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 心理健康

随和心理很重要,过度随和不可取

网友上传 2023-06-03 00:06:47

随和心理很重要,过度随和不可取

心理的健康对于我们人体的健康也是非常的重要的,我们在生活中也是要更加的注重一些身心健康哦,随和的心理是很值得我们提倡的,但是过度的随和却是会给我们带来许多的不必要的麻烦的哦,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吧。

日常生活中,有些女性随和得有点过头,她们考虑事情的角度经常是“别人会怎么看”、“别人会不会不高兴”、“他们会怎么评价自己”等等,以致总是会无条件地付出自己的劳动,久而久之,这样的迀就在别人的眼里常常意味着没主见、没有追求,或者城府很深。

如果你对于工作、对于同事和上司过度“随和”,那只会给别人一种随便怎样都好的感觉,甚至让人感觉虚伪做作,像带了一层假面兵。你的随和不仅换不来他人的亲近,甚至还有可能让其他人对你敬而远之。

所以,为了事业而打拼的女性们,请记住:过度“随和”并不是一种美德。你大可不必为了博得所有人的欢心而为难自己,所以我们随和的前提是要有自己的原则,触及原则的问题就需要强势一点了哦。

如果你是一名女性管理者,则更不能随和过了头。要知道,作为管理者,有些决策有时难免会伤害到一些职员的感情,如果此时你错误的选择了“随和”,就会使许多制度难以正常执行,你也很难做到公平、公正,而这样的后果,往往会因照顾一小部分人的感受而极大地影响绝大多数职员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当然,我们所说的不能随和过头,并不意味着对人就一定要凶神恶煞。随和并不是一种过错,只是要把握好一个度,适度的随和是我们与人交际所必须的,只有适度的随和心理才能够让我们生活更美好。

所以说我们需要有随和的心理,但是千万不要卑躬屈膝,随和是为了让我们的心静,而不是为了低头哈腰的奉承别人,我们在生活中器那晚不要能随和过头哦,不然受伤害的永远是自己,该强势的时候也是需要强势的。

越随和越不被重视;我越好说话,别人越不说人话

其实你自身也是有一点小问题,当然了,被人同时也有错,你就是脾气太好了,别人才把你当“服务生”对待,你不能显得自己太随和了,你这样的情况是随和过度,人呢,都要有一点小脾气的好,比如说,当你正在看书的时候,你前面的那个人叫你去帮他扔垃圾,这时你就可以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态度坚决一点)然后再好气的跟他说,你没有看到我在看书吗?再说了,垃圾桶离你也不远,就当做锻炼吧!(说完之后笑一笑,之后接着看你的书,不要理他)
总之,这只是一个例子而已,你要看看你的个人情况来做决定。
说到他们跟你说话的态度和语气呢,这个也很好办啊,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如果话实在难听,你回的话可能引来“杀身之祸”之类的,那你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本来他也不是真的要让你去做,只是玩弄而已,那你就口头答应呗。
总之吧,你就尝试着改变自己,让被人懂得尊重你,你轻易的答应,就意味着你这个人容易被欺负,所以才会被他们使唤来使唤去。
尝试一下吧,改变自己!!!

性格太随和

人生的交叉路口往往会因为选择而感到迷惑。

过度压抑自己的表现,你不是没有追求,要么是你一直习惯性的压抑着真正的那个你,时间久了那个真的你在心里埋的太深连你自己都找不到了;要么就是你想要做的太多,却找不到做的方法,为了排解内心的无力干脆自暴自弃。

静下心,问问自己,那个心里真正的自己,曾经的梦想是什么?想要发泄时,就发泄,不要因为已经习惯了压抑自己,就懒得改变,那只会让你越来越迷失自己。

行动起来吧!行动是排解一切无力的方法!

小时候性格随和的人,为何长大后普遍过得不好?

父母给孩子安全感,同时,父母就要给孩子恐惧。为了孩子的安全,担心是必须的。你不要碰这个,你不要碰那个。你不要信任这个,你也不要信那个,除了爸爸妈妈之外,你不要相信任何人。所以孩子才会越来越胆小,最后孩子才会越来越依赖自己的爸爸妈妈。所以,每个问题孩子背后都有一个焦虑的家长,尽管很多人不愿意听这句话。

那么,父母应该怎么样做?才能避免这些问题呢?

一、尊重孩子的内心感受,而不是只听道理。

我们能不能倾听孩子的内心感受,而不是简单论断事物的对错。如果孩子哭了,如果孩子遇到事情脆弱了,孩子想逃避的时候,我们能不能允许孩子哭出来,我们能不能只是抱抱孩子?而不是批判孩子,你不应该哭。你不应该脆弱,你不应该逃避。人需要坚强,你哭有什么用,人需要面对,永远不要逃避。

因为只有尊重,我们才能倾听。否则我们内心里面有一堆大道理要给孩子讲,直到给孩子讲烦了,直到给孩子讲得越来越胆小。因为我们讲道理总是意味着我对你错,总是意味着我是强大的,你是弱小的。而不是在平等上我们探讨某些情绪,某些内心的感受,大人和孩子一起来面对人生中的无可奈何,人生中的无力感,甚至人生中的绝望。

当一个孩子觉得自己表达内心的感受没有错的时候,他才能表达出真实的自己。否则,孩子就会压抑自己真实的感受,觉得我有这种感受是丢脸的事,是羞耻的。然后孩子必须表现出来我们需要孩子表现的样子,然后我们会肯定赞美,这更强化了孩子的伪善。因为在孩子的内心深处明白一个道理,我必须是优秀的,我的父母才接纳我。

二、孩子懂事听事,从小没有学会拒绝,长大了就很难独立

越是性格随和的孩子,越是不敢表现真实的自己。因为真实的自己一定是不随和的,一定是有脾气的。可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美,自己必须表现出一个随和的样子。因为愤怒是被批判的,因为社会总是在说,连情绪都控制不住的人,你怎么能掌控人生?所以为了表现出很自律的样子,一个人必须压抑自己真实的感受。

性格随和,表现完美的另一个原因是我怕犯错,我怕别人批判我,害怕和别人的冲突和矛盾。所以就容易变得有求必应,在单位最容易被压榨的也是这些人。谁求都帮忙,就容易忽略自己和自己的家人。因为我不帮忙就是不对的,但是自己帮忙自己也会觉得很累,很委屈。最后有的人干脆不上班儿了,因为所有人都在占我便宜,我必须躲远远的。

所以有很多抑郁症患者来咨询的时候,我总会鼓励他做真实的自己,哪怕自己反抗父母。有一个留学生来做咨询,第二次咨询和我反馈,老师,我为什么开始恨我的妈妈呢?我妈妈为了我出国留学卖了房子,我怎么能够恨她呢?我说一个人有了心理疾病,就说明在那里有伤口,以前我们都不知道我们的伤来自于哪里?现在至少我们发现,箭是从哪个方向射来的?尽管我们不愿意看到真相,可也许那个就是事实。

三、没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而不敢选择,害怕错误,总是为了一件事纠结。

越是性格随和的人,越是没有主见。自己对一个事物不敢有看法,即使心里不高兴也去做。觉得对什么都很满意,又觉得对什么都不满意。既依赖别人,又讨厌自己依赖别人。想独立自主,又没有独立的能力。因为独立的人是敢选择的人,一个不敢选择的人处处怕错,因为人生不能重来,根本不给人犯错的机会,所以我不能让自己有遗憾。

从小都是父母给安排人生,你应该穿什么?你应该写作业了,你现在到点儿上学了。在学校的时候,老师给自己安排,自己从来没学这门功课。所以有的孩子都大学了,还很茫然,因为自己从来没有做过选择。都是父母为自己安排,不管是为人处事,还是独立思考的能力,都是父母给代替了。自己只是一个听从者,从来没有变成一个决断者。突然让自己变成决断者,自己就根本不敢下决定。

所以这时候孩子是不愿意长大的,突然让我负责,自己突然感受到了压力。我常比喻就像监狱里的犯人,刚把她关15年20年,出来的时候一定是无所适从的。表面上自由是非常好的,可是对他来说不好,因为他需要面对自己未来的人生。在监狱里虽然没有自由,可是有人安排一切,在他的内心也是另一种自由。

越是这样的孩子越爱面子,也越容易受伤害。因为他自己内心是自卑的,是没有价值感的,他总是需要别人的肯定和赞美。害怕别人的否定和批评,所以他们避免冲突,避免自己被批判,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就总会比别人用更多的力。有一句话说,宁可身受苦,不要脸遭罪,说的就是这种人。他们总是拼命的工作,不一定是为了工作中表现多好,而是他们避免别人说错。

我常说做一个干涉的父母很容易,做一个不干涉的父母就很难。做一个保护的父母很容易,做一个放手的父母就很难。做一个讲道理的父母很容易,做一个能感受孩子内心情绪的父母就很难。所以教育孩子,终究还是教育自己,然后我们才能和孩子一起健康成长,否则都变成了扭曲的心灵。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xinli/5091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