的恢复和再生。如鸡蛋、鱼、虾、去皮鸡肉、脱脂牛奶、豆类及豆制品等。《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年)指出,鱼、禽、蛋、瘦肉要适量食用,每周鱼280 ~ 525 g,畜禽肉280 ~ 525 g,蛋280 ~ 350 g,日均摄入量120 ~ 200 g,以鱼禽为主。猪肉、牛肉、羊肉和鱼富含蛋白质,但脂肪含量不同。它们也是瘦肉。猪肉的脂肪含量高于牛羊肉,牛羊肉的脂肪含量高于鱼肉。高尿酸血症和/或痛风时,海鲜(虾、牡蛎、贝类、动物内脏等。)应该限制,而蛋白质的摄入主要是鸡蛋和牛奶。
2、控制你的日常饮食。标准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或100),男性165厘米以上减105,女性和男性165厘米以下减100。按标准体重,每公斤体重给予碳水化合物2-4克,脂肪0.5-0.8克,蛋白质1.2-1.5克。每日热量摄入约为每公斤标准体重20-25千卡,蛋白质80-120克,脂肪35-50克。注意清淡饮食,不要吃饱。
3、一日三餐吃好,控制“总量”在七分钟饱,食物种类多样化,保持谷物膳食纤维。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强调食物的多样性,建议每天摄入12种以上的食物,包括谷类、土豆、蔬菜、水果、家禽、肉类、蛋类、奶类、大豆和坚果等。对于脂肪肝患者,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全谷物、土豆和杂豆的血糖生成指数远低于精米粉,可以降低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疾病和结肠癌的风险。另外,三餐之外少吃零食,用开水代替饮料。
4、值得一提的是,“管住嘴”还包括不乱吃药,尤其是目前毒副作用尚不明确的中药或中成药,任何“纯天然、无毒副作用”中草药的广告都是靠不住的。
脂肪肝是由于脂肪代谢紊乱造成的肝脏疾病,多半是由于代谢综合征、糖尿病、肥胖、及药物、病毒等引起的。严重起来,极少数病人也可能发生癌变。那么那些人容易得脂肪肝呢?
那么我们平时应该怎么样来“消脂保肝”呢?
1. 饮食调理
平时在饮食上,注意以清淡为主,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蔬菜。让肝细胞得到加快的修复,还可以减少对胆固醇的吸收,快速排泄,避免暴饮暴食。
2.适当的运动
肥胖的人,一定要积极进行 体育 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循序渐进,当然一次也不要太过于劳累。可以买个体脂秤,坚持记录自己的体脂变化情况。这样有助于消耗多余的脂肪,排出体内的毒素。
3.管住嘴和合理饮水
生活中注意少吃甜食和油腻的食品,建议每天喝2000ml左右的水,这样对肾脏排毒,减轻体重都有很好的效果,多晒晒太阳或者睡前泡脚来通过排汗的方式排毒。
#埋头加班苦了肝#
脂肪肝是一种 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 ,从而引起的肝脏病理性改变。如果没能及时治疗与调理,会导致 肝脏纤维化 ,甚至出现 肝硬化 ,对 健康 危害非常大。
导致患上脂肪肝的原因比较多,但是,与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关。所以在患有脂肪肝之外,除了进行相应治疗以外,必须注意饮食方面的调理。尤其是以下几种食物,一定不要摄入。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脂肪肝患者不能吃哪些食物 ?
一、 膨化食品
如果属于 轻度脂肪肝 的话,一些膨化类的食品可以少量偶尔摄取一些,并不会对病情有着较大的危害,但不可以长期大量摄入。
而如果属于 中度 或 重度脂肪肝 ,并且有着比较明显的不适感时,在治疗和恢复期间,所有膨化类的食物不要摄入。
比如有很多人爱吃的 虾片、虾条、薯片、米果、雪米饼、爆米花 等。这些膨化食品当中所含有的 糖分、食盐 非常多,一旦大量摄入,会加重脂肪肝患者的 肝脏负担 。
另外,在这些食品当中含有非常多的 添加剂 ,比如 糖精 。这是一种化学合成物的代糖品,没有任何的营养价值,一旦大量摄入,不但会影响到 肠道 健康 ,而且会对 肝脏 和 神经系统 造成较大危害。
另外,食品当中含有的 色素、蓬松剂 等成分特别多,会使肝脏的 代谢功能 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脂肪肝症状加重。
二、 动物脂肪食品
所有富含动物脂肪类的食物,比如 牛油火锅、五花肉、猪皮、鸡皮、鸭皮 以及 动物 的 内脏、猪蹄 等。这些食物中的油脂含量非常高,不管是对于中度、轻度还是重度脂肪肝患者来讲,这些食物都应该减少摄入次数。
尤其是对于 中、重度患者 来讲,一旦摄入量过多,肝脏内堆积的脂肪会非常的多,从而加重脂肪肝病情。
三、 油炸快餐类食物
脂肪肝患者一日三餐的食物,应当以 清蒸、水煮 为主要烹饪方式。即使是一些肉类,经过这种烹饪方式的话,所含有的油脂成分也会减少很多。
但如果使用 油炸、油煎 方式进行烹饪食物的话,就算是一些蔬菜类,含有的油脂含量也特别高,会加重肝脏的负担。而且会导致 身体发胖 ,从而使病情加重。
四、 糖分过高食品
不少脂肪肝患者认为,吃甜食不会影响病情,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如果身体当中的糖类物质过多,会被机体以 脂肪 的 形式储存 在各个器官当中。
那么就会导致人体出现肥胖现象,也还会被储存在肝脏内,导致病情加重。尤其是一些使用 人造奶油 制作的各种甜点,一定要减少摄入。
总而言之,对于患上脂肪肝的人群来讲,以上4类食物一定不要过多摄入。如果属于中、重度脂肪肝的话,在治疗和恢复期间,这些食物最好不要摄入。
除此之外,还应该减少 腌制类食物 的摄入量。一日三餐要多吃一些 植物性 的食物,还应多饮用一些 白开水 ,并且每天 增加运动 ,能够起到消除脂肪肝的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hangban/2031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白领族掌握眼周肌肤护理5贴士
下一篇: 如何避免脊病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