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 人群养生 >> 上班人群

国庆长假如何预防节日心理病

祝由网 2024-03-10 15:32:02

国庆长假如何预防节日心理病

国庆长假来临,却是有人欢喜有人愁,有人甚至愁得得了“恐惧症”。心理学上,把这种佳节来临引发的心理压力,统称为“佳节恐惧症”。

患上“佳节恐惧症”的人,有轻重之分。病情严重者甚至睡不着、吃不下,情绪低落,莫名痛哭等等。“佳节恐惧症”属于周年性病症,一般都是一年里的某一个佳节会发生。病症通常会在佳节来临前的二至三个星期前出现,以中年女性居多。

几大原因导致人们害怕佳节来临:

1、经济压力:

每个人都希望过一个像样的佳节,准备礼品赠送亲戚朋友,为家里的孩子购置新衣,林林总总的花费,加起来是一笔可观的数目。许多父母在佳节来临前,看着荷包大出血,会感觉经济压力颇大。

2、亲情关系:

长假,长期在外工作的儿女回乡看望老人是人之常情,可夫妻两人该去看望谁的父母也常常让人大伤脑筋;对于离异家庭的夫妻和子女来说,节日更会增加不少烦恼。父母想看看孩子,子女想看看父母,处理起来都挺难。

3、形单影只:

单身、离婚、独居或离乡背井的游子们,是最害怕喜庆佳节的一群。孤身一人,看到身边的朋友都有家人陪伴身边,最容易引起悲伤的情绪。

4、朋友交往:

长假期间老同学、老朋友们聚会原本是很开心的事。但生活中的很多新内容却会成为朋友交往的阻力。自己或配偶下岗失业所引起的自卑;子女没考上大学所引起的愧疚;退休离岗所引起的失落等,都会令人产生心理压力。

佳节恐惧症易发人群

1、离家年轻人:

单身一人在外地过中国传统的团聚节日,是最容易使人感到孤单的。尤其是一些刚刚离开校园的年轻人,由于尚未建立起自己的社交圈。

2、单身年轻人:

而另一些年轻人则由于生活上的原因也视节日为“恐惧”。每逢聚会,同龄人都是成双出现,而他总是被关心个不休,一些生活上不愿意被触及的地方被频繁地提及导致了“节日恐惧症”。

3、领导干部:

每到节日前后就有家难回。其实,此类情况在其它领域也存在。如在教育系统,在暑假开学之际,许多所谓的名校校长不仅自己要整天东躲西藏,而且举家也要寄居在亲朋好友家,为的是躲避人情关系网对正常招生工作的干扰!如相关单位在工程发标之际,那糖衣炮弹就象夏天沼泽地的水蛭一样,对发包人形成包围和穷追猛打之势,不采取“走为上”,又有什么招路可使?就是这样还不乏中弹落马者。什么时候,除了索贿的贪官外,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及其家人和邻居能够不受“节日综合症”打搅而过上正常人的家庭生活了,那么,我们的廉洁文化就真正地成熟起来了。

预防佳节恐惧症,心理也要调适好

从心理学角度上看,在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下,人的大脑中枢会建立起一套高度紧张的思维和运作模式。如果人们一下子从高度紧张的状态中停下来,原来那种适应紧张节奏的心理模式便会突然失去对象物,会使人们面对宽松环境反而感到不适应。面对这种心理失调症,人们应该学会自我调适,通过旅游、听音乐、读书等休闲方式,给自己的精神和心情放个真正的假。

预防佳节恐惧症,来看另类减压方

1、重温传统过节法:听听老人的话语,按部就班的严格遵守民俗过个传统的节日,在古老的神秘中回归古典的魅力

2、互换位置过节法:让平常只知道吃的人下厨、让忙碌家务的人休息,换个角度相处也许能让家庭变得格外温馨

3、突击充电过节法:集中时间和精力学习开车驾驶技术、练习电脑操作技能,不让时光白白流逝,既充实又实用

4、超级梦想过节法:去灌制一张自己的CD,或者制作一串藏式风格的饰品、绣上一幅精致的十字绣,这份礼物太棒了

如何缓解假日后的综合症!?

消除假期综合征多数需要补足睡眠,改变饮食习惯以及调整心态。

1、补足睡眠:通常儿童在过寒假以及暑假,成年人过长假期以及节日后会有全身疲倦或者失眠等症状,在节假期间也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尽量做到早睡早起,睡眠需要保证在8小时以上,睡前不宜看电子产品,比如手机和电脑,等到开学或者上班期间也能够自我调整过来。

2、改变饮食习惯:通常在假期期间,尤其是在过年期间,可能饮食过于油腻或者暴饮暴食而引发肠胃负担,有腹胀以及腹泻,不排除会导致腹痛。多数需要保持清淡的饮食,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多喝粥类食品以及软烂面条,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健胃消食片改善症状。也不宜吃辛辣及刺激性的食物,通常能够保持身体健康极易投入到工作和学习当中。

3、调整心态:在假期过长假的时候或者放暑寒假期间,可能会导致心情过于懒散,失去了自我调整能力。可以通过户外活动放松心情,也可以通过跑步以及运动锻炼的方法增加身体抵抗力,还能缓解精神疲惫。

如何预防心理健康问题

预防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降低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

建立积极的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注重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和充足的睡眠对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定期锻炼: 运动有助于释放压力和改善心情,每周适度的有氧运动对心理健康有益。

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学会应对压力: 学习有效的压力管理技巧,如深呼吸、冥想和放松练习。

积极情感调节: 培养积极的情感,学会用积极的态度应对挫折和困难。

建立良好的社交支持:

与他人保持联系: 与亲友、同事建立良好的社交网络,有人可以倾诉和分享是缓解压力的重要途径。

寻求专业支持: 如果出现心理困扰,及早寻求心理健康专业人士的帮助是重要的。

积极参与兴趣爱好和活动:

培养兴趣爱好: 有兴趣的爱好可以提升情绪,让人更加快乐和满足。

参与社交活动: 参加社交和文化活动可以增加交往机会,增进人际关系。

关注心理健康教育:

学习心理健康知识: 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基本知识,认识到可能的风险因素和预防方法。

参与心理健康活动: 参加心理健康宣传活动、讲座和培训,提高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

注意早期预警信号:

认识心理健康问题的早期信号: 了解心理健康问题可能出现的症状,及早寻求帮助。

寻求专业支持: 如果感觉心理状态不稳定,及早咨询心理健康专业人士,以便进行适当的干预。

减少社交媒体和信息的消耗:

合理使用社交媒体: 避免过度沉迷社交媒体,保持现实生活的平衡。

限制负面信息: 减少暴露于负面和压力性的信息,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通过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的情绪管理能力、稳定的社交支持和心理健康知识,可以有效地预防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如果有心理困扰,及早寻求专业帮助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shangban/20337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