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 季节养生 >> 夏季养生

夏日蚊虫叮咬防不胜防-蚊虫能传染艾滋病吗?

健康管理师 2024-03-06 15:57:35

夏日蚊虫叮咬防不胜防-蚊虫能传染艾滋病吗?

夏日来袭,让人讨厌的不只有炎热的天气,还有无法让人忽略的蚊虫。蚊子叮咬让人瘙痒难忍,更加让人厌恶恐惧的是,蚊子还会传播一些疾病,例如是黄热病、疟疾、脑炎、象皮病以及很常见的登革热。这些疾病的发生让人防不胜防,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也可能会危及生命。这时候就有人有疑惑,那如果是蚊子叮咬了一名艾滋病患者,接着又叮咬了一名身体健康的人,那么这个人会被传染艾滋病吗?毕竟目前医学水平,得艾滋病就相当于是患上患上不治之症,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夏天的蚊虫也是无法完全避免。

首先我们要清楚艾滋病的传染途径只有三种,那就是通过性、血、母婴传播。艾滋病的病毒是一种相当脆弱的病毒,只有带艾滋病病毒的血液立刻进入人的体内,才会被传染艾滋病病毒,在空气中暴露几个小时病毒就会消灭掉。

从蚊虫的角度,蚊子传播不了艾滋病的原因有以下:

1、艾滋病病毒会被蚊虫胃液消化

艾滋病病毒非常脆弱,在蚊虫体内会被胃液消化掉不能存活,所以就没有了传染性,并不会想脑炎、登革热、疟疾等疾病会通过蚊虫传染。

2、蚊虫携带的艾滋病病毒数量少

就是说蚊子在叮咬艾滋病患者之后,残留在针口的艾滋病病毒的数量已经是非常少的了,大概只有0.002ml,这数量即使接下来叮咬正常人,这个人也不足以被感染。活着说,在蚊子叮咬的过程中被拍死,流出的蚊虫血液也不足以让人感染。

3、蚊虫不会把吸来的血再次吐到下个人的体内

蚊虫体内有两个管子,一个是食管一个事唾液管,食管是用来吸人的血液的,唾液管是吐出唾液的,所以说蚊子不会把吸来的血液吐到下个人的身体内。简单来说,蚊子吸血是单向的,消化血液之后才会叮咬下一个人。

4、艾滋病病毒在蚊子体内不会繁殖

艾滋病病毒在蚊子的体内,不会发育也不会繁殖,数天后就会被完全消化。

以至于为什么蚊子会传播登革热、疟疾等疾病,那是因为通过蚊虫传染的疾病,必定是可以通过唾液传播的,就像感冒的人打喷嚏,也可能会让周围的人感染病毒一样。

其实正常的生活是基本上是没有可能会感染艾滋病,虽然如此,但是夏天还是要注意防蚊,避免染上其他病毒。

蚊子苍蝇会携带艾滋病毒吗

HIV病毒其实很脆弱的,在空气中存活不了多长时间,苍蝇的爪子上粘有HIV的话,如果它刚沾上就飞到另一个人伤口处吸血,就有一定风险了,即使这样,根据目前可以查到的资料,风险不会很大

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一例由于蚊虫叮咬发生的艾滋病传播事件。但是蚊虫叮咬,蚊虫身上的确短期携带艾滋病病毒,同样再次叮咬时也会有病毒进入人体。但是你要明白几点,第一你有什么办法去确定是通过蚊虫传播的,艾滋病潜伏很长的,在潜伏期是检查不出来的。第二,携带艾滋病病毒的血液量太小,正常人足以抵抗这么低计量的病毒入侵。第三传播距离问题,蚊子一旦进入室内进行叮咬除非吸取足够营养要去繁殖才会离开,所以需要相处一室才能有很大概率感染。同样这么低计量都能感染,哪么你的抵抗力得差到什么程度,恐怕要命的不是艾滋病,而是其常见病毒。比如随地大小便的狗传播的霍乱疟疾等等

作者:叶玲珑
链接:zhihu.com/question/19962146/answer/19903054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只携带了还未被消化掉的艾滋病病毒的蚊子正在吸血,这时候拍死它,体内的血全粘在了叮咬处,会不会得?

蚊子不可能传染艾滋病
虽然美国疾病管制中心(CDC)报告蚊子不可能传播艾滋病(AIDS),但媒体仍持续报道蚊子与AIDS有关,令人们感到惶感。“昆虫会传播AIDS吗?”之小册子系美国政府所印行,旨在对一般民众之疑虑予以解答,但因该文件流通不广,致很多人仍不知蚊子与AIDS之真正关系。昆虫传播疾病之已知方式,计有生物式、经卵传播式及机械式,而艾滋病病毒(HIV)不可能经这些方式中的任何一种获得传播。生物式传播病原体在昆虫体内需要一段潜伏期以发育或增殖(如蚊子所传播的疟疾9~12天;丝虫病14天;登革热8~10天),然后才能传播给人。HIV在蚊体内不增殖,且两三天内即消失,因吸入之血液被消化而破坏了其中之病毒。蚊子一旦吸饱血,须待消化后才再吸血。经卵传播式病原体在昆虫体内繁殖,侵入卵巢,由卵传递至下一代,再传播给人。有关蚊子卵能否传递HIV,尚未深入研究,但由于其所吸入之血液内的病毒被完全破坏,故这种传播方法亦似乎不可能。由臭虫之实验结果,已知HIV不能经卵传递。机械式传播昆虫为病原体之被动携带者,病原体在其体内既不增殖,亦不发育,人体与昆虫接触时遭感染。根据血液容量来计算,一只蚊子叮吸一个AIDS病人的血液(内有1000单位的HIV在循环)后,再叮吸一健康者,则由该蚊带入一单位的HIV的或然率是1/千万。用外行人的话说,如果一个健康的人要得一单位的HIV(此数目低于致病临界点太多),则须被一千万只已在AIDS病人身上吸饱血的蚊子叮咬。用同样的计算法,如将一只带有HIV的血液的蚊子压破于健康人的皮肤上,所得到的微量病毒亦不能引发AIDS。
常有人问,蚊子的长嘴巴有如皮下注射针,为什么后者可使你感染AIDS,而前者则否?很多人都听说过蚊子在吸血前先吐出唾液,但他们却不知道蚊子的食管与唾液管不是同一条管子。蚊子乃由一条管子吐出唾液,而由另一条管子吸入血液。血液的吸入是单向的,不会再由食管吐射出来。这些皆有别于注射针筒,故若把两者并为一谈,实在很可笑。
蚊子制造的小孔已经被你的血小板凝固封死了,是进不去东西的,即使小孔还没有被“封”上,小孔里面的血液压力也比外面大气压大,只会从皮肤里往外溢出东西,你如果还说你施加外力了啊,那我要说,外力是作用在你的额头的皮肤上了,里面的压力会更大,外面的东西更没有可能进去了。要相信科学!

蚊子叮咬会传播艾滋病吗?

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尚未发现有蚊虫叮咬而得艾滋病的案例,如果蚊子能传播艾滋病,那人类恐怕早就不存在了。

我们都知道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三种,性传播占大多数,母婴哺乳和血液传播占少数,其中血液传播就有可能通过输血的方式感染艾滋病。几年前有新闻爆出,病人手术后进行输血,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感染了艾滋病,最后发现艾滋病病毒来自医院提供的血浆中,出现这种情况是艾滋病病人趁着自己刚感染艾滋病2周内的空窗期去献血,这个时间内无法检测出HIV抗体,所以才让人有机可乘。空窗期是世界难题,无法解决,随着现代检测技术的提升,空窗期一直被缩短。

很多人通过输血联想到了蚊子的吸血,如果蚊子刚吸了一位艾滋病病人的血液,那么针管上岂不是残留了艾滋病病毒,这只蚊子再叮咬健康人,为什么不会感染艾滋病呢?事实上,想要感染艾滋病病毒,血液必须达到一定的剂量,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数据,一位健康的成年男子能够感染艾滋病的最低剂量是0.2毫升新鲜血液,而蚊子吸血后残留在口器上的血液量大约是0.00005毫升。如此换算下来,也就是需要4000只刚吸完艾滋病病人血液的蚊子,同时立刻再去吸另一个人,这样才有可能感染。这种情况只存在于理论上,现实中是完全不可能发生的。

可能有人想到了另一种情况,如果蚊子将刚吸的艾滋病血液吐入健康人体内呢?一只蚊子饱餐一顿的血液量平均是0.07毫升,只需要三只蚊子吸收的血液量就可以使人感染艾滋病,但这种情况其实也不可能发生。蚊子吸血的针管学名叫“口器”,它是由六根针管组成的,每根针管都有不同的用途,上颚的两根针管叫做刺血针,负责刺穿皮肤,下颚的两根针管放大后就是两片锯齿刀,负责锯开皮肤和提供周期性的穿刺冲力,最后两根针管是食道管和唾液管。

这六根针管被蚊子嘴上的外壳夹在一起,共同工作。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食道管和唾液管,蚊子吸血时,会先利用唾液管吐出唾液作为润滑剂方便吸血,吐出的物质中含有蚁酸所以会令人感到瘙痒,然后蚊子会利用食道管吸收血液,这个食道管是单向的,也就是只能吸血不能吐血,所以蚊子并不会将吸收的艾滋病病人血液吐出,并且食道管和唾液管在工作上相互独立,血液也不会通过唾液管吐出,所以蚊子是无法将吸收的血液自主输出的,人也就不可能被蚊子感染艾滋病。

不仅如此,蚊子吸收了HIV病毒的血液后,HIV病毒会随着蚊子吸收的血液一起在胃部被酶消化,只有其它类型的少数病毒能够迅速穿出蚊子的胃部避免被消化,例如寨卡病毒,登革热。艾滋病病毒针对人类有效,对绝大多数的动物是无效的,因为人体T细胞的细胞膜上含有一种CD4分子的蛋白,这种蛋白分子更容易与HIV病毒结合,使T细胞成为HIV病毒的宿主,导致T细胞功能丧失,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受损,很容易被平时不起眼的细菌病毒侵入。

吸血虫到底能不能传播艾滋病病毒?

不可以的;蚊虫叮咬等不会传播。

HIV感染者为传染源,曾从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等分离得HIV。握手,拥抱,接吻,游泳,蚊虫叮咬,共用餐具,咳嗽或打喷嚏,日常接触等不会传播。

HIV存在于感染者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中,性行为很容易造成细微的皮肤粘膜破损,病毒即可通过破损处进入血液而感染。人体被输入含有HIV的血液或血液制品、静脉吸毒、移植感染者或病人的组织器官都有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性。

扩展资料:

艾滋病病毒的相关情况:

1、坚持洁身自爱,不卖淫、嫖娼,避免高危性行为。严禁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2、不要擅自输血和使用血制品,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脸刀等个人用品。

3、使用安全套是性生活中最有效的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措施之一。要避免直接与艾滋病患者的血液、精液、乳汁接触,切断其传播途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ajiys/19359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